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精選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參與探索活動,感知影響滾筒滾動方向的原因。

2、在活動中嘗試遷移他人的經驗,體驗合作的樂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模擬保齡球場地(KT板、飲料瓶子、及時貼)、統一規格的圓柱體罐子、喇叭形杯子、數字標記、12個飲料瓶子等。

活動過程:

  一、介紹遊戲場地,初次開展保齡球的遊戲

1、引起幼兒興趣

T:我準備了很特別的遊戲場地!等會兒我們來玩保齡球的遊戲。

2、提出遊戲要求

T:我們就要用這些罐子和杯子打中前面的瓶子。遊戲的規則是將罐子和被子放在起始線上,然後鬆手,讓它往下滾,看看能不能擊中瓶子?(幼兒玩保齡球,教師指導。)

3、交流玩保齡球的經驗

小結:罐子兩頭一樣大,他的滾動路線是直直的,而杯子一頭大一頭小,滾動式肯定會改變方向。

  二、進一步探索選擇使用杯子或罐子參與遊戲

1、提出新要求:用罐子或杯子打中旁邊的瓶子

(幼兒玩保齡球,教師指導。重點指導幼兒發現杯子擺放方向)

2、集體講評

總結:原來喇叭形杯子擺放的方向不一樣,他滾動的方向也是不一樣的。

三、進行小組保齡球比賽。

規則:將瓶子分別放在前面、左面、右面,讓每組小朋友分三輪進行比賽,擊中得一分。

延伸活動:

——改進杯子的形狀。

T:我想用這個喇叭形的杯子打中前面的瓶子,你們說行不行啊?我們要找一些輔助材料,在區域活動的時候,請他們來幫幫忙,我們一起再來試一試。

活動建議:

1、採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可以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探索過程。

2、開始遊戲時,應講清楚遊戲規則,防止孩子因爲興奮而忘記規則。兩次小結語用詞準確、語言清晰明瞭。

3、根據幼兒探索的進程,可適當調整環節,整體探索能力較強的幼兒可在活動中提供改進杯子形狀的環節。

小百科:保齡球,又稱地滾球,是在木板道上滾球擊柱的一種室內運動。保齡球具有娛樂性、趣味性、抗爭性和技巧性,給人以身體和意志的鍛鍊。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2

課 題

科學:有趣的彈弓

設計者

執教者

日期

班 級

大三班

修改者

教材

幼兒發展分析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節探索類的科學活動。彈弓是我們一種傳統的遊戲玩具,主要由皮筋和把手組成,而把手一般呈“丫“字形,威力視乎皮筋的拉力,皮筋拉力越大,彈弓的威力也越大,而且拉彈弓的角度不同,物體運動的結果也不同。

幼兒基礎分析:

現在的孩子們離彈弓這樣的傳統玩具已經很遠了,孩子們大多都是在電腦上玩過彈弓遊戲,但是鮮少有小朋友在實際生活中玩過這樣的玩具,也不知道彈弓會有這麼多可以探究的小祕密。

教學目標

1.在彈射遊戲中感受彈力的大小、角度和物體運動的關係。

2.能勇於嘗試彈射的方法,積極探索彈射角度,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重 點

難 點

重難點:在彈射遊戲中感受彈力的大小、角度和物體運動的關係。

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自制彈弓,一個絨布小玩具

地上貼有不同距離的線條,有高度的架子1個,PPT

教學過程

活動版塊

活動內容與呈現方式

預設與生成

設計意圖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PPT1:這是誰呀?上面還有什麼?你玩過這個遊戲嗎?

過渡:這個遊戲好多小朋友都是在電腦裏玩的,可是多玩電子遊戲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我們要多玩真實的遊戲。

預設:憤怒的小鳥

是彈弓。

二、探索實踐,

1.出示彈弓:彈弓上的什麼能把東西彈出去呢?

爲什麼橡皮筋能把東西彈出去?

小結:橡皮筋有彈性,拉緊橡皮筋就能產生彈力,可以把東西彈出去。

2.第一次操作:探索把玩具彈射出去的方法。

(1)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把絨布玩具彈出去的?

(2)糾錯:誰有問題?(請錯誤的幼兒示範)他的問題出在哪裏?

小結:我們要用皮筋把絨布玩具包住,一手扶好小椅子,一手捏住玩具往後一拉,一鬆,玩具就彈出去了。

3.第二次操作:探索嘗試讓玩具彈得遠一些。

提問:剛纔你的玩具彈得有多遠?

請兩名幼兒對比試驗:誰彈得遠?爲什麼?

小結:當我們把橡皮筋拉得越長,產生的彈力越大,玩具就會彈得越遠。

4.第三次操作:探索將玩具彈得又高又遠的方法與角度。

小結:橡皮筋不僅要拉長,而且還要往下斜一點的角度,我們的玩具會彈得又遠又高。

預設:橡皮筋

因爲橡皮筋可以變得長長的。

迴應:把橡皮筋拉住,橡皮筋會變得長長的,手一縮呢?

請一名幼兒邊說邊操作。

預設:到紅線、藍線

預設:他的皮筋拉得長,所以彈得遠。

三、與生活相聯繫,感知其原理與用途:

人們充分利用這個原理,並在生活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運用,邊打開PPT邊講述:運動員射箭、蹦牀、彈力球、兒童蹦牀、淘氣包等。

四、留下懸念,延伸興趣:

如果給你更多的橡皮筋會怎樣呢?爲什麼?

活動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3

一、說教材及設計思路

顏色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顏色遍佈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佈滿顏色的世界裏,萬物沒有了顏色,我們的生活也會暗淡無光。顏色使世界美麗,顏色也美化幼兒的心靈,所以我們的生活及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是不能沒有顏色的。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對顏色有一定的經驗,也比較感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將活動目標確立爲以下三個方面。

1.認識、區別紅色、黃色、綠色,在活動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

2.觀察氣球由小變大的過程,培養幼兒探究新事物的興趣。

3.引導幼兒按物體顏色分類。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活動目標而服務的,活動準備必須與活動目標的需要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各色氣球若干、打過氣的氣球、貼有紅、黃、綠氣球的紙箱、自制月亮一個。這個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認識、區分紅色、黃色、綠色;難點是在活動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學過程分爲三個部分去完成。

(一)認識顏色

活動一開始,我以“神祕的盒子”引出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變出一個氣球,幼兒觀察氣球由小變大的過程,並能說出氣球的顏色。

(二)尋找相對應的顏色

這個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我通過“開氣球商店”,讓幼兒根據自己喜歡顏色來買氣球。並能完整說出“我要買一個x色的氣球”。

(三)送氣球回家,通過遊戲讓幼兒按遊戲分類。

五、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遊戲法、啓發聯想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活動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六、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觀察、講述、遊戲,讓幼兒認識和區分紅色、黃色、綠色,並儘量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鼓勵幼兒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辨別能力。

七、說延伸活動

課後讓幼兒在美工區運用塗色的方法,給每個區域製作不同顏色的標記牌;在益智區放置各種顏色的物品,讓幼兒按照顏色進行分類;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相關的顏色活動。

八、活動小結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爲主體,注重個體差異,教師通過爲幼兒創設由易到難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體驗、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着知識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4

[設計意圖]

水垢是幼兒生活中常見但是不易爲幼兒所瞭解的東西,本活動通過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讓幼兒瞭解水垢和水垢對人身體的危害,以及除垢的簡便方法,以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及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

[活動目標]

⒈初步瞭解水垢的危害及簡單的除垢知識。

⒉培養幼兒對化學小實驗的操作興趣,學習正確的操作方法。

⒊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白醋、水垢清除劑、玻璃杯、藥匙、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各一個、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

[活動過程]

⒈引導幼兒觀察水垢,知道水垢對人們的危害。

⑴幼兒觀察瓶內的水垢,認識水垢

教師手持有水垢的熱水瓶和新熱水瓶,請幼兒輪流觀察兩個瓶內的情況,說一說兩瓶的不同,知道水瓶內附着的物體就是水垢。

⑵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還在哪裏、什麼容器裏見到 過水垢?

⑶教師小結,講述水垢的危害

師:“這些粘在水壺和水瓶裏的東西叫水垢,它是水中的雜質和礦物質,在水中被加熱、燒開以後變成的。水壺、鍋爐燒水多了或者熱水瓶、飲水機用時間長了會結成一層水垢。水壺裏有了水垢,水就不容易燒開,浪費燃料;水垢的碎塊如果被我們喝進身體裏,會損害健康容易生病;工廠裏的大鍋爐如果不除水垢,還會有爆炸的危險。

⒉幼兒操作實驗,觀察除垢的過程

⑴幼兒觀察玻璃杯中的液體:無色、透明,聞一聞氣味,知道杯中的液體是白醋。

教給幼兒聞液體的方法:一隻手扶住杯子,另一隻手在杯口輕輕煽動,再用鼻子聞煽動的空氣。

⑵幼兒觀察盤中的水垢:黃色的、粉狀或塊狀

⑶讓幼兒用藥匙把水垢放入白醋,觀察發生的變化。

⑷幼兒講述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⑸教師小結:白醋和水垢放在一起,水垢會產生氣泡,漸漸變小,這種變化叫化學反應。

⒊觀察用醋、除垢劑分別除垢一半的熱水瓶各一個,知道除了用醋,還可以用專門的除垢劑來除垢,而且效果更好。

⒋請幼兒說一說,還知道哪種除水垢的方法,哪一種最省力最好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5

火箭上天

教學目標:

1、瞭解火箭的基本結構,探索圓柱體箭體與圓錐體火箭頭接口的大小關係。

2、感知火箭升空的原因,能大膽嘗試並分析火箭升高的各種因素。

3、嘗試用多種材料自制火箭,發展幼兒的動手及想象能力、激發幼兒探索航空知識的興趣,

4 、積極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發現。

教學準備:

1、孩子對火箭的興趣及初步的瞭解。

2、火箭模型,幼兒收集的各種瓶子、卡紙、鉛畫紙、蠟筆、即時貼、剪刀、膠水、雙面膠等。

3、多媒體課件《火箭上天》

重點:探索圓柱體箭體與圓錐體火箭頭接口的大小,嘗試自制小火箭。

難點:火箭頭的製作和各部分的粘貼,,探索讓小火箭飛高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1、提問導入:你見到過火箭嗎?在什麼地方見過?你見到過的火箭是什麼樣子的?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2、觀看課件。老師與大家討論有關“神七”的話題,小朋友知道,神舟七號的成功發射,多虧了小火箭的本領。那小朋友想不想和飛行員那樣飛上太空呢?我們自己來設計製作小火箭,好嗎?

二、觀察討論,探討製作方法,學習製作航天火箭

1、觀看課件後半部分,說說火箭的主要結構。師:火箭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發射出去的?你想不想自己設計一個能飛上天的火箭?

2、教師示範製作,幼兒嘗試設計製作。老師這裏也有一個小火箭,看看它是怎麼做成的?教師將正方形紙變成圓柱體的箭體,把半圓形紙變成圓錐體的火箭頭;讓箭體和火箭頭相親相愛在一起。

3、誰來試試怎麼做圓柱體的箭體,圓錐體的火箭頭?請個別幼兒嘗試。重點介紹火箭頭的製作方法。

4、幼兒按意願選擇材料製作,教師作巡迴指導,指導幼兒進行粘貼組合,製作火箭頭。重點幫助能力弱的孩子。

提醒幼兒注意良好的操作習慣及衛生習慣。對有創意的幼兒及時表揚,適當幫助有困難的幼兒。

三、展現交流,探索讓小火箭飛高的方法。

1、幼兒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參觀並請個別幼兒介紹。先完成的小朋友去外面,藉助發射器,試試怎樣讓小火箭發射上天。

2、回教室,請個別幼兒介紹經驗,看看誰的火箭飛得高, 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航空知識的興趣。師:你是怎樣讓小火箭發射上天的呢?(用手用力一拍)。爲什麼用力一拍,小火箭就能飛上天?剛纔玩的時候,你還發現了什麼?(有時飛得高,有時飛得低)

3、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玩一玩,這次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比一比什麼時候飛得高,什麼時候飛得低?爲什麼?(用力,瓶子大,拍發射器的底部,卡紙做的火箭飛得高)

4、集體發射小火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

我們一起去發射臺發射,看誰設計的小火箭載着的神舟號飛船飛得最高。

開始倒計時:10,9,8,7,6,5,4,3,2,1,點火!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6

活動設計背景

太陽雖然對幼兒來說經常看到,但它究竟是什麼樣兒,對人和動植物有什麼好處,幼兒對此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我設計了探索太陽的活動,激發幼兒探索宇宙的興趣,引導幼兒觀察太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掌握太陽的特徵,瞭解太陽光顏色的變化,激發幼兒探索宇宙奧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來表現太陽的特徵,鞏固並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並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觀察感知太陽,掌握太陽的特徵。

2、引導幼兒動手、動腦,以多種形式表現太陽的特徵。

活動準備

三棱鏡、茶玻璃、太陽用處的碟片、七色光圖、吹塑紙和蠟光紙剪成的幾何圖形、圖畫紙、顏料、彩色筆和紅毛線。

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講故事《小貓找太陽》。

二、用三棱鏡發現太陽光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

三、探索太陽是會發光、發熱的:

1、幼兒親身站在太陽光下體驗:明與暗,感知太陽會發光。

2、感知“太陽光下”與“沒有太陽光”有什麼不同。

四、太陽的用處:

1、給整個世界帶來了光明。

2、促進綠色植物光合作用。

3、太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很強的殺菌能力。

4、太陽光照在人和動物皮膚上會使皮下血管擴張,增加有毒物質的排泄和抵抗力。一旦缺少陽光,人和動物的發育都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五、教師引導幼兒以多種形式表現太陽:A組、用蠟光紙和吹塑紙剪成的圖形拼太陽、貼太陽。B組、用紅毛線繞太陽。C組、用彩色筆畫太陽。D組、將顏料滴在紙上,再把顏料向四周輻射地吹,吹出一個美麗的太陽。

活動延伸

1、幼兒和太陽做影子游戲。踩影子、做手影、用鏡子照太陽。

2、通過畫影子,記錄太陽不同時間的變化。

教學反思

本堂課成功之處是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激發幼兒認識太陽探索宇宙的興趣。不足之處是在用三棱鏡觀察太陽光時,幼兒對顏色辨別不清。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先放碟片讓幼兒觀察雨後彩虹的顏色,然後融入太陽光顏色的辨別,這樣就更好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7

活動設計背景

1、我班個別幼兒在平時的活動中不合羣,不喜歡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也不喜歡和小朋友合作,活動是爲了引導這樣的幼兒多參與活動。

2、我班有的幼兒禮貌用語用的不好,活動是想讓幼兒更懂禮貌。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愛動腦、愛實踐的好習慣;

2、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使幼兒感受夥伴合作帶來的快樂,要上幼兒學會分享玩具,分享快樂。

3、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活動中的靈活性與協調性的培養以及鍛鍊

2、培養幼兒對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懂得用分享和合作來探索氣球的玩法。

活動準備

1、帶毛線繩的紅、黃、藍、紫四色氣球若干。(至少要每個小朋友一個,要有一些備用)

活動過程

一、出示氣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出示氣球,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小朋友們喜歡氣球嗎?想玩氣球嗎?老師這裏有幾種顏色不同的氣球,那麼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的? (教師一邊提問題一邊發氣球給每位幼兒,要把紅色的氣球發給那些不喜歡和小朋友分享玩具的幼兒,把黃色的氣球發給平禮貌用語用的不好的小朋友。這裏要一邊發氣玩一邊複習幼兒學過的顏色。)

二、探索氣球的多種玩法,體會分享和合作帶來的快樂。

1、教師:小朋友氣球的玩法有那些?你會怎樣的玩法?(教師要鼓勵、引導、啓發幼兒多動腦多思考。)

2、還有那些新玩法?大家都來玩一玩吧,看看誰的玩法最多!(教師觀察幼兒,對遇到問題的幼兒給予提示,鼓勵幼兒探索多種玩法。)

3、教師:你會玩幾種?那位小朋友能來演示一下你的玩法(幼兒會說出許多種氣球的玩法,我在其中選幾位玩法多樣的幼兒做演示,激發幼兒大膽的創造玩法。留意一下有那些小朋友是互相合作的。)

4、教師:現在請手拿紅色氣球和黃色氣球的小朋友把氣球放到箱子裏,然後站到我這裏來。小朋友說沒有氣球的小朋友現在玩什麼?和誰玩?對了,小朋友要有玩具,有快樂大家一起分享。那麼誰願意和我這的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呢?請舉手。現在老師就讓沒有氣球的小朋友去找尋找夥伴,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分享氣球好不好?(在這裏要讓幼兒知道什麼是分享,要和夥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分享自己的快樂。由其是那些平時不喜歡分享的小朋友一定要讓他們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

5、教師:現在我們沒有氣球的小朋友找到了夥伴,那麼你們就玩一玩吧,看看那一組的小朋友玩的花樣最多,我要請他表演給大家看。(如果找到夥伴的小朋友沒有合作玩,老師可以找一位幼兒合作玩一次,讓其他幼兒觀看,激發幼兒的合作慾望,然後鼓勵幼兒合作遊戲。)

6、教師:老師找一組玩法多的來表演給其他小朋友看。他和夥伴合作玩的好嗎?小朋友想一想氣球除了兩個人玩還可以幾個人玩呢?全班小朋友可不可以一起玩一個氣球?怎樣玩?有那些玩法?現在小朋友就試一試吧!(教師觀察幼兒,適當的給在遊戲中有困難的幼兒以幫助和啓發,教師可以和幼兒合作激發幼兒創造新玩法。)

7、教師:誰能說一說多人合作玩可以怎樣玩?老師請幾位小朋友來說一說。下面我們就要試一試小朋友說的多人合作的玩法。(鼓勵幼兒大膽回答問題,只要能回答問題的小朋友都要給獎勵。只要是小朋友說出的玩法都要試一試。)

8、教師:氣球好玩嗎?小朋友想一想氣球最少可以幾個人玩?最多可以幾個人玩?那在玩的過程中是一個人玩有意思還是多個人玩有意思?對,多人合作最有意思,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最多。(教師要引導幼兒說說合作遊戲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要讓不喜歡合作遊戲的幼兒感到合作帶來的快樂。)

三、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發現了氣球的很多種玩法,小朋友表現的都很棒,表現最棒的是當有人沒有玩具時小朋友能和夥伴一起分享自己的玩具,這樣的小朋友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還有就是小朋友能互相合作想出的很多新玩法。老師希望下次活動小朋友能更好的互相合作,那麼小朋友回去要思考一下氣球除了能給我們做玩具在日常生活中還會有那些用處。

教學反思

一課我選了常見的氣球,小朋友會很喜歡同時小朋友也會有玩氣球的經驗和方法。這樣互相交流起來容易些。在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是引導者,給幼兒自由想象和發展的空間。氣球的一次減少使幼兒有了分享玩具的體驗並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多人合作玩氣球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夥伴合作帶來的快樂,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氣球是易爆的這點要向幼兒說明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注意一下。在這裏幼兒可能不太理解分享和合作的意義。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經常給幼兒提供分享和合作的機會讓幼兒進一步理解其意義。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實驗,從中發現有些物質會溶解於水,有些物質不能溶解於水。

2.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及細緻的觀察力。

活動準備

每人二隻透明杯,小匙一把、彩筆一支。

桌上備有:奶粉、黃沙、水泥、糖、鹽、洗衣粉若干

教師備:大燒杯二隻,攪拌棒,清水若干

活動流程

一、運用博士爺爺的來信,引起幼兒的嘗試興趣

師:小朋友,博士爺爺又給我們來信了。信中說,他最近又做了一個小實驗,叫“溶解的祕密”。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請小朋友也來試試,好嗎?

二、提供多種多樣的實驗用品,便於幼兒進行嘗試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參觀每一組的實驗用品。

師:博士爺爺給我們準備了許多的實驗用品,但每組的實驗用品都是不一樣的,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參觀

2.參觀後,幼兒可以在任意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實驗用品的一組坐下。

3.幼兒用連貫的語言說出自己桌上的實驗用品。

提問:你的桌上有哪些實驗用品?

4.提醒幼兒今天的實驗品不可以嘗。

三、幼兒初次嘗試

1.請小朋友用小匙取一點實驗品放人你的半杯清水中,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2.幼兒嘗試實驗。

教師巡迴指導、觀察。①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驗物在水中的變化

②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組織語言說出實驗結果,使其獲得嘗試的喜悅

③對能力強的幼兒提出高要求,要求能把實驗開始階段和結束階段的現象進行對比

3.實驗結果彙報。

提問:在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哪些物品不會溶解於水呢?

小結:奶粉、鹽、糖放入水中會不見了,我們把這樣的現象叫做溶解。

活動延伸:

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於水?

溶解於水的物品繼續增加投放量還會出現什麼情況?

還有哪些東西不會溶解於水?

有趣的潛水艇

活動目標:

1、瞭解潛水艇下沉、上浮與魚鰾的關係,樂於探究其中的奧祕,初步感知仿生學的原理。

2、欣賞有關潛水艇的錄像,進一步瞭解潛水艇潛水的過程與簡單原理。

3、想象創造各種各樣的潛水艇,發展大膽想象的能力及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活動準備:製作好的潛水艇模型、吸管、紙魚、氣球、橡皮泥、膠帶、鐵塊、剪刀、裝滿水的盆。

活動流程:

1、教師做“紙魚”游泳實驗,引發幼兒探究興趣。

(1)請幼兒討論;魚爲什麼會游泳。

(2)出示一條紙魚,演示魚游泳的過程。把氣球放在紙魚的肚子裏當魚鰾,通過給氣球充氣、排氣觀察魚上下沉浮的樣子。讓幼兒說出魚鰾的用處:魚有了魚鰾,就能自由自在的在水裏遊,想浮起來時就在魚鰾裏充滿空氣,想沉下去休息時就排掉魚鰾裏的空氣。

2、引導幼兒探索潛水艇下沉、上浮的祕密。

(1)組織幼兒自己玩潛水艇,想辦法使潛水艇上浮、下沉。

(2)分析討論爲什麼潛水艇能夠下沉、上浮,知道潛水艇是模仿魚鰾的原理製作的。

3、觀看有關潛水艇的錄像片,進一步探索潛水艇的奧祕。

4、拓展思路:用手工製作、繪畫、粘貼、拼搭的形式來表現想象中的潛水艇。

(1)在潛水艇的全身都安裝小圓桶,使潛水艇渾身上下都是槍。

(2)幻想畫:我乘潛水艇遨遊時光隧道。

(3)把潛水艇做成魚的形狀,這樣的潛水艇不容易被敵人發現。

(4)插上翅膀,製作會飛的“潛水艇”。

(5)安裝四條腿,變成機器人的“潛水艇”。

活動延伸:

瞭解更多仿生學的相關知識。

小木偶尋寶

活動目標:

1、能熟練運用互補、互換的方法進行10的分合操作,知道10有種分合法。

2、學習書寫數字10,掌握10的正確書寫方法。

活動準備 1、小木偶圖片;1—10的數字卡片;雪花片

2、幼兒用書第3冊第33頁

活動流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出示木偶圖片,今天老師帶了一個小木偶要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他想先和小朋友玩一個“碰球”的遊戲,要求小木偶手裏的球和小朋友手裏的球合起來是9。“嘿嘿,我的1球碰幾球”“嘿嘿,我的1球碰8球”。用此形式來複習9的分合式。

二、基本部分

教師以小木偶尋寶的遊戲口吻,,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分合式的互換、互補規律,啓發幼兒熟練運用互換、互補規律得出10的分合式並做好記錄,教師在旁邊觀察並指導。

⑴、小木偶說要帶小朋友去數字王國探險,王國裏的祕mi花園藏着很多寶藏,小朋友想和小木偶一起去尋寶嗎?

(2)、教師出示雪花片做的花壇,這裏是數字王國的祕mi花園,它的裏面有5個花壇,請小朋友觀察一下每個花壇裏有幾朵花,並根據花的顏色把每個花壇裏的花分成兩組,並做好記錄。小木偶想和小朋友一起觀察第一個花壇裏的花。可得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讓幼兒觀察分合式的不同,可以發現分合式的互換規律:分合式左右兩部分分數的位置可以互相交換,變成兩個分合式。

⑶、請幼兒自己觀察完成剩下的花壇,分別用互換規律得出10的其它分合式: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3和7,10可以分成7和3;10可以分成4和6,10可以分成6和4;10可以分成5和5,讓幼兒記在記事本上。請幼兒數出10共有幾種分合式?(9種) 教師和幼兒小結:一個數的分合式數量始終比總數少一。

⑷、小木偶要給數字10個兄弟排排隊,請小朋友好好觀察一下,看看怎麼排合適?讓幼兒觀察、發現分合式的互補規律:分合式左右兩個部分數,左邊的數逐漸增大,右邊的數就會逐漸減小,無論怎麼變化,它們的總數是不變的。

10

1 9

2 8

3 7

4 6

5 5

6 4

7 3

8 2

9 1

3、小木偶和我們在數字王國裏找到了數字10的兄弟,就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回家吧,看看他們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神奇的魔力。看幼兒用書,複習10的分解組成。

三、結束部分

學寫數字10,並向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師講解並演示10在田字格的正確寫法:⑴寫在田字格的左半格,斜豎要直;0寫在田字格的右半格,不要寫出格。⑵提醒幼兒握筆和寫字的姿勢,幼兒完成後隨音樂向老師們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晨間、區角活動中引導幼兒做舉牌或碰球遊戲,不斷理解數的分解組成。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9

 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發現只有是鏤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養幼兒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進行驗證的能力。

3、體驗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知識和本領的愉悅情感。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通過實驗培養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準備:

記錄卡、幼兒用筆吸管、筷子、花片、積木、漏勺、勺子、肥皂水視平轉換儀磁帶錄音機

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樂中,一起進入活動室。

師:我們都很喜歡吹泡泡,那可愛的泡泡們在陽光下五顏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們一起來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種材料,並討論。

(1)師:平時,我們都是用吹泡器來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來看看,我給你們準備了什麼呀?

(2)出示記錄卡,幼兒猜想。

師:老師還帶來了一張記錄卡,並把這些材料畫在了卡上,請大家一起來猜猜,你覺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這一個格子裏打上勾勾,覺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兒猜測,教師巡迴指導。

4、討論、介紹幼兒想法。

(1)師:誰來介紹自己的猜想?請一到兩名幼兒上臺介紹。

(2)師:你爲什麼這麼想呢?有沒有和他不一樣的猜想?

(3)師生共同討論,並統計在教師的記錄卡上。

師:我們一起來侃侃,你認爲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二、幼兒操作。

師: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樣,那到底對不對呢?老師也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自己去試試!

1、請大家拿着你的記錄卡,把每一樣材料都去試一試,並且馬上把結果記錄在“試一試“這一格內。

2、幼兒操作嘗試,教師指導。(重點指導花片和漏勺)

3、比較猜測和嘗試後的結果。

(1)師:誰願意來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後的結果?

有沒有不一樣的結果?

請有持不同意見的幼兒上來再次操作比較。

(2)師生再次討論,統計在教師記錄卡上。

師:在我們小朋友操作了過後,你覺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請舉手。(依次統計各個材料)

三、總結

1、誰來告訴我,你發現在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們有什麼特點嗎?

教師總結: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們都有洞洞,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個名字,我們叫它“鏤空”。因爲它鏤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來。

2、結束部分。

師:我還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們能吹出泡泡嗎?爲什麼?

想知道它們吹出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麼?我們一起到戶外去試試看吧!

在音樂《吹泡泡》中跳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0

  彩色的陽光

活動目標:

1、瞭解陽光有不同的顏色組成,知道陽光有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等七種顏色。

2、探索觀察七種顏色的方法,並通過塗色表現自己的發現。

3、產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鏡子人手一面,多棱鏡每組一面。

2、小孔的紙板和裝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個。

3、畫有太陽的表格以及彩色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去室外看陽光,引起探索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陽光是什麼顏色的嗎?說說你們看到的陽光的顏色。

2、瞭解探索陽光的材料。

教師:我們這裏有很多的材料,都有什麼材料呢?用這些材料可以幹什麼呢?讓幼兒說說材料的名稱及用法。

3、利用材料探索陽光的顏色。

教師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材料親自動手探索發現五彩的陽光。

(1)探索一:將許多水盆放在室外,給每個小朋友一面小鏡子,讓幼兒將小鏡子斜放在水裏,玩一玩,看一看,能發現什麼?

(2)探索二:提供許多紙板,請小朋友對着紙板看玻璃瓶,看一看還能發現什麼?回班後讓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探索三:引導幼兒利用多棱鏡觀察陽光,看一看有什麼新發現?

4、引導幼兒用彩筆塗色記錄陽光的顏色。

教師:每個小朋友的桌上都有一張畫有太陽的表格,請小朋友將看到的太陽光的顏色塗在表格裏好嗎?

幼兒進行塗色活動,活動完成後,讓幼兒交流表格的顏色。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瞭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讓幼兒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3、通過活動激發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慾。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多媒體、海綿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塊、桌子、金屬(小鑰匙)、小花灑、木塊

【活動難點】:

孩子們對雨水的形成過程的理解,對此教師除了有簡明的敘述講解以外,還會利用道具進行簡單的演示,形象地解釋雨水形成的循環過程。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輕鬆愉快地入場坐好。(音樂)

2、(播放雷電聲→雨聲)利用多媒體等道具營造夏天雷電雨時的氛圍,通過聲音刺激幼兒的聽覺感受。

3、教師提問:剛剛你們聽到了什麼聲音?會想到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打雷閃電的聲音、下雨的聲音)

(二)基礎部分

1、教師提問:

你聽過的雨聲是怎樣的呢?(霹靂啪啦、滴答滴答……)你們知道,雨水是怎麼來的嗎?想知道嗎?

2、水的形成--觀察圖片(雨水形成循環圖)教師用語:請小朋友們一起安靜地、認真地觀察這幅圖,答案就在裏面。

教師提問: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給小朋友自主觀察與思考的時間,鼓勵小朋友動腦筋、積極發言)。

教師解說:雨水是這樣形成的-太陽熱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熱變成了水蒸氣,飄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氣變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變成我們看見的雲朵,當雲朵裏的小水滴越積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從天空中掉落下來,這就是我們看見的雨啦!你們看,就像這樣……

(1)解說:把海綿當做雲朵,當雲朵裏的水分不多時,還很輕(讓幼兒感受海綿的重量)太陽照射下的空氣中充滿水分;

(2)給海綿注入水分,解說:當雲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會太重,於是從天上落下來,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嗎?

(3)請個別小朋友體驗。

3、水的形態--冰

(1)教師用語:小朋友,水除了有液體、氣體的形態,還有其它形態,是什麼呢?(搖動裝有冰塊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與思考,引導幼兒說出"冰")

(2)請小朋友摸一摸冰塊,說出感覺。(冷冷的)

(3)教師用語:水一經冷凍,就變成"冰"的狀態了。

(4)提出問題:冰又怎麼變成水的呢?(準備水的三態,讓孩子觀察與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師引導:水這麼奇妙,它有什麼用呢?(喝、清潔、遊戲等等)與幼兒談話,適當利用語言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讓幼兒自主思考,作出經驗談,知道水的用處很多,我們都需要水。

教師提問:小朋友,如果沒有了水會怎樣呢?

引導幼兒說出沒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們要珍惜水資源,不浪費水,可以怎麼做呢?(水龍頭關緊、洗菜的水可以用來澆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結束部分

1、水的遊戲操作遊戲準備:準備三個透明水罐、水、海綿、乒乓球三個遊戲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組,在規定的時間內(音樂控制)讓每組幼兒輪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綿吸水灌進透明水罐裏,看哪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爲勝。(教師示範一次)

2、小結與提問水的用處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來清潔,還可以玩遊戲呢!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小朋友,請看清楚--演示:把金屬鑰匙和木頭放進裝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種物體形成對比(浮、沉)。

提出問題,引起思考和探索:爲什麼乒乓球和木塊會浮在水面上,而鑰匙卻沉下去了呢?還有什麼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後,自己去尋找一個完整的答案,回來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本節課是小學三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課,在教學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在瞭解水的有關知識時,我讓學生自己寫卡片,寫出自己知道的內容,把自己寫的卡片貼到黑板上的網狀圖中,完成書中的網狀圖,這樣的'設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習熱情很高,對粘貼自己寫的卡片很感興趣,每個人都很興奮。之後,我進行了小結,整理了學生粘貼的有關水的知識,發現學生對水的特點了解不夠,這樣很自然地導入到研究水的特點環節中來,進入探究環節--哪個口袋中是水。在這一環節中,我用了7個黑口袋,裏面分別裝了樹葉、石頭、木塊、水、牛奶、醋精7種物體,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通過各種觀察方法進行猜測、辨析哪個口袋裏是水,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探究慾望就很高,對口袋裏裝的東西很好奇,還有特別喜歡猜這種方法,符合學生好奇的心理,小組同學討論得很激烈,尤其是在猜水、牛奶和醋時,意見不太統一,最後才定下來,填寫在記錄單中。在小組彙報辨析結果時,我讓學生不僅說出物體名稱,還要說出辨析的依據,最後兩組同學在水和牛奶、醋的猜測結果出現了分歧,用了摸和聞的方法。由於黑口袋裏還有一個密封口袋,醋味也不太明顯,另外,課前準備時,這些口袋都是放在一起的,其他口袋上也稍稍帶有醋味,很難分辨。最後,我把黑口袋全部都打開了,讓學生用眼睛看的方法,辨別出牛奶,因爲它是白色的,而水和醋精是無色的。剩了兩個無色物體,這個時候學生說用聞的方法就可以辨別哪個是醋精,哪個是水了。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終於揭開了謎底,恍然大悟。結果兩個小組都沒有完全猜對。都發出“唉”的聲音。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出了極大地學習熱情,就像在遊戲一樣,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辨析、推理能力,教學效果較好。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瞭解魚類的主要特徵。(身體表面有鱗,用鰓呼吸,靠鰭運動, 用卵繁殖後代,終生離不開水)。

2、學習分辨魚類和非魚類,並說出理由。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幼兒對於鯽魚和金魚已經有了充分的觀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2、物質準備:

PPT、金魚和鯽魚的手偶各一個、人手一張指示牌,正面笑臉,反面哭臉。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鯽魚搬新家》的故事。

二、找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特徵--通過比較在黑板上羅列出鯽魚和金魚的共同點。

--及時幫助幼兒歸納總結出魚的特徵。

三、選擇區域:它們是魚嗎?

--提出問題:烏龜是魚嗎?

師:孩子們你們認爲烏龜是魚的,請坐在A區;覺得不是的,請坐在B區。

師:你爲什麼會覺得不是魚呢?(說說理由)--教師播放烏龜生活習性的視頻幫助孩子理解爲什麼烏龜不是魚。

四、根據已有經驗判斷墨魚是魚嗎?

1、點擊PPT,出示墨魚,猜想:墨魚該屬於什麼類?

師:這時又來了一隻墨魚(點擊PPT),你們認識它嗎?魚兒和非魚兒都想墨魚加入自己的隊伍,你認爲它應該加入哪支隊伍呢?她究竟是魚類還是非魚類呢?爲什麼?

2、根據幼兒對墨魚的判斷爲"魚類"、" 非魚類"兩個答案爲分組依據,把幼兒分爲"魚類"" 非魚類"和"不確定"三類。

3.模擬辯論的形式,兩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魚組 墨魚會遊,所以它是魚類。

非魚組 墨魚沒有鰓和鰭,可是魚是有魚鰓和魚鰭的,所以它不是魚類。

4、藉助PPT,瞭解"墨魚"的特徵。

辯論結束。

師:墨魚到底加入了魚類還是非魚類呢?讓我們一起聽聽墨魚是怎麼說的。

五、《小朋友的書-動物王國》

--小朋友,你認識這些水中生物嗎?哪些生物你覺得不是魚類呢?說一說你的原因。

活動延伸:

請你再去收集資料:還有哪些"*魚"其實不是真正的"魚"。

根據已有經驗判斷蝙蝠是鳥類還是獸類。

1、點擊PPT,出示蝙蝠,猜想:蝙蝠該屬於什麼類?

師:這場戰爭進行的真的很激烈,很難分出勝負,這時又飛來了一隻動物(點擊PPT),你們認識它嗎?鳥類和獸類都想蝙蝠加入自己的隊伍,你認爲它應該加入那隻隊伍呢?她究竟是鳥類還是獸類呢?爲什麼?

2、根據幼兒對蝙蝠的判斷爲"鳥類"、" 獸類"兩個答案爲分組依據,把幼兒分爲"鳥類"" 獸類"和"不確定"三類。

3、模擬辯論的形式,兩組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理由。

例如:鳥類組 蝙蝠會飛,所以它是鳥類。

獸類組 鳥的嘴巴尖尖的,可是蝙蝠是有牙齒的,所以它不是鳥類是獸類。

4、藉助PPT,瞭解"蝙蝠"的特徵。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知道謎語是由謎面和謎底構成的,能根據謎面的提示,找出邏輯關係,猜出謎底並說明理由。

2.感受謎面設計的有趣和隱蔽,體會謎面的精煉、準確、形象生動,體驗猜出謎底的樂趣。

活動準備:1.已懸掛好帶有燈謎的花燈,作爲獎品的小粘貼每人一套。2.輕柔的古箏音樂。

活動過程:

1.有獎猜燈謎。

(1)幼兒分組猜謎。每位幼兒說出自己的謎語,請其他小朋友猜。

(2)播放輕柔的古箏音樂爲背景。請兩組幼兒手提花燈站在活動室的不同位置,擺出不同動作造型作爲燈景。其他幼兒自由結伴逛燈會,每到一處花燈前,持燈人說謎面,看燈人猜,猜對的由持燈人獎勵一個小粘貼。

(3)推選最難燈謎。請沒人猜出謎底的小朋友向全班說謎面,大家一起猜,如猜不出,請幼兒說出謎底,大家分析謎面和謎底之間的關係。

2.設計燈謎。

(1)請幼兒說一說什麼事謎語。

謎語有謎面和謎底兩部分,謎面是用最簡單、最形象的話講出謎底的特徵,但不能出現謎底,還要告訴人們猜的範圍,如打一動物,人們根據謎面和範圍來猜謎底。

(2)學習設計謎語。

教師說謎語,“兄弟七八個,圍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大蒜)請幼兒猜,瞭解謎語可以根據事物的外形特徵來設計,體會謎面的形象生動。

“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裏捉害蟲,豐收立功勞。”(青蛙)瞭解謎語可根據動物的本領來設計。

“什麼動物行也是坐,坐也是坐,睡也是坐?”(青蛙)雖然謎底與前面相同,但這一個謎語特別突出了謎底的動作特點。

(3)請幼兒自己設計燈謎,也可以讓幼兒兩人結伴悄悄商量,注意不讓其他人聽到。幼兒設計謎語時不強調語言的對仗和整齊,只要描述清楚就可以。

3.我說你猜。

(1)請各位幼兒面向全班說出自己設計的謎語。全班幼兒猜,猜對的由出迷人獎勵小粘貼。

(2)評選最佳謎語。請幼兒推選出他們認爲編得最好的謎語,由老師寫下來,掛在出迷人的花燈下。

(3)評選猜謎高手。按幼兒獲得小粘貼的多少,選出班級的猜謎高手。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花燈掛在走廊或牆壁上,請全園幼兒欣賞花燈,離園時與家長一起猜謎。回家後與家長一起閱讀幼兒學習資源1第6~7頁,共同猜謎語,並將自創的謎語記錄下來。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 讓孩子們學會製作飯糰。

2. 通過料理使孩子們的情感得到豐富並且培養孩子們的社會能力。

3. 讓孩子們把各種各樣的氣味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製作飯糰的材料(飯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妝品,肥皂,洗髮精,彩色鉛筆,蠟筆

教學具圖片

■ 活動過程

[導入]

1. 體會各種各樣的味道。

- 大家都知道什麼味道?

- 問問這些東西(準備物)的氣味。

- 它們是什麼味兒呢?用語言或身體表達出來。

- 你最喜歡什麼味兒?

[展開]

1. 談談你吃飯糰的經歷。

- 你吃過飯糰嗎?

- 在哪兒和誰一起吃的呢?

- 吃飯糰的時候心情怎麼樣?

2. 準備好製作飯糰的材料,研究一下製作順序。

- 如果想要製作飯糰,需要哪些材料呢?

- 是什麼樣的料理順序呢?

3. 按照料理順序製作飯糰。

① 準備好飯和剪碎的海苔。

② 把上面提到的兩種材料攪拌在一起。

③ 用手把攪拌均勻的飯糰成球形。

tip> 如果想製作出各種各樣的飯糰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蘿蔔,南瓜) ->用鍋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飯裏拌勻 ->放入鹽和香油調味兒 ->把拌好的飯糰成團兒

4. 觀察活動紙。

你聞到了什麼味兒?

把味道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5. 在活動紙上表現出香味兒。

① 在準備的材料中找出一種香味兒。

② 用各種各樣的線條表達出香味兒。

③ 說說你畫的是什麼味道。

[結尾]

1. 讓孩子們把完成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活動

[活動圖片]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知道有各種聲音,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2、初步懂得東西振動就產生了聲音。

3、發展注意力和聽辨聲音的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聲音

2、小鈴、小鼓鼓、木魚等玩具。

活動過程

一、聽聲音引入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課件:聲音

1、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聽一聽這是什麼聲音?

(1)笑聲

(2)哭聲

(3)打呼嚕聲

請小朋友睜開眼睛

2、剛纔,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讓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聲音,引起幼兒聽辨的興趣。

3、你們還想聽其他的聲音嗎?

請小朋友再閉上眼睛

(1)吃東西的聲音

(2)打噴嚏

(3)鐘錶的秒針

回答老師,聽到了什麼聲音?(幼兒自由發言)

二、認識聲音

1、你們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嗎?

(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實驗:敲鼓

(通過實驗讓幼兒理解物體的震動)

讓幼兒把小手放在小鼓上,老師用鼓槌敲幾下,讓幼兒通過

耳聽、手模、眼看、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2)小朋友用什麼能聽到聲音?耳朵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耳朵具有辨別振動的功能,能將振動發出的聲音轉換成神經信號,然後傳給大腦。

(3)你們知道耳朵除了能聽聲音,還有什麼作用嗎?

告訴幼兒,我們的耳朵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平衡。

耳朵很重要,我們一定要保護耳朵!

三、幼兒操作,感知震動產生聲音

1、請小朋友玩一玩桌子上這些小鈴、小鼓、木魚等玩具。

提醒幼兒邊敲邊觀察,注意聽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讓幼兒感知物體發出聲音時在不停地振動。

小結:物體振動產生了聲音。我們用耳朵來聽各種聲音。

2、討論什麼樣的聲音好聽。

(1)播放音樂

(2)播放噪音

讓幼兒感知樂音和噪音,引導幼兒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相互說一說各種聲音,

好聽的聲音,不好聽的聲音。

四、遊戲:聽一聽

1、幼兒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發出不同的聲音,另一名閉上眼睛傾聽,

說說聽到了什麼聲音,知道了什麼事情。

2、通過遊戲讓幼兒知道不同的聲音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

如:敲門有人來了,打呼嚕有人在睡覺等。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