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九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九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能創造性用較優美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噴泉的各種造型。

2、體驗音樂強弱,並能用相應的肢體動作表現自己的感受。

3、感受合作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活動準備:

1、音樂磁帶、錄音機、噴泉錄像

2、幼兒現場觀察過音樂噴泉,有肢體活動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簡短的談話,引起回憶

1、你們見過噴泉嗎?它是什麼樣子的呢?

2、你們看得真仔細,噴泉還像什麼呢?

二、感受音樂,引起聯想

1、噴泉真有趣,今天我們就來表演有趣的噴泉吧。

2、如果音樂強的時候噴泉會怎麼樣呢?

3、如果原因弱的時候噴泉會怎麼樣呢?

4、音樂輕柔舒緩的時候噴泉又是什麼樣?可以用什麼樣的動作表示?

5、音樂強烈的時候噴泉會是什麼樣?你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

三、傾聽音樂,自由表現

1、自由表現

師:現在你們每個人都是音樂噴泉,請你們根據音樂強弱,用動作表示噴泉噴水的樣子。

2、討論創編:

師:水噴的高時,可以怎麼做?

師:除了手和腰動起來很像噴泉外,還可以用那些身體動作部位來表現噴泉?

四、觀看錄像,合作表現

師:大家做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來看一段錄像片

1、觀察噴泉是如何隨音樂強弱而變化的?

2、嘗試合作表現

師:請你找幾個好朋友商量一下做什麼樣的噴泉?

1、幼兒聽不同的音樂(漸高漸低,漸強漸弱)合作表現噴泉是如何噴水的。

2、所有的孩子參與創作一個大噴泉。

活動反思:

選材取自於孩子們常見的噴泉,幼兒都熟悉,但卻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這樣有生活經驗的基礎,又有探索的空間,孩子們很感興趣。

小百科:噴泉,指由地下噴射出地面的泉水;特指人工噴水設備。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圖形樂譜的幫助,初步感知樂曲ABA的結構,感受音樂的優美旋律。

2、嘗試爲樂曲創編表演動作。

3、能愉快地參與感受、體驗活動,並能合作創造性地進行遊戲和表演。

活動準備:

1、圖形樂譜

2、電腦音樂、圓舞板若干、海鼓一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船到大海里的一個非常美麗的小島上去玩,這個小島的名字叫——卡普里島。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要開船了!

2、初步完整地欣賞樂曲一遍。

(1)幼兒閉上眼睛,完整地欣賞一遍樂曲。

*音樂結束出示圖譜:請大家睜開眼睛,“卡普里島到了,我們到島上去看看,島上有什麼美麗的風景?”。

*師小結:卡普里島是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一個美麗的小島,那裏一年四季充滿了陽光,卡普里島上有許多的椰子樹,椰子樹上結滿了椰果,藍色的海洋,海面上盪漾着帆船。碧藍的天空,海天一色,景色非常美麗,是一個旅遊勝地。

(2)教師指圖譜,幼兒完整地欣賞樂曲一遍。

*師:你們覺得卡普里島的風景美嗎?聽,卡普里島的居民爲我們奏起了讚美家鄉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師:聽了這首樂曲,你有什麼感受?誰能用好聽的詞語來說?

*師小結:這首樂曲的旋律聽起來很優美、很抒情、很流暢、舒展,很柔美,就像是在讚美卡普里島上美麗的風景。所以,這首樂曲的名字就叫《卡普里島》。(出示名字)那這首樂曲讚美了卡普里島的哪些地方呢?我們再來聽一聽。請你們邊聽音樂邊和老師一起指出來,好嗎?

(3)幼兒跟着教師指圖譜完整地欣賞樂曲一遍。

*師:這首樂曲讚美了卡普里島的哪些地方?(先讚美了椰樹、然後讚美了海面上的帆船、最後又讚美了椰樹)那你們能聽出這這首樂曲有幾段嗎?我們一起再來聽着音樂來指出來。

(4)幼兒再次跟着教師指圖譜,完整地欣賞樂曲一遍,聽完後介紹樂曲ABA的三段體結構。

*師:這首樂曲有幾段?(三段)這三段音樂一樣嗎?哪幾段一樣?

*師小結:這首樂曲共有三段,我們給這三段起一個好聽的名字,第一段叫A段。第二段叫B段,而第三段是第一段音樂的再現,所以第三段和第一段一樣也叫A段,那這首樂曲就是ABA的三段體結構。

3、分段欣賞樂曲。

第一段:

(1)教師指圖譜,幼兒欣賞樂曲一遍。

*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A段音樂讚美了卡普里島的什麼?椰樹美在哪裏?你們看到近處有幾棵椰子樹?遠處呢?每棵椰子樹上都結了幾個椰果?

(2)師小結:一陣海風吹來,椰子樹在隨風擺動,椰樹上的椰果也在微微點頭。那你能聽出音樂中椰樹隨風擺動、椰果在微微點頭嗎?現在老師來唱譜,你們在椰果點頭的地方用拍手動作來表示。(教師指譜哼唱音樂)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椰果微微點頭?(拍手、點頭等)

*師:誰來學學椰子樹隨風擺動?每棵椰子樹長得都不一樣,你們能不能變換各種姿勢。鼓勵幼兒創編和別人不一樣的動作。此時老師唱譜。

(3)我們一起聽着音樂來表演吧!先請女孩子表演,男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做觀衆,當聽到椰果點頭的音樂時就用圓舞板爲椰樹伴奏,好嗎?然後,再交換角色表演。

(4)師小結:卡普里島上的椰樹長得是又高大又挺拔,真不愧是卡普里島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們來聽一聽B段音樂,聽聽這段音樂讚美了卡普里島上哪裏的美麗風景?

第二段:

(1)教師指圖譜,幼兒欣賞樂曲一遍。

*師提問:這段音樂讚美了卡普里島上哪裏的美麗風景?海面上的風景美在哪裏?

*師小結:海面上波浪在輕輕翻滾,帆船在海面上慢慢地飄來飄去。真美呀!誰會用身體動作來學學帆船在海面上飄來飄去?

(2)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表演,要求動作柔、美,然後幼兒一起練習。老師唱譜。

(3)我們聽着音樂一起來表演吧,誰來做帆船?

*提要求:大家一起來表演時怎樣不讓“船”發生碰撞?(如有小朋友故意碰撞,老師就請他到一邊去待修)再次表演一遍。卡普里島上的人們看到這麼美麗的景色,他們都隨着椰樹跳起了舞。我們一起來聽第三段音樂。

第三段:

(1)欣賞樂曲一遍,提問:這段樂曲聽起來熟悉嗎?和第一段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師小結:第三段和第一段的音樂是一樣的,只是第三段多了個尾聲。

(2)師:看這美麗的風景,聽着美妙的樂曲,你的心情怎麼樣?你最想做什麼?你們想和椰樹一起來跳舞嗎?請部分幼兒隨音樂跳舞,要讓別人從舞蹈中看出來你高興的心情。老師唱譜,幼兒表演。

(3)討論結束句怎樣表演?(老師來當旅遊者,爲你們這些漂亮的樹、帆船照相)提醒幼兒在結束處做好造型不動。(鼓勵幼兒創編動作)

(4)請幼兒隨音樂來試一試。

4、完整地欣賞樂曲、表演。

(1)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來進行表演。

*師:現在我們聽着《卡普里島》的`音樂完整地來表演一遍。誰願意來試一試?(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來表演)

*師:現在,我們和卡普里島的居民們一起來隨着音樂表演吧!

(2)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

*師:誰來做椰樹?誰來做帆船?(幼兒分成兩組,男孩子做椰子樹,女孩做帆船。)提要求:A段音樂是誰出來表演?B段音樂時船兒在椰子樹間穿梭,引導幼兒不允許撞到椰子樹,此時的椰子樹要靜止作出造型。最後一段音樂你們一起跳舞。音樂結束擺好造型,我來給你們拍照留念,好嗎?

(3)交換角色表演。

*師:現在,我們就是卡普里島上美麗的風景,我們把最美的風景帶給前來參觀卡普里島的客人老師,好嗎?

5、結束部分。

師:今天的旅行真愉快!我們開船返航吧!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本身對新年的氣氛就特別熟悉,讓幼兒去表現、去感受這份歡樂是他們再高興不過的事情了,我從生活中去尋找素材讓幼兒學會感受美和表現美。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學習創編舞蹈的興趣;

2. 培養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能正確的感受美和表現美;

3. 讓幼兒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4.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5.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着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與幼兒相同數量的紅綢帶、手絹等。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看電視,關於新年景象的畫面,讓幼兒感受新年的氣氛,加深對新年的印象。

2.談話

師:小朋友,過心年是讓我們最開心得事,你們的新年是怎樣過的?

幼:穿新衣、戴新帽、吃餃子、放鞭炮、看花燈,扭秧歌……(小朋友每說一樣都讓他用動作表現出來,然後大家跟着模仿。)

3.老師放一段音樂讓小朋友聽,問:你好象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幼:好象看到貼對聯、扭秧歌……,聽到了鑼鼓聲,鞭炮聲……

4.老師幫助把思路理順一下(老師邊說邊和小朋友一起模仿動作)

我們聽到了鑼鼓聲、喇叭聲,看到了家家戶戶都在貼對、小朋友也穿上了新衣服、戴上了新帽子,到外面去放鞭炮了。大人們在家切菜、和餡、擀餃子皮、包餃子。吃完餃子我們去看花燈,有“孫悟空”燈、“孔雀開屏”燈、“荷花”燈、“豬八戒”燈等等,我們又去看扭秧歌,我們也歡快地扭起來……

5.放音樂

讓幼兒邊聽音樂邊把上面這段話表演一遍。

6.舞蹈《新年樂》

爲幼兒發放彩條、手絹,分配角色,安排對形,和幼兒一起編排《新年樂》舞蹈。

活動延伸:

可以把這個節目做爲保留節目,元旦聯歡時表演。

小百科: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爲世界多數國家通行的節日。世界各國,特別是古代,新年都有不同的日期,現代世界多數國家定爲公元制紀年的1月1日。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活潑、幽默、詼諧的風格。

2.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愉快地演唱。

活動準備:

1.小貓咪頭飾、音樂磁帶或CD。

2.一名幼兒事先根據第一段歌曲排演好情景劇。

活動過程:

一、淘氣的小貓咪

1.幼兒觀看情景劇。

2.嗨!大家好,我是小貓咪,今天小主人不在家,我可以好好玩。

3.教師播放音帶的伴奏部分,一名幼兒表演情景劇(表演要誇張,能反映“碰響了收錄機”“跳進了洗衣機”“打開了電冰箱”的場景)。

二、小貓咪別淘氣

1.小主人知道這是一隻淘氣的小貓咪,猜一猜,小主人會對淘氣的小貓咪說什麼?

2.完整欣賞歌曲第一遍。你聽了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你聽到小主人對小貓咪說了什麼?

3.欣賞歌曲第一段(播放音帶第一段)。

4.小主人告訴小貓咪不能捉那些事情?我們一起來對小貓咪說一說吧。

5.欣賞歌曲第二段

6.小貓咪自己在家會有什麼感覺?什麼是孤寂?小主人有什麼好辦法?

7.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逐句範唱,幼兒學唱第二段。

8.一幼兒扮演小主人,一幼兒戴上小貓咪頭飾扮演小貓咪,聽着音帶表演。其餘幼兒跟着音帶演唱。遊戲可進行2~3遍。

三、創編歌曲結束

1.你們喜歡小貓咪,那喜歡小狗嗎?就請你們比上眼睛,想象一下小狗在做什麼?

我們也把它編進歌曲怎麼樣?

2.孩子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的小動物,那下課後,我們繼續創編好嗎?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生動、活潑的說唱情趣,體驗歌唱的快樂。

2、知道“功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的民間習俗,學習用歌聲表現“廣東小主人”的熱情與好客,嘗試用潮州話說對白。

3、學習 × o× × × ×× ×× × - 的節奏型,能用動作表現歌曲。

活動準備:

1、磁帶、錄相帶各一盒。

2、圍裙四件、玩具小茶杯、茶壺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

1.幼兒隨歌曲旋律拍手進活動室。

2.練聲、節奏型練習。

(1)以“拍手向客人打招呼”的形式,學習節奏型:

× o× × × ×× ×× × -

(2)“用歌聲歡迎客人”的形式,練聲並唱準該句歌曲中的旋律。

(3)“唱一首歡迎客人老師的歌”,老師用潮州方言演唱,幼兒欣賞。

3.學習歌詞內容。

(1)師生在一問一答中學習歌詞的第一、二句。

(2)在動作表現中學習歌詞的後半部分。

二、學唱歌曲

1.欣賞老師範唱歌曲。

2.幼兒觀看有關“功夫茶”的錄相,同時感受音樂旋律。

3.幼兒用動作感受、表現歌曲。

4.幼兒完整演唱歌曲二遍。

(1)幼兒能跟音樂節拍完整演唱。

(2)鼓勵幼兒用歌聲表現小主人的熱情與好客。

5.引導幼兒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進行歌曲接唱。

三、遊戲、表演

師生共同扮演遊戲角色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聽:《變媽媽》

唱:《小孩不小歌》

教學目標

1、用自然、較有力的聲音演唱歌曲《小孩不小歌》,體驗歌曲自豪、自信的情緒。

2、欣賞歌曲《變媽媽》,獲得天真活潑、有趣的情緒體驗,懂得體諒媽媽,關心媽媽。

3、關注生活中的聲音,能根據聲音來編簡單的故事;知道音樂可以表達豐富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唱出歌曲自豪的情緒

2、將聲音音樂化、節奏化編成故事

教學難點

1、附點四分音符時值唱足“XX”

2、小組合作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播放事先錄製好的一段聲音,生根據這段聲音編故事

如:小鬧鐘的鬧鈴聲

開水龍頭水“嘩嘩”流的聲音;倒水刷牙的聲音;打開煤氣竈的聲音;開門、關門的聲音;發動摩托車的聲音

小朋友,你剛纔聽到了哪些聲音?你能用這些聲音編個故事嗎?

(生:清晨,小鬧鐘響了,媽媽趕緊起牀洗臉、刷牙、做早飯,吃完早飯,媽媽開門走出家門,騎上摩托車上班去了)

二、新授歌曲《小孩不小歌》

1、導語:

小朋友個個都能幹,洗衣、掃地樣樣行,誰說小孩小?

2、師向同學們展示一些小朋友的優秀作品:字畫、樂器演奏錄音、獨立做事的生活畫面,與歌曲產生共鳴。

3、聽範唱《小孩不小歌》。

思考:這首歌曲的演唱順序是怎樣的?(初步瞭解反覆記號的意思)

4、這首歌曲情緒怎樣?(生:自豪地)

5、用自豪的語氣讀一讀這首mp3/target=_blankclass=infotextkey>兒歌,初步熟悉歌詞。

6、跟師的鋼琴模唱歌詞。並解決難點部分“5 3︳21︳”附點音符時值唱足。

7、在熟練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演唱。

如:“嗨”字要唱得神氣、有力。還可以配合動作表演。

三、欣賞歌曲《變媽媽》

1、導入:生活中,如果你和媽媽換了一個角色,你最想做什麼?(學生自由說)

2、初聽歌曲。

問:歌曲中的小姑娘變媽媽後她是怎麼做的?

3、再聽歌曲。說說歌曲給你有什麼感受?(活潑、有趣的)

4、聽熟後模仿角色表演。

四、小結、下課。

這節課同學的表現很好,彷彿一個個都長成大人,老師希望同學們課後回到家也一樣的像大孩子,爲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關於這類的歌曲,我相信,同學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呢。好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兒,讓我們一起起立拿出你的雙手一起擊掌。(大家在《小孩不小歌》的歌聲中下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教學設想:

聲音的長短是通過一些音樂活動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我認爲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做到:音樂與律動的結合、音樂與生活實際的結合,不僅有利於音樂教學的完成,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鍛鍊兒童的表演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兒童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的好辦法。

在教學本課時,先播放動物嬉戲的錄象,讓兒童通過看、聽、模仿他們的聲音和動作,初步感受聲音是有長有短的。在此基礎上,讓兒童進行二聲部、三聲部的組合練習,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然後讓兒童用“×—、×、××”這三個節奏型說話,培養兒童創造節奏的能力。最後播放一段2/4拍音樂,讓兒童用打擊樂器或肢體語言表現本歌曲中的“×—、×、××”。

教學目標:

1.通過音樂活動,讓兒童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不同。

2.會用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等打擊樂器,及肢體語言等方式表現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3.讓兒童感受、體驗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培養兒童穩定的節奏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藉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聽一聽、仿一仿

1.課件呈現動物嬉戲的錄象。

要求:欣賞完後,讓兒童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並模仿一下。

【通過欣賞兒童喜歡的各種小動物,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

2.讓兒童模仿自己所看到動物的聲音和形態。

(1)指聲表演。

(2)集體表演。

【給兒童模仿的空間,是讓他們參與學習的過程。首先,調動了兒童自主探索的慾望,其次,讓兒童瞭解到各種動物發出的聲音是有長短的,初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

3.整理兒童在錄象中收集到的聲音,如:

小鴨:嘎嘎小貓;喵—小狗:汪汪汪

小雞:嘰嘰嘰嘰青蛙:呱—小羊:咩咩……

4.兒童用不同方式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比一比,誰表現的方式多。

【在活動中,兒童的表現方式有很多,如:①模仿叫聲②拍手、拍腿、拍肩③跺腳④體態律動(跳躍、跑跑、走、舞蹈動作等)⑤捻指⑥嘴打梆子⑦“嗒”式讀譜法……】

二、談一談、議一議、仿一仿

1.讓兒童收集並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和動作。

2.兒童交流自己所收集到的聲音和動作:

泉水:叮咚

火車:嗚…嗚…卡嚓卡嚓

大鐘:當—

汽車:嘀—

鬧鐘:嘀嗒嘀嗒

牛:哞—

老鼠:吱吱吱吱

心臟跳動:咚咚

釘釘子:叮噹叮噹

獅子:吼—

小兔:蹦蹦跳跳

【通過收集自己所熟悉的聲音或動作,並按節奏模仿出來,進一步感受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長短】

3.節奏組合表演

(1)師引導:誰能用剛纔收集的火車的聲音來表演火車開來的聲音?

(2)兒童自由組合表演,教師給予指導。

(3)請表演好的兒童表演展示給大家看,並給予獎勵。

鳴笛聲‖嗚嗚︱嗚嗚︱嗚嗚︱

車輪聲‖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卡嚓︱

【獎勵提高了兒童的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4.以小組爲單位,邊聽《火車開了》邊模仿鳴笛聲和車輪聲。(可以用聲音,也可以律動)

5.兒童分小組合作表演其他聲音和動作的組合,教師指導。

(兒童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裏》,既培養了兒童穩定的節奏感,又熟悉了歌曲《在動物園裏》,爲下一節教學這首歌曲奠定了基礎。)

①小鴨:嘎嘎小雞:嘰嘰嘰嘰

②錘子:咚咚釘釘子:叮噹叮噹

……

6.教師引導兒童由二聲部逐漸過渡到三聲部:

①小貓:喵—小羊:咩咩老鼠:吱吱吱吱

②大鐘:當—鈴聲:叮呤鬧鐘:嘀嗒嘀嗒

③風:呼—泉水:叮咚樹葉:嘩啦嘩啦

④獅子:吼—青蛙:呱呱小兔:蹦蹦跳跳

……

7.分組表演,比一比,哪組配合最默契,表演的種類多,節奏穩定。評獎激勵,自評、互評。

(邊表演,邊播放歌曲《在動物園裏》)

【通過實踐活動,讓兒童親身體驗了多聲部節奏的和諧美。這樣,不僅兒童學得輕鬆,而且培養了兒童的合作能力。】

三、創造節奏。

1.用“×—、×、××”三個節奏型說話。

(1)師示範:小白兔︱跳跳跳︱

(2)兒童創造:如:

①老師︱早上好︱

②小妹妹︱真漂亮│

③哎—︱你在︱哪裏︱

④趙麗君│……

比一比,誰創造的有新意。

【語言本身就有生動、豐富而美妙的節奏,結合語言,提取節奏對兒童來說易於理解,易於掌握。】

2.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等打擊樂演奏“×—、×、××”

(1)認識打擊樂三角鐵、響板、碰鈴、鈴鼓。

(2)讓兒童嘗試演奏,瞭解其音色,同時教師規範其演奏姿勢。

(3)嘗試用打擊樂演奏前面所創編的節奏。

3.播放《在動物園裏》,兒童用打擊樂演奏歌曲中的“×—、×、××”節奏,也可律動,如:跑跑走,或蹦蹦停、拍手等。

【用打擊樂表現“×—、×、××”,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兒童分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能力。】

四、在兒童的歡呼聲中結束新課。

教學反思:

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兒童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反思這節課,做到了以下幾方面:

1.師生關係平等和諧。

教師以與兒童平等的身份參加活動,通過引導,發揮主導作用,和兒童共同探索知識,和他們親切交流。在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中,兒童敢於大膽探索創新,敢於大膽表現自己。比如:讓兒童收集自己所聽到的聲音,並模仿,他們都積極開動腦筋,爭先恐後地向大家展示。

這樣,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能力。

2.讓兒童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

奧爾夫認爲:元素性音樂教育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人們不是作爲聽衆,而是參與者。讓兒童收集自己熟悉的聲音,通過自己的各種器官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並用自己的語言去創編節奏,讓兒童瞭解到,原來動物的叫聲有節奏,我們的語言也有節奏,從而把複雜而枯燥的節奏變得簡單而有趣。這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輕鬆地獲得音樂知識。

3.變“枯燥”的知識傳授爲“有趣”的知識探索。

如果用傳統地教學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兒童“×—、×、××”節奏型的名稱和時值。實踐證明,兒童對這種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方法毫無興趣。但這節課是讓兒童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種聲音和動作,並應用“×—、×、××”這三個節奏型說話,然後從聲音中、動作中、語言中形成“×—、×、××”的節奏概念。這樣,既激活了兒童的思維,調動了兒童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體驗了獲得成功的喜悅,也培養了兒童創造節奏和感受節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趣味教學,讓兒童感受到音樂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學習音樂理論是件簡單而有趣的事。

4.培養了兒童的創造能力。

在教學中,無論是讀節奏還是用體態律動表現節奏,或是創編節奏,都注重激發兒童的即興發揮能力和想象力,發展兒童的創造能力。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本人將拓寬自己的視野,拓寬兒童的思維,將課改精神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末。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打擊樂是幼兒平時比較喜歡的活動之一,利用各種樂器,簡單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樂,的確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然而在我們平時的打擊樂活動中,我們往往也面臨一種難題--樂器不夠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們生活中、教室裏常見的一些東西來替代正規的樂器,經過簡單的加工改造,也能成爲滿足孩子樂趣的一種"樂器"。而《機器貓》這首音樂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他們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節奏也比較明顯。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打擊樂《機器貓》。

本次活動爲第二課時,整個活動以"機器貓"這個形象來貫穿,從簡單地拍打身體部位到利用"樂器"爲歌曲伴奏,讓幼兒在討論、實踐、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將這些簡易的"樂器"帶入歌曲。希望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能夠拓展我們平時對打擊樂器的定義,鼓勵幼兒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有意識地改造,積極地投入到"打擊樂"活動中。

活動目標:

1、能夠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拍打出一些簡單的節奏。

2、根據圖譜,用拍打身體的各個部位及利用各類"生活中的樂器"爲歌曲《機器貓》拍打節奏。

3、通過用另類的"器樂"來演奏歌曲,從而鞏固對歌曲節奏的把握,提高對打擊樂活動的興趣。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已聽過《機器貓》音樂,熟悉音樂節奏。

物質準備:

1、節奏譜。

2、鐵罐子、小鈕釦、牛奶箱子、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跟音樂舞蹈,回憶感受節奏

1、今天我們教室來了這麼多客人老師,讓我們一起來用手指跳個舞歡迎客人老師吧。

2、你知道剛剛我們玩手指操的那首歌曲叫什麼名字嗎?(出示節奏譜)大家是不是還能看着節奏譜來爲這首樂曲打一打節奏呢?

3、除了大家一起來拍手,你覺得還能用什麼動作以怎樣的形式來打節奏會更有意思呢?

二、爲音樂伴奏,自由選擇樂器

1、大家知道,機器貓身上有一個什麼東西最神奇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機器貓的袋袋裏給我們大家帶來了什麼有趣的東西。

2、逐一出示鐵罐子、小鈕釦、牛奶盒、積木等"樂器"這些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3、這些物品出了剛剛大家說到的那些常見的作用。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你聽。當我用手拍打牛奶箱的時候會發出什麼?有了聲音我就能拍打出好聽的節奏。你能嗎?

4、除了牛奶盒你還能利用我這裏的什麼東西拍打出好聽的節奏呢?誰願意來試試?

提示:當拍打不能使一樣東西發出聲音的時候可以想一想它和誰一起合作就能發出聲音了。

5、大家真棒,能夠把我的這些沒用的東西都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樂器,爲了感謝機器貓,我們就利用這些"樂器"來爲這首歌曲打一打節奏吧。

6、幼兒自由選擇樂器。

三、聽音樂表演,完整演奏歌曲

1、誰來說說看,你手中的樂器表演哪一段會比較合適呢?我們來嘗試一下。

2、對比每一種演奏方式,選出最合適的一種。

3、交換樂器。

4、大家剛剛的表現真棒,機器貓聽了大家的演奏也很滿意,特意爲我們大家準備了它最喜歡的"銅鑼燒"來跟我們一起分享呢。

活動反思:

打擊樂《機器貓》說課打擊樂是幼兒平時比較喜歡的活動之一,利用各種樂器,簡單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樂,的確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幼兒往往對於這類活動也比較感興趣。然而在我們平時的打擊樂活動中,我們往往也面臨一種難題--樂器不夠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們生活中、教室裏常見的一些東西來替代正規的樂器,經過簡單的加工改造,也能成爲滿足孩子樂趣的一種"樂器"。本次活動中,我就利用"牛奶盒"、"鐵罐子"、"鈕釦"、"積木",通過教師的提示、幼兒的想象,分別改造成"鼓"、"沙球"、"碰鈴",讓幼兒分別以拍、搖、敲這三種形式來表演樂曲。而我之所以選擇《機器貓》這首歌曲,是因爲它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他們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節奏也比較明顯。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打擊樂《機器貓》。

本次活動爲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時候就已經讓幼兒初步掌握了歌曲的節奏,能夠以拍手的形式爲歌曲打節奏,爲第二課時做好鋪墊。在第一課時過程中其實有一個難點,就是最後一句的節奏,也是幼兒比較難以掌握的。在今天這個活動中,"機器貓"這個形象貫穿始終,從簡單的拍手,到拍打身體部位,再到利用"樂器"爲歌曲伴奏,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層層遞進。出示"樂器"後讓幼兒自己在討論、實踐、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將這些簡易的"樂器"帶入歌曲,到最後還能分段看指揮合作演奏,不斷對幼兒提出新的要求,讓幼兒的興趣點始終圍繞着活動的進程。

另外,本次活動中我的圖譜也是加入了自己想法。既然《機器貓》是一首非常活潑富有童趣的音樂,那麼傳統的"叉叉"不免有些煞風景,因此我想到何不就利用與機器貓有關的一些物品,如機器貓的小鈴鐺,機器貓最愛吃的銅鑼燒等來替代傳統的"叉叉",這樣會更有意思。希望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能夠拓展我們平時對打擊樂器的定義,鼓勵幼兒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有意識地改造,積極地投入到"打擊樂"活動中。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綜述這首歌曲表現了玩蹺蹺板的情景,幼兒在學唱中體驗着玩蹺蹺板的快樂,加上幼兒對玩蹺蹺板的情景很熟悉,因此創編動作有一定的經驗基礎。

活動目標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強弱變化,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

2、在創編表演動作的過程中,體驗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重點難點在音樂中體驗玩蹺蹺板的感覺,並創編表演動作。

教具準備大鼓,音樂磁帶。

活動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蹺起來並欣賞音樂。

1、請幼兒用動作來表演坐蹺蹺板。(兩個人面對面雙手拉緊,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翹起。

2、放錄音,幼兒邊聽音樂,邊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師可以在強拍時擊鼓。

二、學習歌曲《蹺蹺板》

1、教師演唱歌曲。幼兒回憶歌曲的內容。

2、引導幼兒跟着音樂的節奏來念歌詞,並在重拍處拍手或跺腳。教師在重拍處敲鼓配合。

3、聽歌曲搖動身體,每三拍搖動一次,幼兒也可以用身體的其他動作(手臂擺動、雙腳移動等)感受三拍子的變化。

4、輕聲跟唱歌曲幾遍。邊唱邊搖動身體。

三、翹呀,翹呀,蹺蹺板。

1、幼兒自由結伴創編表演動作。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動作。說說怎樣才能玩得更和諧?

3、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唱出玩蹺蹺板一上一下的感覺?4、幼兒兩兩結伴邊唱邊做玩蹺蹺板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