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彙編九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圓錐體的特徵,正確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初步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特徵並能準確說出幾何形體的名稱。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對幾何形體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認識圓錐體並瞭解其特點。

活動難點:能準確的區分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

活動準備: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各一個、幾何形體課件、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老師:小朋友們,老師帶來一個神奇的袋子,袋子裏裝的是什麼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猜袋子裏到底是什麼。(請小朋友來摸一摸並說說摸到的是什麼樣的東西。)介紹球體(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滾動,這樣的幾何形體叫球體)、圓柱體(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正方體(幾何體6個面,都是正方形,這幾個正方形一樣大)、長方體(由6個面組成兩兩相對的兩個面大小、形狀一樣,這樣的幾何體叫長方體)。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新的幾何形體朋友——圓錐體。

二、認識圓錐體,感知圓錐體的特徵

1、老師:哪位小朋友願意來摸一摸圓錐體,看看它有什麼特點,有哪些地方與我們之前看到的幾何形體不一樣的地方。重點講解圓錐體的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這就是我們要認識的新朋友——圓錐體(播放圓錐體課件,讓小朋友們說出圓錐體的名稱)。

2、請小朋友比較圓錐體與圓柱體的不同,上面一圓,下面一圓,兩個圓一樣大,中間一樣粗,只有放倒才能滾動的形體叫圓柱體,圓錐體是底面是圓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樣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們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很像如:冰淇淋、聖誕帽、路錐等等。請小朋友回答之後播放課件爲小朋友介紹生活中的圓錐體。

三、感知球體、圓柱體、正方體、長方體、圓錐體的不同

老師進行三段式教學提問如:請你把圓柱體舉起來,哪一個幾何形體不見了,它叫什麼名字,請你抱一抱圓錐體等等,請個別小朋友回答問題。

小朋友們都很棒,爲了獎勵小朋友們下面我們進行遊戲——幾何形體蹲與蘿蔔蹲遊戲的規則相同,請小朋友記住自己的幾何形體的名字,開始遊戲。

四、發展幼兒觀察力,完成記錄表

每位小朋友一張記錄表,請小朋友觀察課件並準確的做好記錄。

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圓錐體,請小朋友回家後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圓錐體一樣的。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喜歡演唱歌曲。能夠根據歌曲內容進行簡單、有趣的表演。

2.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3.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重點難點:

指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環境與材料:

一盞裝有調控開關的檯燈,音樂錄音帶

一次備課:

談話

--出事檯燈,教師演示檯燈的調控開關,引導幼兒觀察,檯燈隨着調控開關的旋轉而變亮或變暗。

--提問:是什麼讓檯燈變亮或變暗的?開關有什麼作用?你在哪裏見到過開關?除了我們見到過的有開關的東西外。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裝開關?

--引導幼兒討論:

有人想給太陽裝一個開關,如果太陽真的裝了開關,會怎樣?

欣賞歌曲

--教師放歌曲錄音,請幼兒欣賞。

--提問:歌曲裏唱了什麼?

--引導幼兒學說歌詞。

遊戲"迴音壁"

--請幼兒做迴音壁,教師唱一句,幼兒模仿

一句。比一比哪個迴音壁"返回"的聲音最好聽。

遊戲"錄音機"

--請幼兒做錄音機。教師唱兩句,"錄音機"就"錄"兩句,看哪個"錄音機"錄的聲音最清楚。

大家一起唱

--播放歌曲錄音。幼兒在音樂的引領下演唱歌曲。

--引導幼兒聽清前奏和間奏,說好歌曲中的道白部分。

活動反思:

《太陽》總共有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讓學生理解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來掌握說明文列數字、舉列子、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第二課時來教學太陽與人類的關係密切。我上的是第一課時。

這堂課中,課堂目標基本達成。可是學生休息三天回來,狀態不是很好,尤其是課堂紀律,學生普遍比較興奮,這對於課堂的進行還是有一些影響的。這次反思主要針對自己設計教案時的幾點體會來談一談。

一、以生爲本

在教案設計好後,我上了一堂公開課,也是我第一遍試教,出現了幾個問題。一個是對於讓學生說出8個自然段,講了哪兩大塊內容。學生會從旁枝講開去,不能抓住主要內容,這使我不能很好地展開教學,確實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難。於是,我修改了教案,把前三段和後五段在ppt上分開來,從形式上來幫助學生歸納,概括,降低難度。教學要以學生爲主體,設計教案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

還有一個就是“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通過這三句話理解太陽的遠,來學習舉列子的說明方法。我想讓學生自己感受出來,可是對於問題的設計一直是個問題。之前設計的問題有“這三句你最喜歡哪一句?”“你覺得哪一句或那幾句寫得最好?”還有“後面兩句和第一句有什麼不一樣?”可是每次問題問出去,學生的回答都是五花八門,沒有一個能針對我的預設來說的。我有些爲難,乾脆直接告訴他們這是舉列子的說明方法,可是這樣的話就會有種說教的味道,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於是我仔細地看了看自己設的這些問題,發現前兩個問題太開放了,後一個也沒有突出後兩句寫得好的提問意圖。所以我針對這些,重新設計了提問,呈現在這堂課上的問題就是:“這三句都說明遠的,那就直接第一句話來說明就好了,爲什麼還要後面兩句呢?”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很快就說出了這樣表達的好處,我也趁熱打鐵把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引出來了。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對“估計”的理解。之前的設計是讓學生算好了太陽的中

心溫度,再通過提問:“1500萬攝氏度是準確的數字嗎?”學生回答不是的時候,引出“估計”,再引導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可是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學生在算的時候,對於算出來的中心溫度非常感興趣,還不停地感嘆溫度真高。這時候我再把他們拉回到數字是精確的嗎,就感覺有些生硬。於是我也進行了修改,我就順着學生的思路說,“是啊,這麼高,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準確測量它的溫度,那怎麼辦呢?”學生就說出了“估計”。學生情動而辭發,這樣掌握的知識也記得更牢。

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在與學生的課堂交流中,我一直堅持“以生爲本,學爲中心”的思想,這也是“輕負高質”的要求。

二、學以致用

學生學知識和用知識,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有讓學生會運用知識,纔算真正掌握知識。所以,在學生學好一種說明方法後,我都會引導學生在接下去的學習中運用剛學的知識來說說課文還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在課堂最後,我安排學生做作業本中的練習,通過練習來更進一步鞏固學生學習的說明方法。

這是我這次的反思,在今後我還會不斷努力,爭取更多的進步。

小百科: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着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着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初步瞭解傣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2、通過現場欣賞葫蘆絲等樂器演奏及隨音樂舞蹈,多通道感受樂曲柔美、流等特點。

3、積累合作舞蹈的智慧,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樂器(葫蘆絲、笛子、陶壎),錄音帶。

2、教師用的少數民族服裝,幼兒用的自制羽毛腕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隨音樂進入活動室,完整欣賞錄音樂曲第一遍,感受樂曲的美妙、動聽。

2、幼兒欣賞樂曲第二遍,教師引發幼兒注意聽辨主奏樂器------葫蘆絲。

3、教師現場用笛子、陶壎、葫蘆絲分別演奏,請幼兒分辨樂曲中的主奏樂器。

4、教師用葫蘆絲現場完整演奏樂曲。

5、教師與幼兒討論樂曲的相關信息,如雲南、傣族、鳳尾竹以及曲名等。

6、兩名教師穿上傣族服裝,合作舞蹈。

7、幼兒在音樂伴奏下帶上腕飾參與表演,分別進行孔雀舞表演及模仿吹葫蘆絲表演,教師提示幼兒跟隨音樂旋律、節奏做不同動作。

8、幼兒分角色兩兩組合隨音樂完整表演藝術1-2遍。

四、活動結束

1、

2、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音樂活動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音樂感受,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參加到音樂活動中,提高幼兒感受、表現、創造美的能力。我們班的孩子很喜歡唱歌,都願意大膽地唱、大膽地表現自己。

大班音樂活動《小魚的夢》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氣氛柔和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幸福和快樂的感覺。我班小朋友第一次聽這首歌曲時,很多孩子就隨着音樂的旋律擺動着身體,自己創編出了相關動作,完全融進的美妙的音樂聲中。此次活動我利用圖譜教學的形式,讓孩子通過觀察圖譜來記憶歌詞。並在某曲句留白,請幼兒思考、想象,激發幼兒大膽地創作,爲歌曲添上簡單的圖譜。然後請幼兒看着圖譜來演唱歌曲,在幼兒跟着旋律演唱歌曲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夠基本上看圖譜演唱出歌詞,其中發現幼兒在某些樂句上的曲調有些偏離、不夠準確的地方,於是我們對這些曲句進行重點的練習,很快我們大家就改正過來了。

會演唱歌曲的同時,我希望孩子們更多的能融入自己的感情,將歌曲唱的更生動、好聽,要求幼兒帶上身體動作。在集體演唱表演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幼兒都能跟隨優美音樂,一邊演唱歌曲一邊舞動身體。

整個音樂活動中,孩子們都是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度過。使幼兒成爲活動的主體,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同時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享受了學習的快樂,體驗了成功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傾聽歌曲,瞭解歌詞大意,初步跟唱歌曲。

2、能用跳躍的聲音模仿杜鵑的叫聲。

3、在歌曲意境感染下,體驗喜愛杜鵑鳥(布穀鳥)的美好情感。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繪有簡單風景的圖片一幅。

2、可活動的小朋友、杜鵑鳥圖片。

活動過程:

1、在音樂伴奏下,教師邊演示圖片,邊講述:“春天來了,我走在草地上,突然聽到了‘咕咕’的叫聲,這是誰在叫呢?”

2、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

(1)教師繼續操作教具並講述歌詞內容,進一步感受歌曲旋律。

(2)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小朋友走在什麼地方,聽見杜鵑在唱歌?最後杜鵑怎麼了?

(2)教師:“你們也跟我來找找小杜鵑吧。”幼兒隨音樂學念第一段歌詞。

(3)幼兒輕輕地學唱第一段歌曲。

(4)在動作暗示下,教師提醒幼兒能唱準歌曲中的弱起節奏(雙手放在胸前)。

(5)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講述第二段歌詞內容。

(6)幼兒輕輕學唱第二段歌詞。

(7)教師提醒幼兒唱準跳音“咕咕”。

3、幼兒完整地表演唱歌曲一遍。

(1)幼兒完整地演唱歌曲一遍。

(2)幼兒根據歌詞進行表演,感受歌曲意境,體驗喜愛杜鵑鳥的美好情感。

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去‘草地’上尋找頑皮的杜鵑”。第一段邊走邊唱,第二段坐在“草地”(地板)上唱。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曲調優美、詞意簡練、音樂形象鮮明的奧地利童謠。時起時伏的旋律把杜鵑和孩童相互歡樂嬉戲玩耍的情景描繪得栩栩如生,給歌曲增添了幾分詼諧與風趣。“5 3”的音調模擬了杜鵑的歡叫聲呼應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樂形象更爲逼真,富有意境。最後在杜鵑的歡叫聲中結束全曲,讓人們感受到杜鵑聲聲地在青山翠谷之中迴盪不息。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通過聆聽,聽出歌曲中,杜鵑的叫聲,孩子們都能聽出來,並跟着模仿唱,這就掌握了歌曲中“5 3 ”這個音,並在教學中加入“3 1”兩個聲部模擬“咕咕”聲,使演唱更富有意境美。找到歌曲中的相同的旋律也是學習的重點,多數孩子能通過聆聽和識讀樂譜找到第一句中前後半句旋律相同,第二樂句與第三樂句旋律相同。歌曲的難點在每一句開始的幾個音的音準的把握上,尤其是第一樂句主和旋“1 3 5”三個音的音準,主要還通過跟琴聲反覆模唱掌握的,在完整唱好歌曲後,還給學生加入了情景劇表演環節,孩子們非常樂於參加表演,能把要唱的歌曲變成自己喜歡唱的歌曲才能更好的引導孩子們喜歡上音樂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初步感受京劇《戲說臉譜》;

2、通過京劇臉譜熟悉歌詞內容,初步學唱京劇《戲說臉譜》學習根據不同的臉譜角色,用合適的力度與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3、初步瞭解中國國粹——京劇藝術,並逐步喜愛京劇藝術。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京劇臉譜圖片:藍臉、紅臉、花臉、白臉、黑臉。

2、京劇臉譜實物。

3、欣賞過京劇表演片斷。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京劇臉譜實物,與幼兒進行談話,導入活動。

師:您們見過這些面具嗎?在哪兒見過的?教師簡單介紹這些面具的特定名稱——京劇臉譜的由來。

二、教師出示京劇臉譜圖,讓幼兒初次欣賞京劇《戲說臉譜》

師:京劇聽上去與我們小朋友平時唱的歌有什麼不一樣?(唱起來很有精神;有很長的拖音,聲音有高有低不一樣)

三、幼兒學習歌詞內容

1、教師帶領幼兒認識不同臉譜的代表人物,簡單介紹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姓名。藍臉的竇爾頓在深夜偷偷的盜走了皇帝的御馬;紅臉的關公在戰場殺敵英勇無比;花臉的孫猴非常的神氣、機智;白臉的曹操精明、奸詐;黑臉的張飛俠膽仗義、但脾氣暴躁,生氣發脾氣時喳喳亂叫,很遠的地方都能聽見。

2、用兒歌的形式將歌詞內容朗誦給幼兒聽,並配上一定的表情聲調及動作。

3、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加深對歌詞的印象。

四、幼兒學唱京劇《戲說臉譜》

1、教師表演範唱。

2、幼兒跟隨教師學唱。

活動反思:

京劇藝術是我國傳統藝術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被稱爲國粹而揚名海內外。現代京劇唱段《說唱臉譜》,將臉譜人物和濃郁的京劇韻味結合起來,幾位人物性格一目瞭然。從京劇臉譜入手,更容易激發出幼兒喜愛京劇藝術的情感。在這個活動課上,我一開始出示了許多臉譜,使幼兒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對這些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姓名也利用了故事的形式作了簡單的介紹,爲學習歌詞作了鋪墊,接着用兒歌的形式將歌詞內容朗誦給幼兒聽,並鼓勵大家一起朗誦加深了對歌詞的熟悉。接着老師就播放唱段《說唱臉譜》,讓小朋友說說與平時唱的歌有什麼不一樣。活動中的難點唱句進行了模仿練習,通過個別唱,小組唱,集體唱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掌握歌曲。再觀看老師地表演,到嘗試用聲音動作表現歌曲,到最後帶上臉譜面具邊唱邊表演。活動中雖然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對重點唱句的掌握和用合適的力度演唱每個樂句,用動作表現不同人物性格方面不是很理想。活動後我進行了反思,幼兒對難點的突破和重點的把握應利用簡單的圖譜來提示幼兒回憶歌詞,讓幼兒通過看節奏圖譜和聽老師的示範演唱學會演唱。活動中幼兒用動作進行表演,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有代表性的京劇圖片,鼓勵幼兒自己探索模仿;在集中進行創編展示中,老師應用鼓勵性的語言激勵每位幼兒展示自己的動作。這樣,能充分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使難點在幼兒的自主學習中得到了把握,而不是單純的模仿教師的動作,更尊重幼兒,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快的情緒,初步學習用兩個聲部進行演唱歌曲。

2、在圖譜的幫助下演唱歌曲。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歌唱活動的快樂。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一、練聲。

“孩子們,讓我們先來亮一亮咱們的嗓子吧!”

二、學習歌曲。

1、欣賞教師範唱,瞭解歌曲與內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好聽嗎?”“這首歌曲比較輕快,非常的好聽。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圖。

2、再次欣賞教師範唱。

“再來仔細地聽一聽,聽聽歌曲裏唱了什麼?”

根據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圖譜,放於黑板。

3、擺放圖譜。

“誰來把這些圖譜根據歌曲擺一擺?”擺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4、看圖完整演唱第一聲部,將歌詞與圖譜匹配。

“讓我們看着圖譜跟着老師輕輕地來唱一唱。”

三、練習兩個聲部。

1、討論、瞭解第二聲部演唱的位置。

“老師這兒還有一些小圖譜,爲了使歌曲更好聽,我們還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圖譜,放在哪兒呢?”

“不僅要唱大圖譜,還要唱小圖譜,小圖譜怎麼唱呢?”

2、教師唱第一聲部,並用體態提示幼兒演唱第二聲部。

“我們來試一試唱這首歌,你們唱大圖譜,我來唱小圖譜。”

3、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時候,我們要一邊唱歌,一邊聽別人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和諧一致就好聽了。”

四、活動結束。

“我們把這麼好聽的.歌去唱給弟弟妹妹們聽聽吧!”

活動反思:

1、圖譜與歌曲的結合。

在活動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

2、動作與歌曲的結合。

由於孩子是初次嘗試演唱兩聲部的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肢體動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揮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動流程層層遞進,過渡流暢。

用《摘蘋果》的曲調來唱《摘草莓》練聲,從兩聲部練聲到學習新歌,再加入第二聲部,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

過渡時,緊接練聲時的情景銜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來引出新歌,引出老師的範唱。在出示大圖譜時,由於每張大圖譜上有兩句歌詞,所以範唱完讓孩子說,當孩子說出一句的時候,我會追問與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風輕輕吹,還有什麼在飛?”“什麼在風中飄香味?”“一顆顆紅草莓好象什麼?唱了幾次?”等等語句組織得很自然、流暢。

當然,“有完美的教案,沒有完美的課堂。”課堂是活的,總會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說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這個活動中,讓孩子擺大圖譜的時間控制得再短一點,再緊湊一些,在請兩三個孩子擺完後,我就可以清唱來糾正孩子擺放的對錯與否。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嘗試根據旋律的特點創編歌詞及動作,體驗身體造型帶來的美。

2、初步感受音樂優美、抒情的情緒,嘗試用柔美、舒展的動作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3、在結伴表演中進行情感交流,體驗合作的樂趣,進一步練習肢體動作上的默契配合。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活動室(兩面牆裝有大鏡子);哈哈鏡3面;(凹面、凸面、波浪面各一)。

2、相關音樂CD及CD播放音響。

3、康加鼓一個;塑料盤(圓形、橢圓形、方形)8個;紙巾筒16個。

活動過程:

一、在歡快的音樂伴奏下,小朋友發揮想象,自由創編動作進入音樂活動室。

二、節奏遊戲"哈哈鏡"。

1、請幼兒來到哈哈鏡前照一照,並說說哈哈鏡裏自己變成了什麼模樣,然後再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出來。

2、介紹遊戲"哈哈鏡"的玩法:老師當哈哈鏡,幼兒邊自由走動邊拍手念兒歌:"大鏡子、小鏡子、圓鏡子、方鏡子。"接着老師念:"我是一面怪鏡子,把你變成大胖子(高個子、怪樣子)",幼兒停下來做出相應的表情和造型。

3、教師藉助康加鼓的節奏和幼兒共同遊戲。(啓發幼兒可自己造型,也可以兩人或多人造型,教師還可以變化自己念兒歌的聲音來增加幼兒遊戲的興趣)

三、體態韻律活動"照鏡子"

1、照鏡子。

師:"剛纔小朋友照的是哈哈鏡,那你們每天照得最多的是什麼鏡子呢?"(梳妝鏡)。"請小朋友到鏡子前照一照,做一做各種表情和動作,看看鏡子裏的你是怎樣的。"(幼兒自由回答)

2、學唱歌曲。

教師當鏡子外面的人,邊唱邊做動作,請個別幼兒做鏡子裏的人來模仿,然後再請幼兒集體模仿。

3、創編歌曲動作。

(1)當幼兒很熟悉歌曲旋律後,教師可更換動作再邀請幼兒模仿。然後提問:"誰來幫我想想,還有哪些動作可以做?"請出個別幼兒當鏡子外面的人,其他幼兒當鏡子裏的人做動作模仿。

(2)請每位幼兒自由找一位夥伴玩"照鏡子"遊戲,可以和教師教的一樣,也可以不一樣,教師觀察。

(3)分別請出2-3組幼兒上來表演。

4、配合音樂"照鏡子"。

(1)播放優美、抒情的音樂,教師配合音樂做一些柔美、舒展、連貫的動作,幼兒集體模仿。

(2)請個別幼兒上來帶領其他幼兒模仿。(啓發幼兒變換不同的動作和姿勢,可以站立、坐下、躺下、彎腰等等,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和創造)

(3)幼兒自由組合表演。(第二次交換角色)

四、節奏遊戲"會唱歌的鏡子"。

幼兒兩人一組,A幼兒拿塑料盤子做鏡子,B幼兒手拿紙巾筒。音樂前奏做準備,第一個8拍按節奏自由走步,第二個8拍停下,A幼兒將"鏡子"擺在自己喜歡的身體部位,B幼兒用紙巾筒去敲擊"鏡子",可敲出不同的節奏。(反覆數次)

活動反思:

照鏡子是一項既簡單又有趣的活動。照鏡子時產生的各種有趣的現象極大地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促使他們認真觀察,從而發現鏡子能照物體影像的原理。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注重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時教師讓幼兒說說自己觀察到了哪些有趣的現象,並比一比誰的發現多。這個設計不僅有效培養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語言。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以《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爲宗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貫穿始終,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開心地玩,快樂地學。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讓幼兒嘗試創作不同的節奏,掌握幾種節奏型,培養其節奏感。

活動準備:

鴨子、母雞、小鴨、河水及鴨子馱母雞的教具。舞板、碰鐘、三角鐵、鋁板琴或木琴。

活動過程:

1.教師給幼兒講“鴨媽媽和雞阿姨”的故事(故事大意見後)。請幼兒說一說故事裏有誰?學一學小河流水的聲音。

2.請幼兒嘗試自編節奏來表演這個故事。

①啓發幼兒分別編出故事中角色、情節的節奏。(見附圖)

②請幼兒學拍以上節奏型。學會後,自己選擇角色,按故事中出現的角色先後及情節進行表演。熟練後,角色可互換。

3.讓幼兒討論故事中的角色用那些節奏樂器表現合適。選擇與角色相符的打擊樂器表演故事。

4.表演歌曲《鴨媽媽和雞阿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歌曲的內容和節奏,有表情地進行演唱。幼兒可用打擊樂器齊奏給歌曲伴奏。

附故事大意:

一天,鴨媽媽帶着一羣小鴨出門,路上遇到了雞阿姨,它們一起高高興興地走着、說着。沒走多久,遇上了一條小河。小河水不停地流着。雞阿姨不會游水,怎麼辦呢?她心裏非常着急。鴨媽媽和孩子們一起商量幫助雞阿姨過河的辦法。最後,鴨媽媽當小船馱着雞阿姨,由小鴨們護送着遊過了小河。大家上了岸真高興啊!

建議:

1.教師講故事時,可邊講邊出現圖片,幫助幼兒記住角色、情節。

2.用節奏樂器伴奏可以增強節奏感。如:鴨子選用舞板,母雞選用碰鐘,小鴨選用三角鐵,河水則用鋁板琴或木琴刮奏從而打出相應的節奏型。所選的樂器應在讓幼兒比較音色,討論哪種樂器適應故事中的角色後進行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