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通用20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通用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通用20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同一種東西在水裏可能會浮也會沉。

2、學習尋找讓東西浮起來的方法。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膠泥若干、玻璃彈珠、卡紙、屈別針若干、桂圓若干、水、水杯、盆、小空塑膠瓶若干、吸管若干、鹽、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教師講述故事:從前,有一位魔法師,他住在一座魔法城堡裏。他的城堡四周圍着一條水溝,使城堡和外界隔離,不準外人進入,可是總有許多人慕名而來找這位魔法師。所以在城堡的水溝外,每天都有一堆人等候,希望有一天魔法師能夠大發慈悲,可以收他們做徒弟。

於是,有一天魔法師設了三道關卡。他說如果有人闖過這三道關卡,就可以收這個人做徒弟,否則,就施展魔法把他們摔得鼻青臉腫……

現在,老師就按照魔法師的方法設立了三道關卡,請小朋友來進行闖關,看看誰是最聰明的寶寶。

二、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1、在教室兩邊設立三個關卡

(1) 水盆中有沉在水裏的玻璃彈珠,旁邊有紙、膠泥等魔法物。

(2) 水盆中有沉在水裏的屈別針,旁邊有空塑膠瓶、吸管等魔法物。

(3) 水杯中有沉在水裏的桂圓,旁邊有糖、鹽等魔法物。

2、將幼兒分成兩組分別在兩邊的關卡。

請幼兒開動腦筋看如何讓沉在水底的物品浮起來,你可以利用旁邊的魔法物進行幫助。哪一組闖關成功就是“聰明寶寶隊”。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視,確認物體是否浮起來 ,是否闖關成功。

操作後談話:你闖關成功了嗎?過了幾關?你是如何做的?

讓闖關成功的幼兒介紹其方法。

四、鼓勵幼兒再次操作

聽了小朋友的介紹,你再去試一試好嗎?

五、老師帶上魔法師面具給每位闖關成功的幼兒貼上獎牌 :“恭喜小朋友闖關成功,小朋友真聰明,魔法城堡歡迎你們,你們將在這裏學到更多本領。”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剛升中班幼兒可能會對調色活動本身感興趣,他們的興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動的主要是爲幼兒提供觀察、探索的機會,讓幼兒在主動活動中使用顏色,同時充分感受顏色的豐富性。

使幼兒的興趣轉移到對活動中出現的科學現象的興趣上,從而引發進一步探索的願望。因此我選擇了科學活動:《會變的顏色》這節課。

二、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發現顏色的奇妙變化,激發幼兒對調色的興趣。

2、 在示範的基礎上, 教幼兒學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並引導幼兒進行一定的創編。

三、 活動準備

三個裝了不同顏料的瓶子、碗、畫筆、紙。

四、活動過程

1、採用教具與故事相結合導入主題。

2、老師示範表演魔術。

3、幼兒操作活動。

4、幼兒作畫。

教學反思:

1、這次活動的安排,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所以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兒觀察老師實驗的過程中,幼兒一直很安靜很認真地看着實驗過程。

2、給幼兒提供感性經驗,幼兒在直觀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講述實驗的過程。

3、鼓勵幼兒多配色,並用自己配出的顏色進行繪畫,增強幼兒的成就感。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蛋寶寶有的爲什麼會跑得快有的卻跑不快。

2、比較快慢,學習用數字記錄快慢。

3、幼兒大膽嘗試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生蛋、熟蛋兩個,課前裝飾成蛋寶寶,兩個大盆標上生熟標誌混一起的生蛋和熟蛋若干,兩個碗、記錄紙、筆。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生蛋滾不快,熟蛋滾得快。

難點:引導幼兒學會邊操作邊記錄。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小客人,你們看看是誰來了?

出示兩個生熟不同的蛋寶寶跟幼兒打招呼,並說明來意。

師扮蛋寶寶說:我是生蛋寶寶,(我是熟蛋寶寶)我們今天來就是想請小朋友幫幫忙,幫我們把我們的同伴給分出來回到自己的家。

師出示混一起的生熟雞蛋一盆

二、幼兒交流探討區分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看怎麼把他們區分開

(幼兒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區分雞蛋的生熟,比如搖晃着放耳邊聽聽看,看看表面蛋殼有什麼不一樣,再還可以轉轉看)

三、幼兒嘗試區分生熟蛋

幼兒分組把生熟雞蛋區分並做記錄

師:剛纔小朋友都用了自己的方法區分出了生蛋和熟蛋並作了記錄,現在老師來看看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是不是都找對自己的同伴了。

四、蛋寶寶比賽跑步

出示小跑道,請一幼兒拿來兩個標着不同記錄的雞蛋同時輕輕推動一下雞蛋,看看滾動情況如何,如果一樣快說明兩個是同樣的一家人,否則就不是一家人,並請幼兒用數字作記錄。再請幼兒拿兩個雞蛋進行比賽,以此類推進行分類。分出有不一樣的快慢速度後做上標記放兩個籃裏。

師檢驗生熟:

敲開一個跑得慢的雞蛋在碗裏幼兒看,再敲開一個跑得快的雞蛋幼兒看,得出結論是:生雞蛋跑得慢,熟雞蛋跑得快。

五、幼兒操作遊戲比賽

幼兒各拿兩個雞蛋在桌上輕輕滾動的速度來區分,重新檢驗剛纔區分的雞蛋生熟是否正確。

遊戲結束師總結:

本次活動幼兒都很能幹,知道了區分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生蛋熟蛋寶寶也特別表揚我們小朋友,謝謝小朋友的幫忙。

課後延伸:

此次活動後留一些蛋寶寶在區域角,讓幼兒在區域角再玩一玩蛋寶寶跑步比賽,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遊戲結果。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夏天幼兒園的花壇裏、果樹下、草叢中變成了昆蟲的世界。孩子們似乎天生對各種各樣的昆蟲感到好奇,他們經常睜着自己明亮的眼睛觀察那些小動物。基於此,我設計了“毛毛蟲變蝴蝶”這一活動。爲了幫助幼兒更加生動形象地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我還製作了相應的多媒體課件,並且通過有趣的故事幫助他們瞭解蝴蝶生長過程方面的知識。

而《毛毛蟲和蝴蝶》這首歌曲,生動形象地講述了“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音樂故事情節充滿童趣,音樂形象深受幼兒喜愛。這節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表演歌曲來複習、鞏固毛毛蟲生長的過程。爲了讓幼兒欣賞音樂,感受AB段樂曲的不同曲風(緩慢歡快),體驗傷心和快樂的兩種情緒。在欣賞和感受的同時,讓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毛毛蟲一伸一縮的動作和蝴蝶飛舞的動作。

活動目標

1.知道蝴蝶的特徵,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豐富有關蟲卵、幼蟲、蛹、蝴蝶等的知識。

2.體驗用身體模仿毛毛蟲變蝴蝶的喜悅。

3.激發幼兒探索昆蟲奧祕的慾望。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轉變過程。

難點:激發幼兒探索昆蟲奧祕的慾望。

活動準備

《毛毛蟲變蝴蝶》的課件、蝴蝶圖片蝴蝶生長過程圖。

活動過程

一、用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蝴蝶

指導語:“今天老師帶來一位神祕朋友,請你猜猜它是誰?”

出示謎語:長相俊俏,愛舞愛跳,春花一開,它就來到。

二、出示蝴蝶掛圖,讓幼兒說說蝴蝶的特徵

(一)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蝴蝶的特徵。

小結:蝴蝶的身體分爲頭部、胸部、腹部三個部分。它們都有一對翅膀、觸角和身體,它們的顏色和花紋等都是不同的。

(二)指導語:“蝴蝶美不美?可是我聽小蜜蜂說蝴蝶小時候可難看啦,不信你們看------”

三、用故事結合課件介紹毛毛蟲變蝴蝶,幫助幼兒更加形象地理解蝴蝶的生長過程

(一)教師播放課件並講述故事。在一個有月光的晚上,樹葉上躺着一顆蟲卵,第二天從卵裏孵出了一隻小毛毛蟲,毛毛蟲爬呀爬,吃了一片樹葉,身體長大了一點,又多吃了一大堆葉子,身體變得好長好大啊。毛毛蟲爬呀爬,爬到樹上結成繭,毛毛蟲在繭裏睡了兩個多星期,然後毛毛蟲從繭裏鑽出來,變成了一隻漂亮的蝴蝶。蝴蝶從房子裏飛出來,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真美麗。

(二)提問:“蝴蝶究竟是由誰變出來的?”“毛毛蟲又是怎樣一步一步變成蝴蝶的呢?”

(三)教師和幼兒共同總結出蝴蝶的生長過程。

蟲卵——幼蟲(毛毛蟲)——蛹——蝴蝶。(出示蝴蝶生長過程圖)

四、幼兒操作,拼擺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圖

(一)教師引導幼兒按順序擺出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圖。

(二)對幼兒操作結果,教師進行點評。

五、遊戲:毛毛蟲變蝴蝶

引導幼兒通嘗試用肢體動作來表現蝴蝶的轉變。

(一)歌曲:毛毛蟲呀毛毛蟲,結成蛹呀結成蛹,變蝴蝶呀變蝴蝶。

(二)教師帶領幼兒簡單的動作創編。

(三)教師總結:昆蟲世界是非常奇妙的,毛毛蟲變蝴蝶是動物世界的一種變異特性,像這種變異的特性在其他動物身上也有發生,比如青蛙是由小蝌蚪變來的。小朋友可以回家找找看還有哪些動物也具有這種變異特性。

教學反思:

本堂活動內容是屬於幼兒科學領域的活動課。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動中常見的一種昆蟲,通過本堂教學活動,幼兒對聽故事、看動畫片、拼蝴蝶圖以及隨音樂用姿體表現毛毛蟲變蝴蝶過程,總體還是感興趣的,也初步對蝴蝶蛻變知識有了感知上的認識,整個活動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活動的全部內容,基本實現了教學活動目標。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隨着《荊州特色文化在園本課程中開發與利用研究》課題的不斷深入,孩子們對荊楚特色文化越來越感興趣。爲了讓孩子們更深入的瞭解探究我們荊州的特色文化,我請家長週末帶孩子去荊州市博物館參觀了編鐘,並設計了這節科學活動《有趣的編鐘》,讓幼兒探究編鐘發聲的祕密,提升幼兒對家鄉的文化遺產的關注。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編鐘的大小與音調高低的關係。

2、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操作的結果。

3、喜歡參與探究活動,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重點難點

瞭解編鐘的鐘體越大音調越低聲音越大,鐘體越小音調越高聲音越小。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家長帶孩子去博物館參觀瞭解過編鐘。

2、物質準備:編鐘表演視頻;從大到小的玻璃杯七個一組;豎笛風鈴一組:筷子一根;編鐘模型一套。

活動過程

一、觀看錶演視頻,激發探索慾望。

1、 播放編鐘表演視頻,請幼兒欣賞編鐘表演,感受古代打擊樂器的美感。

2、提出問題:這種樂器叫什麼名字?每一個鐘都是一樣嗎?大小不同的鐘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 3、幼兒猜想:大鐘發出的聲音低沉,小鐘發出的聲音高而尖。

二、看一看、摸一摸、敲一敲,探索編鐘的奧祕。

1、看一看,瞭解編鐘的外形。(編鐘由木架支起,由從小到大排列的扁圓鍾組成,用木棒擊打發聲,鐘體上有花紋圖案。)

2、摸一摸,瞭解編鐘的材質。(編鐘的支架和敲打的棒是木質的,鐘體由青銅製成。)

3、敲一敲,瞭解編鐘的發聲。(編鐘的鐘體越大發出的音調越低,鐘體越小發出的音調越高。)

三、觀看 PPT,初步瞭解編鐘的歷史。

編鐘是一種中國古代的樂器,由青銅鑄成,由扁圓鍾按照大小依次排列,最小的編鐘由 3 枚組合而成,也有 9 枚和 13 枚一組的,用木錘和長棒敲打發聲,我們荊州市博物館就有一架戰國編鐘,它是荊州市博物館內極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四、探究生活中的樂器。

1、出示玻璃杯,引導幼兒觀察其大小異同。

2、請幼兒嘗試敲打玻璃杯,觀察傾聽不同的杯子發出的聲音異同。

3、小結:玻璃杯越小,音調越高,玻璃杯越大,音調越低。

4、出示豎笛風鈴,請幼兒嘗試撥動風鈴,觀察傾聽長度不同的豎笛風鈴發出的聲音異同。

五、總結啓發。

編鐘是一種古代樂器,鐘體越大音調越低,鐘體越小調越高。這是古代勞動人民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創造出來的樂器,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我們小朋友也要從小學好本領,長大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去爲我們的國家爲我們的家鄉做出貢獻!今天有一個小任務:請小朋友回家以後在自己的家裏找一找,看一看,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沒有可以發聲的樂器,好嗎?

活動總結

隨着荊州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近年來我們荊州新建了很多有荊楚特色的活動場所,如:荊州園博園、荊州方特等。這些活動場所都是孩子們愛去愛玩的地方,孩子們在遊玩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地方都有仿製的編鐘模型。於是孩子們帶着疑問和我一起去荊州博物館裏參觀了編鐘。孩子們瞭解到編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

孩子們對編鐘的發音頗爲好奇,於是我把編鐘帶到了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探索編鐘發音的奧祕。我的活動目標定爲初步探索編鐘的大小與音調高低的關係並能用簡短的語言描述操作的結果,喜歡參與探究活動,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整節活動下來三個目標初步達成。活動中首先播放編鐘表演視頻激發孩子的探索慾望,然後通過三個感官的刺激來探索編鐘,一看,看外型,二摸,摸材質,三敲,聽聲音。經過三重探索過後,孩子們對編鐘有了初步的瞭解,並知道了編鐘的鐘體越大發出的音調越低但聲音越大,鐘體越小發出的音調越高但聲音越小。最後我們尋找了生活中能發出聲音的各種物體,讓孩子們進一步的操作與探究,提升了孩子們對探究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其實,幼兒關於嗅覺的感官經驗相對而言較少。他們對氣味的概念停留在好聞與不好聞、香與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潛意識裏積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種物品氣味的機會。所以我們設計了這個探索活動“嗅覺瓶”,旨在給幼兒提供一個積累嗅覺經驗的機會,讓幼兒瞭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知識點:

1.瞭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2.學習更多形容某種氣味形容詞。如:香的、臭的、刺鼻的……

活動目標:

1.分辨不同氣味的物品。

2.學習將同種氣味的物品歸類。

活動準備:

1.各種有氣味的物品,如:橘子皮、香水、肥皂、酸梅、風油精、樟腦等(可請家長協助蒐集)。

2.胡椒罐(或底片合蓋面挖洞)。"來;自。屈;老師;教。案;容易找到的氣味較濃的東西即可,不必一定照以上建議準備。

活動過程:

1.說說你聞到過哪些味道?感覺怎樣?(香香的,臭臭的等等)

教師可引導幼兒用運用更多的形容詞形容某種氣味。

2.引導幼兒探索各種氣味,增加幼兒的嗅覺經驗,展示蒐集來的有氣味的物品,由蒐集者介紹該物品,並請大家聞一聞。(也可說說聞上去有什麼感覺)

3.找同伴

教師示範將同一種氣味的物品分別放入兩個胡椒罐中,一式兩組。將兩組四個罐子弄混,請自願的幼兒拿起來聞一聞,並把相同氣味的罐子放在一起,說說是什麼氣味。增加瓶子的組數,再按照上述方式進行。

活動結束後,將罐子放入活動區域,讓有興趣的幼兒繼續探索。

教學反思:

幼兒的嗅覺感官經驗較少,他們對氣味的概念停留在喜歡聞與不喜歡聞、香與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潛意識裏積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種物品氣味的機會。通過這次探索活動“氣味瓶”,給幼兒提供一個積累嗅覺經驗的機會,讓幼兒瞭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秋意漸濃,草從裏呢喃的秋蟲常常會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戶外活動時也常常會看到幼兒三五成羣地在草叢、牆角凝神觀察、討論。活動選取了蟋蜂、螳螂這些幼兒能接觸到的常見小昆蟲,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幼兒瞭解這些昆蟲的外形和習性,萌發對昆蟲的探究興趣。

【活動目標】

1.認識並觀察蟋蟀、螳螂,觀察、比較蟋蟀、螂的外形特徵,瞭解其生活習性。(重點)

2.能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的關係,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難點)

3.喜歡探究昆蟲的祕密,知道愛護益蟲。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別放於5-6個透明玻璃瓶內,用紗布封住瓶口。

2.畫有蟋蟀和螳螂的記錄紙、記錄筆7套。

3.幼兒學習材料《走進秋天》。有關螳螂和蟋蟀的視頻材料。

【活動過程】

一、猜迷語,激發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1.請幼兒猜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謎語。

蟋蟀的謎語:頭長兩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愛打架,贏了唧唧叫。螳螂的謎語:頭戴綠帽,身穿綠袍,腰細肚大,手拿雙刀。

2.出示昆蟲蟋蟀、螳螂,引發幼兒觀察的興趣。

二、幼兒分組觀察記錄,比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徵的相同與不同。

1.幼兒分組觀察,記錄發現結果。幼兒自由分組觀察蟋蟀和螳螂。

組內選一名幼兒把大家的發現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徵的在記錄紙上表徵出來。並將兩者的相同點用筆圈記出來。

2.幼兒展示觀察記錄,分享交流。

提問: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蟋蟀和螳螂都屬於昆蟲。它們都有一對觸角身體分爲頭、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對足,成蟲有翅膀。它們不同點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敵,蟋蟀是害蟲,螳螂是益蟲。蟋蟀會鳴叫,螳螂則不會。

3.遊戲:我學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學習蟋蟀和螳螂的動作特點。重點引導幼兒模仿螳螂揮舞前肢捕捉獵物。

三、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瞭解蟋蟀和螳螂的生活習性。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昆蟲。

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裏嗎?它們有什麼本領?它們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嗎?

2.觀看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視頻,進一步瞭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習性。

2.小結:蟋蟀生活在土穴裏、草叢裏或磚塊下面,喜歡在夜裏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蟲。螳螂生活在田地裏、草叢裏的植物上,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許多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活動延伸:

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蟲,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相關的繪本,進一步瞭解相關知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能夠運用一些方法區分生蛋與熟蛋,樂意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體驗探究發現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盤子,盤裏放着一個生雞蛋,一個熟雞蛋,紅蘋果標記、抹布若干

2、籃子四個,在兩個籃子上貼紅蘋果標記,裝好鹽水的透明塑料桶、一次性杯子、大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的盤子裏有什麼呀?有幾個蛋寶寶?

(評析: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讓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蛋寶寶上了,同時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引導認識生蛋與熟蛋,能利用旋轉區分生蛋與熟蛋。

(1)這倆個蛋寶寶他們特別喜歡玩轉圈圈遊戲,你覺得他們誰會轉得快,誰會轉的慢呢?(幼兒猜測)現在就請小朋友幫他們轉一轉,你一邊轉一邊可要認真仔細的觀察哦,然後在轉的快的蛋寶寶上貼個紅蘋果。轉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弄碎了。

(2)引導幼兒大膽的轉動兩個蛋寶寶,然後在轉得快的蛋上貼個紅蘋果。教師適當的介入,指導。

(3)提問:誰來說說你的轉圈遊戲結果?爲什麼有的蛋寶寶轉的快,有的蛋寶寶轉的慢呢?

(4)剛纔小朋友說了那麼多,那到底爲什麼呢,我們把蛋寶寶剝開來就知道了。剝蛋你們會嗎?怎麼剝呀?我們把轉得快的雞蛋剝好了放在貼有紅蘋果的杯子裏,轉的慢的蛋寶寶放在盤子裏。殼剝在盤子裏。

(5)剝開來之後你發現了什麼?轉的快的蛋寶寶是什麼蛋?轉的慢的又是什麼蛋呢?生蛋和熟蛋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你可以把熟蛋掰開,然後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幼兒討論)

(6)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生蛋的蛋黃和蛋清是流動的,所以轉得慢些,熟蛋的蛋黃和蛋白是凝固在一起的,所以轉得快些。教師邊小結邊在記錄表上記錄畫標記,以後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區分生蛋和熟蛋了。

(評析:利用轉圈圈的遊戲情景,充分調動了幼兒操作的興趣,讓幼兒在猜猜、試試的步驟中經歷探究的過程,發現轉的快慢的結果,驗證快慢的原因,從而突破了活動的重難點,在此過程中凸顯了師幼互動的成效。)

3、引導運用鹽水分辨熟蛋生蛋。

(1)除了用轉圈的方法,老師這裏還有有一個辦法可以分辨生蛋和熟蛋。看,這是什麼?(鹽水)這是放了鹽的鹽水,這是熟蛋,這是生蛋。請你猜一猜,生蛋放在鹽水裏會怎樣?熟蛋放在水裏又會怎麼樣(幼兒自由猜測)

(2)說了那麼多,接下來就請小朋友選一個生蛋或者熟蛋放在鹽水裏,看看會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發生。(幼兒操作,觀察生蛋與熟蛋在鹽水裏的結果)

(3)誰發現了用鹽水區分生蛋與熟蛋的祕密了?(幼兒交流觀察結果)

(4)教師小結:熟雞蛋放在鹽水裏會浮起來,生雞蛋會沉下去。(教師在記錄表上記錄)

(評析:再一次給予幼兒探究發現的機會,讓幼兒在寬鬆的氛圍中與同伴一起合作,幼幼互動,生動有趣,使孩子真正的做活動的主人,最終他們用過自己的操作、觀察和講述,掌握了用鹽水區分生熟蛋的方法)

4、延伸活動

除了用轉圈和放在鹽水裏的兩種方法區分生蛋熟蛋,你還有什麼方法能區分熟蛋和生蛋嗎?(搖一搖;聽一聽,用手電筒照一照等)。你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有什麼好的方法,然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

(評析:激發幼兒持續探究的慾望,將幼兒的探究不斷的引向深入。)

【活動反思】

《生蛋熟蛋》這個科學活動來源於生活,最後又服務於生活。活動中注重體現一種新型的師幼關係,即教師注重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己尋找答案,體現幼兒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將傳輸知識的過程變爲師幼共同探討知識的過程。

在一個一個的問題情景中,我放手讓孩子動手操作,讓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探索、實踐,如:轉一轉、敲一敲、剝一剝等,這樣幼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會因自己的成功發現而增強自信心,也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探索操作,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發現,因此在小結區分生蛋熟蛋時,師幼共同小結,採用了記錄的方法,用形象的標記記錄展現了生熟蛋旋轉的快慢,生熟蛋在鹽水中的沉與浮,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突破活動的重難點。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能根據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加深對汽車的認識。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各種玩具汽車,汽車圖卡1套。

2.自備不同汽車聲音的錄音。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建立共享區域,讓幼兒互相交換汽車玩具玩。

2.引導幼兒從汽車的名稱、顏色、功能等方面介紹自己的車。

3.請幼兒根據汽車卡片中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說說是按照什麼分類的。

4.以“我的車開來了”的遊戲形式,讓幼兒爲汽車玩具進行分類。

(1)啓發幼兒根據汽車玩具的顏色、大小和功能等進行分類,將車停在不同的停車場裏,如按照車的功能不同分別將客車、貨車以及特殊用車開進不同的停車場裏。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按照什麼進行分類的?

(3)請全體幼兒一起檢查一下這些車停的是否正確,說說爲什麼?

5.活動延伸

(1)請幼兒聽錄音,辨別特殊汽車發出的不同聲音,可根據聲音的不同開進不同的停車場。

(2)請幼兒將各種玩具汽車放在科學區,引導進一步探索,加深對車的認識。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根據瓶口特徵,嘗試用擰、按、扣、塞給瓶子蓋上蓋子。

2、瞭解瓶蓋的作用。

3、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瓶子及瓶蓋

活動過程:

1、導入語: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新朋友廚師小猴,廚師小猴遇到麻煩了,想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他。廚師小猴做飯的時候不小心把瓶蓋混在一起了,讓我們幫他找到合適的蓋子蓋上吧。

2、出示各種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瓶子及瓶蓋

師: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好玩的東西大家想不想看一下呢?引出瓶子和瓶蓋讓小朋友認識一下並仔細觀察這些瓶子和瓶蓋的形狀、大小的不同。

3、師:這些瓶子寶寶找不着它的蓋子朋友了請小朋友先仔細觀察瓶口和瓶蓋是什麼樣的有沒有羅紋並比較瓶口的大小幫助他們找到適合他們的蓋子。

4、老師動手示範蓋蓋子的幾種方法並讓幼兒瞭解按、扣、擰、塞這4種蓋蓋子的方法並讓幼兒分組動手實驗嘗試瓶子是用什麼方法蓋上的,並知道不同瓶子有不同的蓋法。

5、讓幼兒瞭解瓶蓋的作用。

教學反思:

我們從幼兒的自由探索入手,讓孩子在擺弄的過程中感知各種蓋子的特點,從而探索打開瓶蓋的不同方法。看到瓶罐,孩子們肯定會想辦法打開瓶蓋,尋找瓶子中的奧祕。所以這節活動的目標應該讓孩子們學會打開瓶蓋的方法。

通過遊戲的形式既調動了孩子們活動慾望,又豐富了幼兒的經驗。但是我應該更注重在引導孩子們積極探索打開的方法上,而不要完全將答案告訴孩子,因爲這樣無法祈禱孩子主動學習。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獲取震動物體會產生聲音的具體經驗,知道不同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各不同。

2、教育幼兒注意保護聽力,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3、教會幼兒分辨不同物體德爾聲音,發展幼兒聽覺分辨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能震動併產生聲音的物體:橡皮筋、紙、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現在你們能聽到什麼聲音?這些聲音是哪裏來的?(汽車喇叭、風聲、鳥叫聲、琴聲、講話聲等)那小朋友,我們自己能不能發出一些聲音來呢?你能夠發出什麼聲音來?(拍手聲、跺腳聲、口哨聲…)

二、引導幼兒探索聲音的'產生。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些聲音是從哪裏來的嗎?它們怎麼會有聲音呢?(幼兒討論、猜測)現在請你們自己來試一試,你用桌子上的東西怎麼能發出聲音?知道幼兒用各種材料發出聲音,如用手輕輕撥拉橡皮筋,或者用手抖動紙張等。你們發出了什麼聲音?你們在做試驗的時候還發現了身?(有東西動就會有聲音)請你們再來試一試,看看聲音出來的時候,還會產生什麼現象?(振動現象)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探索並感知物體的振動,可用手輕輕觸放在物體上(打擊大鼓)剛纔你們把手放到鼓上的時候還發現了什麼?(有振動的感覺,鼓不振動,聲音也就會停止。)幼兒表達、討論。

三、引導幼兒探索自己講話的聲音。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聲音都是有東西在振動而產生的呢?(是的)我們在講話的時候哪裏在振動的呢?(喉部聲帶)引導幼兒討論並做發聲試驗,啓發幼兒把手放到喉部感知聲帶的振動。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知道了聲音產生的祕密,我們在振動的物體的時候,就會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喜歡聽什麼樣的聲音?(好聽的聲音)如果聽到了很響的、很刺耳的聲音時應該怎樣做?(捂住耳朵,保護好耳朵。)

活動延伸

1、玩發出各種聲音的遊戲。

2、組織幼兒討論哪些是好聽的聲音,哪些是噪音?

3、組織幼兒到大自然聽各種的聲音。效果分析: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瞭解水的用途,知道節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過程

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的興趣

“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麼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

幼兒嚐嚐甜牛奶,嚐嚐醋,嚐嚐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豔的糖,對比觀察:爲什麼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二、探索水的溶解性

(一)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嚐嚐。

3、問:爲什麼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

2、將白糖放進水裏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裏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麼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裏?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裏,過一會兒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裏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做類似的實驗

三、討論

水有什麼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約用水?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在玩玩找找中發現能使自己身體動起來的關節,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發現。

重點難點

在自主探索中發現身體的運動技能。

活動準備

1、小木偶、木偶圖、圓點粘紙

2、音樂《健康歌》、《小木偶的舞蹈》

3、幼兒有玩過木偶人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交流討論——讓幼兒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有一個神奇的身體,因爲它會動,你知道自己的身體哪些地方會動嗎?(手、腳、頭、腰等)

小結:正是因爲這些地方會動,所以我們的身體才很靈活,真神奇。

二、探索發現——發現小木偶能動起來的祕密

(一)自主探索小木偶會動的部位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小木偶(出示小木偶),請你幫忙找找小木偶的身上哪些地方會動?

2、請每一個小朋友找一個小木偶。教師放一段音樂,當音樂響起的時候,讓幼兒隨意動一動,扭一扭小木偶的身體。如果發現小木偶的身上有會動的地方,就在這個部位粘上一張粘紙。當音樂結束的時候,結束遊戲,將小木偶放回桌上。

(二)找到小木偶會動的部位

1、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是否有幼兒將粘紙貼在木偶的關節上,若沒有,則需要引導個別幼兒關注小木偶的關節。)

2、找到了嗎?小木偶的哪裏會動?(交流貼在手臂上和肩關節上的貼紙,引發幼兒思考並關注究竟是什麼地方在動。)

3、小結:手會動是因爲這裏的腕關節在動,胳膊會動是因爲肘關節和肩關節會動。正因爲有了這些關節,我們的身體纔會動,纔可以變得很靈活。

三、尋找關節——知道關節帶動着身體運動

(一)互相探索會動的身體

1、我們的身體藏着許多會動的關節,接下來,兩個好朋友一起,跟着音樂互相找一找身體上有那些會動的關節。

2、當音樂響起的時候,請跟着音樂隨意的動一動自己的身體,如果你發現好朋友的身上有會動的關節,就在這個關節上輕輕地拍一拍,表示你找到了會動的關節。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幼兒是否找到了會動的關節,如果沒有找到,需要進行引導。)

(二)瞭解會動的關節

1、有沒有找到會動的關節?(出示木偶圖)

2、你說得對,這裏藏着一個關節,這個關節叫做xx關節。(教師根據幼兒說到的關節,將圓點標記貼在木偶圖相應的關節上,如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腕關節、踝關節、指關節、頸椎、腰椎等。)

3、小結:今天,我們發現身上有很多會動的關節,其實會動的關節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在以後的生活、運動中慢慢找。

四、遊戲——幫助幼兒梳理能動的關節

1、認識了這麼多的關節,接下來要請小朋友跟着老師一起動一動,跳一跳,讓自己的關節運動起來。

2、運動兒歌:

動動我們的小頸椎,下、上、右、左。向右轉一圈,向左轉一圈。動動我們的肘關節,轉轉我們的肩關節。

動動我們的肘關節,轉轉我們的肩關節。

小手插在髖關節,扭一扭。轉轉我們的髖關節,換個方向轉一轉。小手放在膝關節,轉一轉。

小手回到髖關節,擡擡我們的膝關節,踢踢我們的膝關節。

最後動動腕關節,別忘了,還有踝關節。換個踝關節動一動,我們的身體真靈活!

活動總結

幼兒對活動的內容很感興趣,對身體能動的祕密有較強的求知慾。雖然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幼兒的興趣不減。課間,他們會圍在一起,幾位小朋友又是摸又是看又是討論不休。看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滿足幼兒的求知慾,發揮延伸活動的價值。教師可以將人體骨骼圖張貼在主題牆上,既可以佈置主題牆,還可以引導幼兒課間時繼續觀察、探索、討論以及記錄。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4

設計意圖:

孩子在拿到一樣東西時會迫不及待的摸索着打開它,這是由幼兒的好奇心所驅使的,孩子有了這樣的探索慾望我們要充分創設機會幫助孩子提升,同時《新綱要》中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瓶罐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我就設計了本課,讓孩子首先自己去探索打開、蓋上瓶蓋的方法,接着分享自己經驗,讓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各種瓶罐蓋子的特徵,探索打開、蓋上瓶蓋的方法。

2.學習按大小特徵匹配瓶蓋,分享蓋瓶蓋的經驗。

活動準備:

1.每組投放各種打開方式不一(擰開、彈開、拔開等)的瓶瓶罐罐若干。

2.在瓶子上做上數字或圓點標記,供幼兒製作樂器時用。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打開瓶蓋的方法

1.幫助熊寶寶

師:這裏有好多瓶寶寶,熊寶寶很想打開它們,可是它打不開,小朋友們快來幫幫小熊吧!

2.幼兒嘗試打開各種瓶罐的蓋子。

師:你是怎麼打開瓶蓋的?請你來演示一下。

3.鼓勵幼兒說出打開瓶蓋的方法,並引導幼兒說出開瓶蓋的動詞“擰開”等。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學學開瓶蓋的動作吧!(教師帶領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二、大小瓶子找帽帽。

1.給大小瓶子找帽子

激發興趣:冬天到了,今天老師這有很多瓶子寶寶也冷了想戴帽子,可是他們的帽子搞混亂了,請你們幫助他們找一找好嗎?

操作要求:請你們找的時候看清楚瓶子寶寶的瓶口有多大,然後找一頂最合適的帽子給它戴哦。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提示幼兒檢查瓶罐寶寶的帽子戴得牢不牢。

2.分享開瓶蓋的經驗

師:你給幾個瓶子寶寶找到了帽子,你是怎麼找到的?

小結:大人戴大帽子小孩戴小帽子,瓶子寶寶和我們人一樣,大瓶口戴大瓶蓋,小瓶口戴小瓶蓋。

三、蓋瓶蓋比賽

激發興趣:今天我們這裏有好多瓶子和瓶蓋,要進行蓋瓶子比賽,你們有信心贏嗎?

1.分組進行比賽

2.個別幼兒進行比賽

3.交流分享成功的快樂請你說說你爲什麼會蓋的這麼快?

活動延伸:

在美工區投放顏料、瓶蓋、白紙,用瓶蓋印畫。

益智區投放各種大小的瓶蓋進行比較大小。

教學反思:

在成人看起再平常不過的瓶瓶罐罐,卻是幼兒愛不釋手的玩具,甚至是無價之寶,尤其是小班幼兒,讓幼兒擺弄各種空瓶罐,從幼兒的自由探索入手,使幼兒在擺弄的過程中,感知各種蓋子的特點,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5

一、活動目標:

1、經過引導幼兒自我動手做實驗,從而明白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本事。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麼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日,教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教師搖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麼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明白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後告訴教師!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麼顏色的寶寶了呢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教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裏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②誰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③總結:我們此刻一起來試一試,然後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出示大的示範調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色,並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纔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麼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樣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教師爲小朋友準備了調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能夠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色並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範。

5、引導幼兒發現並記錄

①藍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能夠用瓶子,也能夠用調色卡,還能夠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後把你們的發現用記錄卡記錄下來!(幼兒自由選材操作並記錄)

②變出了什麼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③教師總結: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遊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麼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麼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陳皆佳)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經過實驗操作發現鹽溶解於水會增加水的浮力的現象。

2、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杯子若干,鹽,小蘇打,白醋,攪拌棒,土豆片。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出示一個土豆

教師:這是什麼

我把它切成了土豆片,此刻我要把土豆片放到水裏去,你們猜猜會怎樣

2、把土豆片放到水裏會怎樣呢我們來試一試。

3、我這還有三杯水,我又要把土豆放到水裏去,這回會怎樣呢

(幼兒回答教師驗證)

二、引導發現

1、爲什麼這個杯子裏的土豆片會浮起來呢

2、教師幫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看看是什麼你是怎樣明白的

3、你們每人拿一個杯子,先放土豆片,再放盒子裏的東西,

記住綠顏色標籤的杯子裏只能放綠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紅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紅顏色盒子裏的東西,藍顏色標籤杯子裏只能放藍顏色盒子裏的東西、看看土豆怎樣了

4、不管你的土豆片有沒有浮起來,我們來聽聽你在實驗的時候都發現了什麼

5、此刻請你們再拿兩個不一樣顏色標籤的杯子,想個辦法讓土豆片浮起來,每個杯子裏只能放一樣東西,

要不你們就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東西讓土豆片浮起來了

6、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爲什麼他們也放了鹽,可是土豆還是沒有浮起來他放了很多鹽,土豆片才能浮起來,你們再去試試。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7

活動目標

1、經過觀察不一樣的玻璃片,引起幼兒對周圍物體現象的探索興趣。

2、初步培養幼兒自我嘗試動手製作的本事。

活動準備

1、圖片:小花貓

2、三塊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長方形紙、玩具望遠鏡、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興趣。

(1)觀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貓圖片

請幼兒分別用這三塊玻璃片去看小花貓圖片。

(3)提問:通過這三塊玻璃片看到的圖片是不是跟原先的一樣大

(大了、小了、和原先一樣)。

2、啓發、探索。

(1)爲什麼通過三塊玻璃片看同樣的東西,大小不一樣呢

(2)請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這三塊玻璃片是不是一樣

(3)教師示範並告訴幼兒:“先摸玻璃片兩面的中間,再摸邊緣是不是一樣,

然後把玻璃片豎起來用眼睛看。”

3、師幼進一步探討平、凸、凹玻璃片。

(1)請幼兒取出中間和周圍一樣厚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平玻璃片”

(2)請幼兒取出中間厚、周圍薄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凸玻璃片”

(3)請幼兒取出中間薄、周圍厚的玻璃片

告訴幼兒這是“凹玻璃片”

4、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平、凹、凸三種玻璃片的作用。

(1)請幼兒分別用平、凹、凸三種玻璃片去看周圍的事物,講講有什麼不一樣、

(平:―樣大;凸:放大;凹:縮小)。

(2)教師小結:玻璃片真趣味,用不一樣的玻璃片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科學家真會動腦筋,他們利用不一樣的玻璃片,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東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嘗試製作望遠鏡,教師巡迴指導。

(1)請幼兒用玩具望遠鏡看一看周圍事物,引起幼兒製作興趣。

(2)請小朋友動手把長方形紙捲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紙筒後面,凸玻璃片放在紙筒前面,

望遠鏡就做成了。教師重點指導雙面膠的用法。

(3)請幼兒用自我製作的望遠鏡再一次看一看周圍事物的變化,

進一步瞭解望遠鏡的作用並享受自我動手製作的樂趣。

(教師提示望遠鏡的作用。如看文藝演出、看體育比賽、看風景、解放軍t望。)

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玩耍自制望遠鏡,對周圍事物進一步探索。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8

活動背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科學領域的“數學認知”領域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這一目標。“今天你喝水了嗎?”這一數學活動正是源於幼兒的生活,讓孩子從數學中量的感知出發,將600毫升這一抽象單位具體化,引導幼兒初步理解了喝水次數與600毫升這一量之間的對等關係。孩子們通過觀察、測量、探索、操作,感受到自己每天大概喝多少水才能使身體更健康。活動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幼兒在玩水、做小實驗的過程中理解喝水的重要性,從而樂意主動安排飲水計劃,自覺喝水,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活動目標:

1.學習測量每天飲水量的方法,能夠嘗試安排飲水計劃。

2.懂得飲水對人體的重要性,有主動喝水的意識。

重點、難點:

1.重點:操作感知喝水次數與600毫升總量之間的對等關係。

2.難點:初步感受理解總量不變,每次的倒水量和倒水次數呈反比關係。

設計思路:

遷移生活經驗,瞭解喝水的重要性→學習測量飲水量的方法一用小茶杯倒水的方法,感知大概需要用小茶杯倒幾次水纔夠600毫升→自主制訂飲水計劃表,討論合理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健康小博士;2.量杯、杯子、一瓶水,紅色小貼紙和若干小杯子貼紙人手一份;3.每人一張計劃表;4.一個大水桶;抹布。

活動過程:

1.講一講一瞭解喝水對健康的重要性。

師:今天你喝水了嗎?爲什麼要喝水?

幼:口渴、健康。

師:喝水之後有什麼感覺?

幼:舒服、不渴。

師:如果你不口渴,還需要喝水嗎?爲什麼?

幼:結合生活經驗,自由回答。

看課件:健康小博士說喝水的好處。

2.找一找——學習測量飲水量的方法。

(1)瞭解幼兒大約每天必需的飲水量。

師:我們每天需要喝多少水,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呢?

幼:自由猜測。

看課件:健康小博士說“小朋友至少需要喝600毫升白開水。”

(2)認識量杯,找600毫升的刻度。

師:600毫升是多少水呢?我們能用一個特殊的杯子量出來。這個大杯子就叫量杯,它能告訴我們600毫升是多少水。

師:量杯上有什麼?

幼:觀察發現有線——刻度,數字——多少毫升的水。

幼:用紅色貼紙給600毫升做個標記。

3.量一量——操作探索,測量倒水的次數。

(1)幼兒嘗試探索測量倒幾次水正好是600毫升。

師:我們的小杯子上有沒有刻度和數字?

幼:觀察平時喝水的小杯子。

師:平時你每次要倒多少水喝呢?怎麼才能知道我們每天喝多少水纔夠600毫升呢?我們要請大量杯來幫忙。教師示範測量方法。

師:你平時喝多少水,就先在小杯子裏倒多少,然後倒進量杯裏,就像我們喝了一次水。試試要倒幾次水才能到600毫升?

幼:幼兒操作,倒一次水,就在桌角上貼一個水杯貼紙記錄。

師小結:礦泉水瓶裏還有水嗎?水到哪裏去了?量杯裏有多少水?原來,我們每天最少要喝差不多這樣一瓶水呢!

(2)幼兒比較倒水次數的多少與每次倒水量之間的關係。

師:你貼了幾個小杯子貼紙?

幼:點數水杯貼紙。

師:你倒了幾次水?和xx小朋友相比,是多了還是少了?

師:同樣倒了600毫升水,爲什麼有人倒4次水,有人要倒8次?

幼:猜測倒水次數與每次倒多少水是有關係的。

看錄像:初步感受倒水量和倒水次數的關係。

師:他們倒水的次數一樣嗎?爲什麼不一樣多?(有的人每次要喝大半杯水,所以只倒了X次,有的人每次喝的水少.所以要倒很多次呢!)

4.貼一貼——自主設計飲水計劃表,安排每天的喝水計劃。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每天至少要喝多少水呀?

幼:600毫升。

師:可是如果我們一次喝這樣600毫升的水,行不行?我們一天要分好幾次喝呢!這麼多水怎麼在一天中喝完呢?我們來計劃一下吧!這裏有一張計劃表,上面畫着什麼?幼兒討論什麼時候需要多喝些水,爲什麼。

師:請你把剛纔貼在桌子上的水杯撕下來,貼到表格不同的時間裏。

幼:相互交流,討論同伴的計劃是否合理。

展示個別幼兒的表格,共同討論合理性。

師小結:如果我們按自己訂的計劃喝水了,身體會變得更健康。但有的孩子每次只倒一點點水,那可能要喝十幾次呢!所以每次喝水時可以適當多倒一點,這樣就能減少喝水的次數了。在夏天、運動或生病之後,還可以增加喝水的次數。

5.理一理——結束活動。

師:讓我們把桌上的水倒回大水桶裏,回教室再調整一下你們的計劃,然後按計劃喝水吧!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19

設計意圖

《指南》指出:要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建立空間思維能力,引導幼兒體驗圖形之間的轉換、填充、組合關係。本活動就是通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生動的課件、動手操作等方式,在形象引導、細緻觀察、親自操作的過程中,提升幼兒對圖形的整體感知和空間的組合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能夠選擇合適的圖形進行有機配對、填充、組合。

2.能探索圖形組合的不同方法並做記錄。

3.體會變化、操作的樂趣,獲得空間組合、觀察、想象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一組、履寫屏。

2.學具:由5個不同圖形組合成的"智多星王國"的特殊鑰匙;由3個不同的小圖形組合成的一個正方形;幼兒人手一份操作記錄表(如圖1);活動場地周圍有一些供能力強的幼兒挑戰的學具(每份有4個不同的小圖形)。

3.幼兒有履寫屏操作的經驗。

活動過程

1.遊戲導入,初步瞭解圖形配對組合。

(1)遊戲導入,瞭解圖形配對、填充的方法。

師:今天我帶來了兩個圖形朋友(圖2)6(遮罩功能,小圖形有兩種顏色)這兩個調皮的小圖形想坐車去智多星王國玩兒。智多星王國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好地方呢?(充滿智慧,愛動腦筋的聰明王國)(出示車,運用隱藏功能,車能開動併發出聲音,車上有四個座位,標有數字。圖3)車上的哪個座位最適合這兩個小圖形位呢?

幼:紅色小圖形坐1號座位,黃色小圖形坐2號座位。(在幼兒說的同時,教師將座位與圖形進行聯線,幫助幼兒觀察。)

由幼兒將兩個圖形分別送到相應的座位中去,如果幼兒做對了,課件會給予肯定(點課件音效:謝謝!真舒服!)如果幼兒有不同意見,教師要注意驗證並讓幼兒觀察比較:如果有空餘的地方會比較浪費,剛剛好是最合適的。同時還要引導幼兒觀察並運用旋轉法,直到合適爲止。

師小結:原來我們在配對圖形時,不僅要觀察圖形的外形,還要觀察圖形的方向,有時還要將圖形旋轉一下,這樣才能配對填充好。

(2)運用遊戲,瞭解圖形翻轉、組合現象。

師:聽!是誰在叫呢?(課件播放音效:我們也要去!我們也要去!)讓我們來找一找。(聚光燈尋找、發現三個小圖形,藍色1個,綠色2個。圖4)這3個小圖形都要上車,可是車上只有2個座位,怎麼坐呢?請仔細觀察!

幼兒:藍色圖形坐3號座位。兩個綠色的小圖形可以合併起來,坐到4號座位上去。

師:藍色圖形坐3號座位。誰來送?(翻轉)

師:這兩個怎麼坐呢?(請幼兒組合好送回到座位上)送好後放課件音效:你們真會動腦筋!(笑臉)

師小結:原來在幫圖形找座位時,除了翻轉圖形,我們還可以將圖形進行組合呢!現在小圖形們都坐上車了,它們非常高興,感謝小朋友們的熱情幫助!現在向智多星王國出發了!(車子伴隨着音樂前行。)

2.拼拼玩玩,探索多種組合方式。

(1)交代要求,激發興趣。

師:智多星王國到了!(課件:出示圖形王國的大門。圖5)好漂亮!你們想進去嗎?可是傳說智多星王國的大門被一位魔法師施了魔法,想進智多星王國,必須解開這個魔法。你們有信心嗎?這是大門的機關(指空白處,能閃動),打開機關的鑰匙在這兒(出示5個小圖形,圖6),圖形上的數字是什麼意思?(表示圖形的號碼)小朋友們看一看,哪兩個小圖形組合在一起,正好是機關的形狀?魔法師說,你們必須想出三種不同的組合方法才能破解魔法。小朋友的小筐裏有這5個小圖形,還有一張這樣的記錄表(出示記錄表),小朋友們可以拼一拼,看哪兩個圖形組合在一起正好是機關的形狀,然後將你的方法記錄在這張表上。

(2)觀察記錄表,明確記錄法

師:第一次你是用哪兩個圖形組合成的?就在第一排相應的數字上畫個圈;第二次你又用了哪兩個小圖形組合?記在第二排上;第三次就記在第三排。記住,每一次組合的方法要不一樣哦。開始破解魔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拼圖方法與其記錄是否一致,鼓勵幼兒想出多種方法完成任務;提醒完成任務的幼兒注意再次驗證和檢查,確保自己的方法正確,能破解魔法。

(4)組織交流,驗證操作。

①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方法

師:你們找到三種不同的方法了嗎?誰來介紹自己的方法?(幼兒說,師在課件上記錄方法)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對於不正確的方法,師記錄以便驗證)

②進行集體驗證。

師:我們的方法行不行呢?現在我們就來驗證一下。(其中有一種方法請幼兒驗證)在驗證時,教師要注意追問幼兒:放哪兒呢?爲什麼?(還要故意試誤位置,引導幼兒在組合時要注意觀察機關的整體形狀和小圖形的形狀、位置。)每次驗證結束,請幼兒看一看:你有沒有發現這種方法?記錄表上有嗎?

③提煉操作方法:

師:"剛纔我發現有的小朋友做得又對又快,現在我要採訪他一下:'請問,你剛纔用了什麼好方法?你是怎麼做的?'"(注意追問:你驗證了嗎?)

幼兒交流方法後,師提升方法:你的方法很好,我們在組合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反覆組合,還要把兩個圖形放入機關檢查驗證,然後把自己的方法一種一種記錄下來。看來,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就一定能戰勝困難。瞧!魔法破解了!(點擊課件,大門打開並有音響效果:歡迎你們來到智多星王國,此時王冠飛出來。)

3.多種組合,探索整體圖形的組合方法。

(1)播放課件,創設問題情境

師播放課件:多漂亮的智多星王冠呀?你們想得到它嗎?請看!(點課件,王冠後面出現3個圖形)呀,誰能在規定的時間用這3個圖形組合成一個正方形,誰就獲得智多星之王冠一頂。有點難哦!你們有沒有信心挑戰?

整體圖形如下: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師:請從椅子底下拿出圖形準備好,我點燃煙花計時器,你們就開始操作。如果你桌上的正方形拼好了,時間還沒有到,你就去挑戰智多星王國中更難的任務,在後面藍色的簍子裏--用4個圖形拼成一個正方形(給能力強的幼兒提供挑戰的空間)。準備開始!

(3)幼兒交流,集體驗證。

師:時間到,全部停下!你們完成了嗎?(師引領幼兒互動檢查)完成的幼兒上來領取王冠!沒有完成的孩子可以繼續。(最後師帶幼兒聽着音樂戴上王冠離開活動室。)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通過生動形象的履寫屏互動、動手操作,使幼兒在快樂、輕鬆的氛圍中獲得對圖形的空間轉換、組合、配對能力。整個活動,以遊戲貫穿,情境融入,符合、滿足了幼兒學習的特點和需要,幼兒參與的興趣很高。

幼兒園中班科學優秀教案 篇20

活動目標

1、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能根據動物細部特徵來辨別動物。

2、瞭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通過拼圖等遊戲活動了解動物特徵,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3、有積極探索的慾望,能大膽的猜想,並萌發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1、遊戲用轉盤、森林背景的課件。

2、動物各部分圖片、動物拼圖、聲音素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帶領幼兒走進大森林的場景中。引導幼兒觀察大森林的場景:“小朋友,我們現在來到了大森林,大家看看大森林裏漂亮嗎?裏面有什麼?”讓幼兒通過觀察,增強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2、提問:“大森林是誰的家呢?”引導幼兒說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動物名字,加深幼兒對動物的印象,激發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並使幼兒瞭解大森林是小動物的家,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感。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遊戲部分

1、遊戲:《玩轉盤》轉盤上是一些幼兒認識的動物的頭部、尾部圖片。教師出示大轉盤,請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針轉起來,指針指到哪個動物,即說出動物的名字。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初步學習推斷的方法,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幫助老師瞭解幼兒對動物的認識程度。

2、遊戲:《辯聲音,學姿態》

(1)課件中播放動物的叫聲,讓幼兒猜是什麼動物,並作模仿。猜對的話課件呈現該動物的圖片。

(2)一幼兒模仿該動物的走路、活動的姿勢體態,讓其他幼兒猜測是什麼動物,最後一起模仿。

3、遊戲:《找動物》請幼兒將老師藏在大森林裏的動物部分圖片找到,這些動物並不是完整的,有的是動物的身體、有的是動物的腳、有的是動物的頭。在找到後,還要推斷出它是誰,然後告訴大家自己找到了什麼動物。通過幼兒的尋找活動,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以及喜愛科學活動的情感。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一位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通過講述自己找到的動物,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4、將動物的部分卡片送到小動物的家裏。教師將動物的完整圖片展示出來,讓幼兒通過自己手中的部分動物卡片找出相應的動物圖片,進行對應擺放,瞭解整體和部分的關係。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動物的認識和了解。

三、結束部分

《拼圖遊戲》請找出相同動物圖片的小朋友,合作將動物的各部分拼成一個整體的動物。通過操作活動,能觀察到動物的分割部分的特徵,並能相互配合進行拼圖,將動物圖片拼完整。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嘗試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活動建議:在區域活動中投放各種動物拼圖,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所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