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8W 次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1

讀了《布魯克林有棵樹》之後,我覺得整本書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轉的民謠飄蕩在夜空裏,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幾分漣漪。它不是陽春白雪,只能在華麗的宮廷中歌唱;它或許是下里巴人,在貧民窟骯髒的街道上、破爛的衣衫旁,高亢地唱着生命的歌。

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弗蘭西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的十一歲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可卻是一個擁抱偉大夢想的女孩。

弗蘭西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身世很不幸,她的母親不寵愛她;她的父親也過早去世,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弗蘭西也是個有思想、乖巧懂事的小孩,她心思慎密,情感豐富,熱愛讀書,在弗蘭西身上,我彷彿看見小時候的自己,那個也曾生活在窮困中,卻無限熱愛生活和熱愛讀書的小孩,那個永遠心懷夢想的小孩。

這一句使我最感動了:“是的,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華椅子,不要花邊窗簾,也不要室內橡膠樹。我只要這樣的書桌,放在客廳裏,還有白牆壁。每個星期六晚上有一本乾淨的綠色記事本,一排閃亮的黃色鉛筆,削好放在那裏隨時派上用場。還要金褐色的碗,裏頭總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葉子,或是一些漿果,還有書……書……書……”這是弗蘭西在圖書館借書時的思想活動,讀來觸動我心絃,我相信,書中自有弗蘭西渴望的一切,在書中,她能體會到現實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糧對於物質匱乏的補充和潤澤。

當我再次回想起這句話時“回到家,弗蘭西坐在太平梯上看書,呼吸着暖暖的空氣,看着樹影舞動,讀着書,吃着零食,飲着冰水。”我似乎感受到了當時她那決心是那麼的堅強!

她發誓長大後努力工作,好好存錢,將自己喜歡的書全都買下。這句話,讓我深受啓發,因爲這也曾是我的願望。那時,我渴望長大後有能力將喜歡的書全部買下,這樣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但如今每當被物質和利益所困擾時,便想起我以前的願望時,我知道了原來我們心底最初衷的只是想要快樂而已。

是啊!何必讓這些帶來不快的物質利益取代了簡單的快樂呢,於是便捧起書本,享受那一份份回想的快樂。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2

兒子的語文老師要求兒子假期讀幾本書,其中一本《布魯克林有棵樹》,給他買到後,今天我一天把它讀完了,好感動!

書中主人公是一個貧窮而快樂的小女孩弗蘭西,她必須熟悉回收站每一種廢品的價格,因爲只有通過賣廢品她才能得到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零用錢;她必須知道如何買到完整的廉價發黴麪包,因爲只有發黴的麪包才能爲他們節省那麼一點點的生活費用……她生活的條件那麼差,環境那麼惡劣,但弗蘭西卻有自己的辦法使自己快樂起來,她能在平凡中發掘快樂。她賣廢品得到的零用錢是稀少的,但她卻如視珍寶,她會小心的計劃,一些存錢,一些去買自己喜歡吃的小零食,雖不經花,但她卻樂在其中;她買的廉價發黴麪包味道固然不好,但她卻會纏着媽媽做獨特的美食,品嚐着這廉價卻飽含快樂的食物;她每到週末都會去圖書館借書,雖然圖書管理員對她的態度不好,她卻不放在心上,每次借完書,她就坐到家門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濃濃樹蔭裏,她在這裏看着書,做着白日夢。這樣的時刻,讓她超脫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頓,她享受着、快樂着,“就這樣,她拿着一本書,守着一碗零食,獨自一人在家,看着樹影搖曳,任下午時光溜走,這是一個小女孩所能達到的化境。她就這樣看着書,與世界和諧共處着,心裏頭快樂着……”

這是一本關於生存的書,講述閱讀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講述知識如何改變人的修養與命運,講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個堅強的小女孩,在貧窮而溫暖的家庭的支撐下,始終保持着那份尊嚴和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人生的大門終於爲她打開……她得到了更多的快樂!

她告訴我們,要學會尋找快樂!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3

“活着,奮鬥着,愛着我們的生活,挨着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讀完《布魯克林有棵樹》心裏很複雜,不知該如何表達,我彷彿也如弗蘭西一般從那無盡的貧苦中脫離出來,似乎終於可以開始暫新的生活。

每個人的成長經歷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喊着金湯匙出生,一輩子都享受着富貴與榮華,從不必爲生活擔心什麼;有些人卻出生於極貧窮家庭,連一頓溫飽都是奢求。每一種成長方式都給我們不同的體驗與感受,《布魯克林有棵樹》就是這麼一部描述成長的小說,跟以前看過的《安琪拉的灰燼》不同的是《布魯克林有棵樹》描述的不僅僅是那貧苦低賤的生活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對於生存的絕望與恐懼,《布魯克林有棵樹》描述的更多的是不向命運低頭,不向貧窮妥協的奮鬥的精神。這與《平凡的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總是受到別人的欺壓,總是受到別人的侮辱,他們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她的成長如同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一個整天被別人嘲笑、撿拾破爛的的小女孩。她的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卻是一個擁有夢想、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小女孩。她就是這部小說中獨具特色的小主人公——弗蘭西。

她的成長令人驚訝,雖然弗蘭西只有十一歲,但卻做了幾乎大人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她撿垃圾,購物,打工養活家庭……她的生活過於早熟,她單薄的肩上過早的承擔了家庭的責任。然而生活卻也從不眷顧着她,深愛着她的父親早逝,母親卻又偏愛着弟弟,甚至是學校裏的同學老師都看不起她,除了她早逝的父親及茜茜阿姨,她幾乎得不到其他的愛與關懷。她的成長就如同生長在貧民窟的那棵樹,不管人們如何砍斷它的枝椏,如何焚燒它的根部,只要有土,它就會堅強的活下來,生長着。

弗蘭西的堅強、毅力真的讓人折服,她從不因生活的困苦而低頭落淚,或是感到羞恥,她爲她所擁有的勝過而驕傲,因爲這樣的生活給了她堅毅的心,給了她不斷奮發向上的動力。在她的生活中除了書她沒有其他的朋友,她也不需要其他朋友,因爲弗蘭西身上有種其他人所沒有的樂觀精神,她相信自己的雙手可以改變目前的生活,她相信知識,相信教育的力量。同樣她也不會去嘲笑別人的貧窮,她不會像其他人那樣因自己的處境相對優越就去歧視,欺負處在跟她曾經相同處境中的人,她善良富有同情心,樂於幫助窮人,光是這一點,在當時的社會就很難找到朋友。所以,書,成了她唯一的寄託,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還記得弗蘭西的夢想:“是的,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華椅子,不要花邊窗簾,也不要室內橡膠樹。我只要這樣的書桌,放在客廳裏,還有白牆壁。每個星期六晚上有一本乾淨的綠色記事本,一排閃亮的黃色鉛筆,削好放在那裏隨時派上用場。還要金褐色的碗,裏頭總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葉子,或是一些漿果,還有書……書……書……”這是弗蘭西在圖書館借書時的思想活動,讀來觸動我心絃,我相信,書中自有弗蘭西渴望的一切,在書中,她能體會到現實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糧對於物質匱乏的補充和潤澤。

讀書,接受知識的薰陶,這是弗蘭西的夢想,也是最重改變她命運的矛與盾。讀到弗蘭西畢業的那裏,很受感動,我與弗蘭西一樣高興,終於畢業了,拿到了第一張證書,這是家族裏面的第一張證書啊,之後,她將憑着這份證書,憑着她的知識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讀完整本書,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我的夢想到底是什麼,我的奮鬥目標又究竟是什麼,我前進的動力又究竟是什麼。也許在一個複雜的社會中,每天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聽到各種各樣的看法評論,每個人最初的夢想都會變質,不再如當初那樣堅持,突然我想讓自己回到弗蘭西的那個時代,每天當手在爲生活而一刻不停的忙碌時,腦袋可以空下來思考事情或是天馬行空。那時的目標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燈,就在前方亮着,讓你來不及去思考除了奮鬥以外的其他事情。

有時候我還總是思考“布魯克林有棵樹”這裏的這棵“樹”指的是什麼?是那棵種在弗蘭西家的天堂樹嗎?我想不是的!這棵“樹”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不怕困難、奮勇拼搏的精神,一種滋長在窮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種在貧民區中也可以頂天立地的精神!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4

弗蘭西,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卻是一個擁抱夢想的女孩。

弗蘭西是個有思想、乖巧懂事的小孩,她心思慎密,情感豐富,熱愛讀書,在弗蘭西身上,我彷彿看見小時候的自己,那個也曾生活在窮困中,卻無限熱愛生活和熱愛讀書的小孩,那個永遠心懷夢想的小孩。

“是的,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華椅子,不要花邊窗簾,也不要室內橡膠樹。我只要這樣的書桌,放在客廳裏,還有白牆壁。每個星期六晚上有一本乾淨的綠色記事本,一排閃亮的黃色鉛筆,削好放在那裏隨時派上用場。還要金褐色的碗,裏頭總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葉子,或是一些漿果,還有書……書……書……”這是弗蘭西在圖書館借書時的思想活動,讀來觸動我心絃,我相信,書中自有弗蘭西渴望的一切,在書中,她能體會到現實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糧對於物質匱乏的補充和潤澤。

回到家,弗蘭西坐在太平梯上看書,呼吸着暖暖的空氣,看着樹影舞動,讀着書,吃着零食,飲着冰水。——多麼幸福的場景,相信這一刻,女孩一定做着夢,夢中的一切是那樣美好。“她發誓長大後努力工作,好好存錢,將自己喜歡的書全都買下。”——這也曾是我兒時的願望,兒時的我渴望長大後有能力將喜歡的書全部買回家,這樣就是最幸福的生活了。如今每當被物質和利益所困擾時,我便想起兒時的願望,原來我們心底最初衷的只是想要快樂而已,何必讓這些帶來不快的物質利益取代了簡單的快樂呢,於是便捧起書本,享受那一份快樂。

星期六的晚上,弗蘭西可以睡在幽暗的前屋,不必睡到自己沒有窗子的房間裏的.小牀上。她坐到前屋窗口。她不想睡。她聽見當鋪老闆陶莫尼先生剛度過一個花天酒地的紐約之夜,乘坐一輛雙人出租馬車回來了。他應該經常去傳說中的那些地方,如萊森韋伯飯店、沃爾多夫飯店這些地方。弗蘭西決定日後有機會自己也去。有朝一日,她會穿過只有幾個街區外的威廉斯堡大橋,到紐約市中心,看看這些漂亮的地方,從外頭好好看看。這是一個女孩對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的美好向往,用一種積極的心態,而不是消極和抱怨。小說沒有描述小女孩長大後的故事,但我相信,一個始終擁抱夢想的孩子,會實現她所夢想的一切。作文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5

最近,我學習了《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非常的有感悟。

《布魯克林有棵樹》故事的主要內容講:弗蘭西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的十一歲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可卻是一個擁抱偉大夢想的女孩。

弗蘭西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身世很不幸,她的母親不寵愛她;她的父親也過早去世,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弗蘭西也是個有思想、乖巧懂事的小孩,她心思慎密,情感豐富,熱愛讀書,在弗蘭西身上,我彷彿看見小時候的自己,那個也曾生活在窮困中,卻無限熱愛生活和熱愛讀書的小孩,那個永遠心懷夢想的小孩。

讀完《布魯克林有棵樹》心裏很複雜,不知該如何表達,我彷彿也如弗蘭西一般從那無盡的貧苦中脫離出來,似乎終於可以開始暫新的生活。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6

每個人的成長是不同的,不同的成長給我們留下不同的印象,對於我們來說成長是無比的重要,然而這本書就形象的講述了一個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長起來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總是受到別人的欺壓,總是受到別人的侮辱,他們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她的成長如同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她是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一個整天被別人嘲笑、撿拾破爛的的小女孩。她的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卻是一個擁有夢想、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小女孩。她就是這部小說中獨具特色的小主人公——弗蘭西。

她的成長令人感到吃驚,她做過了大人們所做過的事情,如:撿破爛、購物、打工……她的家境非常貧寒,父親很早過世,而母親非常偏愛弟弟,所以弗蘭西很少感受到家人的愛,在家裏就是這樣,然而在學校裏同學們更是瞧不起她,總是受到同學們的輕視。她的成長就如同那棵長得鬱鬱蔥蔥的天堂樹,頑強地在貧民區生長着。

弗蘭西非常的勇敢,她會勇敢地去面對一切,不怕困難,對於別人的輕視,則會讓她變得更堅強,古人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弗蘭西就如同這樣,弗蘭西把一切挫折變爲動力,讓她慢慢的成長,讓她養成了堅韌的性格,同時這種性格使她受益終生。

我覺得整本書的內容就如同一首現代詩,既有悲傷的部分又有高興的部分,又教給人一種哲理,但這首詩絕大部分都在講悲傷,所以讓人看了又有同情,又有悲恨,又有悲傷,想爲弗蘭西改變命運,讓人越讀越有味道。

讀了這本書其中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段落是:“弗蘭西的星期六,是從去垃圾回收站開始的。和其他布魯克林小孩一樣,她和弟弟尼雷會在外頭撿些布頭、紙張、金屬、橡膠等破爛,藏在地下室的箱子裏,上着鎖,或是藏在牀底下。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弗蘭西會慢慢走,邊走邊看排水溝,希望找到煙盒的錫紙,或是口香糖的包裝紙。回頭她會將這些放在一個小罐子的蓋子裏頭熔化。垃圾站收沒有熔化的錫球,因爲很多孩子會將鐵墊圈放在中間抵重量。有時候,尼雷會找到一個蘇打水壺。弗蘭西會幫他把壺嘴弄下來,熔化出其中的鉛來。垃圾站的人怕蘇打水公司的人找麻煩,不敢回收完整的壺嘴。壺嘴是好貨。化掉後,能賣五分錢。

弗蘭西和尼雷兩個人把破爛裝進一口麻袋裏,一人拎一隻角,在街上拖着走,沿着曼哈頓大道,路過茂吉街、藤·艾耶克街、斯塔格街,最後來到斯科爾斯街。這都是些醜陋的街道,名字倒是很漂亮。每條偏街陋巷都會有衣衫襤褸的小孩子鑽出來,匯入破爛大軍,前往卡尼的垃圾站。他們去的路上,會遇到空手而歸的孩子們。這些孩子已經把破爛賣掉,錢也都花得一個子兒都不剩了。現在,他們大搖大擺走回來,還嘲笑起其他小孩來。”這兩個自然段形象的表現出了弗蘭西與弟弟尼雷一天艱苦的生活,他們是多麼的可憐,他們畢竟是孩子啊!現在的孩子沒有一個向他們一樣的可憐啊!

這本書,似乎讓我感覺到弗蘭西的言行動作彷彿都在我眼前閃過,讓我體會到了窮人家孩子的種種堅韌不屈的精神!有時候我還總是思考“布魯克林有棵樹”這裏的這棵“樹”指的是什麼?是那棵種在弗蘭西家的天堂樹嗎?我想不是的!這棵“樹”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不怕困難、奮勇拼搏的精神,一種滋長在窮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種在貧民區中也可以頂天立地的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在我們的思品書上曾經提到過,書上說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精神。所以我們應該發揚這種精神,使這種精神發揚光大。因此我們更應該向這本書的小主人公弗蘭西學習。

我覺得這種精神不需要有多麼優越的條件,也不需要他人的教育,只要自己的心中有這樣的一方土地,“樹”就會茁壯成長,努力的實現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使自己自強不息、不怕困難、奮勇拼搏……我想在我們的心中是否也應該有這樣一棵“樹”?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叫《布魯克林有棵樹》的書。書中的主人公——弗蘭西一家生活窮苦:媽媽打掃三幢出租公寓來抵消每月的房租;弗蘭西與她的弟弟尼雷靠每週撿垃圾所賣的錢來補貼家用;爸爸則在工會部做侍者,來維持他們的生活。雖然生活窮困,但弗蘭西與尼雷還是上了學。爲了減輕父母的負擔,他們下課後去打零工……是呀,在他們那時,條件哪有現在這麼寬裕?他們常常捱餓,生活在清貧之中;他們常常受苦,卻又堅強地挺了過去;他們也很懂事,很體諒自己的父母……

暑假裏,他們靠自己的能力,找了一份較好的工作。當他倆第一次領薪水回來,驕傲地把自己努力賺來的錢交給母親時,一直十分堅強的母親凱蒂卻偷偷地哭了。孩子是長大了,懂得感恩了,有了自己的主張。不過不管怎樣,孩子們都忘不了父母對他們的養育之恩……

讀到這,我深深地被弗蘭西和尼雷的孝順之心所打動!

是呀,父母對我們的愛,我們無以回報!

其實,感恩也是件容易之事。即使是一封信或一句感謝的話語都可以!因爲感恩它不論你的禮物是“貴重”還是“寒酸”,主要看的,是你到底擁不擁有那顆真正的感恩的心!

記得我九歲那年,除夕,我精心寫了一封“感恩之信”。我先是模仿製作郵票,淺粉色的小卡紙中央有一隻可愛的小老鼠(因爲那年是鼠年),它穿着胸前有福字的紅衣,肩上還扛着一枝含苞欲放的荷花,煞是好看。我認真勾勒線條,精心塗色,直到惟妙惟肖,這是我獻給爸媽的新年畫。

當然,不能少了親筆信!我找來信紙,千思萬想,用自己現有的詞句組成了一封新年信!寫完後,我把這些裝入信封,塞進爸媽的枕頭下,等待他們的關注。

第二天,爸媽動情地向我致謝,謝謝我的新年禮物,還誇我長大懂事了!後來,據媽媽這個“知情人士”透露:當晚,他們從枕頭底下抽出這封信滿懷喜悅地讀着。讀完後,他們感慨萬千,兩人像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一樣絮絮叨叨聊了半夜,當然了話題全是我。至今那封信還被爸爸媽媽鎖在保險箱裏珍藏着呢!

瞧,感恩就是如此簡單!不過現在我們的條件可比弗蘭西那時好多了,但我們在這麼好的條件下到底會不會懂得真正的感恩?

讀完了《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我想自己會明白許多,也會學到許多這本書中主人公的優點,例如:凱蒂的堅強、弗蘭西和尼雷那真誠的孝順之心等等,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要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對待我們的親人、朋友……

《布魯克林有棵樹》讀後感8

這是一本關於成長的書,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在生活中,總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的身世或許很不幸,他們的父母或許不寵愛他們或者過早去世,他們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

弗蘭西就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母親偏愛弟弟,深愛他的父親過早去世,家境貧寒,在學校受人輕視。她就如那棵長得鬱鬱蔥蔥的天堂樹,頑強地在貧民區生長着。

她是一個堅強的人。

整本書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轉的民謠飄蕩在夜空裏,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幾分漣漪。它不是陽春白雪,只能在華麗的宮廷中歌唱;它或許是下里巴人,在貧民窟骯髒的街道上、破爛的衣衫旁,高亢地唱着生命的歌。

弗蘭西是一個孩子,但是她飽嘗了大人們爲生計奔波的艱辛:賣垃圾、購物、打工……是這些讓她成長起來的。她養成了堅韌的性格,同時這種性格使她受益終生。

其中有一段令我記憶猶新:弗蘭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學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爲他們玩泥巴餡餅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骯髒、沾滿泥巴的弗蘭西受到了醫生和護士的鄙夷:“這些人這麼骯髒的活着,實在不應該。”但弗蘭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個。他的胳膊和我一樣髒,請不要吃驚。你不用跟他說。跟我說好了。”

護士很吃驚:“我真不知道我們說的這些話她居然都懂。”

爲什麼弗蘭西應該不懂?難道窮人家的孩子就沒有“知書達理”、“有文化”的權利嗎?這個護士出身於布魯克林,可是當她飛黃騰達以後,她選擇了忘本——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

我在思考着:“布魯克林有棵樹”,這裏的“樹”指的是什麼呢?是那棵天堂樹嗎?不是的!這棵“樹”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精神,一種滋長在窮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種在貧民區中也可以頂天立地的精神!

這種精神不需要有多麼優越的條件,只要你的心中有這樣的一方土地,書就會茁壯成長,抵達天堂——這就是天堂樹。

我們的心中,是否有這樣的一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