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1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九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樂意參與探索風的遊戲。

2、讓幼兒初步瞭解風是怎樣形成的,並認識風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二、重點難點。

初步瞭解風的形成,認識風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三、活動準備。

1、紙箱、塑料袋、氣球、扇子、書本、硬紙片、吸管、羽毛等。

2、風類玩具。

3、有關風的用途及危害圖片。

四、活動過程。

1、初步認識風是由空氣流動形成的。

(1)運用魔術箱和塑料袋證明空氣的存在,並且就在我們的周圍。

(2)出示2個充滿氣的氣球,把其中1個鬆開口後吹到一幼兒的頭髮上,請幼兒說說觀察到了什麼,引出“風”。通過對比,引導幼兒說出: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

(3)教師小結:空氣流動形成風。

2、嘗試製造人造風。

(1)出示風車,告訴幼兒它們都想和風做遊戲,但是教室沒有風,怎麼辦?

(2)幼兒自由選擇製造風的材料,嘗試用各種材料製造風。

(3)教師小結人造風的方法,並鼓勵幼兒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兒觀看圖片,瞭解風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

4、遊戲:羽毛飛起來了。讓幼兒運用人造風的一些方法制造風,人雞毛飄得又高又遠。

五、教學反思。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慾望以及儘量爲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我設計的這節科學探究活動,一開始就利用魔術箱變魔術這一孩子感興趣的現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無心”的好奇轉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動力,促使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索慾望。

活動中,教師首先緊緊圍繞活動目標,設計了具有觀察性、開放性和層次性的提問,如在活動的對於環節中,把塑料袋變鼓,使幼兒感知到我們的周圍有空氣,把充滿氣的氣球鬆口吹到幼兒的頭髮上,讓幼兒通過觀察,對比,知道了流動的空氣形成了風,不動的空氣不是風。活動就這樣把幼兒引入到科學的氛圍之中誘發了幼兒的積極思維。其次,《綱要》中強調:“教師應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活動中,幼兒通過 “做中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選擇材料製造人造風,讓風車轉起來,在動手、交流與表達中獲取知識,並在此過程中習得學習的方法。最後,生成新的問題:怎樣讓羽毛飛起來?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 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幼兒始終是主體,他們通過觀察、動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識經驗使他們在實踐中增長才幹。當然,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感受不同節奏的小雞叫聲,在遊戲中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2、能用(輕、慢)和洪亮的聲音表現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緒。

3、熟悉小雞出殼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跟唱歌曲,提高學新歌的興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通過聲音的強弱、快慢、和休止表現不同的小雞。

活動準備

1、《母雞孵蛋》、《大公雞穿花衣》的音樂光碟。

2、三張不同大小的雞蛋圖片。

3、三種不同形象的小雞圖片(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

活動過程:

一、熟悉歌曲《母雞孵蛋》歌曲旋律

1、師生《母雞孵蛋》音樂律動進場。

2、用音樂問好。

3、師問:母雞孵了幾個蛋?

二、認識三個不同特徵的小雞寶寶,並能模仿各種形式小雞的叫聲。

1、認識棒棒的小雞——感受1/4小雞的叫聲,能用洪亮、有力的聲音表現自信。

師問: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雞?爲什麼?(強壯的小雞)

(1)傾聽棒棒小雞是怎麼用歌聲自我介紹的。(師範唱一遍)

(2)教師用簡單圖示表示(小黑板出示)。

(3)鼓勵幼兒模仿,想象自己是身體很棒的小雞,唱出有力的聲音。

2、認識打嗝的小雞——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師:這隻雞經常打嗝,所以它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打嗝雞。

(1)聽聽打嗝雞是怎麼自我介紹的。(師範唱一遍)

(2)聽出打嗝小雞在小節末拍打嗝的規律,小黑板出示簡單圖示。

(3)幼兒學會在結尾處做打嗝動作。

(4)練習唱準小節末拍的休止符。

3、認識害羞的小雞——用輕、慢的聲音進行表現害羞。

師:我們來看第三隻小雞妹妹長什麼樣子呢?(臉紅:害羞)

(1)聽聽害羞雞唱歌是什麼樣子的?

(2)用拖小尾巴的圖示表示害羞雞的慢。(小黑板出示)

(3)學習害羞雞唱歌。

4、第四隻小雞要過幾天才出殼,我們到時再看看它長什麼樣吧。

5、集體歌唱,模仿三種小雞的叫聲。

師:這三隻小雞的叫聲合起來是一首好聽的歌呢,名字叫《小雞出殼》。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兩遍)

三、音樂律動《大公雞穿花》。

過度語:小朋友看,大公雞爸爸也來看雞寶寶了,他的心情特別高興,我們跟他唱首歌吧。

1、集體表演律動《大公雞穿花衣》。

2、師:雞寶寶的生日快到了 ,大公雞爸爸想請小朋友到家裏表演,小朋友們誰想參加?

1、指名上臺表演。(複習歌曲)

2、集體評,互評。

四、全課小結

1、小朋友讓我們跟着大公雞爸爸去參加生日會吧。

教學反思

1、在本次活動中,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體驗出發,運用了原歌曲的旋律,爲三個雞蛋設定了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歌曲中的棒棒雞、打嗝雞、害羞雞。讓幼兒在趣味的遊戲中學習歌曲、親身感受體驗有趣的小雞形象。

2、本節課的重難點是在聲音的處理上,通過聲音的強弱,快慢和休止來表現不同的小雞。

3、在活動的結束部分,我帶領幼兒完整學唱了3段後,引出大公雞爸爸來看雞寶寶準備舉辦生日會這一契機,讓幼兒對歌曲再一次進行演唱表演,再次調動孩子的學習熱情。

4、整節課的亮點在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母雞孵蛋,公雞爸爸照看雞寶寶這些音樂教學情節設計,讓幼兒感受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

5、整個教學活動時間比較急促,重難點不夠明顯。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幼兒經驗分析:

1、幼兒對光和影子的關係已有初步的瞭解,知道有光就有影子。

2、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已發現到影子是會變的。

設計意圖:

1、提供相關的操作材料,引發幼兒探索“影子變化”的興趣。

2、在幼兒實踐的基礎上,提升有關光和影子關係的經驗。

環境創設:手電筒、輔助材料、紙、蠟筆、陳列板

活動流程及相關提問:

一、質疑,引發幼兒探究的興趣。

1、影子會變嗎?爲什麼?

2、影子會怎麼變?

3、你會讓影子變嗎?

二、幼兒自主選擇材料,探索並記錄自己的發現和方法。

觀察要點:a、參與投入情況 b、選擇和使用 c、記錄的方法

三、討論交流、經驗提升。

1、你是怎麼讓影子變的?

(歸納影子變化的原因)

挑戰:影子真會變,那它會不會變沒有了呢?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並初步學會兒歌;

2.讓幼兒掌握十二屬相的排列順序;

3.通過遊戲,增強幼兒合作遊戲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教具:兩套大的十二屬相和兩張大屬相圖;

2.每人一套小的屬相和一張屬相圖;

3.課件《屬相歌》;

三、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及家人各自的屬相。導入:

師:小朋友,誰來說說你屬的是什麼?你的家人他們又屬的是什麼呢?

幼兒各自自由講述。

師:剛纔,小朋友說了那麼多人的屬相,那請你們想一想,那些人的屬相都一樣嗎?誰知道屬相一共有多少個?

二、幼兒欣賞課件,引導幼兒按順序給屬相排隊,並學習兒歌。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兒歌《屬相歌》,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幼兒欣賞兒歌后提問:

師:兒歌中一共說到了幾個屬相?分別是哪些小動物?

2、根據幼兒講述的內容給小動物排隊。

師;這些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呢?十二個屬相已經排好隊了,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兒歌,看看這些屬相排得對不對?

3、學習兒歌《屬相歌》。

師:請小朋友看着圖上排好隊的十二屬相和老師輕輕地來朗誦兒歌,好嗎?有的小朋友有的地方已經學會了,那請你在會的地方聲音大一些,不會的地方聲音小一些,好嗎?

三、動手操作——給十二屬相排隊。

師:老師這兒的十二個屬相已經排好隊了。可是,在後面的桌子上還有很多的屬相還沒排好隊呢?你們願意給它們排排隊嗎?請小朋友把那些屬相也像黑板上一樣排好,記住,要一邊輕輕念兒歌一邊排隊。請小朋友開始吧。

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師:請小朋友拿着排好隊的屬相圖坐上位。再兩個小朋友互相看看排好隊的屬相圖對不對?讓我們看着屬相圖再把兒歌來朗誦一次,好嗎?

四、比賽——屬相排隊。

師:小朋友,快看,我這兒還有兩組沒排好隊的屬相,你們願意再給它們排排隊嗎?這次呀,我們來比賽,好嗎?我們小朋友分成兩組,十二個小朋友一組,然後一個接一個,每人給一個屬相排隊,看看哪一組排得又快又對,又快又對的那一組每人將得到一個小蘋果。

小朋友,你們聽明白了嗎?

幼兒進行比賽。

五、小結: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學會了給十二屬相排隊的本領,你們開心嗎?我們再把今天學到的本領去教給你們的好朋友,好嗎?

屬相歌

一個人,有一個,每家都有好幾個,數起來,十二個,小朋友猜猜是什麼?

小老鼠,排第一,個頭不大真神氣。

老牛第二,虎第三,兔子第四跑得快。

龍第五,蛇第六,馬是老七不落後。

羊第八,猴第九,十是公雞跟着走。

狗排十一汪汪叫,老豬最後來報道。

猜一猜,想一想,十二屬相不一樣,到底你是哪一個?

爸爸媽媽跟你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 教學目標

關注目標:關注節能燈的益處。

知識目標:瞭解節能燈是種新型照明設備,使用它可節約電能。

技能目標:學習使用節能燈。

態度目標:自覺並動員周圍人羣使用節能燈,知道節約用 電對地球媽媽的好處。

參與目標:與爸爸媽媽一起進行宣傳節約用電。

二、 教學方法:調查、實驗、討論法。

三、 教學準備

資料準備:各種燈具、電錶。

組織準備:幼兒分組,每組5"8人。

場地準備:居室或幼兒園。

四、 節能燈的話:

我是一種新型的照明設備,使用我可節約電能,因爲我是綠色能源的一種,有了我地球媽媽會很高興。

五、 活動過程

活動1、觀察實踐活動——你使用什麼燈具?

讓幼兒當小記者向周圍羣衆調查使用各種燈具的情況,從中知道節能燈的益處。

活動2、討論活動——你喜歡怎樣的燈具?

讓幼兒比較幾種燈具的特點,從而進一步瞭解節能燈的作用。以下是各種燈具型的用電量比較表:

普通型熒光燈美觀型燈具節能型燈具價格便宜用電量較大能節約用電 外觀漂亮、大方

活動3、從我做起,節約用電。

從我做起,不開長明燈,儘量使用自然光。

不同時開幾種電器。

少開空調,使用電扇較省電,自然風更省電。

儘量使用節能燈。

少用電熱水器,儘量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操作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2、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並學會記錄;

3、培養幼兒積極動腦,大膽嘗試的優良品質。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材料:

小動物卡片若干;畫有汽車的操作卡人手一份,幼兒記錄卡人手一份,糖果盒人手一份;背景圖一幅,糖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再過幾天就要過聖誕節了,森林裏準備搞一場大型的聖誕舞會,許多小動物都要去參加。看,長長的車隊開來了,數數來了幾輛小汽車?(6)—出示汽車操作卡。喲,每輛汽車上都有一個6,猜猜看,什麼意思?(幼兒自由表述)對了,每輛汽車上只能坐6個小動物。

(二)、基本活動:

1、來,看看你身邊的動物卡片,他們一樣嗎?(數量不一樣)

2、我們小朋友一起幫幫你身邊的小動物們,把他們一起送上汽車。記住:每輛小汽車上的小動物的數量合起來一定要剛好是6。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迴指導。請幼兒說說,你的車上都坐了哪些小動物。(例:我的第一輛車上坐了一隻小白兔,5只小花貓;第二輛車上……)小組交流,個別回答。小朋友說的都很好,現在老師要請你們把送小動物的.結果記錄下來。看,這是一張記錄紙,紙上畫的是6輛小汽車,和我們的小汽車排一樣的隊,(你的第一輛車上坐的是一隻小白兔和5只小花貓,你就在第一輛車裏寫上數字1和5)。幼兒對照自己操作結果進行記錄。你能將你的記錄結果告訴老師嗎?(幼兒表述,教師在黑板上記錄)、結束部分,送糖果。我們小朋友真能幹,不但幫小動物乘上了汽車,還學會了記錄,現在我們一起準備好,開上小汽車和小動物們一起去參加聖誕晚會吧。(聽音樂,幼兒做開汽車動作)晚會現場到了,看看聖誕老人今天都準備了什麼禮物?(各種糖果)聖誕老人還準備了這麼多糖果盒子,請我們小朋友幫助他來包裝糖果。記住,每個盒子了只可以裝6個糖果。你一邊裝一邊說,幾個紅色的糖果、幾個蘭色的糖果、幾個黃色的糖果,一共是6個糖果。裝好以後你可以送給周圍的客人老師檢查一下,你對嗎?如果正確了就請你把它送給聖誕老人。

注意事項:

幼兒在送小動物乘汽車時,要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時間;給幼兒充分表述的時間與機會,讓幼兒在說的過程中感受數的分合;記錄活動要根據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在表述記錄結果時,讓幼兒感受到數的分合不光是兩個數字,還可能是3個或者是4個數。

活動反思:

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讓幼兒通過故事的情節,感知小動物尊敬長輩的行爲美以及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快樂情感。活動的中,我在指導幼兒梳理故事前半部分內容時,拿着熊婆婆的圖片提問:“熊婆婆上車了,可是座位全坐滿了,怎麼辦呢?”接着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並學習讓座的動作:“那小動物們看見熊婆婆上車是怎麼做的?誰來學一學?” 又在此基礎上進行道德延伸:如果當時上車的是一位老爺爺或者抱小孩的阿姨,我們又該怎樣說怎麼做呢?活動的最後,我進行一個遊戲“讓座”,讓幼兒在遊戲中鞏固今天的目標,並學說“某某某,來我這兒坐”,加強對幼兒的禮貌教育,突破了重難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的含義,教育學生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3、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教學重難點:

1、在理 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寓意

2、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指名講學過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亡羊補牢》

二、教師邊作圖邊講故事,學生猜故事結尾。

三、這個人傻不傻,傻在哪裏?

(他傻在不該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別人的鈴鐺。)

四、給故事取個題目。

板書課題:掩耳盜鈴

五、釋題

掩耳:捂住耳朵。 盜:偷。

掩耳盜鈴: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別人的鈴鐺。

六、翻開課本讀寓言故事。

七、理解故事內容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結合插圖板書“想偷鈴鐺”。

2、讀第二自然段,想想、議儀。

1)偷鈴鐺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鈴鐺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覺,那他是想出一個什麼辦法去偷鈴鐺的?(結合插圖板書“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對嗎?爲什麼?

3)那個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鈴鐺,結果怎樣了?(結合插圖板書“被人發覺”)

3、小結:結果當然會被別人發現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鈴鐺,鈴鐺還是照樣會響的,不過只是自己聽不見, 別人還是照樣聽得見的。哪個偷鈴鐺的人只是自己欺騙自己。

4、用一個成語說說偷鈴人的行爲。(自欺欺人)

八、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想欺騙別人,結果只是欺騙了自己的人,所以說是自欺欺人。

九、學生複述這個故事。

教學反思:

總的來說,這堂課上的比較順利,學生也理解了寓意,不過課後想來,我並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整堂課,雖然我的講解並不多,全是讓學生探討交流,可是每一環節的問題是我設置的,學生還是被我牽着鼻子走,處於被動地位。如果上課伊始,在學生初讀課文後,我能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質疑,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一個充分思索,探究的過程,我相信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前評析】

在“我的中國人”這個主題的區域活動中有一個“小茶館”的遊戲,幼兒對泡茶很感興趣,常常爭着去玩,對於我們放進去的材料,如玫瑰花、菊花等也會覺得很新鮮,他們會問我:這些東西怎麼也能泡茶喝?喝了這個有什麼用?而我泡茶的時候也經常會放一些具有保健之類的東西,孩子們也經常會好奇地過來看看我的杯子裏面到底是什麼。在我們認識的很多植物、果實和茶葉中,很多東西都可以用來泡製保健茶。保健茶不但具有增進身體健康的療效,而且比較可口,目前已經成爲許多幼兒家庭中的常見飲品,因此我想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觀察、製作保健茶,及通過幼兒間的相互交流、互相合作,來了解一下保健茶到底由哪些材料配製,並且引導幼兒瞭解他人的健康狀況,針對不同需要,配製相應保健茶,更能培養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目標】

1、通過與夥伴說一說自己收集的茶,初步瞭解茶的種類。

2、初步瞭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3、通過幼兒自制保健茶,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若干保健茶製作原料、幼兒收集的茶資料、杯子、筷子、食品袋、熱水、材料表格、筆、古箏音樂帶。

【活動過程實錄】

(一)引入茶主題: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來了這麼多客人,我們一起向客人問個好吧。平時家裏來客人時爸爸媽媽是怎樣招待客人的?

2、教師:平時你的家裏都喝過什麼茶?把你收集來的茶講給身邊的小朋友聽。

3、教師:茶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文化,延續至今已由上千年了,它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有着許多保健作用,前不久我們也認識了一些製作保健茶的材料,你們還記得有哪些?它們有些什麼保健作用?

(二)幼兒觀察保健茶原料,並認識一些原料

1、自由觀察各種保健茶的材料,並說說材料的保健作用。

2、瞭解一下配製保健茶的常識。

(三)幼兒自制保健茶

1、教師:你們知道這麼多製作保健茶的原料,真不簡單,都成了小小保健師了,現在我要請小保健師們幫忙了,我最近總是頭暈,渾身無力,面色蒼白,喉嚨乾啞,火氣很大。請你們給我配製一種適合我的保健茶。

2、教師演示自制保健茶過程

3、師:你們真聰明,都會針對不同的情況,爲每個人泡製特別的保健茶。現在老師很想看你們真的來泡一杯保健茶,你們想不想自己親手來泡呢?

4、教師發下表格、水筆,並提出要求。

5、幼兒選取材料,爲客人老師泡製保健茶。

6、讓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爲客人老師泡製了什麼保健茶?爲什麼這樣配製?

(四)幼兒爲家人泡製保健茶,激發他們關心他人的情感。

1、教師:除了客人老師,你們還想爲誰泡製保健茶?爲什麼?

2、教師:老師有個問題了,我們在這裏泡好茶,回家都冷了,而且一路上灰塵進去,都很不衛生,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嗎?

3、教師分發封口袋。

4、幼兒動手配製保健茶,並互相介紹。

(五)延伸活動

教師:每個小朋友都配製了一包保健茶,有的是送給爺爺奶奶的,希望他們健康長壽,有的是送給爸爸媽媽的,希望他們身體更健康,你們真是一羣會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現在請你們把保健茶小心地放進好,帶回家,送給你想送的人。(作者:吉林省吉林市樺甸市樺甸市實驗幼兒園 小二班董力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設計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颳大風時,孩子們發現了樹枝在動,可大型玩具沒有動。風一吹,地上的樹葉就會跑,老師和小朋友的頭髮也亂可等現象。爲了進一步讓幼兒感知空氣的流動會影響不同重量和形狀的物體,所以特此設計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幼兒充分參與到遊戲中,體驗遊戲帶來的樂趣及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在遊戲中讓幼兒的氣息從而得到鍛鍊。

3.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通過探索,明白吹氣的大小決定物體能否移動。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幼兒的氣息從活動中得到鍛鍊。

2、難點:讓幼兒明白吹氣的大小決定物體能否移動。

活動準備

1.手工製作的柳條,吹動柳條的工具(教師操作)。

2.乒乓球、小紙條、玻璃珠、小石頭、等各種物體若干供幼兒操作。

3.課前把遊戲場所佈置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景導入(助教教師手拿許多柳條,把手中的柳條扇動起來)

提問語:”小朋友們,爲什麼春天來的時候,河邊的柳條會飄動呢?”

教師給予啓發,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有風的吹動)

二、教師利用情景,引發幼兒用嘴巴吹動柳條,以及用小手感受空氣的流動。

過渡語:“剛剛是因爲老師用扇子對柳條的扇動,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能不能用其它方法也讓柳條飄動起來呢?”

教師讓幼兒發揮各種想象,教師總結一個:用吹氣的方法。然後請許多小朋友上來感受柳條飄動。

過渡語:”我們剛纔用嘴巴吹了柳條,現在小朋友用嘴巴吹一吹你們的小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三、教師投放材料,讓幼兒自由操作、探索。

(紙條、石頭、乒乓球、各種形狀的物體)

過渡語:“我們發現了那麼多的樂趣,現在請我小朋友們吹一吹!’

四、對物體進行分類,教師進行總結

過渡語:“剛纔我們發現許多東西能被吹動,有些東西不能吹動,現在請小朋友分別裝在兩個籃子裏。”

總結:我們吹重的東西需要很大的力,吹輕的東西就不需要那麼大的力氣。

五、遊戲環節,對幼兒的氣息進行一定的訓練。

過渡語:“剛纔我們發現我們吹氣的那麼多的樂趣,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乒乓大接力。”

遊戲規則:將小朋友分成每組六個人,分成兩邊,一邊三個人。待老師發出口令,小朋友開始吹,小朋友將乒乓球放在紅線外面,向對面吹乒乓球,小朋友那樣吹,又吹回來。類似接力賽(教師先示範)

注:三局分勝負。教師提前把場地準備好。

六、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了那麼多的遊戲,小朋友你們有什麼感受?”

活動延伸:

1.科學區——在教師的指導下比賽吹蠟燭

2.美工區——吹墨畫

教學反思

科學領域活動一直都是非常受幼兒的喜歡的,尤其是這種動手操作而且每個幼兒都能參加到的這種活動應該在幼兒園多多展開。本次活動設計根據我們班的實際情況進行的,裏面出現的現象都是對我們班幼兒平時看見過,但是不知道是怎麼回事,通過本次遊戲活動讓幼兒明白了裏面的科學道理同時又玩得很開心,會增加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也增強了他們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