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讀後感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或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讀後感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讀後感1

聽、評課是教師進行專業發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聽評課的過程中,教師能從彼此互動中獲取經驗、共同提高,有利於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事實上聽評課活動每個學校都在開展,學校的每位教師每學期都會開設一節校內研究課。但從事了教師這個工作後,怎樣上課有人教、有人指導,聽課時究竟該聽些什麼,評課時又應該點評什麼,似乎很少有機會學習瞭解,我基本都是從其他老師那裏觀察模仿來的,但方法對不對,自己也不太清楚。

由於上一學期視導的過程中,我們接觸了大量的量表,尤其是課堂觀察工具,在視導時的教研組主題教研活動中我們也設計了自己的教研工具,對於工具使用需要在教研活動時進行交流,所以在黃麗老師的推薦下借閱了《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這兩冊書。

書中首先分析了傳統聽評課的“三無”現象:無合作的任務、五證據的推論、無研究的實踐。可以說聽、評課所有的學校都在進行,但“三無”現象也的確大量存在。

由於在教研組建設的過程中,聽、評課一直都要進行,我從書中也獲取了一個重要問題的答案:如何使聽評課更專業化?

1. 聽課不形式化、任務化,評課不講假話。

2. 不只重聽課數量,不重聽課質量。

3. 把聽課評課設計成一個完整的專業活動: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後會議。

4. 提高聽課評課的專業水準,不是誰都可以來亂說一通的,應該把聽評課的權利交給上課人的“同行”,或專門研究這一課程的專業人員。

5. 可以設計一些課堂觀察工具(課堂觀察量表),這些工具應該是開放的,供選擇的。

6. 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聽評課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一是由完整的記錄到重點記錄再到不用記錄。

二是由聽課到觀課再到思課。

三是從關注自己到關注教師再到關注學生。

7. 重點應關注學生的有效學習,因爲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學生的學習。

8. 評課時反對“話語霸權”和“即興點評”。

從書中我也明確了自己一直沒弄清的問題:課堂觀察到底是什麼?其實課堂觀察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並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發展的專業活動。它關注的是學生的有效學習和教師的有效教學。課堂觀察是教師日常專業活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專業學習的重要內容。其性質是一種教師的日常專業生活,一種專業學習活動,一種合作研究活動。

此外,課堂觀察到底有什麼目的,我想每位教師只有在弄清楚之後,聽、評課纔會真正顯得有意義,在此與大家分享。

課堂觀察旨在給任課教師提供一些符合他自身發展實際的建議。

旨在一起探討一些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習方面的問題。

旨在經歷一種合作、對話、探究的專業體驗。

不要賦予過多的外在價值,應儘可能追求內在價值。

不要總是以批判者的心態介入。

不要給教師分三六九等,教師工作是一種複雜的活動。

不要希望用一種“死”的量表去套所有“活”的課。

這本書看似枯燥,仔細讀來卻能讓我們弄清很多可能從教以來一直沒有搞清楚的問題,如果希望自己的專業水平能有所提升的話,推薦大家不妨讀一讀,以聽、評課的角度來反思教學,進行設計,也許也是一種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讀後感2

瑞士作家凱勒說:“一本好書就像一艘航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書籍是哺育心靈的母乳,鑄造靈魂的工具,啓迪智慧的鑰匙。讀書,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它雖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能拓展人生的寬度。讀書,使我們的精神世界豐富多彩,生命之花永遠燦爛,事業發展光明無限。近期,我認真地通讀了沈毅校長崔允漷教授主編的《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使我更能體味到培根所說的:“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這句話的深切的現實意義。

作爲教師,對於聽評課並不陌生,在日常的教學中,既是教師的必修內容,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手段,由此而引起學校、領導和教師的高度重視。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給教師佈置聽課任務,並要求各個教研組認真組織評課活動,以期促使教師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而應如何聽評課,則一直是教師心中的一個盲點。如何引導教師聽評課,對教師進行有效的指導,也是很多領導幹部心中的一個疑惑。現實中,學校規定每位老師每週或者每學期都要堅持聽課多少節,至於效果就很難預料了。老師完成任務也罷,真正學習也罷,都會鄭重其事地提着椅子、懷着課本去聽課。至於聽什麼,如何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評課也是一樣,同科老師往一塊一湊,煞有其事,都是很正常的事,至於這節課的優缺點,老師們卻大多隻談優點,至於缺點則諱莫如深了。個別組甚至在一起拉拉呱,說閒話。因爲在他們心裏,只要完成了學校佈置的任務就可以,聽課、評課只是搞搞形式、擺擺樣子罷了。想想我們老師,一學期聽了很多課,但大多數老師只是簡單記錄一下教學環節,課堂反映,教學設計是否合理以及學生的課堂回答情況。教師評課方向不明確,而且教師聽課關注更多的是教學設計和教師的課堂活動,對學生的學情則很少關注甚至忽略。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一書,它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基於理論與實踐對話的教學創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它是華東師範大學“985工程”二期哲學社會科學“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成果之一。

書中列舉了課堂觀察框架,課堂觀察的工具,從學生學習的緯度、教師教學緯度、課程性質緯度、課堂文化緯度四個方面詳細列舉。對教研組研究活動提供了內容基礎,教研組可以基於課堂觀察的目的任務和規則開展日常性的觀察活動,各自承擔相應的職責,然後規範地開展聽評課活動。有助於保持一種長期的合作關係,教師的專業發展就會更快。讀來深受啓迪,頗感獲益匪淺,讓我學到了很多新的聽評課方法。教學底線、評課標準、觀察點、觀察量表等等,一個個嶄新名詞的出現,標誌着一種新的聽評課範式的創新,在我們感到新鮮的同時,也有了操作的方向,非常感謝崔教授及其合作團隊的貢獻,使我們對聽評課有了新的審視,並在反思中逐步有了新的設想。

透過這本書,我意識到,課堂觀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觀察者帶着明確的目的,憑藉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音錄像設備等)、直接或間接(主要是直接)從課堂情境中收集資料,並依據資料作相應研究的一種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這本書,給我們確立了課堂觀察的科學的流程。

即:(1)確立研究問題。課堂是一個複雜的教學空間,其中有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課程的呈現過程以及他們之間互動構建的課堂文化。無論哪一方面出了問題,都會影響教學質量。研究課堂實際上就是研究問題。作爲課堂研究的問題,首先是真實的問題,是在這個教師執教的這個班級裏目前發生的問題。其次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是若干個小問題中的核心問題,再次是能夠研究的問題,是執教者和觀察者的能力和水平足以駕馭的問題。

(2)選擇觀察焦點。研究問題確立以後,就要對問題在教師或學生那裏的行爲表現做出假設性判斷。無論是執教者還是觀察者,都有着大量的一般性的課堂教學經驗,對問題可能的行爲表現也有模糊的感覺。所謂選擇觀察焦點就是把這種感覺進一步思考澄清,假設問題與行爲表現之間有一定的因果關係,並據此選擇觀察焦點。

(3)記錄課堂行爲。圍繞觀察焦點,運用記錄表格,把課堂行爲記錄下來。要比較詳細記下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對象,做了一件什麼事情。事情的開始、過程、結果是什麼。儘可能地實事求是,不要主觀猜想。

(4)作出分析推論。根據課堂記錄,分析推論出問題所在,以證明假想的觀察焦點和研究問題之間的邏輯關係。同時,使問題的細節得以裸露。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記錄材料並不支持假想,也應該坦然承認。還要注意,分析推論不要過度。

(5)提出改進意見。所謂“改進意見”就是改進行爲的意見。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行爲,對學生來說,就是學習行爲。這裏,淡化那些充實知識、提高技能、提升理念之類不着邊際、不具有操作性的意見,也淡化那些需要長時間積累才能顯效的意見。

透過這本書,我進一步意識到課堂觀察的目的,對於自己來說,既然主動地走進了他人的課堂,當自己走出他人的課堂時,也就得問自己一句話:我在他人的課堂中得到了什麼?這纔是課堂觀察最爲根本的目的。對個人而言,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在觀察他人的課堂時,重要的是學習他人的課堂經驗。在反省自己的課堂時,重要的也是發現自己的課堂經驗。意識到並自我肯定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經驗,是學習他人的課堂經驗與拓展自己的課堂優勢的前提。課堂教學是一項非常個性化的工作,這就意味着每一位教師都有着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課堂優勢。只不過你的課堂優勢可能多一點也可能少一點。你的課堂優勢可能被別人認可也可能被別人否定而已。但是,沒有一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一無是處的,只不過我們在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時,要麼通過教師間的相互比較來進行,要麼以你是否足以勝任課堂教學職責爲標準,而不是盡力去發現屬於你自己的課堂優勢。在教師比較的過程中,只認爲課堂優勢多於他人的教師與課堂劣勢少於他人的教師纔是優秀的教師。在以課堂教學職責爲標準來評價教師時,只認爲課堂優勢超過課堂教學要求與課堂劣勢低於課堂教學要求,纔是合格或者優秀的教師。

作爲教研組長,聽課是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會不會聽課,如何通過聽課指導教師提高課堂授課水平,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對學校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反思自己以往的聽課,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效率低下”,“隨意性較大”,往往評價不深入、不透徹、不到位,起不到良好的指導作用,現在想來是多麼地幼稚。讀了《課堂觀察》這本書,讓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拓寬了思維,更新了思路,明確了方向。在《課堂觀察》這本書中,就如何改變聽評課存在的問題,崔教授提出了三大轉變:簡單變複雜、對立變理解、業餘變專業。崔教授指出,最重要的是改變我們自己的思維方式。要考慮個體、時間、空間、情境等多種因素,把小整體放到大整體中去思考。必須正視教學的複雜性,以發雜的思維和觀點去看待教學活動。無論是聽評課的動機、過程還是結果,都要主張多樣性的統一,並且多樣性之間必須要有必要的張力。

“還應該從對立思維改變爲理解思維。”崔教授強調,參與聽評課的人需要考慮以下三點:一是基於“現場”,要充分考慮時間、空間、資源等因素就此課論此課,不要作過多的類推或假設。二是要充分考慮教師本人的獨特性,挖掘上課教師好的東西,讓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三是在評課時,談到存在的問題,最好“體諒優先”,要有證據、有針對性、有建設性地提出問題並共同探討解決方法。“除了在態度方面的改變外,最需要改變的就是“用業餘的思維活方法處理專業的事情”。傳統的聽評課中,缺乏聽評課的專門知識與技能,也缺乏專門的“聽課人才”。其實,有了上課能力或研究能力,不等於就有了聽評課的能力。崔教授建議,一是要注重對“聽評課”的研究。二是需要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教育或培訓。三是要明確聽評課的主體應該是教師特別是同科教師,而不是誰都可以充當聽評課者。對此,我深感責任重大,反思自己的聽評課,往往是聽的多,而研究少。缺乏應有的理論培訓,能力不足。對於非專業學科涉獵少,把握不夠。今後,應當在學習專業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對聽評課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要學習各學科的專業知識,瞭解各學科的特點,掌握各學科的評價要求,從而在聽評課中,觀察到位、評價滲透、指導有力,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加快學校內涵發展。

教育需要智慧,也需要努力。我越來越覺得,一名好老師、好領導,不僅需要有淵博的知識,滿腔的熱情,更需要有專業知識。時代呼喚有智慧的教育,要求老師保持一種“不老”的心態,時時創新,才能全面推動教育發展。教師不僅應該成爲教育者,更應該成爲研究者,讓我們爲了學生的發展積極行動起來,讓聽評課更規範、更有效。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讀後感3

如何讓聽課起到最大的效果呢?以往的聽課方式就是坐在教室裏看任課教師的表現。我們常常被執教教師淵博的學識,動人的語言,精巧的設計所打動,很少觀察學生的表現怎麼樣,也很少去關心這節課目標的達成度怎麼樣。聽完課評課的時候,大多是說些套話、空話,主要講優點常常是老師們的做法,提出意見的也是哪個環節設計得不好,哪些語言不夠貼切,對一節課的評價通常就是“這節課講得太好了”,“這節課某個環節是否這樣設計更合理”等等,這些都說明了我們聽課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教師單方的行爲,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足夠的關注,評課形式化,有時缺乏有證據的觀點,漫談式、即席發揮話語過多等。

而新的聽課評課是聽課之前要進行課前會議,聽課人與上課人進行課前溝通和交流,對聽課觀察點與課堂教學設計互相交換意見,來提高上課人的課堂教學效率。授課老師對本課的內容,想讓學生明白什麼?重點、難點在哪裏?準備如何解決?以及學生的分佈情況做清楚的說明,聽課老師心中有數,做到有“備”而聽,選擇自己的課堂觀察點和觀察位置,課堂上有目的的觀察,從思想上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評課的時候用相關的數據來說話,重理性分析,有助於授課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也利於聽課教師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評課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進步的過程。

“聽課要有觀察點,通過課堂的觀察點去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改進教學。”這是我讀完《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這本書後最大的收穫。以前的聽評課總以爲課前準備只是授課者一個人的事情,聽課時間一到只要拿着一支筆和一本“聽課筆記”,提着凳子做到人家的教室聽就行了,課堂上只是關注老師的“表演”,而在整個聽課過程中,我更像一個記錄員,在蒐集老師的講課內容。聽課後對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也只是一個模糊的印象,只能對老師的課堂設計作出大概的評價。而讀了《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這本書之後,我終於明白了我們聽課觀察的載體雖然是“課”,但關注點卻是課堂教學中的“真實問題”,課堂教學中的各種困惑,以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專業能力的問題。評課應是基於對課堂“教”和“學”行爲的細緻觀察,然後對課堂中出現的真實問題作出多角度的解釋。

“聽課就是爲了蒐集證據,評課就是基於證據的推斷”,我明白了我們聽課所蒐集的證據不是爲了給講課的老師品頭論足,更不是一場表演,而是用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令授課者信服。它打破了傳統的憑印象評課方式,重證據,用證據支撐自己的理論和觀點。給講課教師基於事實的依據、基於數字統計,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議。聽課的老師在用心的品味與鑑別他人課堂的同時,也把自己的課堂教學拿出來自我對比,取人之長,爲我所用,從而不斷自我充實、自我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我想學無止盡,教同樣如此。“教育”始終是一個永恆的話題。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我又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我期待課堂觀察能真正地幫助我認識自己,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定位,提高自己對課堂教學、對整個教學流程的思考能力,在汲取他人經驗的同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