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10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1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範文合集10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理解詩歌中的內容,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不得而知。於是我們班從一開學就讓他們接觸古詩詞,幼兒對年代久遠,與他們生活毫無關係的古詩詞從一無所知到饒有興趣。因此,特意設計了《清明》的音樂活動,開始嘗試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融合在一起,讓幼兒隨着音樂吟誦了古詩詞,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自我的認識與想像。

重難點分析:

幼兒在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方面是最困難的,他們往往能流利地背誦出古詩詞,卻講不出詩歌裏面表達的是什麼事情,更無法體會詩歌的意境。在進行教學前,我發現我班絕大多數的小朋友都能背誦這首詩歌,但他們對詩中描繪的意境及所傳達的情感一無所知。於是,我首先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情緒;另外,通過運用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將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意境。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的意境,學習在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

活動準備:

幼兒在語言活動中已經會吟誦《清明》這首詩歌,並對清明節有一定的認識。材料準備:《清明》圖片,音樂,紙,顏料等。

活動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清明》

師:你們知道古詩裏描繪的是哪個季節嗎?猜猜詩人杜牧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評:古詩對幼兒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因此我決定用音樂,動作來幫助幼兒更好的體會古詩的含義

)2、按節奏吟誦《清明》

(1)教師朗誦《清明》,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評:在第一個環節中大部分使用聽覺幫助幼兒理解,而在這個環節中我追加了視覺,運用圖片幫助幼兒,更上一層樓。)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評:穩定的節奏幫助幼兒穩,準地熟悉古詩。)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清明時節”,幼兒接“雨紛紛”,以此類推。

(評:以不同的方式幫助幼兒重複學習,記住古詩)

(5)幼兒跟着音樂完整地朗誦,吟唱歌詞。

3、根據理解繪製圖畫:幼兒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畫出他們想象中的《清明》圖。

(評:這個環節是自主性比較強的,希望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意願,用畫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古詩的理解。)

4、交流欣賞:幼兒介紹和欣賞小朋友的圖畫,加深對《清明》的理解。

附古詩:清明(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渾。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什麼結子高又高》這首歌選自《劉三姐》選曲。是廣西壯族的山歌,曲調優美、琅琅上口,其問答式的山歌對唱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供幼兒創作新歌詞,培養幼兒善於思考,並勇於接受挑戰,互動合作的空間很大。讓幼兒嘗試自己填詞,嘗試自己將猜謎匹配到已經熟悉的歌曲旋律之中,深受孩子的喜愛,孩子們唱着屬於自己的山歌,體驗和分享着成功與合作的快樂。

活動一:演唱歌曲《什麼結子高又高》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遊戲感受山歌對唱的特點,並體驗對唱山歌的樂趣。

2.探索與歌詞相匹配的圖片,理解、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農作物圖片:高梁、玉米、豆角、芝麻;圖譜(附後)。

活動過程

1.以猜唱謎語的形式引入歌曲。

告訴幼兒要請大家猜謎語,謎底就藏在這首《什麼結子高又高》的山歌中,教師演唱歌曲謎面,請幼兒來猜一猜四種農作物。

2.教師邊畫圖,邊問邊唱。

3.幼兒猜謎,教師出示四種農作物圖片供幼兒選擇、匹配相對應的歌詞。

4.幼兒邊看圖譜,邊嘗試演唱歌曲。

5.教師請幼兒尋找學習中的困難之處,大家一起互相幫助。

6.通過教師與幼兒對唱的形式練習演唱歌曲。

教師唱謎面,幼兒唱謎底,襯詞部分一起唱。如:(師)哎,什麼結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

(幼)哎,高粱結子高又高咧,(合)嗨高又高。當採用完整接唱時發現對於幼兒有一定難度時,便及時調整爲先分旬接唱,再對唱的形式。師幼合作對唱歌曲,幼兒非常投入,師幼互動效果好。

7.以對山歌比賽的遊戲形式,開展男女幼兒對賽山歌活動,男女幼兒輪流問答,並嘗試自編動作進行表演唱。

說明:原曲調爲島調,幼兒學習適宜G調,教學中可選擇易於幼兒接受的第一段,歌曲最後一句幼兒不易掌握可改多留說詞。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喜歡中國工夫,體驗中國工夫的雄壯有力的氣概。

2、激發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中國工夫。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

4、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活動準備:

中國工夫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製作。

活動過程:

1、京劇表演:

分男、女幼兒表演京劇中的人物,男孩面戴自己設計的京劇臉譜,小姑娘手拿手絹表演。

2、學習武術表演:

(1)觀看武術表演。

剛纔,表演了中國國粹京劇,今天,再來看看中國的傳統武術吧。

(幼兒觀看武術表演)問:中國的武術種類很多很多,你喜歡武術嗎?爲什麼?

武術有什麼用?(強身健體)

(2)瞭解中國武術。

問:你還知道哪些中國武術?你能做做動作嗎?

(根據幼兒的回答後播放多媒體軟件)(個別幼兒示範做動作,集體學做個別動作)

(3)欣賞歌曲《中國工夫》

問:“聽了歌曲你發現了什麼?”

(4)表演中國工夫

a、聽到慢的音樂時應該怎樣做動作?(動作有力、停頓)放第一段音樂幼兒表演。

b、聽到快的音樂時應該怎樣做動作?(動作有力、連貫)放第二段音樂幼兒表演。

c、下面,把動作組合在一起完整的表演。

今天請你們做小小武術師把剛纔你們表演的動作配上去,好嗎?

請你們自己找幾個朋友一起給歌曲編動作,動作要有力、到位、精神。(表現出中國武術的特點)

d、請多位幼兒上臺表演。動作要有力、精神。

e、請幼兒做小老師,可以和他們做的動作不一樣,也可以一樣。

再請部分幼兒帶領大家表演,教師參與表演。

打擊樂:

拔根蘆柴花剛纔表演了雄壯有力的中國工夫,下面小小演奏家聽着優美的江南民樂一起來演奏吧!

教學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當中,孩子們的表現很積極,而且興趣較濃,和老師的互動很好,目標基本完成。但由於人數較多,在活動中的常規較亂,有個別幼兒出現搗亂的現象,在以後的活動中,應在組織活動的常規養成和紀律性方面加強教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大意的基礎上,能用身體動作表現內容。

2、進一步瞭解中國武術,能夠表現出中國功夫雄壯有力的氣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中國武術的錄像帶,音樂磁帶。

2、前觀看中國武術的表演或錄像,模仿學習武術動作。

活動過程:

1、欣賞中國功夫。

——組織觀看錄像,欣賞中國武術。

——討論:你看到的中國武術是什麼樣的?爲什麼大家都喜歡中國武術?

——請幼兒模仿各自學到的.武術動作。

2、欣賞歌曲《中國功夫》。

——理解歌曲中所表現出的雄壯有力的氣概。

——幼兒嘗試學唱歌曲中的基本句子。

——討論用什麼樣的聲音才能夠唱出練武的剛勁有力。

3、設計武術動作,創編舞蹈。

——請幼兒自由創編舞蹈動作。

——將幼兒創編的舞蹈動作進行組合,組織幼兒學習。

——聽錄音學做舞蹈動作,鼓勵幼兒動作準確有力,學習表現中國武術的特點。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讓們瞭解我們中國的偉大和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在星期一有一個活動是學習歌曲《中國功夫》,這是一首成人歌曲。通過學習讓瞭解我們中國功夫以其形體、動作、力量的絕妙組合表現出中華民族剛毅挺拔的民族精神。

小百科:功夫(gōng fu),漢語詞語,一般指代身懷武術技能。同時也可指本領、做事花費的時間精力等。《三國志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設計:

《太陽,您真勤勞》是音樂教案中的歌唱活動,是表達自己對勤勞的太陽的敬佩之情以及對太陽給予我們光明和溫暖的感激之情。而大班幼兒對於這類情感有了一定的瞭解,本次活動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綱要》中藝術教案爲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的精神,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在傾聽音樂磁帶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學唱歌曲。

2、在瞭解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太陽帶給人們的光明和溫暖。

3、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願意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4、能愉快地參與集體演奏活動。

5、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知道太陽從海面升起的畫面。

物質準備:錄音機、磁帶;可操作的圖片(太陽從海面升起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操作圖片(太陽從海面升起的情景)。

師:你們知道太陽在幹什麼嗎?

師:請你們回憶一下,太陽升起來後,我們有什麼感覺?

師: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自己的這種感覺呢?

師:太陽能帶給我們帶來光明和溫暖,我們一定要謝謝他,老師這裏有一首歌,就是感謝太陽的,小朋友們一定很想學,對吧?

二、分析歌曲內容。

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傾聽、欣賞。

師:你剛纔聽到了些什麼呀?

師:爲什麼會說太陽勤勞呢?

師:如果太陽不勤勞會發生什麼事情?

三、學唱歌曲。

1、教師播放音樂磁帶。

師:請小朋友們仔細的聽,比比看誰的小耳朵最能幹,能聽出歌曲裏的好聽的聲音。

師:你聽出來了嗎?是哪一句?你願意把這一句唱出來與其他小朋友分享嗎?

師:老師也覺得這一句很好聽,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2、教師再次播放音樂磁帶。

教師播放音樂磁帶,幼兒學唱歌曲。

師:你覺得哪一句比較難唱?

師:這一句是挺難的,我們一起來學學看。

師:小朋友們唱的真棒,要是太陽聽到了一定會很高興的,你們願意用最好聽的聲音把這首歌唱給太陽聽嗎?

四、嘗試表演。

師:請小朋友們扮演太陽從“海面”上升起,一邊唱歌,一邊按照歌曲節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動作。

師:老師來扮演太陽,請你扮演自己喜歡的某一物體,一邊唱歌,一邊按節奏做升起和放射光芒的動作。

五、延伸活動。

師:請小朋友回家後把這首好聽的歌也唱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活動反思:

我感覺好的方面有,這節活動課設計貼近幼兒的生活,太陽是孩子比較熟悉、親密的朋友,所以幼兒無論是在學唱歌曲時還是表演時都顯得比較主動、積極。通過形象有趣的圖譜方式表達歌詞內容,淺顯易懂,幫助幼兒不僅能很快的掌握歌詞內容,而且能較輕鬆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

教學活動中的不足之處有,剛開始時我是以歌唱爲重點的,可是在學習時有好幾個在以前的城西已經學過了,都會唱了,因此我馬上改變教學思路以創編動作爲重點,可是在教時我沒有很好的把每一句唱完整,分段不夠好,就如馮老師說的會讓幼兒理解錯誤的,還有我對於各個環節時間的把握還不夠緊湊,導致拖堂現象。如:請幼兒創編動作時,有的幼兒已經做的很好了,我還讓其他幼兒繼續想動作,就浪費了好多時間,還有在歌唱時如果我當時能夠邊彈邊讓幼兒跟唱這樣既節約了時間,又幫助幼兒唱準了節拍。活動過程中,我還未能全面地顧及、觀察到所有孩子的行爲,感受。沒能及時發現孩子行爲中與活動關聯的好的地方給予及時表現。如:在請男生演唱的時候,有幾個女生已經隨着歌聲情不自禁地表演起來,而我當時沒有顧及她們的感受,還是自顧自地按照設計好的環節進行下去。如果當時我能夠及時抓住這個契機,請個別幼兒或集體進行歌表演,那樣活動會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還有在重點部分沒有很好的突出,幼兒對休止符還是沒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今後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目前,江陰的新房子正一幢幢拔地而起,許多孩子家裏都搬了漂亮的新家。那我們身邊的這些房子究竟是怎樣造出來的呢?參觀過建築工地後,孩子們感觸很深。他們親眼看到了工人在挖泥、攪拌水泥、打地基、砌磚、抹水泥等造房子的情形,對房子的建造有了更深的瞭解。在幼兒園裏,孩子們經常模仿建築工人的動作和建築工地上的聲響,自己玩起了造房子的遊戲。在此基礎上,我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遊戲情節,特地製作了相匹配的音樂,和孩子共同生成了這個韻律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跟着音樂有節奏地動作,表現造房子的情節。

2、能大膽想象造房子的各種動作和房頂的造型,體驗合作表演的快樂。

活動準備:音樂磁帶

幼兒參觀過建築工地,對房子的建造有一定的瞭解

活動過程:

1、回憶造房子的過程

提問:小朋友,我們參觀過建築工地,那你們知道房子是怎麼造出來的?

2、聽音樂感受旋律、節奏,並創編造房子的動作。

提問:在這段造房子的音樂中,你聽見了那些聲音,好象看見建築工人在幹什麼?(幼兒邊說邊創編挖泥、打地基、砌磚、抹水泥等動作)

3、聽音樂完整動作,並創編房頂造型。

提問:剛纔你造的是什麼樣的房子?你還想造怎樣的房子呢?(請幼兒用動作表示)

4、合作表演造房子。

(1)、師生合作表演造房子。

(2)、幼兒分組合作表演造房子。

( 幼兒討論好房子的造型和抹水泥的人之後,再進行表演。)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在熟悉音樂旋律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來表現樂曲節奏。

2、能夠按樂曲的節拍進行整齊劃一的傳遞活動。

3、通過傳遞,感受節奏遊戲帶來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積木、小樂器若干

場地:八字形、一字形

三、活動過程 1、完整欣賞樂曲,教師引導幼兒邊聽邊用多種方法拍節奏。

導入,老師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曲子,聽完告訴老師它是什麼曲子?

2、提問了解樂曲的風格特點。

(1)這是什麼樂曲呀?

(2)是什麼結構的?

(3)這首樂曲是什麼風格的呀?

3、剛纔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動作來表現節拍,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呢?(幼兒發揮想像,用多種動作表現樂曲節拍)

4、介紹遊戲規則。

(1)老師也有一種有趣的動作來表現節拍。(兩位教師動作示範傳遞積木表現A段音樂)

提問:有趣嗎?誰能告訴我,我的動作是怎麼做的?

(2)剛纔老師玩的叫“快樂的傳遞”,每個人手裏拿一塊積木,傳給旁邊的人,再拿一塊,這樣跟着樂曲的節拍進行傳遞。

(3)這個遊戲人多才有意思,請兩個小朋友 和 老師一起來試試。

教師空手邊示範邊介紹玩法,每人拿一塊積木,把積木傳給旁邊的小朋友時,嘴裏輕輕地說“別人”,到自己跟前時就說“自己”。(教師帶領幼兒由慢到快空手練習。)

5、師幼手拿積木分組練習。

(1)每人拿一塊積木到八字形站好隊,拍一拍右邊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誰,注意要把積木放到他的前面,這樣他就好拿了。

(2)帶領幼兒不聽音樂嘗試遊戲,要求邊玩邊輕聲說“別人”“自己”,教師強調要跟着老師的速度。(教師注意觀察,根據練習時出現的情況,適當調整,再次練習。)

(3)隨A段音樂集體練習快樂的傳遞,分組進行練習,及時表揚鼓勵。

6、現在我們把隊伍拉得長長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兒用兩手拿積木,看看右邊的小朋友是誰?(聽音樂進行練習傳遞)

7、傳遞小樂器

(1)聽完整音樂快樂的傳遞小樂器。

原來這些打擊樂器不僅能奏出好聽的聲音,還能用來玩快樂的傳遞。

(2)變換隊形進行遊戲

剛纔我們在玩快樂的傳遞的時候站的是什麼隊形?還能站出什麼樣的隊形?我們來試一試。(圓隊形聽音樂進行快樂的傳遞)

8、有小朋友着急了,說拿了小樂器怎麼還不演奏呢?我們知道這首樂曲是ABA’段式的,我們A段就來傳遞,B段就來演奏,A’段再傳遞。(聽完整音樂進行節奏遊戲2遍)

9、改變玩法進行遊戲

A段音樂進行傳遞,B段音樂的時候站起來行走,A’段音樂再坐下進行傳遞。

10、延伸活動:和班裏的其他孩子一起來玩這個遊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名稱:搖籃曲(音樂欣賞)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溫柔、寧靜,學習安靜、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藉助哄娃娃的輕柔動作和溫柔的聲音等,感受理解搖籃曲的性質。

活動準備:

1、布娃娃(可讓幼兒自帶)每人一個,大娃娃和大搖籃各一個,把桌子佈置成小牀。

2、《舒伯特的搖籃曲》錄音磁帶、錄音機,錄好的哭聲

3、碰鈴一副。

活動過程:

一、 活動導入: (教師播放哭聲錄音,引出娃娃,講述有關情節引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欣賞慾望。)

教師:你們聽什麼聲音?(哭聲)誰在哭,哦!原來是這個小娃娃,這個小娃娃在什麼裏呢?(搖籃)她躺在搖籃裏一定是困了想睡覺,沒有媽媽哄她,那我來做她的媽媽,給她唱首《搖籃曲》吧!你們和她一起安靜得聽,別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搖籃曲》。

1、教師清唱歌曲,邊唱邊輕搖搖籃中的娃娃,讓幼兒初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教師:聽完這首歌曲你有什麼感覺?(好聽、想睡覺、柔柔的、靜靜的)

老師再來給你們唱一遍《搖籃曲》,你們再聽一聽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

2、教師跟隨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讓幼兒欣賞,並伴隨自然的動作。

教師:聽着這首歌曲你們想幹什麼呀?(教師可以用動作和語言啓發、引導幼兒知道搖籃曲的特點:《搖籃曲》是爲哄寶寶睡覺唱的歌曲,它聽起來溫柔、優美、安靜,很容易讓寶寶進入夢鄉。)

三、 用哄娃娃、敲碰鈴、哼唱等方式幫助幼兒欣賞。

1、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哄娃娃睡覺的動作。

師:如果讓你來哄娃娃睡覺,你想用什麼動作呢?(引導幼兒嘗試做各種哄娃娃的動作。)老師發現幼兒園有很多娃娃沒有爸爸、媽媽,誰來當他們的爸爸、媽媽呢?

2、幼兒選擇自己的娃娃抱好,邊欣賞歌曲錄音邊用輕柔的動作哄娃娃。

師:你們也來做爸爸、媽媽,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覺吧!注意哄娃娃的動作應該怎麼樣?

3、請配班教師用適當的力度敲碰鈴,其餘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邊哼唱,邊做哄娃娃的動作。

師:請爸爸、媽媽一邊哄娃娃,一邊輕輕的給娃娃哼唱歌曲,讓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嗎?

四、 幼兒欣賞歌曲錄音,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

1、教師指導幼兒把娃娃放到四周的“大牀”(桌子)上睡覺。

教師:你們真是好樣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們放到小牀上去睡吧!

2、教師扮演媽媽請幼兒做孩子,一起聽《搖籃曲》的音樂自由表演。並引導幼兒用輕柔的動作舞蹈,保持寧靜的氣氛。

教師:看到你們做爸爸、媽媽做得真好,老師也想當媽媽,那誰來當我的寶寶呢?好!就請你們把小椅子當搖籃,聽媽媽唱《搖籃曲》入睡吧!(欣賞過程中教師一邊跟錄音唱歌,一邊輕撫每個幼兒,讓幼兒通過聽、身體接觸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優美、溫柔和寧靜。)

提示:

1、 如果教師感覺每人帶一個娃娃有困難,可以讓幼兒兩兩接伴,一人扮演媽媽(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當搖籃,通過親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質。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時給幼兒播放搖籃曲,讓幼兒進一步感受《搖籃曲》的特點,也增強了午睡環境的溫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過幼兒對教師的模仿,引導幼兒認識環境,認識空間。

2、啓發幼兒的肢體意識和肢體動作

3、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將個故事好不好,我來告訴你們啊,這個故事啊,發生在一個大森林裏,你們先告訴我,你們知道森林裏面什麼特別多嗎?"

兒:"樹多……"

模仿訓練

師"哪個小朋友想來裝扮一下森林裏特別多的東西?"誰願意來試一下"

兒"老虎"

師"老虎什麼樣子,我們來看看**做的像不像

師:"可以來做一下樹是什麼樣子的"

幼兒做動作

故事:

森林裏住了兩個巫婆,一個是跳跳巫婆,一個是奇奇巫婆,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歡跳來跳去的,他高興的時候跳,不高興的時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歡問爲什麼,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巫婆他們一起在森林裏面去玩,他們就發現前面的樹上張了好多好多紅色的果子,他們就過去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起來(教師做動作)吃着吃着啊,你們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嗎?他這個果子的名字就叫愛睡果,他們吃完以後就睡着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幾年,後來啊,有一天,突然他們聽到了一陣特別吵的聲音,把他們從睡夢中吵醒了,你們知道是什麼聲音嗎?特別特別亂,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特別特別亂的聲音(幼兒根教師一起想象亂的聲音)啓發幼兒想象自己的身體都能發出什麼聲音,你們知道爲什麼這麼亂嗎?因爲啊,森林裏面要開音樂會了好多的小朋友還有小動物都來參加音樂會,小朋友們正在做蛋糕呢,我們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

來,我們一起來做蛋糕

音樂律動"做麪包"音樂<森林音樂會>

師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誰摘的果子多

擠牛奶,切蛋糕,刷果醬,攪拌牛奶,攪面,跺面,跳一跳

學拍"強弱弱弱

小朋友們看,着黑板上畫了好多好多的格子是不是?誰能告訴我第一排,最高的這一排一共有幾個格子?

"4個格子"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那我們能不能用拍手來告訴老師這一共有幾個格子好不好?預備起"強強強強"那你們聽一聽啊,哪一種拍手的方法好聽"強強強強"還是"強弱弱弱"好聽呢?第二個好聽大家一起來做一下不同的方向來拍"強弱弱弱"

提問:剛剛老師拍的時候第幾下聲音最大?"幼兒回答第一下,教師把黑板上格子的第一下做一個標記

第一下代表聲音最大,然後越來越清,他叫強弱弱弱,來,我們一起再來拍一次,大的標記的地方要特別使勁幼兒跟老師一起拍這個節奏。

配樂器

每個小朋友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樂器,咱們來爲這首特別好聽的森林音樂會來伴奏好不好?(跟音樂配樂器來拍這個節奏)師生一起來拍。

音感訓練《山谷裏的小喇叭手》

森林裏面啊,不僅是小朋友門來參加音樂會了,還有誰來參加音樂會了,知道嗎?(幼兒回答)我們來聽一段音樂,我們來猜一猜還有誰來參加音樂會了好嗎?聽一聽什麼聲音。

欣賞樂曲感受強弱《山谷裏的小喇叭手》

師生一起做動作

這是什麼聲音啊?是森林裏的小喇叭手,他也在音樂會裏面,他在吹什麼?可是你們發現了沒有,這個小喇叭吹的有點不一樣,聲音有的時候特別的大(我們就這樣擡着頭去吹)有的時候呢,聲音小,那小號手怎麼吹?低着頭吹,我們一起來一次小號手怎麼吹的,聲音有大有小好不好(音樂響起,幼兒跟老師一起跟音樂吹)

跳圈遊戲:

小圈的時候代表聲音很小,我們拍手的聲音就很小,到了大圈的時候聲音就大,我們拍手的時候就聲音大老師跳,幼兒來拍手,每個小朋友來選一個樂器來玩這個遊戲。

教學反思:

每一次的公開課都讓我受益匪淺,雖然節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對來說難度增加,每次的節奏都是有規律的,這首樂曲缺乏規律性,經過幾次的反覆修改行程了最後版規律性的節奏樂。節奏樂調動的是些運動,而人的動作也是運動,人類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節奏,沒有節奏的人類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對四季變換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臉、刷牙、穿衣、都離不開節奏,甚至於人腦一時的思想,嚴格上講也有節奏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ABC三段體的表現形式,樂於參與音樂遊戲。

2、學會用XX XX ︱X O ︱和XX XX ︱XX XX︱︱X X︱X 0︱的節奏進行唸白。

3、在傾聽音樂的基礎上體驗自主遊戲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活動準備】

1、約翰斯特勞斯《加速度圓舞曲》選段。

2、各種顏色的手圈若干,手鼓一隻。

3、課前幼兒瞭解過水果沙拉的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一、熱身:圍繞XX XX ︱X O ︱的節奏進行問候遊戲。

師:“小朋 友你 好! ”,引導幼兒有節奏的迴應。

二、遊戲:《魔法大變身》

1、幼兒嘗試用水果的名稱進行唸白。

提問:你 愛 吃 什 麼?(引導幼兒有節奏的回答)

2、幼兒熟悉遊戲規則並遊戲。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並示範。

① 重點練習“XX XX ︱XX XX︱︱X X︱X 0︱”的節奏型。

②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並示範玩法:跟着鼓的節奏,說兩遍自己愛吃的水果,然後念出咒語(芝麻開門,芝麻開門,變變變!)最後用自己的身體創意水果的造型。

(2)幼兒集體遊戲:《魔法大變身》。

三、音樂遊戲:《水果沙拉》

1、幼兒完整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的曲式結構及表現形式。

(1)初步欣賞音樂,熟悉音樂的ABC三段體曲式結構。

師:“你們變出了這麼多好吃的水果,我來教你們做水果沙拉吧,仔細看好哦!”教師隨音樂表演。

提問:我是怎麼做水果沙拉的?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哼唱相應的段落,引導幼兒分辨音樂的曲式結構。

(2)再次欣賞音樂,掌握音樂的表現形式。

提問:我按什麼步驟來做水果沙拉的呢?

2、幼兒進行《水果沙拉》自主遊戲。

(1)教師出示各種顏色的手圈,講解並示範遊戲玩法。

①引導幼兒根據水果的顏色來選擇手圈。

②遊戲規則:放入自己愛吃的水果;再用力的攪拌它們;最後加上自己喜歡的調味料,一道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就做好啦。音樂結束變回水果造型。

③幼兒集體隨音樂遊戲。

(2)兩人合作自主遊戲。

師:一種水果做沙拉口味有些單一,我們邀請一個好朋友一起來做吧!

(3)多人合作自主遊戲。

師:想讓沙拉的味道更好嗎,那我們多邀請一些朋友一起來做吧!

四、結束:幼兒有秩序的離開。

師:今天做了這麼多水果沙拉,都有些累了。我們去休息一會!

【活動反思】

活動效果評析:通過“我會做水果沙拉”健康活動的開展,我班幼兒有了很大變化。家長反映幼兒吃飯吃得香,不挑食,不挑菜,也愛吃水果了。家長說這項活動幫助孩子養成了一個好的生活習慣。

優勢:

(1)、選材實際,來自於熟悉的生活環境;

(2)、通過看、說、嘗、做、吃一系列參與活動環節,達到活動目標。

(3)、符合小班幼兒心理特徵及教育。

(4)、增長了一些生活知識。

不足之處:

(1)、活動銜接不連貫;

(2)、組織和設計活動時,留給孩子自由空間較小;

(3)、活動氣氛差。

今後改進:考慮活動的銜接、氛圍,幼兒活動時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