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論可能生活》有感範文

讀《論可能生活》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論可能生活》是趙汀陽所著,從行動而不是從規範的角度去分析道德,並且力求符合一般人的直觀而不求與倫理學傳統一致,關注人的生活和存在。以無立場思維分析了幸福公理和公正公理,認爲倫理學是服務於生活而不是社會。只有過一種可能的生活纔是幸福生活的選擇,而公正公理是對幸福生活的保障。這種可能生活需要自我創造性,且自成目的性。

讀《論可能生活》有感範文

  一、視角取向

作者從倫理學和邏輯學的視角出發,重新認識生活的存在和意義,告訴人們選擇一種可能生活纔是一種真正而幸福的人生。幸福生活是倫理學的開端,那麼如何獲取幸福,成爲作者深入探究的問題。在作者看,倫理學不是一種規範生活。因爲規範所涉及的問題是"如何通過利益上的讓步而確認某種可得到公認的規範"所以規範問題是"唯利是圖"的,並不值得尊重。作者通過否定"ughttbe"的規範語句和"tbe"的事實語句,進而提出尊重生活是倫理學的唯一選擇。一個人怎樣才能擁有好生活?這就涉及倫理學真理的問題,而倫理價值判斷也得到進一步關注。

那麼,我們該如何判斷倫理價值?作者在這裏引入一種新的分析視角,即"無立場思維"什麼是無立場?爲什麼需要無立場?無立場"所揭示的真理必須超越一切主觀立場,無論是個人立場還是意識形態。"因爲從一種立場去解釋和批判另一種立場永遠不會有結果,這種立場是無效性的。無立場以"存在論"爲基礎。任何一種存在都是被創造出的,這種存在具備自身的特性。每一種存在都是自成目的性,我們如果從主觀角度對理解它,必定陷入悲觀主義知識論中。因此,在理解某一存在時,必須把它當作分析的對象,用無立場的角度去進行解釋。所以,價值判斷就是以目的論爲根據的價值真理。

作者把無立場置於生活觀念中,生活的價值就在於爲生活而生活,生活在自我創造性中產生意義,也就是生活的自成目的性。這種生活空間論得到哲學界的贊同,"人性的自成目的性是做一個人的創造性行動能力本意義上的人,生活的自成目的性是過生活本所意味着的好生活。"這就是可能生活的含義,創造性活動和自成目的性成爲倫理學的基礎。

  二、邏輯結構

作者從批判規範性語句"ughttbe"和事實性語句"tbe"入手,提出倫理學的困惑和難題。因爲規範無法解決人類行爲領域中的各種問題,它始終是唯利是圖的。所以,我們要改變一種思路,重新認識倫理學問題。於是,無立場思維浮現,成爲認識倫理學的新思路。通過一系列分析、推斷,作者提出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原則:幸福公理和公正公理。前者是行動原則的絕對根據,揭示合情的生活;後者是行爲原則的絕對根據,揭示合理的生活。那麼行動原則和行爲原則有什麼區別?行動原則就是"X就是做X所意味着的事情",是做給自己看的自主原則;行爲原則就是"做X就是按規範N去做X",是做給別人看的讓步原則。行爲原則是以被允許的方式去行動,行動原則以可能的方式去達到某種效果。也就是說,一個行爲就是附加了規範意義的行動。

生活是一個去"td"的問題,就是創造性的生活。過一種創造性的生活才能使我們成爲一個真正的人。這種生活是自成目的性的,是爲了生活而生活,是一種存在性的生活。追求幸福的方式就是努力過一種可能性的生活,"每個人必須儘可能去實現他所意味着去實現的可能生活,並且僅僅以自成目的性的方式去行動,即,使得這一行動在操作上是創造性的,在效果上是給予性的。"

  三、運思方式

作者採用"否定-肯定"的批判性思維進行分析,既否定規範觀念,又否定事實觀念,批判性地提出倫理學以存在爲基礎,是爲了生活而不是社會,生活具有自成目的性,"生活的目的表現爲人們所企求的東西。"在不斷質疑中,作者引入無立場的批判性思維,重新對倫理價值進行判斷,對生活進行分析。追求一種更好的生活有利於我們獲得幸福,人的存在就是不斷創造自己生活的過程。

從批判勸導倫理學入手,作者提出追求真理的倫理學,這種倫理學更加關注生活,充滿對人生的希望和熱情。而幸福公理和公正公理在人生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成爲做事和做人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