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9篇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作爲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動物過冬方式:1冬眠.2換毛。3南飛。4儲存糧食。萌發關愛動物的美好情感。

2.通過看圖片,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初步理解常見動物的生活習性和季節的關係。

活動準備:動物過冬圖片。青蛙、蛇、刺蝟、熊、螞蟻、老鼠、蜜蜂、雞、鴨、鵝、兔、羊、等圖若干。房子四座。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怎麼知道是冬天?

師:天這麼冷,我們穿的衣服有什麼變化?那你用什麼方法能讓自己變暖和?

師:我們小朋友可以通過運動、穿上棉衣、帶上手套、等方法讓我們變暖和,可是,許多小動物沒有棉衣、圍巾、空調、等,那他們是怎樣過冬的呢?我們一起來問問它們吧!

二、基本活動

瞭解冬眠的動物。

師:呱、呱、呱,誰來了?我們一起來問問青蛙是能怎樣過冬的?

幼:青蛙、青蛙、你是怎樣過冬的?

讓幼兒說說青蛙是怎樣過冬的,教師解釋什麼叫冬眠。

師:還有那些動物和青蛙一樣是冬眠過冬的,請看大屏幕。

瞭解飛到南方過冬的動物

師:出示天鵝,這是誰?你要到哪裏去?

讓幼兒說說天鵝是怎樣過冬的?什麼時候鳥?看圖片

師:還有一些動物的過冬方式和他們不一樣?請幼兒猜一猜?

瞭解換毛動物,請看圖片。

三、互動

提問:冬眠動物有哪些?

換毛過冬的動物有哪些?飛到南方過冬的動物有哪些?

四、教師講故事動物過冬,在講故事時提問:故事中出現那些動物。他們又是怎樣過冬的?

儲存糧食的動物,請看圖片。

五,遊戲小動物找家。

師:小動物們都很聰明,相出好辦法來渡過寒冷的冬天,他們有的冬眠,有的換毛,有的南飛,有的儲存糧食。他們是能幹的小動物,其實,動物在每個季節裏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這也是它們保護自己的方法,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不要捕殺他,要愛護小動物。我們要爲它們度過每個季節而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

2、學會根據故事內容進行繪畫並進行故事創編,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孩子主動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

1、《梨子小提琴》的圖書(人手一本)

2、圖畫紙、蠟筆等

三、活動過程與指導:

1、出現“梨子”,“以梨子有什麼用”引入課題;

2、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閱讀故事:提醒孩子要一頁一頁地翻書,不懂的可以問老師或同伴;

3、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

(1)誰,撿到了什麼?它用它做了什麼?(個別回答後,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2)小松鼠用半個梨子做成小提琴後,森林裏發生了什麼事?(個別回答後,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3)爲什麼大家都有了梨子提琴,大家在森林裏幹什麼?(個別回答後,師與孩子們一起閱讀故事。)

4、請個別能力強的孩子上來講故事。

四、延伸活動:畫畫,編故事。

水平一:要求孩子能選擇故事內容來繪畫並進行講述;

水平二:要求孩子能在原有圖書畫面的基礎上畫出新的圖畫,並創編新的故事情節;

水平三:能主動地將創編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五、評估:

由於這個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引起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大家也都能在老師的提醒下一頁一頁地翻書閱讀。在延伸活動中,大多數孩子能在原有圖書畫面的基礎上畫出新的圖畫,並創編新的故事情節。如岱逸小朋友,他把森林畫得很美,而且獅子後面不只跟着小雞,還帶來了小老鼠等。但尚有個別孩子雖畫得好、編得好,卻未能主動地講給同伴聽(如芷欣)。總的來說,通過這個活動,培養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也發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鑽、跑、爬的能力以及動作的協調性和彈跳力。

2、指導幼兒遵守遊戲中三項規則,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活動準備:

桌子1張,平衡木1個,小盆一個,桃子圖片若干。

玩法:

1、熱身運動。(太陽公公起得早,我們一起做早操)

2、導入:

介紹新朋友——小猴子游戲

1、鑽山洞摘桃子介紹遊戲規則:聽音樂,遊戲開始,教師發出信號,第一個幼兒向前跑去,兩手兩膝着地爬過山洞,跑到樹下跳起摘桃子,轉身直接跑回,將桃子放進小盆拍第二個幼兒的手,站到隊尾,依次進行。遊戲遊戲

2、鑽山洞、走獨木橋摘桃子介紹遊戲規則:聽音樂,遊戲開始,教師發出信號,第一個幼兒向前跑去,兩手兩膝着地爬過山洞,走過上方有障礙物的獨木橋,跑到樹下跳起摘桃子,轉身直接跑回,將桃子放進小盆拍第二個幼兒的手,站到隊尾,依次進行。

遊戲3:鑽山洞、走獨木橋、上樹摘桃子介紹遊戲規則:聽音樂,遊戲開始,教師發出信號,第一個幼兒向前跑去,兩手兩膝着地爬過山洞,走過上方有障礙物的獨木橋,爬到高高的梯子上(大樹上)摘桃子,轉身直接跑回,將桃子放進小盆拍第二個幼兒的手,站到隊尾,依次進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知道“不勞而獲是不會成功的”。

2、通過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樂趣。

3、續編成語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會有所收穫。

活動準備:

字卡、動畫片“守株待兔”、勾線筆及白紙

活動過程:

一、通過猜字,認識成語“守株待兔”

教師出示畫面,引導幼兒猜測後面躲得是什麼字?認識“株、兔”

“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動畫片就知道了!

二、通過動畫片結合具體的問題引導幼兒理解“守株待兔”的含義。

1、誰在什麼地方見到了野兔?

2、見到野兔以後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嗎?爲什麼?幼兒猜想。

根據幼兒出現的情況分組討論:

1、能等到

2、等不到

雙方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及時總結,突出重點: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終於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樹樁旁等呀等最後還是沒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沒有等到野兔呢?我們繼續往下看(繼續播放至結束)

4、他等到了嗎?爲什麼等不到呢?

5、他沒有等到野兔,反而怎麼樣了?

教師總結,重點突出:他坐在樹樁旁邊等呀等,莊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後一隻野兔也沒有等到。“守株待兔”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不經過努力和辛勤勞動,是不會獲得成功的。

6、你認爲他應該怎麼做呢?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

三、通過繪畫續編成語故事“守株待兔”

延伸活動:

幼兒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情況分析:

"驚喜"讓人想到的是一種禮物,一種不可思議的東西。故事《給你一個驚喜》講的是獅子阿美有一頭漂亮的長髮,生了一場大病後,阿美的頭髮掉光了。小夥伴們約她,她不敢出門。後來小夥伴們給她一個驚喜、、、、、、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緒變化。

語言活動內容:

給你一個驚喜活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緒變化。

2、能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阿美的情緒變化。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CD

活動過程:

一、談話,

引出活動。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很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給你一個驚喜》。小朋友,請你猜一猜,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驚喜呢?

2、幼兒自由猜想。

二、教師結合掛圖分段講述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至"像兩隻熟透的桃子",提問:

--獅子阿美長了一頭怎樣的頭髮?

--後來阿美的頭髮發生了什麼變化?

2、教師講述故事至"沒有吭聲",提問:

--阿美爲什麼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她的心情怎樣?

--阿美的朋友會想什麼辦法呢?

3、教師講述故事至結尾,提問:

--阿美的朋友做了一件什麼事?

--他們爲什麼把頭髮剃光?

三、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引導幼兒感受阿美的情緒變化。

1、教師提問:

--阿美哭了幾次?

--第一次哭是爲什麼?第二次哭又是爲什麼?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阿美的兩次哭來理解阿美的情緒變化。

四、幼兒嘗試複述故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遊戲目標

1、感受和家人一起合作比賽羊角球的快樂。

2、孩子可以通過遊戲提高彈跳能力。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主動參與活動,體驗玩羊角球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遊戲準備

羊角球五個。

節奏感音樂。

遊戲玩法

1、每個家庭派出一名家長與自己的寶寶合作遊戲。

2、每次參賽比賽家庭五個,經過多次比賽,堅持到最後的家庭爲勝。

3、家長和孩子之間設置一定距離的起跑線,音樂響起代表遊戲開始。

4、遊戲開始由家長騎着羊角球向孩子所在地出發。

5、家長到後,孩子騎起羊角球向家長起跑線出發。

6、先到起跑線的寶寶家庭爲勝。

遊戲規則

1、家長在騎羊角球的過程中,從羊角球上第一次掉下來從頭開始出發。

2、從羊角球第二次掉下來,就直接淘汰出局。

3、幼兒從羊角球掉下來,要快速得起來,接着騎好羊角球出發。

4、要給孩子講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小百科:羊角球因跳跳球身上長兩個手柄而得名,用高擋進口PVC設計的一種最新型、集娛樂、健身爲一體的運動器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重點

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學習並記錄6的5種分法。

  三、活動難點

總結歸納6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

  四、活動準備

教具:黑板上畫上兩座房子、房子兩邊各有一個畫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貓卡片、

  五、活動過程

複習5的分解組合、

對對碰

教師:我說五、

幼兒:我對五、

教師:5可以分成1和幾?

幼兒:5可以分成1和4。

教師:5可以分成4和幾?

幼兒:5可以分成4和1。

(一)、開始部分

1、導入:

師:秋天來了,大樹媽媽寫信忙,寫給這寫給那,紅葉黃葉都寫光。

許多小動物都收到了樹媽媽的信、你們猜樹媽媽的信上寫了些什麼呀?(告訴小動物們要準備過冬)

師: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蓋了許多新房子,準備在新房子裏暖暖和和的度過冬天。

師:熊貓家分到了兩座房子,熊貓家一共有幾隻熊貓(和幼兒一同點數共六隻)出示“6”的數字卡。

師:6只熊貓兩座房子怎樣分,熊貓們犯了愁,不知該怎樣分,有幾種分發。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幫助小熊貓來分房子。

(1)幼兒觀察小熊貓,將6只小熊貓分在兩座房子裏,請幼兒說一說自己分的結果,教師將每分一次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歸納幼兒的分法,總結出“6”的5種分法。

3、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引導學習有序進行“6”的分解組成。

(1)、教師演示給6只熊貓分房子,一邊分一邊和幼兒點數兩座房子裏小動物的數量,並記錄下分的結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瞭解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蔬菜的生長環境。

2.認識並瞭解蔬菜的名稱及吃法。

3.通過動手採摘,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認識並瞭解蔬菜的名稱及吃法。

2.培養幼兒不挑食的好習慣。

難點:1.幼兒不具備相應的知識,應耐心講解。

2.幼兒活動的隨意性把握。

活動準備

1.找好菜園,照相機。

2.事先找一些與蔬菜有關的資料講給幼兒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孩子們你都吃過什麼樣的蔬菜?都是什麼顏色的?長的什麼樣?知不知道這些菜都長在什麼地方?農民伯伯是怎樣種菜的?

引導幼兒想想自己都吃過哪些蔬菜,並根據這些問題去觀察。

(二)指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去觀察,發現不同

1.組織幼兒按照規則觀察,並讓幼兒知道爲什麼要遵守這些規則。(讓幼兒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辛苦,和蔬菜的來之不易)

2.請幼兒分組仔細觀察。提問:哪些蔬菜我們吃它的葉子?哪些蔬菜我們吃它的根?哪些蔬菜我們吃它的果實?

3.請農民伯伯給幼兒介紹蔬菜的生長過程。(幼兒觀察後討論、交流。師小結:西紅柿、黃瓜等吃果實,土豆吃根,白菜吃葉子。蔬菜也有綠色、紅色、黃色、等顏色。)

4.請幼兒說說自己的體會,並引導幼兒說出農民伯伯的重要性。(師小結:農民伯伯種菜很辛苦,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做呢?幼兒:不挑食,什麼菜都吃。)

(三)採摘活動

師:孩子們,剛纔我們參觀了菜園,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事情,現在老師請你們每人去摘一樣自己喜歡的蔬菜帶回去。(孩子興趣很高,進行採摘。)

(四)延伸活動

1.請幼兒說說蔬菜的形狀,並介紹一種蔬菜的吃法。

2.美術活動:用蔬菜拼圖或用蔬菜印畫,比一比誰的更漂亮,更有創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童謠,並理解童謠內容,體驗童謠的幽默與滑稽。

2、在理解童謠的基礎上,學會創編童謠。

3、知道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細心、謙虛,不能驕傲。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小男孩的圖片一張,彩色鉛筆一大把。

2、根據童謠內容繪畫的四張圖:四條腿的螃蟹、小尖嘴的鴨子、圓耳朵的小兔、沒尾巴的大馬。

【活動重難點】

重點是帶領幼兒理解丁丁畫錯的部分。

大膽改編童謠。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長大了你想做什麼

1、教師:小朋友們,每個人長大了都會做一份工作,請你來說一說你長大了,會做什麼工作呢?

2、小結:小朋友想做的工作真多,有一個小男孩叫丁丁,他也有自己想做的工作,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二)學習、理解詩歌前半部分的內容,並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表演

出示丁丁的圖片以及一大把彩色鉛筆

1、唸詩歌的前半部分。傾聽教師:丁丁說他是小畫家,紅藍鉛筆一大把。他對別人把口誇,什麼東西都會畫。

2、提問:請你來說說,丁丁要做什麼呢?(小畫家)他有些什麼東西?(紅藍鉛筆一大筆)他對別人說什麼暱?(他對別人把口誇,什麼東西都會畫。)讓幼兒理解什麼叫“把口誇”。

3、教師:丁丁是小畫家了,他可神氣了,我們一起用童謠裏的語言來說一說(提示幼兒要表示神氣的模樣)

4、請你來想一想,猜一猜,丁丁都會畫些什麼呢?

(三)教師唸詩歌的後半部分,並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

1、小朋友們都說丁丁會畫這麼多的東西,那我們來聽聽,丁丁到底會畫什麼呢?

2、教師唸詩歌后半部分,提問:丁丁畫了什麼?(出示四張圖)看!你覺得畫得怎麼樣?引導幼兒說出丁丁畫錯的地方,教師用詩歌的語言進行小結,幼兒跟念。

3、我們一起來說說他畫錯的地方,我們用拍手來打打節奏。

4、教師:丁丁真是粗心呀!畫的畫都錯了,看着這些畫錯的圖畫,你最想做的是什麼事呢?(我想笑、我想對丁丁說畫畫要認真……)

5、教師引出最後一句“咦!哈哈哈哈哈哈哈!”與幼兒一起體驗開心、快樂的心情。

(評:用圖片讓幼兒知道丁丁把動物都給畫錯了,畫錯的原因,竟然是粗心引起的,爲後面教師講述童謠名字時,作了個鋪墊。當教師“咦!哈哈哈哈哈哈哈!”這個句子時,體現了童謠的幽默、詼諧。與幼兒一起體驗開心、快樂的心情。)

(四)帶領幼兒學念童謠,感受童謠的幽默、滑稽

1、丁丁真是粗心,畫畫時都畫錯了,所以這首童謠的名字就叫做《粗心的小畫家》。

2、採用整首教學法與孩子一起念童謠。我們一起來看着圖說一說。

3、全體幼兒邊拍手邊看圖學念童謠。

4、提問:你感覺哪一句話比較有困難?說出來,大家一起幫助你。

5、採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鞏固童謠的內容。

(評:用各種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掌握童謠)

(五)討論:改編童謠

1、丁丁真是個粗心的小畫家,畫的時候都畫錯了,那你能做個細心的小畫家嗎?幫助丁丁把這些錯畫的地方都改過來嗎?(畫只螃蟹八條腿,畫只鴨子扁嘴巴,畫只小兔長耳朵,畫匹大馬粗尾巴。)

2、請幼兒說一說改動過的新內容。

(評:用討論的形式,讓幼兒瞭解這些小動物該如何畫,同時還要用童謠裏的句子講述出來,也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六)用演唱的形式,來唱童謠

1、今天我們學習了童謠《粗心的小畫家》,老師還會用唱的形式表現呢,請你來聽聽。

2、你有興趣嗎?請你跟着我一起來試一試。

3、再唱一唱改動過的新歌曲。

(評:用歌唱的形式,再次引起幼兒的興趣,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七)活動結束

開心續編畫《細心的小畫家》。等我們下次有時間時,我們小朋友來畫一畫,把丁丁畫錯的地方都改過來吧。

教學反思:

播放粗心的小畫家歌曲,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了丁丁的粗心大意,接着讓學生總結你從丁丁身上懂得了什麼道理?學生的語言幾近完美,都能說出不學丁丁粗心大意,要仔細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孩子們的思維的大門被打開了,他們有話想說,願說。課堂上改變了一堂冷的場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只有對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才願意去學,而且他們個個學得認真。而且全文的重點難點不攻自破,真的是事半功倍,要將這種學習氛圍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