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錦8篇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錦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集錦8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嚐酸、甜、苦、辣、鹹的不同味道。

3.學習相關漢字。

活動準備

1.食物:檸檬,香蕉,苦瓜,姜,鹹梅。

2.酸、甜、苦、辣、鹹漢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切成小塊的蘋果,引起幼兒品嚐興趣。

教師遊戲口吻:喲!好吃的蘋果,誰想嚐嚐呀?

(請各別幼兒品嚐,並說出味道。)

2.品嚐:酸甜苦辣鹹

(1)老師這裏還有許多好吃的呢?誰想吃呀?

(2)請5名幼兒在臺前站好,教師分別讓他們品嚐不同味道的.食品,

提示全體幼兒注意觀看他們的表情。

(3)品嚐:檸檬,香蕉,苦瓜,姜,鹹梅。

3.學習相關漢字。

(1)根據圖片認識漢字:酸 甜 苦 辣 鹹

山楂(酸),糖(甜),苦瓜(苦),辣椒(辣),鹽(鹹)。

(2)教師出示食物,讓幼兒找出相關味道的漢字。

4.幼兒操作遊戲

幼兒兩人一組,一人說漢字,一人找出漢字卡片。

互換角色反覆遊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由於幼兒在日常生活和學習活動中對顏色特別感興趣,經常問老師是否要上美術繪畫課。因此我選用這個主題《多彩的顏色》,讓幼兒感知顏色的變化,並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顏色的微妙變化,從而理解兒歌內容。

2、學習看圖譜,完整的念兒歌。

3、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顏色的水

2、一次性透明杯數個

3、紅、黃、藍色、桔子、茄子、葉子、車子的圖片

4、圖譜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平時你們畫畫的`時候,用什麼東西給畫塗上顏色的?

幼:用蠟筆。顏料

師:小朋友真聰明,其實顏料是一樣很神奇的東西。爲什麼說顏料很神奇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 教師進行調色操作,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一>幼兒分句學習兒歌

1、 紅色、黃色的混合

師:小張老師這有兩杯有顏色的水,看看都是什麼顏色的?

幼:紅色的,黃色的。

師:小朋友們來猜猜紅色黃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的?

(幼兒討論,請個別幼兒來猜)

師:我們來看看他說的對不對。(教師動手操作)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什麼顏色?

幼:橙色。

師:真棒!原來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的。那我們用橙色可以畫什麼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小張老師覺得用橙色畫桔子最漂亮。

師:現在小張老師要把它們編成一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聽聽。紅色黃色手拉手,變成橙色畫桔子。(教師邊講邊出示紅色、黃色、橙色、桔子的圖片) 2、紅色、藍色混合

師:這杯水又是什麼顏色呢?

幼:紅色、藍色。

師:猜猜紅色藍色手拉手又會變成什麼顏色呢?(請個別幼兒來回答)

師:我們來看看哪位小朋友說的對。(教師動手操作)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什麼顏色?

幼:紫色。

師:原來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那我們可以用紫色來畫什麼呢?

(請個別幼兒回答)

師:紫色可以畫那麼多東西吖,小張老師覺得用紫色畫茄子最漂亮。

師:老師也把它們編成一句好聽的話,我們一起來聽聽。紅色藍色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教師邊講邊出示紅色、藍色、紫色、茄子的圖片) 3、黃色、藍色混合

師:這又是什麼顏色的呢?

幼:黃色、藍色。

師:猜猜黃色藍色手拉手會變成什麼顏色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標預設:

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物體摩擦產生的現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2.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並嘗試記錄實驗結果,萌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慾望。

3.通過與同伴共同遊戲,體驗合作的樂趣。

4.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重、難點:

本節活動不是要求幼兒認識靜電,而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瞭解物體摩擦產生的神奇魔力,從而萌發對科學的興趣。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是科學啓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做爲重點,精心的呵護和培植。

設計理念: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靜電現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了許多有關靜電的現象。作爲教師,應爲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現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爲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設計思路:

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嘗試操作,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再次試驗各種方法得出結論,並記錄下操作結果,最後鼓勵幼兒多觀察,勤思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吸引幼兒注意力,引發幼兒思考師:冬天來了,天空上飄下了美麗的雪花!(教師邊說邊拋灑小紙片)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揀起來玩啊?

師:可是,小雪花很害羞,一碰到我們的手,就化成水了。小朋友,想一想有什麼辦法,我們不用手,就能拿起這些小雪花呢?你們桌上有些東西,可以用它們試一試。

二、幼兒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木棒、木頭筷子、塑料筷子、紙棒、塑料梳子、木頭梳子、小鐵棒等)一一試驗,看能否成功。

三、做各種物品摩擦毛衣產生的`現象師:看這裏,老師手裏面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畫一個表格,在表格中畫一把尺子),老師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不能)師:真的嗎?看看老師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開花。(在毛衣上擦)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紙屑,看看有什麼變化?

幼兒觀察師:小紙屑被吸引過來了,小朋友,輕輕一擦,神奇不神奇啊?(在黑板上做記錄演示行的表示法)(神奇)師:塑料尺只要我們往身上的毛衣上一擦,它好像就突然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一樣,能吸引起小紙屑,真是很有意思。還有什麼東西擦一下就能產生神奇的魔力呢?

老師這裏還有一支鉛筆,讓我來試一試,看能不能產生魔力。"神奇一擦,芝麻開花"(黑板上在表格中畫鉛筆)能不能吸引啊?

(不能)(老師在黑板上做記錄演示不行的表示法)師:這兒還有一把梳子,讓我們看看它摩擦後能不能產生魔力(營造一種看見什麼都想試一試的情境。)請個別幼兒來操作。

四、幼兒分組操作,並記錄結果下面請你們再用桌上的那些東西試試,看看它們摩擦了以後會發生什麼現象呢!跟你同桌的好朋友一起來做試驗,把你們發現的現象都在紙上記錄下來。做試驗的時候,一定要一個人一個人做,其他的小朋友協助他,並且要仔細觀察。

教師巡迴指導,統計的時候引導幼兒如何做記錄。

五、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請3--4名幼兒展示記錄表,並表述出來。

師:從你們的記錄表上可以看出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這些東西擦了毛衣以後,能吸引小紙屑。其實,在冬天,很多東西因爲摩擦而互相吸引,看當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髮也會互相吸引。小朋友,如果以後你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就告訴杜老師,比一比誰眼睛最亮,最善於發現身邊的奧祕!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初步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習垃圾分類爲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

2、願意當環境小衛士,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兩個畫面:A.垃圾成堆 B.環境優美整潔)。

2、ppt課件(圖片:舊報紙、飲料瓶、牙膏皮、菜葉、樹葉、果皮、廢舊電池等,可回收垃圾箱、不 可回收垃圾箱)

3、卡片:舊報紙、飲料瓶、牙膏皮、菜葉、樹葉、果皮、廢舊電池等,

4、紙製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

活動重難點

1、難點: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重點:能夠對垃圾進行簡單的分類。

活動過程

1、觀看兩幅環境圖,啓發幼兒談感受。

第一幅圖:垃圾成堆的情景。

第二幅圖:環境優美整潔的環境。

(1)提問:這兩幅畫中的'環境分別是什麼樣子的,看到這兩幅畫心裏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2)提問:你喜歡哪幅圖的環境?怎樣才能把第一幅圖的場景變得和第二幅一樣乾淨、美麗?

(激發幼兒清除垃圾的慾望,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

2、嘗試給垃圾分類

(1) 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垃圾的種類。

教師: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大致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可回收垃圾,比如紙類,可以回收重新制成新的紙張,紙類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像樹葉這種不能重新利用的垃圾叫不可回收垃圾。

(2) 分類投放垃圾。

提問:我這兒有許多的圖片,你們來能分類把它們放在垃圾箱嗎?

教師出示綠色、黃色“垃圾箱”,請幼兒把垃圾分類放到垃圾箱裏。(分組進行)

3、驗證分享操作結果。

4、總結歸納垃圾分類。

反思:

本次教育活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教育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由於幼兒經常從電視等各種媒體聽到、看到關於環境破壞的消息,也親身體會過大風暴給大家生活帶來的危害,同時又看到了關於環保的各種圖片,因此,幼兒對這一活動很感興趣,都很願意參與到活動中來。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在引導過程中,目標明確環環相扣,我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看、想、說、做,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相互交流中學習知識。本次活動還注意滲透了其他領域的知識,注重幼兒社會性的培養,這樣效果會更好些。同時也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樹立環保意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碰到很多需要磁鐵的工具,比如:我們的文具盒、錢包、書包....等,都有磁鐵的存在。只是,這些磁鐵都被包裹着一層漂亮的“外衣”,讓他不被暴露於他人眼前。也正是因爲這樣,才讓磁鐵有了更神祕的一面。

要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就要讓他們永遠保持着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並激發他們熱於探索的熱情。爲了幫助孩子們解開心中的疑團,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魔力磁鐵翻跟斗》教案。

活動目標:

1、瞭解磁鐵的一些基本特性,產生繼續探索的慾望。

2、願意記錄實驗結果並與同伴交流。

3、初步瞭解磁鐵的廣泛作用。

活動準備:

1、幼兒(幼兒食品)自己認爲能被磁鐵吸住的各種物品2、磁鐵記錄板、紙、筆3、教師準備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鐵夾、鐵釘、回形針、圖釘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紙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二、介紹自己準備的材料。

師:剛纔,我們在玩磁鐵的時候發現磁鐵能使紙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呀!小朋友們都找來了許多認爲可以被磁鐵吸住的東西,請介紹一下好嗎?

幼兒逐個介紹。

三、做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這些東西真的能被磁鐵吸住嗎?等一會兒你們來試試。老師這裏也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試過自己準備的東西后,也可以試試老師準備的東西,別忘了把你做的每個實驗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關注他們的表現表達,如請幼兒說說發現了什麼,是怎樣記錄的,有的孩子畫“o”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畫“x”表示不能被磁鐵吸住。

四、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發現什麼東西能被磁鐵吸住?並展示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把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擺在桌子上,並告訴幼兒,這些東西都是金屬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讓幼兒運用磁鐵的.作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如:幫“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針;幫“媽媽(媽媽食品)”取瓶中的圖釘;玩“釣魚”遊戲等,進一步瞭解磁鐵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尋找磁鐵的朋友,進一步瞭解磁鐵的廣泛作用。

師:做了那麼多的實驗,我們發現易拉罐、圖釘、鎖、剪刀、回形針等都是磁鐵的朋友,都能被磁鐵吸住。你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麼東西也是磁鐵的朋友呢?那些東西里用到了磁鐵?磁鐵在這些東西中是做什麼用呢?

幼兒回答。

教師總結談話。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先讓孩子們觀看魔術表演,孩子們特別感興趣。在指導孩子時,我發現很多孩子把鑰匙、鋁製易拉罐和積木猜測爲能被吸起來的東西,經過實驗孩子們才發現鋁製易拉罐和積木原來是不可以被吸起來的。孩子們在活動中探索了磁鐵的特性。並且邊實驗邊做了記錄,大部分孩子學會了記錄,但是還有個別小朋友不知道怎麼記錄。因此,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多引導孩子記錄他們實驗的結果。

收穫:

教師真正做到了讓幼兒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知道眼睛可以看到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物體。

2、鼓勵幼兒願意用相應的語言講述所看到物體的特徵。

活動準備1、課件:隱藏的畫

2、課件:圖片-氣球

教學過程

一、感受眼睛可以看到東西。

1、請幼兒閉上眼睛,在教室裏走走。

提問:你們閉上眼睛,能看見東西嗎?有什麼感受?

2、請幼兒睜開眼睛看。

提問:睜開眼睛後,你看到什麼了?

二、通過觀察感受眼睛可以看到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並用相應的'語言講述物體的特徵。

1、出示圖片--大熊和小熊,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誰來了呀?它們倆誰是媽媽?誰是寶寶?爲什麼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2、出示圖片--各種形狀,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用眼睛看到了什麼?

3、出示圖片--各種顏色氣球,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你用眼睛看到了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

三、遊戲:找不同,進一步引導幼兒體驗眼睛的作用。

1、出示圖片--隱藏的畫,引導幼兒找隱藏的小動物。

提問:你們用眼睛看一看,這幅圖畫裏有哪些小動物?

四、引導幼兒瞭解保護眼睛的方法。

提問:眼睛是很重要的,沒有眼睛我們什麼也看不到,既然眼睛這麼重要,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眼睛呢?

五、結束部分

教師:每個人的眼睛特別能幹,能看到許多東西,現在我們去教室外面看一看,還什麼更有趣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嘗試拼接小正方形,觀察、理解圖形分合、旋轉的變化規律。

2.通過圖形的創意拼搭,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

準備:

1.自制小正方形64個,每個小正方形上貼有兩個分別爲紅、藍顏色的等分三角形(如圖1)。

2.可鑲嵌的大正方形底板16塊,每個大正方形底板正好可以鑲嵌4個小正方形(如圖2)。

玩法:

玩法一:選取4塊小正方形,將其嵌入一塊底板,以此類推,直至將64塊小正方形一一嵌入16塊大正方形底板,感知一個大正方形與4個小正方形的組合關係(如圖3)。

玩法二:在玩法一的基礎上,拼接、組合出不同的圖案(如圖4)。

玩法三:嘗試變更原拼搭圖案中的某幾塊圖形,使之變換出不同的圖案(如圖5)。

規則:

1.自主拼搭,獨立完成。

2.不能將小正方形散落在桌上或地上。

評析:

“拼拼樂”遊戲集鑲嵌遊戲與拼圖遊戲於一體。材料設計看似簡單實際上並不簡單,因爲每個小正方形上有兩個等分的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從而使拼搭遊戲有了多種可能。幼兒玩得不亦樂乎,其中的奧祕在於材料的結構性較低,幼兒可以任意組合、創意拼搭、重複把玩。該遊戲實質是讓幼兒在不斷旋轉、移動、拼合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發現平面圖形之間的組合規律。幼兒從隨意組合到創意拼圖,提高了觀察力、專注力和想象力。

教師的指導重點是關注幼兒在遊戲中能否獨立思考與探究,而不是急於求成。教師要放手讓幼兒充分嘗試,在“分、合、拆、拼”的過程中發展方位知覺能力,積累創意拼圖經驗,發現、感悟平面圖形的組合關係。遊戲初期,材料可以適當減少至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以免幼兒因挑戰過大而氣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初步培養幼兒的好奇心。

2.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發展幼兒大小肌肉動作。

3.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

1)一瓶黃顏色的水。

2)每組三個透明的小玻璃杯,分別裝有紅、黃、藍色三種顏料及棉籤等。

3)記錄材料每組一份,塗色紙若干。

4)水果籃樣圖人手一張。

2.經驗準備:認識顏色、熟悉葉子、橘子、茄子的顏色和氣球的畫法。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情境導入

師:孩子們,今天咱班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猜他是誰?

魔術師扮演者:大家好!很高興認識你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一個魔術!想不想看啊?

二、基本部分

(一)魔術展示。

魔術師:“我這有瓶什麼顏色的水?”(黃色)

“接下來,請你們跟我一起喊一二三,它的顏色就會改變,好不好?”“一、二、三”“變成什麼顏色?”(綠色)你們想知道其中的祕密嗎?

教師揭開謎底,將藍色和黃色的`顏料混合就會變成綠色。

(二)幼兒動手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爲每組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看看你們用這些顏色都能變出什麼新顏色?然後把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當魔術師有個小小要求:不能把顏料塗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教師指導操作,並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三)總結結論。

1.師:紅和黃兩種顏色變出了什麼顏色?還有哪一組和他們是一樣的?紅和藍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藍和黃手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啦?

2.幼兒說一種,教師就出示一張調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

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3.幼兒用變出的顏色給水果上色。

三、結束部分

1.總結收穫,評價幼兒的表現。

2.展示幼兒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