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目標:

1.初步感知磁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陛。

2.嘗試利用磁鐵的特性,通過控制條形磁鐵讓磁鐵小車動起來。

3.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在玩磁鐵小車時的發現。

準備:

1.將兩根短吸管粘貼在一塊條形磁鐵上,分別將兩組車輪其中一邊的輪胎卸下,將連接輪胎的`鐵絲穿過吸管後,再將卸下的輪胎重新裝好,製作成磁鐵小車。

2.條形磁鐵若干,裝在筐中。

3.白紙、彩色筆。

玩法說明:

幼兒不用手觸碰磁鐵小車,嘗試用條形磁鐵控制磁鐵小車前行或倒退。

指導要點: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探究興趣:“這裏有一種魔法棒(條形磁鐵),不碰到小車就能讓小車動起來,你們想試一試嗎?”

2.觀察幼兒的探索方法。如,幼兒將條形磁鐵與磁鐵小車吸在一起,使小車動起來。如果幼兒長時間只停留於這種玩法,可引導幼兒再試一試其他方法,嘗試不接觸就驅動的“魔法”。又如,當幼兒發現條形磁鐵一靠近小車就動的現象時,可鼓勵幼兒改變磁鐵移動速度,觀察小車行駛速度的變化。再如,一名幼兒通過探索發現兩輛小車前後排列時,移動其中一輛小車,另一輛小車也會跟着移動。只要是圍繞磁鐵特性的探索,教師不必干預,應允許幼兒有自己獨特的探索方式。

3.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表徵,幫助幼兒用文字將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畫紙上。

4.引導幼兒手持記錄單與同伴進行經驗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延伸活動:

在大型紙盒內用即時貼貼出馬路、停車場的標誌線等,鼓勵幼兒用“魔法棒”控制車的行駛方向,將車停進車位。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顏色變化的興趣。

2.幼兒通過操作,知道兩種顏色配色後會發生變化,並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塗有紅、黃、藍顏色的小手掌;魔術箱;紅、黃、藍顏色的水:裝有紅、黃、藍顏料的瓶蓋。

活動過程:

一、遊戲:《碰一碰》,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碰在一起會發生變化

1.幼兒隨音樂《碰一碰》進入活動室。

師:咦,小朋友,你們的小椅子上都放的什麼呀?看一看你的小手掌上都有什麼顏色?(紅色、黃色、藍色)

請幼兒自由回答並提問。如:你在哪裏見過紅顏色的東西?鼓勵幼兒關注周圍生活中有顏色的東西。(以此形式再提問黃色、藍色)

2.開始遊戲

請小朋友隨音樂《碰一碰》找一個跟自己手掌顏色不一樣的好朋友來碰一碰,並提問:“小朋友,你的小手掌顏色有什麼變化?(變色了)。讓小朋友隨音樂再找一個跟自己顏色不一樣的朋友碰一碰,再次感知兩種顏色碰在一起會發生變化。

二、魔術表演,瞭解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配色後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今天,老師不僅給小朋友帶來了好玩的遊戲,還給小朋友準備了神奇的魔術呢!小朋友要瞪大眼睛,看看魔術到底是怎麼樣神奇的呢?

教師準備三個瓶子,裏面分別裝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每個瓶子裏插上兩根帶有開關的塑料管。音樂響起,教師進行魔術表演。表演完後提問幼兒:“瓶子裏的水有什麼變化?(變小了)到哪去了呢?(流到魚缸裏了、不見了等等)有的小朋友說是流到魚缸裏去的。瓶子裏裝的是紅色、黃色、藍色的水,爲什麼魚缸裏卻沒有紅色、黃色、藍色的水呢?魚缸裏現在是什麼顏色?這是怎麼回事呢?此過程讓幼兒各抒己見。

“讓我們一起揭開這個魔術的祕密吧。(教師拉開簾子)哦,原來水是順着管子流到下面魚缸裏去的',看一看每個魚缸裏都有幾根管子,管子裏有什麼顏色?”引導幼兒觀察發現並能說出:紅色碰上黃色就會變出橙色,紅色碰上藍色就會變出紫色,藍色碰上黃色就會變出綠色。

三、幼兒動手操作,進一步鞏固兩種顏色配色後神奇的變化

“剛纔這個魔術不僅老師能變出來,小朋友也可以變出來,小魔術師們,你們試試吧!”

老師爲小朋友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瓶子裏有一種顏色,請小朋友找一個相同顏色的即時貼貼在瓶子的身上,記住它就是瓶子裏現在水的顏色。還有的顏色藏在瓶蓋裏,請小朋友找一個跟自己瓶子裏顏色不一樣的瓶蓋蓋上去,擰擰緊。

此時,教師爲幼兒準備了三張桌子,第一張桌子上放有瓶子裏是紅顏色的水,並配有黃色和藍色標誌的瓶蓋;第二張桌子上放有瓶子裏是黃顏色的水,並配有藍色和紅色標誌的瓶蓋;第三張桌子上放有瓶子裏是藍顏色的水,並配有黃色和紅色標誌的瓶蓋。

小朋友,快到老師這裏來!我們的魔術表演馬上就要開始了。變魔術要有神奇的咒語呀,跟老師一起唸咒語吧:“水寶寶,水寶寶,變變變。”讓我們一起來變魔術吧。

播放音樂,幼兒隨音樂晃動瓶子裏的水,讓兩種顏色碰在一起。小魔術師們快看,你手裏的水變成了什麼顏色?是由哪兩種顏色變出來的?通過提問,鞏固哪兩種顏色碰在一起分別會變成橙、紫、綠三種顏色。

四、幼兒噴色,體驗成功的喜悅

小魔術師們可真厲害,變出了這麼多漂亮的顏色!小朋友,看,這裏有什麼?(大樹、小草)大樹和小草都是什麼顏色的呢?(綠色)以同樣的形式出示南瓜、桔子、葡萄等。現在就讓我們用手中的顏料來給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幼兒進行噴色活動,體驗顏色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五、結束部分

顏色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的樂趣,讓我們到外面去尋找更多有顏色的東西吧。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簡單的磁場現象。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2.瞭解指南針的作用,學會製作簡易的指南針。

活動準備

1.電視機、實物投影器、彩色圖片、錄音機、故事磁帶、小舞臺一個、磁性教具、跳舞的小人。

2.每個幼兒兩塊條形磁鐵(其中一塊繫有毛線繩)和兩塊環形磁鐵、指南針若干、大頭針若干、繫有細線繩的縫衣針每人一根。

活動過程

1.以大頭針移動,向後引出磁鐵,激發孩子玩磁鐵的慾望。

2.幼兒自由玩磁鐵。

教師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玩:手拿一塊環形磁鐵推着另一塊環形磁鐵跑,一手提起帶繩的條形磁鐵和另一手拿的條形磁鐵相接近着玩,桌子上放一塊環形磁鐵和桌下緊隔桌板的磁 鐵相吸着玩。

3.請不同玩法的幼兒爲大家演示,並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教師總結:

每塊磁鐵都有兩個極:一個北極(N),一個南極(S)。北極常常塗紅色,南極塗藍色。磁鐵的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5.玩指南針。

在玩中讓孩子發現指南針的指針具有磁性,會和磁鐵相互作用;並讓幼兒自己說出指南針的本領。

6、利用實物投影器看圖片、聽故事錄音《小紅帽找外婆》,瞭解指南針的作用。

7、教師指導幼兒製作指南針。

材料:一塊標有南、北兩極的磁鐵、一根縫衣針、一根細線。

製作指南針,首先要把縫衣針磁化。磁化過程是:將縫衣針的針尖在磁鐵的北極(N)沿同一方向磨擦二十次左右,然後用一根細線系在縫衣針中間,使它保持水平,針尖指向就是南方。

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縫衣針的是尖的.,小朋友一定要小心,不要扎着自己,也不要扎着別人了。

8.幼兒手持自己製作的指南針出教室,請其它班的小朋友欣賞自己製作的指南針。

9.活動結束。

附故事:小紅帽找外婆

小紅帽的外婆住在很遠很遠的南山。一天,媽媽讓小紅帽帶着禮物去看外婆。到外婆家要經過一片沙漠。小紅帽走着走着就迷路了,認不清到外婆家的方向了。一隻駱駝走過來說:“你面朝太陽升起的方向,左邊是北方,右邊是南方。”小紅帽按照駱駝說的方法,順利地走出了沙漠。

小紅帽走進樹林,又認不清方向了。一隻長頸鹿告訴她:“樹樁上有一圈圈的年輪,寬的年輪朝向南方。”小紅帽按照長頸鹿的方法走,走出了樹林。

小紅帽來到山腳下,她又迷路了,找不到去外婆家的方向了。這時,她碰到一位叔叔,叔叔送給小紅帽一枚指南針,並告訴她:“你按照指南針的指向走,就能找到外婆。”

小紅帽有了指南針,再也不迷路。在指南針的指引下,小紅帽很快地找到了外婆。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萌發幼兒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鏡子游戲的快樂。

2、激發幼兒對光反射的興趣,產生探究的慾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小鏡子、不鏽鋼勺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拿一個小鏡子照來照去,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小鏡子真好玩,你們想不想玩?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鏡子吧!

二、幼兒玩鏡子

1、你是怎樣玩的鏡子?發現了什麼?

小結:鏡子可以找照出影子來,利用鏡子,你不轉頭就可以看見身體後面的小朋友。

2、有的小朋友在陽光下玩鏡子

(1)陽光下,你發現了什麼?

(2)牆上爲什麼會有光斑?

(鏡子將陽光反射到牆上就產生了光影。)

(3)牆上的光影會動嗎?你是怎樣讓它動的?

(光影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小結:在陽光下,鏡子可以在牆上產生光影,還能讓光影移動到想讓它到的地方。

3、玩互相"追逐"的遊戲

(1)你們是怎樣玩"追逐"遊戲的?

(2)怎樣才能跑的快點兒?

(3)請幼兒嘗試。

小結:"追逐"太好玩了,你的心理有什麼感覺?

三、勺子"哈哈鏡"

1、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像鏡子一樣,能照出影像來?(幼兒討論)

2、根據幼兒的表述,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東西有什麼不同

(1)你在勺子的什麼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麼樣子?(原來勺子裏也有個哈哈鏡)。

(2)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影像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3)從勺子裏的哈哈鏡看到的自己與鏡子裏的一樣嗎?爲什麼?

小結:勺子的凹面與凸面對光反射的不同,等幼兒進一步探究其中的奧妙。

四、鏡子真好玩

1、帶領幼兒到室外,藉助陽光玩鏡子,探究光的折射。

2、請幼兒互相說說在鏡子裏看見了什麼?

3、幼兒在玩鏡子中結束活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試驗,瞭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體驗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雨的形成的光碟、圖片。

2.實驗器材:酒精燈、試管、試管夾、玻璃片、火柴、水杯、托盤

3.熱水、冷水

4.知識準備:理解蒸發的含義。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於幼兒討論。

1.小朋友見過什麼樣的雨?

2.雨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3.天上爲什麼會下雨?

二、欣賞雨的形成的`光碟。

三、教師操作實驗,幼兒觀察並說出實驗現象。

1.介紹實驗器材。

2.集體觀察實驗,提醒幼兒認真觀察並用語言表述實驗現象。

3.分組觀察水蒸氣遇冷,在玻璃片上凝結水滴的現象,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圖片排序,講出雨的形成

五、遊戲:下雨了(雨的形成)

六、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1.幼兒說出喜歡雨和不喜歡雨的原因。

2.教育幼兒注意環保。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製作原理:

利用重心移動的原理(電池滾動而帶動外殼翻轉)。

材料:

廢舊1號電池、硬卡紙、雙面膠。

製作方法:

1.將長20釐米、寬7釐米的硬卡紙圍成圓筒狀,再用雙面膠粘貼固定。

2.將其中一個筒口用長8釐米、寬5釐米的紙封住。

3.在圓筒內放人電池,並用同樣方法封住另一個筒口。

4.用水彩筆在圓筒上畫一個站立的小人(圖①)。

玩法:將玩具放在斜坡上滾下來,筒上的小人會不斷地翻跟斗,非常有趣。

平衡玩具(大班)

製作原理:平衡原理

材料:細鐵絲、橡皮泥或乒乓球、硬卡紙、筆。

製作方法:1.將一根長20釐米的'細鐵絲彎曲成M狀,然後在鐵絲兩端插上乒乓球或等重的橡皮泥(圖②)。

2.把畫有小動物頭形的硬卡紙貼在鐵絲上(圖③)。

玩法:可放在手指或筆上搖晃着玩,體驗平衡的神奇。

注意:必須符合力臂相等和兩邊物體等重這兩個條件才能平衡。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初步感知滾動。

2. 激發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3. 培養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1.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

2. 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

3.各種形狀的玩具數個。

4.紙板、搓板數個。

5.大筐三個。

活動過程:

第一部份:設置情景,請幼兒自主操作玩具,引入課題。

“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玩具,想不想玩?”

(第一次散花)

1.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2.找出重點:“滾動”。

(從回答中找出)“滾着玩”。“小皮球、易拉罐都能滾着玩”。

3.教師講解操作皮球、易拉罐條件一樣下的滾動,介紹新詞彙:“滾動”。

集體總結:“我們剛纔玩小皮球、易拉罐時,發現了什麼?它們會幹嗎?”

小皮球、易拉罐會——滾動。 (用好聽的詞)

第二部分: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 第二次撒花,玩玩教具。

A問題:“請你們找找哪些物體能滾動,哪些物體不能滾動?爲什麼?”

1.提問(1)“所有的玩具都會——滾動嗎?”

(2)“哪些能滾動,哪些不能呢?爲什麼呢?”

2.集體

總結:有角的玩具不能滾動,沒角的玩具能滾動。

B 進行分類。

1.一次分類:“現在請你們把能滾動的放一起,不能滾的放一起”。

過程框架:

第一,撒花操作,發現滾動,學習新詞“滾動”。

第二,(1)撒花操作,發現滾動的'條件;(2)進行滾與不滾動的初淺分類;

(3)發現滾動物體的特殊情況,總結不同之處,並與二次分類。

第三,(1)球體大小、路面質量、外力一樣,高滾快,低滾慢。紀錄。

(2)球體大小、高度一樣,外力一樣,路面平的快,坑窪的慢。紀錄。

提問結束:高度一樣、路面質量、外力一樣,而球體大小不一,哪個快?

活動準備:

1.球體、圓柱體的玩具佔多數;搓板、紙板數個,支架數個。玩具筐三個 。

(操作玩教具不宜過多,與幼兒人數要成比例,且要考慮到幼兒的收放速)

2.常規至關重要,要能收能放,會聽開始與停止口令詞。幼兒已善於在玩中發現玩中學習。(儘量避免幼兒對教學環境、聽課老師的改變增減的敏感度)

過程剖析:

第一部份:集體分散玩教具。找出“滾動”,學習詞彙“滾動”。

玩前: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提問:“你玩的是什麼玩具,是怎麼玩的?”

(並請回答問題的幼兒師範玩法)

發現: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

總結:球體、圓柱體它們會——“滾動”。

第二部分:集體分散,找出滾動物體,歸納滾動條件,並進行分類

(1)滾動與不滾動物體

(2)隨意與不能隨意滾動的物體。

玩前:教師提問,請幼兒帶着問題,去集體分散遊戲

玩中:首要,保證玩中不亂;其次,幼兒已有善於在玩中發現的意識

習慣;最後,教師參與其中,重在觀察、引導。

玩後:重複提問:所有的物體都能滾動嗎?哪些能,哪些不能,爲什麼?

集體總結:滾動的條件—有角的物體不能滾動,沒角的物體能滾動。

(1)請兩位幼兒來檢查。

(2)找出、發現易拉罐與球的不同之處。

提問:“爲什麼易拉罐它不能像皮球一樣隨意滾動呢?”

總結:因爲球都是圓溜溜的,而易拉罐有平的地方。

(提問:“兩個東西都能滾動,那碰到牆後會如何?”

教師操作,解答問題。總結:易拉罐碰牆後會停住,而球會往別處跑。)

2.二次分類:“請你們把像小球一樣可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像易拉罐一樣

不能隨意滾動的放在一起。”集體檢查。

第三部分:操作實驗——

1.不同高度,滾落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裏還有一些紙板,想跟小球一

起玩。請你們認真看,看

你們能從中發現什麼?”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不同高度的滾動速度不同。高架紙板上的球先滾動下來,低架紙板上的球后滾動下來。

2.不同平面條件,滾動速度不同。

提問:“我這有兩塊板,你們看看有什麼不同?”

“你們覺的球會在哪塊板上滾的快?”

請幼兒操作撒花,並紀錄結果,教師巡迴指導。

總結:平面的快,不平面的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8

一、目標

1、複習漢字“兔、豬、鼠”,新授漢字“虎、鹿”。

2、區別各字發音的不同之處,能念準字音。

3、激發幼兒學念繞口令的.興趣。

二、準備

1、佈置場景(山、路、樹、草、洞)。

2、動物圖片、字卡。

三、過程

(一)引發興趣

1、出示“兔、豬、鼠”。(幼兒自然表示歡迎:兔、豬、鼠歡迎你)

2、猜謎:

(1)“頭上長着樹權,身穿梅花衣”(鹿)(鹿、鹿、鹿,歡迎你)

(2)“像貓不是貓,森林裏面稱大王。”(虎)(虎、虎、虎,歡迎你)

(二)新授繞口令

1、提問:“想想這些小動物會躲在哪裏?”

2、出示場景(山、樹、路、草、洞)。

(1)提問:“這些是什麼地方?”

(2)區別“鹿”“路”。

(3)從場景中找出各動物並出示相關的句子,組成繞口令。

(4)如:“虎、虎、虎、在哪裏?”(幼兒在場景中找虎)“虎、虎、虎、在山上。”出示“山上一隻虎”的短句。

(5)完整念繞口令。

(三)遊戲鞏固

1、幼兒任選動物字卡,看看扮演誰?然後玩捉迷藏的遊戲。

2、幼兒念繞口令,唸到誰,誰站出來,舉起字卡(音樂伴奏)。

3、集體遊戲。

四、提示與建議

1、活動過程中幫助幼兒區別各字的讀音,念準字音。

2、活動過程中注意以老師的情感帶動幼兒,在遊戲活動中學念繞口令,並認識相關的漢字。

附繞口令:

虎、兔、鹿、豬、鼠

山上一隻虎,

草裏一隻兔,

樹下一隻鹿,

路上一頭豬,

洞中一隻鼠,

虎、兔、鹿、豬、鼠,

大家別說錯。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不受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辨認和命名圖形。

2.產生對圖形學習的興趣。

3.引導幼兒做,進一步鞏固幼兒不受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辨認和命名圖形的能力。

活動材料

各種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卡片1套(幼兒活動資源包),記錄表。

活動過程

1.遊戲——找朋友,能不受大小、顏色和擺放位置的影響,正確辨認和命名同類圖形。

出示各種圖形圖片,請幼兒分別找出三角形、長方形、圓形、半圓、橢圓形,並鼓勵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徵。

2.遊戲——拼圖形。

(1)幼兒自由用各種圖形拼擺成不同圖案,引導幼兒不受大小、顏色、空間擺放位置的影響,說出圖形名稱和數量並做好記錄。

(2)說一說同類圖形之間什麼相同,什麼不同,爲什麼這些圖形都成爲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

小結:

雖然大小、顏色、擺放位置不一樣,但是隻要有三條邊三個角的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半圓形、橢圓形以此類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通過捕捉、觀察各種昆蟲,使幼兒瞭解昆蟲的外形特徵與活動方式,並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個。

活動過程:

活動(一)捕捉昆蟲

幼兒到草地上捕捉昆蟲。將捕到的昆蟲按會爬的、會跳的、會飛的……分類放在容器中。

活動(二)昆蟲運動會

將幼兒捕捉的各種昆蟲放在一起,準備舉辦昆蟲運動會。

1、將會跳的蟲子放在大紙盒子內,比一比誰跳得高。同時引導幼兒觀察比較昆蟲的前腿與後腿有什麼不同,爲什麼有的昆蟲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將會爬的蟲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誰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車,套在昆蟲的身上,比比誰拉得動,誰的力氣大。讓幼兒觀察這些昆蟲的身體和腿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爲什麼不會跳?

3、將會飛的'蟲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誰飛得遠。注意觀察它們的身體與翅膀的特點,想一想它們爲什麼會飛。

4、將昆蟲放到水中,看看誰會游泳,誰害怕水?

5、將昆蟲肚皮朝上放置,讓幼兒觀察它們怎樣翻身。

活動(三)飼養昆蟲

將幾種常見昆蟲,放在容器中飼養。讓幼兒觀察它們如何活動,如何進食。

活動建議:

此活動適合在夏、秋季進行。捕捉的昆蟲最好是當地常見的種類。

活動反思:

多元整合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活動的內容我們也把學習活動的內容於我們的課題研究進行有機整合,把孩子對昆蟲積累的經驗和對體育運動有那些等方面經驗的收集進行有機整合,使孩子對兩個不同的內容出發收集相關的學習資料,便於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得以體現。

活動目標也是有機整合,在活動中,把對昆蟲特徵的感知與不同運動的操作的方式進行有機的整合,孩子在思索的過程中不僅學會觀察昆蟲的特徵,還要尋求不同運動的玩法,通過觀察比較讓孩子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知道什麼樣的運動更能適合這個昆蟲參加比賽。

還有組織形式的有機整合,活動中通過集體交流、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的有效運動,使得孩子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積極表現得慾望,使得孩子的一有經驗在活動中通過老師的梳理、提升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