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九篇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九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目標:

1、增進對媽媽的感情。

2、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準備:

紙花或野花若干(數目與幼兒人數相等),小籃一隻。

玩法:

幼兒排成一列橫隊(分成二三組),站在場地一邊,每人手拿一朵花。教師扮媽媽,手提小籃站在場地中央。

遊戲開始,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念兒歌:“大紅花,真美麗,紅花獻給好媽媽。”當教師說請第幾組小朋友先獻花時,那一組幼兒拿花向教師走去,把花輕輕放進小籃,走回原位站好。其他組幼兒繼續依次進行。最後“媽媽”舉起小籃說:“謝謝孩子們。”遊戲結束。遊戲可反覆進行,紅花可送給小朋友的媽媽或動物媽媽,增加遊戲的興趣。

小百科:花卉,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目標

1.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2.能有節奏地念兒歌,正確發音gua。

3.藉助圖文並茂,以圖爲主的形式,培養孩子對兒歌的興趣。

4.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準備

1.娃娃木偶一個。

2.圖片。

過程

1.觀看木偶表演。

――娃娃去買瓜,想買什麼瓜?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各種瓜的名稱。

――教師邊操作木偶,邊有節奏地朗誦。

2.學習兒歌。

――教師按兒歌韻律有節奏、有順序地與幼兒一起說出各種瓜的名稱。

――告訴幼兒兒歌的名稱,教師再次完整朗誦。

――鼓勵幼兒邊念兒歌邊拍手(或用身體語言)表示兒歌的節奏,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朗誦這首兒歌,你發現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有很多瓜)

――如果你是那個小娃娃,你買了那麼多瓜後,會怎麼做?

――鼓勵幼兒改編兒歌的最後一句,如“買回家,送給好媽媽”等。

附:瓜娃娃

小娃娃,去買瓜。

買了冬瓜和西瓜。

甜瓜南瓜小黃瓜。

苦瓜菜瓜哈密瓜。

買回家,裝滿一籮筐。

教學反思:

《瓜娃娃》是主題“好吃的水果”中的一節語言活動,兒歌富有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學念兒歌也是幼兒比較感興趣的。通過朗誦兒歌、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等形式,豐富了幼兒對一些常見瓜類的認識,也激發了他們愛吃瓜果蔬菜的情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區別“1”和“許多”,並會用“1”和“許多”表述。

2.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係。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鴨媽媽頭飾;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籃子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引入,發現“1”和許多;

1.出示一隻鴨媽媽的頭飾,師:今天我鴨媽媽要帶小鴨子們到小熊家做客,你們看,有幾隻鴨媽媽,幾隻小鴨子?引出一隻鴨媽媽,許多隻小鴨子。

2.教師帶小鴨子到小熊家,邊走邊念兒歌:一隻鴨媽媽,許多小鴨子,搖搖擺擺去哪裏?一隻鴨媽媽,許多小鴨子,要去小熊的家裏。小熊小熊忙不停,忙着準備送大禮。

3.師:小熊家到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參觀小熊家吧。播放課件,請幼兒觀察家裏的擺的食物。例如:家裏有一個大蛋糕,許多小蛋糕。一個紅色杯子,許多個綠色杯子

二、創設情境“小鴨子們送禮物”知道一個一個實物組成許多實物。

1.師:小鴨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沒有帶禮物呢?幼:有,帶了香蕉。師:鴨媽媽也帶了一個香蕉要送給小熊,那你準備幾香蕉要送給小熊呢?幼:我準備一香蕉要送給小熊。

2.師:那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把準備好的香蕉送給小熊吧。請幼兒動手送香蕉,並幼兒嘗試說:我送一個香蕉給小熊。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小鴨子每人只送一個香蕉給小熊,但是一個一個香蕉合在一起就變成許多個香蕉。小熊收到許多香蕉真是太感謝小鴨子了。

三、遊戲“小熊送禮物”知道許多實物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實物。

1.師:小熊也準備了禮物要送給小鴨子們,你們看。(出示棒棒糖)師:這裏有幾根棒棒糖啊?幼:許多棒棒糖。師:小熊爲什麼要準備許多根棒棒糖?幼:因爲要分給每一隻小鴨子。

2.師:小熊要把許多根棒棒糖送給小鴨子,每隻小鴨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請幼兒拿棒棒糖並嘗試說: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師小結:小熊把許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給了小鴨子,每隻小鴨們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動結束:

時候不早了鴨媽媽要帶小鴨子回家去了。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老師在課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課後還要善於認真反思,找出不足,進行完善,提高教學水平。在小班數學《認識“1”和“許多”》的教學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採用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對教材的反思 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遊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着遊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遊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通過遊戲教學法、情景設置等手段開展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係。

小百科:數量,指事物的多少。是對現實生活中事物量的抽象表達方式。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操作活動了解泡泡水的製作方法。

2、在製作泡泡水的過程中體驗操作探索的樂趣,並體驗成功的喜悅。

3、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並能用恰當的詞彙進行描述。

4、初步瞭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熱茶水、小勺子、不同形狀的泡泡工具每人一份,糖、洗潔精四人一份、泡泡音樂、圖片。

【活動重難點】

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瞭解泡泡水的製作方法。

【活動過程】

1、遊戲“抓泡泡”引入。(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體驗玩泡泡的快樂。)

※教師出示吹泡泡的工具。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的這是什麼?它可以幹什麼呢?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泡泡嗎?大家和老師一起玩抓泡泡的遊戲吧!(放音樂)

※師:抓泡泡好不好玩啊?你們知道老師的這個泡泡水是從哪來的嗎?是老師做的那麼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也製作出吹泡泡的水呢?

2、介紹製作泡泡水的材料。

※幼兒自由觀察材料,並說說是什麼。

※請幼兒通過聞、嘗、摸等方法得知自己面前擺的是一杯熱茶水。

※請幼兒通過嘗、看得知小碗裏放的是糖。

※讓幼兒說出洗潔精。

3、製作泡泡水,讓幼兒感知製作時的快樂和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試試看熱茶水能不能吹出泡泡來?

幼兒用泡泡工具嘗試吹泡泡。

※師:熱茶水吹不出泡泡來,那麼小朋友自己試試添加些什麼就能吹出泡泡來。

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幼兒操作,重點指導不敢大膽嘗試的幼兒。

※讓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和沒有吹出泡泡的小朋友分別介紹一下自己製作的過程。並用圖片展示幼兒操作的過程和結果。

茶水+白糖製作不出泡泡水。

茶水+洗潔精也製作不出泡泡水來。

茶水+白糖+洗潔精能製作出泡泡水來。

※教師總結並演示操作的過程。

4、播放音樂,幼兒開始吹泡泡。

※師:沒有製作成功的小朋友再來試一試,做一做,然後咱們一起來吹泡泡。

※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吹泡泡,讓幼兒感知自己製作出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的樂趣。

5、活動延伸。(讓幼兒猜想用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能吹出什麼形狀的泡泡。)

※師:小朋友你們仔細看看老師給小朋友的吹泡泡工具是些什麼形狀的呢?

※師:今天小朋友們都很棒,自己製作出了吹泡泡的水,現在呢跟着老師到教室外面一起去玩吹泡泡的遊戲並且仔細的看一看這些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吹出來的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好了孩子們,跟着老師走吧咱們一起去玩吧。

【活動反思】

吹泡泡是每個孩子童年最喜歡玩的遊戲,近日我發現我班的孩子對吹泡泡非常的感興趣,因此就根據本班孩子的能力和年齡特點設計了這個活動《自制泡泡水》。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認識到雖然小班的孩子年齡小,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差,但是對於這樣的探究活動他們非常的感興趣,因此活動很成功。活動中100%的小朋友都開心的參加了活動,而且都是跟着我的步伐走的,只有個別的孩子在製作的時候很想嚐嚐製作用的材料,不過經過我的強調他們也進入了活動,很值得表揚。因此我覺得只要我們選取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又遵循他們探究事物的特點,同樣能在小班很好的開展科學活動!

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體內部空氣散發,鼓起的圓形或者半圓、橢圓形的汽泡等等。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使幼兒從發現自己到認識自己。

2.開拓和鍛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講話。

3.利用幻燈片發展和鍛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幻燈機一臺和《紅紅的星期天》幻燈片一套、小鏡子若干面(等於幼兒人數)、紅綠紙片各一張、男孩的畫像、女孩的畫像。

活動過程:

一.幻燈機演示(發現自己)

1.老師利用幻燈機演示,介紹故事主角紅紅。

2.通過幻燈機講述故事《紅紅的星期天》

二.鏡子游戲(認識自己)

1.教室裏放了許多有趣的東西(讓幼兒尋找),這些有趣的東西是什麼?(鏡子) 你們拿着鏡子照照看,鏡子裏是誰?叫什麼名字?然後告訴老師,同時向老師介紹自己。

2.兩個小朋友一起照鏡子,互相講述彼此的不同地方,教師小結:雖然每個人都有與衆不同的地方,但大家也有共同的地方(讓幼兒說出共同點)。

  三.操作練習:找朋友(區分男孩和女孩)

請幼兒講出自己的性別,然後在衆多的紙片朋友中,找出男孩貼在綠紙片上,找出女孩貼在紅紙片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遊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並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學說:“香蕉像。”一句話。

3、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4、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故事的詼諧、幽默。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根香蕉。

活動過程:

1、猜謎,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種水果,它的樣子長得長長的、彎彎的、皮是黃黃的,撥開以後才能吃,猜一猜它是哪一種水果?”

2、教師出示香蕉,幼兒學說:“香蕉像。”

(1) 教師提出讓香蕉來變戲法。

提問:“香蕉像什麼?”引導幼兒學說“香蕉像。。。。。。”一句話。

(2) 依次將香蕉橫放、豎放、倒放,根據不同擺放位置讓幼兒自由講述。

(3) 教師發給幼兒人手一根香蕉,要求幼兒相互交流說“香蕉像。。。。。。”。

(4) 請個別幼兒講述,並帶領其他幼兒一起學一學。

3、遊戲:打香蕉電話(教師與幼兒或幼兒之間用香蕉打電話)。

4、撥開香蕉引導幼兒繼續想象這時香蕉像什麼?

5、師生共同品嚐香蕉同時發揮想象。

師:“現在香蕉像什麼?”

“剛纔香蕉怎麼樣,現在怎麼了?”

師:“我們把香蕉變沒有了。”

“今天小朋友拿香蕉變戲法都很開心,回去以後還可以想一想,還有哪些水果也會變戲法,來告訴老師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嗎?”

《香蕉變戲法》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是愉悅的,主動的。他們仔細的觀察着,積極的交流着,快樂的品嚐着, “快樂教育”的原則在這一節課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但是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幼兒語言發展方面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應該提出更高、更具體的要求,如引導幼兒說一句完整話或者將幼兒說的話編成一首優美的兒歌,這樣纔會幫助幼兒更完善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結束部分分享時要引導幼兒邊感知邊交流。

在體驗整體――部分――變小――沒有的漸變過程時教師應再多加引導;第三點就是沒有關注到個體,應多鼓勵說的少的幼兒。相信這節課經過修改、提煉後一定會更成功。

小百科:香蕉(學名:Musa nana Lour.)芭蕉科芭蕉屬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廣泛種植。香蕉味香、富含營養,植株爲大型草本,從根狀莖發出,由葉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P49—50的教學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進位加法以及整十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兩位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學習多位數加法最基礎的內容。因此,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加法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教材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的過程,使其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另外,讓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教材不是一開始就呈現豎式,而是利用具體的實物模型列舉了四種計算思考方式,由直觀到抽象,加深了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理解,也使學生體驗到可以使用不同工具和思路探索計算方法。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悉地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在此之前,學生對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已經有了瞭解,但對“滿十進一”算理的理解還有一定難度,尤其是小棒操作8+4時,遇到滿十後的情況難以理解,需要小組合作,教師輔導。用豎式計算時,怎樣列式不是難點,但一位數加兩位數的對位問題容易出錯,千萬不能大意。學生對於“爲什麼要從個位加起”的規則難以理解。必須讓其在練習中感悟。在計算中,進位“1”往往會漏加,初學時可以用小“1”做輔助防止漏加,還要特別提醒計算粗心的同學沒有進位可不能亂加“1”。由於一年級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必須講清要求,在彙報時要時時提醒學生注意傾聽他人回答問題。在開展遊戲活動中,一要講清要求,二要注意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參與其中,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重視激趣,重視學習環境和學習氣氛的和諧,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四、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2.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3.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五、重、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探索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理解“滿十進一”的運算規則。

六、教具學具

課件、小棒、計數器、笑臉卡等。

七、教學過程

一、互動熱身,口算激趣

師:上學期我們班上有孩子獲得了“口算王”的稱號,其他孩子也想成爲口算小能手嗎?

開火車,完成口算(準備不同類型的口算習題)

二、引發問題,探究交流

1.創設情境,引發問題

(1)談話引入情境

師: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學校圖書館買了許多適合你們的圖書,想去看看嗎?現在我們一起去圖書館看一看,呈現情境圖(課件)。

(2)看圖提問題,列式

師:仔細觀察,學校圖書館爲我們準備了哪些圖書,各有多少本?

學生自主回答。

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哪些加法問題?

學生自主提問並列式,能解答的直接口算解答。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汪汪樂園》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生列式,師板書算式。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師:28+4怎樣計算呢?孩子們,試着用想到的方法算一算。

(1)擺小棒的方法(湊十法)

請生1上臺演示並說明擺法。

師:後面這一捆小棒表示幾個十?它是怎麼湊成的呢?

師:用小棒擺的,還有其它不同的擺法嗎?

(2)看算式直接口算,先算8+4=12,再算20+12=32。

(3)撥計數器

師敘述,請生1示範在計數器上撥數。

師:先在計數器上撥出28,再撥4個,這4個珠子應該在哪位

上撥呢?(師做犯難狀,請其他孩子幫助解難)。個位只有2個珠子,先從個位撥2個,還有2個怎麼辦呢?

引導學生髮現把個位的10顆珠子換成十位的1顆珠子。10個一換成了1個十,個位滿十了要向十位進一(滿十進一)。

(4)豎式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寫豎式計算時候要注意什麼?又是怎麼算的?(生說,師寫豎式)

師:先算個位8+4=12,滿十怎麼辦?(生回答,師板書進位1)誰還會說個位相加滿十了怎麼辦?(指名回答)

師強調進上的“1”要寫在個位和十位之間,橫線之上,小一些與十位上的數字區分開。請孩子觀察這個豎式,十位上明明是2,結果怎麼成3了?怎麼多了1?這個1怎麼得來的?

師:真不錯,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有了幾種方法計算28+4,淘氣也用了這些方法,還給我們展示了愉快的過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投影教材上的幾種方法)那麼請孩子們仔細看一看這幾種方法有沒什麼一樣的地方?引導發現個位相加都滿十了,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

師:在每種方法中你都能找到那個新的“10”嗎?我們一起試一試。(預設)

3.加法算式比較,揭示課題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加法算式和以前學習的加法算式有什麼不同?(出示24+5與28+4比較)板書副標題: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生齊讀標題。

三、多層次練習,鞏固進位加法

1.解決“試一試”中問題

讓學生獨立試做,在此基礎上組織交流和彙報。體會加法的含義,以及明白算理。

2.圈一圈,算一算。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進行討論交流。進一步理解滿十進一的道理。

3.我是小當家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含有多餘信息,培養學生選擇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回味進位加法

1.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誰來說說你學到了什麼?

2.你想提醒大家在計算中注意什麼?

教學反思:

能有幸承擔一堂教研課,全程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收穫多多,感悟多多,感動多多。課後自我反思如下:

1.能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讓孩子體會數學就在身邊。但不能很好的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按部就班地按教材上的內容創設情境,缺乏有效整合運用教材的能力。對於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未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特別是幾種算法,缺少有效交流溝通,這樣會扼殺孩子學習數學時思維發展的能動性。

2.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學習習慣和行爲規範的培養,但方法太單一,指令訓練刺激,效果不明顯,缺乏兒童化的語言,肢體語言不豐富。注重過程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注意力,但形式枯燥,實用性和操作性不強。

3.專業素養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還有低段教學的因材施教。教師深讀教材的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教育機智,理答方式、對於學生“錯誤”資源的巧妙處理等等,都需要在以後的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提高。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全過程,我有機會聆聽各位前輩的寶貴意見,他們對教學的嚴謹,對每一細節的關注,對每一個用詞的講究,我學到很多,收益匪淺。在教學過程中我看到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己底子的薄弱,我真正感覺到任重而道遠。

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的不足。多想辦法,多學習,多請教。

1.認真解讀教材,認真備課,多收集資料,整合提煉,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課後勤反思、總結。

2.充分利用師徒結對的平臺,多像師傅學習、請教。就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與師傅交流,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多與同年級或以前教過一年級的老師交流、學習。

3.多學習低段教學的藝術,兒童化的語言,豐富的肢體語言。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4.注重低段孩子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

5.多讀增強專業素養方面的書籍,多看課堂實錄等教學錄像。

6.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共促學生髮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愉快大膽地作畫。

2.學習用各種顏色的線條表現蟲子的形狀。

活動準備:

1.創意繪本,油畫棒(或水彩筆)。

2.繪畫大範例。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做手指謠:蟲蟲飛。

蟲蟲蟲蟲飛 (兩手食指輕輕點,然後分開)

飛到嘴巴上 (用手指點指嘴脣)

蟲蟲蟲蟲飛 (兩手食指輕輕點,然後分開)

飛到鼻子上 (用手指點指鼻尖)

蟲蟲蟲蟲飛 (兩手食指輕輕點,然後分開)

飛到眼睛上 (用手指點指眼睛)

蟲蟲蟲蟲飛 (兩手食指輕輕點,然後分開)

飛到耳朵上 (用手指點指耳朵)

咦?蟲蟲不見了 (兩手背到身後藏起來)

2.請幼兒說說,什麼動物愛吃小蟲子?你見過什麼蟲子?它們長什麼樣?教師根據幼兒發言進行小結,出示繪畫大範例,請幼兒觀察範例中蟲子的外形特徵。

3.引導幼兒用肢體模仿蟲子的外形及動作,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4.翻開繪本,請幼兒在書上進行添畫。

5.展示作品,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兒歌《糖和盤》

目的:

在理解兒歌內容基礎上,幼兒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從小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環境、材料創設:

紅盤、綠盤各一個,紅糖、綠糖若干;木偶一個,糖和盤的操作材料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師出示小妹妹木偶,形象地說:“小朋友,你們好。我今天帶來一首兒歌,念給你們聽,好嗎?

師邊操作木偶邊念兒歌:

媽媽拿來兩個盤:紅的盤、綠的盤。

媽媽拿來許多糖:紅的糖、綠的糖。

寶寶看見了,寶寶來裝糖:紅的糖裝進紅的盤,綠的糖裝進綠的盤。

大家看了笑眯眯,都誇寶寶“了不起”

二、小木偶表演時說什麼?媽媽拿來幾個盤?寶寶是怎麼裝糖的?(幼兒進行糖和盤的材料操作)請幼兒說說你是怎樣裝糖的?

三、幼兒學念兒歌

四、師出示紅盤、綠盤和紅糖、綠糖,幼兒分組練習裝糖,體驗其中的樂趣。

五、幼兒完整學念兒歌

六、延伸

改編兒歌,“紅盤、紅糖”改成“方盤、方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