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學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科學教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科學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知紙的吸水性不同與紙船沉浮速度之間的關係。

2、積極參加探索活動,仔細觀察並正確記錄觀察結果。

重難點:

重點:正確記錄三種不同材質小船水中的沉浮速度。

難點:感知指的吸水性與只穿沉浮速度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1、事先請幼兒用普通白紙、報紙、蠟光紙折成小船(每個幼兒選一種紙,折一條船);活動記錄單三人一張,鉛筆三人一隻。

2、兒歌《小船》

3、倒入水的小盆三人一個,上面三種材料的紙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本次活動的主題。

師:小船漂啊漂,一起漂到小溪裏;

小木船遊啊遊,一起游到江河裏;

小木船開啊開,一起開到海洋裏。

師:剛纔老師的兒歌裏說的是誰在漂啊漂,遊呀遊呀?

幼:小木船

二、認識不同種類的紙船,猜想結果。

1、認識不同種類的船:

師:除了兒歌裏的小木船外,你還知道有什麼船嗎?

師:是啊,有些穿是用鋼鐵做的,有的是用水泥做的,還有的是用木頭做的,開起來穩穩的,很安全。

2、出示紙船

師:老師這路也有三艘小船,看看他們是用什麼材料做的?

幼:白紙、報紙、蠟光紙

師:我們把這些紙折成小船放進水裏,會發生什麼呢?我請孩子們來猜一猜哪艘船會最先沉到水裏?哪艘穿會最後沉下去?(請2-3名幼兒猜測,老師將猜測結果填寫在事先準備的表格上)

師:小朋友們猜的都不一樣,那我們請記錄表來幫忙,以三人爲一組,把你們小組的猜想記錄在?標記的後面,第一個沉下去的,畫上"一個點",第二個沉下去的,畫上"兩個點",第三個沉下去的,畫上"三個點"。

3、請三人一組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猜測情況

實驗結果○

三、實驗並記錄

1、教師講解和師範實驗操作(事先已請幼兒摺好小船)

T:我們猜的對不對呢?還是通過實驗來證明吧。

T:老師這裏有一盆水,一隻手拿住兩隻船靠在一起的邊,另一隻手拿一隻船,心裏輕輕地數"1、2、3",然後把小船輕輕地、平穩地放進去,然後用小眼睛仔細觀察,看看到底是是誰第一個沉下去,誰最後一個沉下去,並且把你看到的結果記錄在"○"後面,第一個沉下去的,畫上"一個點",第二個沉下去的,畫上"兩個點",第三個沉下去的,畫上"三個點"。

2、每組選一個小組長,請他將小組的三種紙船放入水中,觀察並記錄結果

T:老師也給小朋友準備了小盆子,用剛纔老師的方法,一隻手拿住兩隻船靠在一起的邊,另一隻手拿一隻船,心裏輕輕地數"1、2、3",然後把小船輕輕地、平穩地放進去,放完後小手不去碰,小眼睛仔細觀察,記錄觀察結果。

3、請幼兒說說實驗結果

4、探索原因,感知紙的吸水性不同與紙船沉浮速度間的關係

(1)T:同樣是小船,爲什麼有的沉的快,有的沉的慢呢?

(2)"吸水性"實驗:教師使用投影儀展示實驗過程:出示是那種紙和滴管,分別滴在塑料紙上,引導幼兒觀察吸水速度,並與自己的實驗結果相對應,尋找答案。

T:哪張紙吸水最慢?(蠟光紙)

哪張紙吸水快一些?(報紙)

哪張紙吸水最快?(報紙)

:原來不同的紙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樣的,誰吸水快,船就沉的快。

幼兒園科學教案2

  一.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瞭解常用的導電材料。

2. 初步培養幼兒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二. 活動準備

乾電池 電珠

銅線 鐵絲 鋼絲 鋁線 橡皮管 棉線 塑料管 紙棒

手電筒 記錄紙 筆

  三. 活動過程

1. 手電筒的發光原理

(1) 出示手電筒

問題:手電筒怎麼會發光?

(2) 探究手電筒的結構

a.幼兒回答手電筒怎麼會發光。

b.拆卸手電筒

電珠 電池 銅片

結論:光有電珠和電池手電筒是不會發光的,必須有銅片把電珠和電池連接,電珠纔會發光。銅片是可以通電的導線。

2. 實驗:尋找能通電的導線

(1) 問題:除了銅片,還有哪些是常用的導電材料?

幼兒自由討論

(2) 教師提供材料,幼兒進行實驗操作並記錄。

(3) 總結:金屬是可以導電的。

思考:在任何情況下金屬都是可以導電的嗎/非金屬都是不可以導電的嗎?

3. 電池與電珠發亮的系列實驗

(1) 現象:相比較一節電池,兩節電池能使電珠更亮。

a.幼兒實驗展示

b.第一次結論: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2) 第一次驗證: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a.三節電池做實驗,其中一節放反,電珠反而變暗。

b.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

幼兒自由討論

c.第二次總結:每節電池必須正負極相連擺放,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3) 第二次驗證:每節電池必須正負極相連擺放,電池越多,電珠越亮。

a. 根據第二次的總結,幼兒自由操作實驗。

b. 實驗結果:電池電壓超過電珠負荷電壓,電珠會燒壞不亮。

c. 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

幼兒自由討論。

4. 延續問題:電對人體的傷害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玩手影的區角遊戲時,對不同型號手電筒發光程度不一樣的現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電池大的電量就大。”

“你們看,前面的小電珠有大小的。”

“這個手電筒裝了兩節電池,怪不得比較亮。”

……

電的概念,對於幼兒來說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活動設計中,幼兒的所有探索都輔助於小電珠這一很好的載體,通過小電珠的發亮情況,來讓幼兒感受電的神奇力量。

活動主要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試圖讓幼兒通過自由選材進行電珠發亮實驗,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導電材料;第二環節是通過利用電池數量進行電珠發亮實驗,初步培養幼兒辨證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從而得出電池數量與電珠發亮程度關係的正確結論。

幼兒園科學教案3

  活動目的:

1、瞭解摩擦生電這一現象。

2、會用塑料尺子和頭髮摩擦生電。

3、探索摩擦生電的樂趣。

  活動準備:紙屑,尺子。

  活動重難點:探索尺子和頭髮摩擦生電。

  活動過程:

一,舞蹈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跳一段小蘋果吧。

二,引入紙屑跳舞。

不光是小朋友們會跳舞,老師今天請來一羣小夥伴,它們也會跳舞。

教師展示尺子在頭髮上摩擦生電,讓紙屑跳舞的現象。

三,講解紙屑跳舞的原理。

小朋友們要來試試怎麼讓紙屑跳舞嗎?

恩,小朋友們想一想,爲什麼紙屑們會跳舞呢?

恩,讓老師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四,小朋友自由探索除了塑料尺子,還有什麼可以產生靜電。

五,記錄探索結果。

小朋友們,想必大家都找到一些東西,不知道你們找到的東西能不能產生靜電呢?讓我們在紙上,用自己的方法,把結果畫一畫,記錄下來吧。

六,探索延伸。

小朋友們回家去,也可以試一試找一找,看看還有什麼東西能夠產生靜電。

幼兒園科學教案4

前期準備:

1、與家人一起放風箏2次(一次有風的時候放,一次沒有風的時候放)並作記錄。

2、實物風箏若干

活動準備:小記錄卡人手一張、大記錄卡一張、實物風箏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手持小記錄卡交流自己放風箏的感受

1、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卡

2、老師根據幼兒的介紹彙總在大記錄卡上,成功的用紅色筆打∨,失敗的用綠色筆打╳。

二、交流討論放風箏的三個成敗因素

1、觀察大記錄卡,統計全班幼兒放風箏的成功次數,瞭解放風箏與風的關係。

(1)討論:有風的日子裏和沒有風的日子裏放風箏, 成功和失敗有什麼不同?

(2)用數數方法驗證有風時成功機會多,沒風時成功機會少。

(3)師生共同小結:有風的時候成功的機會多,沒有風的時候成功的機會比較少,原來風箏飛上天與什麼有關?(風)

2、放風箏與風箏構造、材料的關係。

(1)討論:沒有風爲什麼***的風箏也飛上天了?

(2)出示兩隻風箏:觀察、比較、討論它們的構造、式樣、材料、尾巴等不同之處。

(3)師生共同小結:原來風箏飛上天還與風箏的樣子有關,與長長的尾巴有關,與製作用的材料有關……。

3、放風箏與放飛技能的關係。

(1)討論:爲什麼有的風箏用的材料很好,尾巴也又輕又長,風也有,但沒有飛上天呢?

(2)觀察大記錄卡:比較同樣有風或無風的情況下大人和小孩成功的機會多和少。(驗證大人放風箏的技術高)

(3)師生共同小結:原來想要風箏飛上天,不僅和風有關、和選擇的風箏有關,還要掌握一定的放風箏技術,這樣你的風箏就會在天上飛得又高又好。

三、延伸區角爲下次室外放風箏作準備

1、出示幼兒收集的有關放風箏資料及尾巴材料,交待需要的幼兒可以在區角內學習並調整風箏的結構等。

2、再次嘗試到室外放風箏,並做好記錄。

活動目的:

1、通過對放風箏記錄卡的交流、統計,讓幼兒瞭解風箏飛上天與風、材料、技能的關係。

2、感受放風箏的愉快情緒。

幼兒園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小球站穩的多種方法,體驗操作中的樂趣。

2. 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3. 能積極動腦筋,解決問題,樂於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

1.乒乓球、皮球、棒球若干。

2.毛巾、積木、瓶子、沙包、紙、紙卷、茶杯、剪刀、碗、筷子、樹葉、勺子、乒乓球拍子、報紙 、籃子等物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教師出示球,讓幼兒對玩球產生興趣 。

1.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球,你們認識它們嗎?

教師出示:乒乓球、棒球、皮球

2.幼兒玩球,教師在旁觀察,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玩球。

教師:現在我們每人拿一個球來玩一玩,在玩球時候,小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玩球,也可以試一試其他小朋友的玩法,還可以換其它的球玩一玩。

3. 幼兒說一說自己玩球的方法。

教師:老師發現你們的玩法真多,請告訴大家你是怎麼玩球的呀?

二、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動手探索:利用多種物品讓小球站穩。

1.通過收球,讓幼兒發現問題。

教師:小球玩累了,我們一起把小球放到桌上休息一下吧。

教師:剛纔在放球的過程中,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小朋友的球總是站不穩,會滾到地上去?

2.幼兒表述自己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教師:請你們想個方法,讓小球在桌子上站穩的?

3.幼兒動手探索讓小球站穩的方法。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物品,請小朋友試一試這些物品能不能讓小球站穩?如果你找到讓小球站穩的方法,你可以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是怎麼做的?

教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用什麼物品讓小球站穩?

(2)教師:小朋友想出這麼多讓小球站穩的辦法,還有一個物品很少有小朋友用到?看,是什麼呀?(幼兒:紙。)

教師:我要讓小朋友探索探索,怎樣用這張紙讓小球站穩呢?

我們動手試一試,如果你想出好辦法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做到的?

教師: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自己探索的方法?

三、延伸活動

教師:今天小朋友通過探索,想到很多讓小球站穩了辦法。我們班小朋友真棒,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能讓小球站穩,下課後我們再繼續尋找,然後把這些方法記錄下來。

幼兒園科學教案6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的圖片。教師佈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佈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佈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2、CAI課件《姿態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3、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活動過程: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後,請幼兒說說運動後的感受(想休息),並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麼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後,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並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後,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並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遊戲的形式學習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遊戲《它怎麼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彙: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爲止。比賽結束後,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遊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遊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 靜,不要大聲喧譁。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遊戲。

(3)增加遊戲難度、擴大遊戲範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 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麼睡覺 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於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後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後,在父母的協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後將結果與其餘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着睡、馬站着睡、貓頭鷹只睜一隻眼、蝙蝠倒掛着睡、貓趴着睡、烏龜縮進殼裏睡。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萬千的睡眠姿勢。於是我根據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瞭解動物姿態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從這一側面讓孩子瞭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彙: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幼兒園科學教案7

操作活動——娃娃的影子在哪裏

活動目標:

嘗試從不同的方向照射物體,獲取光源、物體和影子之間關係的經驗。

活動準備:

紙盒(內有娃娃,其左右上後方各有一小洞),手電筒、立體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可愛的小娃娃想和我們玩一玩影子的遊戲,你們願意嗎?

二、操作活動:

(打開手電筒照娃娃)娃娃有影子嗎?(出示紙盒)在一座小房子裏,住着一位小姑娘,仔細看看,房子上有什麼?(窗戶)他們分別在房子的什麼地方?(上後左右)請你用手電筒從不同的窗戶裏照進去看看,娃娃的影子在哪個方向?

三、幼兒操作,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四、聽話的影子

我想讓娃娃的影子到他左邊來,應該把燈放在哪一邊?(右邊)教師示範。

讓娃娃的影子到下面來,燈應該放哪邊?(上面)

五、幼兒分組自由探索。

幼兒園科學教案8

  設計思路:

數概念是幼兒在事物間建立兩種關係的總和,其中的一種就是順序關係。有的幼兒已經會按一定的規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兒還不知道按一定的規律排序。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以給媽媽串項鍊的情景,開展此次活動。

活動分爲三個部分。第一環節讓幼兒說說媽媽,激發對媽媽的愛,從而來給媽媽送禮物。第二環節讓幼兒初步瞭解abab和abbabb的模式規律。第三環節讓能力較弱的幼兒進行模仿,鼓勵幼兒自我創新排序規律。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物體的顏色進行排序,初步瞭解abab和abbabb的規律。

2.在爲媽媽畫項鍊的過程中激發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蠟筆、已經畫有一段項鍊的操作紙。

  活動過程:

一、討論(引導幼兒說出媽媽的特徵,從而愛媽媽來送禮物給媽媽)

1.你們喜歡自己的媽媽嗎?(愛)你們爲什麼愛媽媽呢?(因爲媽媽漂亮;媽媽也愛我,給我們做飯吃;媽媽天天照顧我們;媽媽給我們買書和玩具;媽媽天天送我們上幼兒園……)

2.你們都愛自己的媽媽,那麼你們想送給媽媽什麼禮物呢?(漂亮的花,衣服,項鍊……)

二、觀察感知(初步瞭解abab和abbabb的模式規律)

1.出示教師製作的項鍊:我也非常愛自己的媽媽。老師做了一條項鍊,準備送給自己的媽媽。

2.引導幼兒觀察項鍊珠子的排列順序:這條項鍊的珠子一樣嗎?哪裏不一樣?他們是怎樣排隊的?(引導幼兒瞭解有規律abab和abbabb)

3.珠子還可以怎樣排隊也又漂亮,又有規律?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鞏固模式排序的規律,鼓勵幼兒有創新)

1.提要求:我們也來做一條想來送給媽媽吧。但是媽媽喜歡有規律排隊的項鍊。

2.鼓勵幼兒自由選擇操作紙進行操作。

3.鼓勵已完成操作的幼兒嘗試在沒有提示的操作紙上爲媽媽畫項鍊。

4.交流分享。引導幼兒說說,送給媽媽項鍊有麼顏色,怎樣排隊的。

幼兒園科學教案9

活動目標:

不受長度的曲直、橫豎等形式的影響,感知長度的守恆。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每人兩根一樣長的細鐵絲、四根一樣長的毛線、八根火柴棒。

指導要點:

提出問題:

1.兩根鐵絲一樣長嗎?讓幼兒比一比、說一說這兩根鐵絲是不是一樣長。

使其中一根鐵絲彎曲,另一根鐵絲保持原樣,改變鐵絲的排列位置後,再讓幼兒觀察並說一說鐵絲是不是一樣長,爲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理由。

2.出示兩根一樣長的毛線,一根伸直,另一根團成一團。提問:這兩根毛線是否一樣長?你怎麼知道它們是不是一樣長的?爲什麼一樣長的毛線看起來不一樣長?請幼兒自己驗證它們是不是一樣長。

3.將八根火柴棒平均分成兩份,分別擺出直線和曲線,比較不同排列形式的圖是不是一樣長,爲什麼。引導幼兒通過數火柴棒的數量來判斷長度。

活動反思

優點:

1、目標制定明確,各環節能圍繞活動目標來進行。通過有效策略來突出活動的重點、難點,使活動過程更加順暢。

2、在活動過程中,關注了幼兒的學習特點,運用多種的策略,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讓孩子在遊戲中通過實驗感知量的守恆,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

3、從幼兒參與活動的表現上來看,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老師以故事的形式貫穿始終,超市場景的設置,另外課件的巧妙設計與運用,也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

4、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在集體學習的基礎上,關注每位幼兒的發展,發現問題,及時給予幫助,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嘗試。

不足:

相對於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課程設計內容相對單一,不夠豐富,略顯容易,欠缺難度。

在課程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幼兒理解“量的守恆”,明確守恆的概念。

對幼兒的啓發,引導不夠,應該在提出更多不同問題,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幼兒園科學教案10

目標:

1、通過幼兒實驗操作,使之了兒解有的物體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體雖改變了原有模樣,但性質不變。

2、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變化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

3、豐富詞彙:溶解、結晶體、固體、粉末狀、鹽、味精、調味品等,促進幼兒邏輯思維與連貫講述能力的發展。

準備:

1、實驗用具、用品。每個幼兒一隻小碗、一隻食用匙;每組三隻小碗,分別裝有結晶體的果珍飲料、方糖、紅糖;一盆熱開水。

2、 教師準備一隻玻璃杯、一段蠟燭頭、六支長蠟燭、一盒火柴、一隻塑料桶、幾隻熱水瓶。

3、 將雨花石、鵝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過程:

1.觀察引導,激發興趣。

(1) 教師出示一小段蠟燭,再將其放入裝水的玻璃杯中,讓幼兒觀察有什麼變化。

(2)請幼兒思考:蠟燭在水是沒發生什麼變化,那麼其他東西放入水中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2.觀察瞭解實驗用品。

(1) 教師:請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麼實驗用具和用品?

(2) 請幼兒觀察:碗內的果珍、方糖、紅糖各是什麼樣子(形狀),什麼顏色,什麼滋味?(豐富詞彙:結晶體、固體、粉末狀)

3.開始做實驗。

(1)讓幼兒從上述三種食品中各取少許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熱水。

(2)引導幼兒觀察:不攪拌飲料,看看有什麼變化?(提示:顏色怎樣,滋味如何?)用食匙攪拌後,又有什麼變化?然後讓幼兒將自己配製的飲料喝完。

(3)請每組幼兒就以上問題展開議論,請幾個幼兒小結,教師補充,同時學習“溶解”一詞。

4.舉一反三。

(1)教師提問:還有什麼食品也是用開水沖泡解後飲用的?

(2)教師提問:媽媽燒菜時用哪些東西使菜更有滋味?(豐富詞彙:鹽、味精、調味品)

(3)教師提問:媽媽平時做家務時還使用哪些會溶解的東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師小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在一定條件下都會發生變化。有的原來是固體狀或粉末狀的東西,遇到水就會改變它原來的樣子。人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的特點來創造美好的生活。

6.觀察熔化實驗,激發探索科學奧祕、學習新知識的慾望。

(1) 請幼兒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裏都會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蠟燭)

(2)請幼兒討論:蠟燭在水是不會變化,那麼用什麼辦法可以使它發生變化呢?

(3)教師點燃六支蠟燭,分給每組一支,供幼兒觀察:蠟燭在點燃後發生什麼變化?(啓發幼兒觀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燭油)

(4)教師:小朋友做的實驗和老師做的實驗有什麼不同?糖的溶解和蠟燭的熔化需要什麼不同的條件?請小朋友活動後自由討論,老師下次再告訴大家。

幼兒園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能發現、再現物體的序列,體驗不同的`排序方法;

2.能在操作活動中有規律地繪畫圖案,提高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思維的多樣性,初步感知數學中的規律美。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熊的圖片一張

3.幼兒領域的操作用書

 活動過程:

 一、感知規律。

(一)出示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小熊搬新家了,它請了三位好朋友到家裏去做客,看看它們是誰呀?(小兔,小貓,小狗)

師:去小熊家有三條不同的路,三位好朋友各走了一條小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走的是怎樣的小路呢?

小兔:不同顏色一隔一的排序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序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序

(引導幼兒發現並講出其中的規律。)

二、出示PPT,引導幼兒體驗學習不同排序方法。

(一)引導幼兒按規律排列。

師:三個好朋友都到小熊家了,小熊可開心了,爲小動物們準備了它們最愛吃的食物呢!可是想吃這些食物可沒那麼容易哦!小熊還爲小動物們提供了沒有裝飾完的盤子呢,我們只要把小熊的盤子裝飾完,最愛吃的東西就會出現了。

小兔:不同實物一隔一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蘿蔔)

小貓:不同大小一隔二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小魚)

小狗:不同形狀一、一、一的排列下去(說對了出現骨頭)

三、幼兒動手操作。

(一)簡單介紹活動內容。

師:小熊還要請我們小朋友去做客呢,但是小熊爲小朋友出了一道題,闖關成功的小朋友纔可以到他家做客。小熊出的題在老師手上,叫按規律畫。畫對的小朋友纔可以到小熊家做客。

(二)教師的示範講解。

(三)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製作要求:

按一定規律排序

保持安靜,完成後舉手告訴老師。

幼兒園科學教案12

分享閱讀〈影子和我〉 不錯的

活動目標:

1、結合讀本內容,引導孩子進一步深化對光與影的認識,培養幼兒樂於探索的求知慾。

2、引導幼兒充分觀察和討論圖畫,幫助幼兒熟悉讀本文字內容。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我們已經和自己的影子作了很多的遊戲,老師這裏還有一本和影子作遊戲的書,想看嗎?教師指讀書名,與幼兒一起閱讀。

二、大書閱讀:遮蓋讀本中的文字部分,和幼兒一起觀察圖畫。

指導語:

1、小姑娘在看着誰?爲什麼會有影子?

2、小姑娘不管做什麼,影子都會跟着做嗎?

3、影子和小姑娘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4、小姑娘看着影子的哪些地方?

5、影子爲什麼會不見的?

三、大書文字閱讀:

觀察討論圖畫後,指讀文字,幼兒傾聽。每讀完一頁,就指着書上相應的事物,如耳朵、

手等,並注意引導幼兒理解“也”的含義,體會“也”的用法。接着,教師領讀,幼兒跟讀;請個別小朋友指着文字給大家朗讀,其餘幼兒跟讀。

四、幼兒指讀小書,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園科學教案13

學習目標

1、 瞭解海豚的本領,並能進行相關的討論,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 根據指示做相應的動作,發展身體的協調運動能力。

3、 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4、 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活動準備

1、 海豚布偶。

2、 視頻短片“海豚”(《動物真有趣》電子書第 2 - 3 頁),以及有關海豚幫助人類的錄像等。

3、 鈴鼓。

活動過程

形式 :集體/小組

1、 出示海豚布偶,老師與布偶進行對話:

老師:海豚,請問你住在哪裏?

海豚:我原本住在海洋裏,後來人們把我和我的同伴帶到海洋公園來,爲小朋友們表演節目。

老師:你們會表演什麼呢?

海豚:我們會表演很多節目,跳高、頂球都難不住我們。

2、 老師引發幼兒對海豚的好奇心,鼓勵他們提出問題。

3、 播放電子書第 2 - 3 頁的視頻短片,讓幼兒觀看海豚表演的片段。,播放海豚爲人類服務,救助人類的錄像。

4、 與幼兒討論海豚的本領,例如會跳出水面用嘴巴頂球,會用鰭做出揮手的動作,會發出類似唱歌的聲音、能幫人做事情等。

5、 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一隻海豚,模仿海豚在水中游泳。當老師用力拍打鈴鼓一下時,幼兒便模仿海豚向上跳一次;老師用力拍打鈴鼓兩下時,幼兒便跳兩次。

活動評價:能較清楚地說出海豚的本領。能根據鈴鼓聲的指示模仿海豚跳躍。

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幼兒基本達到,幼兒能清楚的說出海豚的本領,播放視頻幼兒興致很高,只是漏了一環節,觀看圖片後沒有描述海豚的外形特徵。整個活動過程有些單一,最後結束部分,可以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一隻海豚,模仿海豚在水中游,聽指令模仿海豚跳圈向上跳,根據指示做動作。

幼兒園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瞭解風產生的原因、風的特徵和種類。

2、動手“製造風”,感受風的力量和等級。

  活動準備

1、課件-可以產生風的物品。

2、注射器、氣球、電吹風、風扇、尋找不同的風等。

  活動過程

一、動手實驗,瞭解風產生的原因。

1、教師用注射器吹起一個氣球,並用細繩紮好。

在吹氣球的過程中,與幼兒互動。

師:氣球有什麼變化?(變大了。)

爲什麼變大了?(因爲有“氣”進入氣球。)

“氣”從哪兒來?(從針筒中來。)

針筒中的“氣”從哪兒來?(從空氣中來。)

:我們周圍都是空氣(爲下面認識風產生的原因打下基礎)。

2、教師打開電風扇,讓幼兒感受到“風”。

師:現在將風扇關閉,你還能感覺到風嗎(沒有風了)。

:當打開電風扇時,由於空氣流動,我們感覺到了風,當關閉電風扇時,空氣不流動,所以就沒有風了。因此,風是由於空氣流動產生的。

二、幼兒實驗,加深對風產生原因的認識。

1、小朋友選己喜歡的物品,試一試如何讓空氣動起來產生風。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麼玩的(各組選出代表)。

2、教師將吹起的氣球發給幼兒,請他們兩人一組,將氣球裏的氣放出,感受空氣被壓迫出來的動力,是否形成了風。

3、分組討論: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能在什麼時候發現風或製造風。

(騎車,汽車開動,快跑的時候)。

三、歸納,分析風的種類。

1、根據活動準備,尋找生活中不同的風。

現在就請大家來說一說,你們都找到了哪些風。

(空調吹涼風;颳大風時很冷;打開冰箱有涼風;颱風;媽媽灑完香水後有香風;電吹風裏的風很熱。)

教師: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風,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這些風。

風是一個大家族,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型的風可以按等級分,按季節分,按風向分。

如一級炊煙隨風偏,二級風來吹臉面,三級風吹葉動彩旗飄,四級風吹飛紙片……

夏季的風溫暖潮溼,冬季的風寒冷乾燥。

請幼兒根據兒歌判斷現在室外風的等級。

2、實驗風的乾溼、風向。

用風扇將噴出的水霧吹向孩子,讓大家感受風潮溼的感覺,並引導孩子回憶下雨時風的特點(有點涼,吹在身上有溼的感覺)。

再用電吹風吹向幼兒的頭,感覺風很熱很乾燥。

點燃蠟燭,讓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門口和走廊上,觀察火苗的方向,並說出風是從哪兒吹來的。

教師:小朋友瞭解了判斷風的等級、風向和風的乾溼的方法,這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你們以後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科學教案15

螞蟻是害蟲。佔45%那是因爲螞蟻老是在人類食物亂爬、亂啃,很不衛生。

螞蟻是益蟲。佔20%,有人冰螞蟻吃了有益身體健康,對一些病者治序幫助。

蝴蝶在幼蟲期是害蟲,因爲它啃食植物;在成蟲期是益蟲,因爲它通過飛行給花傳粉知了害蟲因爲它吸食樹的樹汁對樹有傷害螳螂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益蟲。

螳螂是一種食肉性的昆蟲,它的食物有棉蚜蟲、紅鈴蟲、玉米螟、菜螟、菜青蟲、金龜子、蒼蠅、蚱蜢等60多種害蟲的成蟲和幼蟲,螳螂還是蝗蟲的死對頭。所以說,螳螂是一種有益的昆蟲。

對人類有益的是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是害蟲.害蟲吃對人類有用的農作物,害蟲會危害我們的生命,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要消滅它們.

蟬是一種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蟲,通常大約有五六公分長。它們象針一樣中空的嘴裏可以刺入樹體,吸食樹液。蟬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螞蟻害蟲。設計意圖

在一天的下午,我帶我們班的孩子門來到幼兒園的種植區.突然有個小朋友喊了聲:老師有好多蜘蛛網,孩子們便都一擁而至.小朋友們在積極的討論着……"老師,蜘蛛會咬人嗎?有毒嗎?它是怎麼把網做出來的?什麼會有小蟲子粘在上面啊?幼兒一連串的問題向我拋過來.孩子們都很害怕蜘蛛,說它很可怕,是壞蟲子。其實,蜘蛛是幼兒常見的蛛形動物,蜘蛛結網也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可見幼兒對蜘蛛的瞭解很零散,有很多的不知道,有很多的爲什麼.還有很多的幼兒認爲它是昆蟲。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意在通過故事引入,讓幼兒有關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知識,知道蜘蛛是人類的好朋友。讓幼兒初步掌握有關蜘蛛的一些知識,激發幼兒從小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並能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2、結合已有經驗續編故事,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準備:

1.故事活動教具,動物圖片.昆蟲圖片。

2.事先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以及益蟲、害蟲的有關知識。

重點:認識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難點:區分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過程:

一、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活動教具,引導幼兒觀察:這是什麼地方?(大森林。)有誰?(小蜘蛛。)

2.小蜘蛛開了一家商店,你們猜猜它賣的是什麼?(引出故事題目----蛛網商店。)

二、藉助活動教具教具,完整講述故事。提問:(引導幼兒運用蜘蛛的話回答)

(1)蜘蛛店裏賣的什麼?哪些小動物來買蛛網?(小狗,小熊,小兔)

(2)小狗買蛛網幹什麼?它是怎麼來買蛛網的?它是怎麼說的?小蜘蛛是怎麼回答的?

(3)誰又來買蛛網了?它是怎麼來買蛛網的?它是怎麼說的?小蜘蛛是怎麼回答的?

(4)最後誰又來買蛛網了?它是怎麼來買蛛網的?它是怎麼說的?小蜘蛛是怎麼回答的?

三.幼兒討論:

現在,老師有個問題想不明白,爲什麼小狗小熊沒有買到蛛網?而小兔能買到蛛網呢?(小結昆蟲與人類的關係)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叫做益蟲,對人類有害的昆蟲叫做害蟲。

你還認識那些昆蟲?它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我們的敵人呢?(幼兒自由回答)(由幼兒喜歡的文學形式,故事導入,幼兒更容易接受。有生動的蜘蛛形狀,有它捕捉的昆蟲形象。幼兒在聽故事,看活動教具的過程中對其能有了初步的感知。爲下一步驟的實施做鋪墊。)

四、續編故事

1.啓發幼兒思考:還有誰會來買蛛網?它買蛛網幹什麼?它是怎麼對小蜘蛛說的?小蜘蛛賣給它了嗎?

2.請幼兒把自己想象、創編的情節續編到故事中去。

五、瞭解昆蟲,區分常見的益蟲和害蟲。

小蜘蛛編織了許多蛛網,它在森林裏開了一個蛛網商店。

小狗搖着尾巴來買蛛網,它說:"我要用蛛網捉蜻蜓。"小蜘蛛搖搖頭說:"不賣不賣,蜻蜓捉害蟲,它是人類的好朋友!"小狗紅着臉走了。

小熊舔着嘴巴來買蛛網,它說:"我要用蛛網捉蜜蜂。"小蜘蛛搖搖頭說;"不賣不賣,蜜蜂採花蜜,它是人類的好朋友!"小熊紅着臉走了。

小兔一蹦一跳來買蛛網,它說:"我要用蛛網捉蚊子。"小蜘蛛點點頭說:"可以可以蚊子吸血,它是人類的敵人。"小兔高興的買到了蛛網。

蛛網編的又牢又好,小兔用它捉蚊子,蚊子一隻也跑不了。

後來小動物們都來買蛛網捉蚊子,蛛網商店的生意可好啦!

益蟲:蜜蜂、七星瓢蟲、螳螂害蟲:蒼蠅、蚊子、椿象、天牛、螻蛄

①害蟲的危害大致可以分爲兩類:一類危害人體與其它動物,傳染疾病,例如蚊、臭蟲、蠅、螞蟻、蟑螂、螞蝗、血吸蟲等;另一類危害莊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蟲、蚜蟲、螻蛄、蘋果鑽心蟲、稻螟蟲、松毛蟲等。視頻《蒼蠅的危害》下載、《蚊子傳染疾病》下載

②益蟲有多種:有的益蟲可以爲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蠶、柞蠶等;有的益蟲可以幫助人類消滅害蟲,例如蜻蜓、七星瓢蟲、金小蜂等。

我們要保護益蟲,不要隨便亂捕蜻蜓等有益昆蟲。爲了防止害蟲的危害,一要積極預防,二要積極除治。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①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不讓害蟲有生存的環境。

②發現害蟲要及早採取措施,捕殺、噴灑殺蟲藥等。

螳螂是益蟲,以捕食別的小昆蟲爲主。

蝗蟲害蟲,危害莊家。

害蟲:1.危害人類生產的蚜蟲,紅蜘蛛等

2.危害人類生活的蟑螂,蒼蠅,蚊子等益蟲:有益於生產和生活的蜜蜂,螳螂,蜻蜓等蚜蟲是害蟲的一種,危害大部分農作物和觀賞植物。

益蟲和害蟲是相對而言的,益蟲會做對人類有害的事,害蟲也會做有益的,只是程度不同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