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4W 次

作爲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九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車子,瞭解灑水車的基本構造和用途。

2、通過觀察比較,感知灑水車的特殊功能。

活動過程

1.課件演示,講述汽車的名稱。

救護車

消防車

警車

灑水車

2.引導幼兒講述,這些汽車有什麼用?

3.重點觀察灑水車圖片,瞭解灑水車的基本構造以及用途。

(1)這是什麼車?灑水車是什麼樣子的?

(2)請你們仔細看一看,灑水車上有什麼東西?它們有什麼用?

(3) 灑水車有什麼用呢?它在什麼情況下工作?

灑水車來的時候會發出什麼聲音?

(4) 師帶領幼兒模仿發出灑水車的聲音。

4.小結:灑水車是專給馬路灑水的汽車。

灑水車的車頭和卡車差不多,車身是一個大水箱,裏面裝滿了水,水箱的周圍有排水管,水由排水管噴出,把馬路沖洗得很乾淨。

5.欣賞兒歌《灑水車》

灑水車,叮咚響。馬路上,常來往。噴出股股水花來,乾乾淨淨又涼爽。

6.師鼓勵幼兒老師一起念兒歌《灑水車》。

7.帶領幼兒開展音樂遊戲《灑水車》

遊戲玩法

(1)幼兒圍成圓圈站立,教師扮演灑水車司機,教師隨着音樂邊開灑水車邊唱歌,司機雙手做做灑水動作,面向司機的幼兒必須立即躲閃表示避開水,司機自轉灑水,全體幼兒理解返回自己的座位上,遊戲可進行2—3次。

(2)變換角色讓幼兒扮演灑水車司機進行遊戲。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傾聽故事,使幼兒初步懂得只有和同伴互助互愛,纔能有更多的好朋友。

2、瞭解樹葉的作用,並激發幼兒產生環境保護意識。

活動準備

樹葉做成的標本、樹葉粘貼畫,小熊、小樹葉、大灰狼圖片各一張,大圖書一本。

活動過程

一、扮演樹媽媽,幼兒扮演樹葉寶寶,遊戲形式引題

師:我是樹媽媽,你們都是我的樹葉寶寶,風吹來,我們飄來飄去,轉起來了,啦啦~~~樹葉寶寶長大了,要離開媽媽飄落下來,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輕輕地輕輕地,我們飄來飄去,真好玩。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樹葉飄落的動作。

師:你們看,這裏還有很多我們的落葉朋友呢,我們把它們撿起來放在籃子裏吧。幼兒和教師一起撿樹葉。

二、故事欣賞

1、師:原來我們有這麼多的好朋友啊,高興嗎?咦,你看,這是誰?

出示哭臉的樹葉寶寶,師:它怎麼了?

師: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教師邊出示圖書,邊有表情地講述故事一次。

提問:

(1)剛開始,小熊有沒有和樹葉寶寶做朋友?

(2)誰要吃掉小熊?

(3)大灰狼來了,是誰救了小熊?他們怎麼救小熊的?那我們也一起來試試救小熊,好嗎?(幼兒嘗試扮演樹葉寶寶一次,教師當小熊)

3、請大班幼兒表演故事,全體幼兒當樹葉寶寶也一起參與遊戲。

三、引導幼兒瞭解樹葉的作用,教育幼兒不隨意採摘樹葉

師提問:你喜歡樹葉寶寶嗎?爲什麼?

師:我也喜歡樹葉寶寶,它除了會救小動物外,還有很多用處呢!小樹葉還有什麼用處,你們知道嗎?誰來說說看?

請幼兒自由發表看法。

師:小樹葉能作肥料,書籤,標本,藥品,還能淨化我們的空氣,讓我們呼吸到新鮮的氧氣,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採摘樹葉,這樣會破壞我們的環境,要和樹葉做朋友,不能隨便摘樹葉,對嗎?

四、和幼兒一起將樹葉帶回幼兒園

師:小樹葉的用處可真大,我們把剛纔撿來的這些樹葉寶寶帶回去,用它們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好嗎?

附故事:熊娃娃和樹葉寶寶

天氣真好,熊玩具來到山上玩,飄落在地上的樹葉寶寶看見了,心裏真高興呀,樹葉寶寶對小熊說:"小熊玩具,你來啦,我們一起玩玩吧,好嗎?"小熊歪着腦袋說:"我有小朋友做我的好朋友了,還有小花小草,我纔不和你玩呢。"樹葉寶寶聽了,傷心地走開了。正在這時,一隻大灰狼伸着懶腰說:"我剛睡醒,肚子好餓呀,咦,前面有隻小熊,正好給我當點心吃。"大灰狼說完向前走去。樹葉寶寶看見了,着急地對小熊說:"小熊,不好了,不好了,大灰狼來了,你快跑吧。"小熊哭着說:"我該往哪兒跑呀?媽媽快救我呀。"小樹葉說:"小熊,別哭了,我們一起你。"他們一起跑到小熊身上,把他圍了起來。不一會兒,小熊就被樹葉全都遮住了。這時,大灰狼來了,東找找,西看看,說:"剛纔明明看見小熊在這裏的,怎麼一下子就不見了,我再去前面找找。"說完就搖着腦袋,灰溜溜地走開了。樹葉寶寶看見大灰狼走遠了,對小熊說:"大灰狼走了,小熊,你快出來吧。"小熊從樹葉堆裏鑽出來,對樹葉寶寶說:"謝謝你們了,今天多虧你們救了我。"樹葉寶寶說:"不用謝,幫助好朋友是應該的。雖然我們離開了樹媽媽的懷抱,但是我們還是很有用處的。"小熊羞愧地說:"我現在知道了,我們都要互相幫助,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小熊和樹葉寶寶成了好朋友,他們高高興興地在一起。

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喜歡模仿故事人物的走路姿態,並能說出“像……一樣……”。

2.能用一些自己熟悉的象聲詞爲走路的姿勢伴音,增加表現故事的情趣。

3.樂於表達,養成傾聽的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寶寶”“烏龜”“大白鵝”“小灰兔”“大鴕鳥”的指偶,大老虎的手偶一隻。

2.故事《一步一步,走啊走》PPT,電腦、投影儀等。

3.根據活動室的活動場地畫一個最大的圖形,例如長方形。

活動過程:

  一、通過指偶遊戲認識故事中的五個人物,導入故事。

1.我的五個手指頭請來了五個好朋友(出示),小朋友,看一看,跟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它們是誰呀!

2.逐一認識“寶寶”、“烏龜”、“大白鵝”、“小灰兔”和“大鴕鳥”,幼兒能準確地說出五個故事人物的名字。

  二、理解故事,模仿五種走路的姿態,能用語言表達五個人物走路的樣子。

1.今天,這五個朋友遇見一件很有趣的事,讓我們看一看,聽一聽。

(播放PPT)提問:寶寶怎樣走來的?(一步一步,走呀走)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問:下面是誰走來了呢?(烏龜)烏龜會怎樣走過來呢?小朋友,讓我們學學烏龜走。

(在幼兒學烏龜走的過程中學習短句:像大烏龜一樣慢慢爬)。

小烏龜們我們休息一下吧,看看故事裏的烏龜怎樣走。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問:下面又是誰走來了呢?這次我想請一個朋友說一說,學一學大白鵝怎樣走。

學習短句:像大白鵝一樣踱着走。看看故事裏的大白鵝怎樣走。

4.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問:誰走來了呢?小灰兔是怎樣走?(蹦蹦跳)我們給小灰兔的跳加上好聽的聲音,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說你想加一個什麼樣的聲音。(嗵,咚……)好,我們來學學小灰兔。學習短句:像小灰兔一樣蹦蹦跳。

5.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問:最後一個誰走來了呢?大鴕鳥怎樣走,老師不知道,請小朋友們一起來走給老師看看(用準字:跨)學習短句:像大鴕鳥一樣大步跨。

6.小朋友,知道了他們怎樣走路了,那麼老師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步一步,走啊走》,請小朋友認真看,仔細聽。

(大老虎來了部分暫時不出示)

  三、表演故事,爲故事人物的走路加上象聲詞,增加表演故事的樂趣。

1.(逐一出示指偶)小朋友,我們來跟着他們走一走吧u(幼兒一邊表演一邊講故事)2.(出示老虎手偶)啊嗚!來了一隻大老虎,他們會怎樣跑回家呢?

(組織幼兒討論)3.哦,原來寶寶走、烏龜爬、大白鵝踱、小灰兔跳、大鴕鳥跨,用他們最熟悉的走路方式安全地回到了家。

4.我們小朋友應該怎樣走路最方便、最安全呢?(一步一步,走呀走)四、放鬆、結束活動活動室裏有一個大大的長方形,我們今天聽聽音樂在線上走一走吧。

幼兒園教案 篇4

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是教育工作者對幼兒在一定學習期限內的學習及結果的預期,是幼兒園教育目的的具體化。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即是選擇活動內容、活動組織方式和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活動評價的標準。顯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那對於教育活動組織實施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制定科學的活動目標,從而促進幼兒的發展,作者有一些思考,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以《綱要》中各領域的目標爲指導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目標要以《幼兒園工作規程》和《綱要》中規定的各領域的目標爲指導,結合本班幼兒的發展水平、經驗和需要來制定。

幼兒園的教育對象是3-6歲的兒童,此時期是個體發展的關鍵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其生理、心理髮展需要實施科學教育,才能健康的發展。《綱要》中的教育目標是根據個體發展的不同方面及統一內容不同時期發展特點綜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較強的科學指導性。如中班活動《濟南夏日一遊》是一次以社會爲重點領域的活動。此活動可根據《綱要》中社會領域的總目標,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制定目標。即目標一:培養幼兒理解並遵守穿越馬路時要走人行道的交通規則;目標二:通過欣賞濟南獨具特色的“泉”,萌發幼兒愛家鄉的社會情感;目標三:在旅遊中,提高幼兒自我解決問題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如旅遊中,有的小朋友身體不舒服,同伴之間要給予安慰和照顧等),這些都是建立在總的社會領域目標的基礎之上的。

二、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目標要根據本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及認識規律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格塞爾曾做過一個“雙生子爬樓梯”試驗,在這個實驗中,雙生子T和C:T從第48周起每日進行10分鐘爬梯訓練,連續6周;在此期間,C不作爬梯訓練,只從第53周起開始作爬梯訓練。根據他的實驗結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訓練,就能趕上T的水平。格塞爾的這個實驗表明,兒童的成長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機制制約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這種順序是由先天因素決定的。這種發展規律表現在,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做什麼事情。例如,到一定年齡,幼兒就會走路、爬樓梯,不到這個年齡,機體這方面的能力沒有成熟,即便去提前訓練,也是事倍功半。目標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範圍之外,幼兒因能力達不到,完不成任務不能獲得成功感,失去興趣;如果低於幼兒實際水平,幼兒會覺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勞,而失去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如小班上學期活動教材中體育遊戲《運沙袋》制定的目標之一是激發幼兒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走”運沙袋,改成“跑”運沙袋,對於身體協調能力發展較差的小班孩子來講就太難了,孩子會因爲沙袋總是在運送的過程中從身上掉下來,失去信心和繼續做下去的勇氣,從而放棄遊戲。又如大班健康活動《小青蛙本領強》的目標之一是使幼兒體驗跳躍的動作要領,練習不同的跳法,發展跳躍能力,如果把“練習不同的跳法”去掉,單純體驗跳躍的要領,而平時孩子又經常玩跳躍的遊戲,使得孩子失去了長時間練習跳躍的興趣。

同時,教育活動目標的的制定還要遵循幼兒的認識規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認識規律一般爲:動作——感知——表象——概念。例如小班健康活動《小烏龜爬爬爬》,這次活動的目標首先要建立在認識小烏龜特徵的基礎上,然後瞭解小烏龜爬行速度慢,而且是四肢爬行的特點,目標之一才能設計爲引導幼兒學習手腳着地爬行。

三、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建立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和幼兒原有經驗的基礎上

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時要建立在充分地研讀材料、分析材料,對材料所蘊含的意義和對本年齡段幼兒的發展作用有一個比較深層的挖掘和思考。如果教師對教材分析不夠透徹,目標就會出現導向上的錯誤,如中班主題活動《蛇偷吃了我的蛋》,如果不分析故事內容及其蘊含的意義,教師只把目標定爲:能認真聽故事,並能複述故事;體驗扮演不同角色進行故事表演的樂趣。而不是引導幼兒認識會生蛋的動物,並理解故事重複的結果預測故事的結局。那麼孩子只能單純的學會講故事,而不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去認識故事中會生蛋的動物,也不能提供幼兒增加“理解故事重複的結果預測故事結局”的經驗。

同時,還要建立在本班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如中班科學活動《認識扇子》活動目標爲

一、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目標

二、激發幼兒瞭解傳統文化的興趣;目標

三、通過觀察、比較瞭解扇子的構成、由來、種類、功能用途。但是我們在以前的活動中曾經討論過扇子的功能與用途了,那麼本次活動的目標中就可以改爲通過對扇子功能用途的理解,激發幼兒的創造與想象。

四、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具體、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

教育活動目標要具體、明確,有較強的針對性,本次活動要傳授、激發幼兒那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培養幼兒的哪一種情感都要有較明確的說明,否則教育活動目標表就失去了它的指導作用,使得活動組織起來比較困難。例如只是使用“瞭解”、“學會”、“掌握”等詞,缺乏質和量的具體規定性,可測性和可比性很差,很難達到教學的效果。

例如,有的老師在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活動設計時,目標設定爲使幼兒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這是一個不夠明確的教學活動目標。消防安全知識的含義是什麼,哪些屬於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都沒有說明,教學活動中很難去把握。一般的基本消防安全知識包括髮現火情時應該撥打119報警,報警時應說出自家的地址、火場逃生的方法、如何撲救初起火災等。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提出教學目標時,教師應當明確提出幼兒掌握具體那種消防知識。

五、幼兒園教學活動目標制定既要面向全體,又要適應個別需要

在教學活動中,幼兒的學習經驗和學習能力之間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差異,制定一個適合全班幼兒水平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作爲班級的教學活動又必須圍繞着一個統一的教學目標進行,那麼我們如何使教學活動目標既有統一要求,又能適應不同幼兒的需要?因此在確定教學目標時要有一定的彈性。首先要使幼兒明確完成的最低標準,即教學的下限,使他們瞭解要達到怎樣的水平基本合格。制定最低標準,有助於保證學習者的學習質量,必要時也可規定完成目標的上限,以鼓勵學有餘力的幼兒精益求精,使他們的學習潛力得以充分發揮。

例如,中班美術活動《火箭升空》,可以設定教育目標的最低限是幼兒能勾勒火箭的'輪廓,中班幼兒在成人的指導下基本能模仿並勾勒出簡單的物體輪廓,在規定時間內較好完成作品的人數比例在75%左右,還有一部分幼兒在規定時間內能較好的完成作品,並能對作品進行簡單的裝飾,這就是目標的上限即對火箭進行簡單裝飾。使得全體幼兒在同一次活動中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六、幼兒園教育活動目標的制定要注意各領域目標之間的整合

幼兒園的教育目的是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是整合性的活動,一次活動中有五大領域相互滲透,那麼它的教學目標也不是孤立的,它應該成爲一系列教學目標羣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其他教學目標的相互聯繫。它表現在縱向垂直的關係和橫向水平的關聯兩個方面。縱向垂直的關係,是指某一特定的教學活動中所提出的教學目標與同一課題或統一學科領域中前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初步嘗試自主學習。

2.能和着節拍進行模仿。

3.學習詩歌,感受詩歌天真活潑的情趣,體驗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活動重點:

感知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的行走方式,並能進行模仿。

  活動難點:

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小袋鼠的害羞心理。

  課前準備:

歌曲《乖孩子》。詩歌掛圖,小雞、小鴨、小兔、小袋鼠行走的動畫課件。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播放歌曲《乖孩子》,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活動,融入新課的情景當中。

2.創設語言情境,導入新內容。

師:今天,我們班上來了許多新朋友。你們看一看、說一說有誰。(出示詩歌結構圖,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圖上的小動物形象。)

  二、基本部分

1。指導幼兒認一認、說一說圖中的小動物都是誰。

2。誰知道他們都是怎麼走路的。(可以用語言和動作等不同的方式表達)

3.播放動畫課件,讓幼兒觀察課件中小動物的行走方式。

(1)提問:看看他們是誰?他們是怎麼走路的?(依次出示小雞、小鴨、小兔子,引導幼兒觀察後回答問題)

(2)鼓勵幼兒繼續觀察並進行模仿。

(3)引導幼兒用語言進行表達。

小雞,跟着媽媽,走。

小鴨,跟着媽媽,遊。

小兔子,跟着媽媽,跳。

(4)課件出示小袋鼠,引導幼兒說一說小袋鼠是怎麼走路的。

師:你們仔細看一看,小袋鼠在哪裏呢?

幼:媽媽抱着呢。

師:小雞、小鴨、小兔子都是跟着媽媽自己走的,小袋鼠是怎麼樣的?

幼:它要媽媽抱,真難爲情!

幼:小袋鼠是大懶蟲。

(這時幼兒都哈哈大笑起來,嘲笑小袋鼠。)

師:瞧,小袋鼠被你們這麼一笑,臉色都變了。變得怎麼樣了?

幼:它難爲情了,臉都紅了。

師:真的,小袋鼠的臉變紅了。小袋鼠聽見大家笑話它,會怎麼想?

幼:它會不開心的。

幼:難爲情,臉就紅了。

幼:害羞了,下次不要媽媽抱了。

師:小袋鼠聽了小朋友的話,害羞了。請想一想,我們可以用哪些身體動作來表示?

(5)鼓勵幼兒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示“羞”。

(6)小結幼兒的回答,並和幼兒一起帶着害羞的表情朗誦這句詩歌,注意糾正幼兒“羞”的發音。

4.完整欣賞並學習朗誦詩歌。

(1)師:剛纔我們一起唸的詩歌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誰最羞”。請你們看着圖,仔細聽老師念一遍。

(2)師:詩歌裏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詩歌內容,熟悉並理解詩歌內容。)

(3)師幼一起邊做簡單的身體動作邊唸詩歌。

(4)教師念小動物的名稱,幼兒接念後半段,同時做相應的動作。

5.小結:鼓勵幼兒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三、結束部分

1.引導幼兒替換詩歌中小雞、小鴨、小兔子、小袋鼠等形象,進行詩歌仿編。

2.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爸爸媽媽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附:誰最羞

小雞,跟着媽媽,走!走!走!

小鴨,跟着媽媽,遊!遊!遊!

小兔子,跟着媽媽,跳!跳!跳!

小袋鼠,它要媽媽抱,羞!羞!羞!

  教案評析:

小班幼兒剛到幼兒園,要融入一個大家庭當中是不容易的,他們會產生極度的焦慮、思念、恐懼等不同的情況,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賴心理。詩歌《誰最羞》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形象自主獨立的心理。鼓勵幼兒像小雞、小鴨等小動物一樣“長大了要自己行走”,嘗試自己克服困難,從而幫助幼兒邁開“獨立”的人生第一步。小班幼兒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能簡單判斷生活中哪些行爲是好的,哪些行爲是不好的。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觀察圖片,感知小袋鼠的行爲,自然而然地對要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抱的行爲產生了初步的羞愧感。而教師則順勢就會達到教育幼兒“長大後要自己獨立行走”的目的。關於害羞動作的想象和誇張的表演,讓幼兒對“羞”獲得了深刻的體驗。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在音樂的伴奏下,表演小雞出殼的動作。

2.積極參與遊戲,能在遊戲中與同伴保持適當的距離。

  活動準備:

1.自制雞蛋四個,雞媽媽頭飾一個、小雞頭飾幼兒人手一個。

2.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聽母雞下蛋的聲音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播放母雞下蛋的音樂):小朋友你們聽,這是誰的聲音?你們猜母雞媽媽在幹什麼呢?

  二、欣賞音樂,探索表演小雞出殼的動作。

(一)完整的欣賞音樂。

1.師:小朋友你們看,雞蛋寶寶來了,雞蛋寶寶會變成什麼呢?我聽農場裏的叔叔說:蛋寶寶聽了音樂後啊,能很快變成小雞的,你們想不想讓小雞快點出來啊?

2.完整的播放音樂。

提問:小朋友這段音樂聽上去感覺怎麼樣?你們覺得小雞聽了這個音樂它會做什麼呢?

(二)分段欣賞音樂,並根據音樂探索小雞出殼的動作。

1.欣賞1—4小節,幼兒仿編動作並模仿。

提問:母雞媽媽剛剛把小雞生下來,你們說這時候的小雞在幹什麼?

2.幼兒自由的想象動作,請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表演,讓下面的幼兒進行模仿。

3.欣賞5—12小節,幼兒仿編動作並模仿。

提問:1)你們說這時候的小雞又會做什麼呢?

2)如果你是小雞,會想什麼辦法使自己快點出來呢?

4.幼兒自由的想象動作,請個別幼兒到集體面前表演,讓下面的幼兒進行模仿。

5.提問:小雞出來後會做些什麼事情呢?

6.請幼兒繼續想象小雞出來後跟媽媽做的事情:找蟲子吃、做遊戲等,並模仿。

7.老師根據情節帶領幼兒將所有的動作連貫的做一遍。

(三)帶領幼兒隨音樂合拍而完整的做小雞出殼的遊戲。

1.師:讓我們跟着音樂完整的表演好嗎?

2.出示四個自制的雞蛋,老師戴好母雞媽媽的頭飾,讓幼兒也取出椅子下面的小雞頭飾戴好。帶領幼兒跟着音樂表演二遍。

  三、結束部分

1.幼兒隨着音樂聲跟隨老師一起到室外去捉蟲子吃。

2.帶幼兒回教室結束遊戲。

幼兒園教案 篇7

在實際生活中幼兒亂放物品的現象屢見不鮮,通過故事引導幼兒養成做事認真、有條理的良好生活習慣是非常有效的。良好的生活行爲習慣對孩子們來說不僅是小學階段而且是一生都需要具有的。在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之際,爲了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儘快適應小學的生活,進行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從中領悟正確的行爲要求――做事有條理才能快又好。由於幼兒用書中圖畫較多,不方便閱讀,我就在網上搜索了相關的三幅圖片,每幅圖片中都有醒目的時種。大班幼兒已認識了時種,他們在觀察時種能一下子被吸引。當出示幻燈片,提問:“這是什麼時間?你怎麼知道的?莎莎在幹什麼?這時媽媽說什麼了?莎莎又是怎樣做的?媽媽爲什麼又叫她?誰來說說莎莎現在應該怎樣做?”讓幼兒觀察圖中的文字時,幼兒認識其中的張、的、莎。對慌字幼兒還不認識,我沒有立即告訴幼兒,給幼兒留一個迷。在觀察和認識時間時,幼兒說出是六點半,再討論莎莎此時應該做什麼,而莎莎又是怎麼做的?幼兒能清楚地表達出來。

第兩幅圖出示時,問幼兒:“莎莎起牀了在幹什麼?一開始她就找到了嗎?爲什麼?她的襪子在哪裏?莎莎找到了襪子又在找什麼?在哪找到的,莎莎是怎樣找的?”在這裏,我讓幼兒模仿了莎莎的動作及媽媽着急的語氣,讓幼兒體驗到了莎莎的慌張和媽媽的生氣。接下來讓幼兒想像:“莎莎慌慌張張的穿好了襪子和鞋,她準備好要上學去了嗎?爲什麼?那莎莎的書包應該什麼時候整理?”“整理好書包,現在莎莎可以上學去了嗎?她還有什麼沒準備?媽媽是怎麼說的?爲什麼沒有時間吃早飯?”“莎莎帶上早飯和媽媽出門了,她還有什麼事情沒做?莎莎到了學校會怎麼樣?小學生能遲到嗎?爲什麼?”然後告訴幼兒,剛纔我們講的是一個故事,問幼兒故事的名稱。因爲有了前面的鋪墊,幼兒不加思索地說出故事的名稱:《慌慌張張的莎莎》.

再讓幼兒討論:晚上莎莎脫下來的襪子和鞋都放在哪裏?爲什麼要那樣放?她爲什麼花了那麼長時間才找到呢?如果你是莎莎,你會怎麼做?最後師幼共同小結:每天睡覺前應該把第二天需要的東西都整理好、準備好,需要的時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後一環節也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續編故事。提問:誰來告訴莎莎,以後應該怎麼做,上學時纔不會慌慌張張呢?幼兒很快得出以後莎莎要把自己的物品都提前備好、整理好,她就不還會東翻西找,慌慌張張嗎?那她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莎莎?

接下來讓幼兒和我一起邊做動作邊講述變得做事有條理的莎莎。幼兒邊講述邊表演動作,活動也帶給以後的生活經驗:養成做事認真、有條理的良好生活習慣。同時有個幼兒還表達出了媽媽快樂的心情,媽媽高興地抱了抱莎莎。真的感謝孩子的天真爛漫。讓活動在孩子們的擁抱中得到昇華。

總之,本節次活動利用了多種形式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充分體現出幼兒的主體性。通過課件及視頻儀運用,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採用跟進式提問,充分激活幼兒的思維,環環緊扣,層層遞進,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內容。創設情境,提升幼兒的已有經驗讓幼兒對整理書包、衣物進行討論:這些東西應該什麼時候整理纔不會慌慌張張?爲下一步的續編做了一個自然的過渡。

最後的續編是一個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小結,老師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放手讓幼兒大膽講述的莎莎是怎樣做事情的,同時讓幼兒明確了方向,知道今後我上學要怎樣做,怎樣整理自己的物品。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親自參加洗毛巾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2,幼兒瞭解幾種常見的洗滌用品。

3,讓幼兒瞭解肥皂,知道它的用途。

4,使幼兒逐漸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的好習慣。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6,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1肥皂的用途

2洗毛巾的方法

活動準備

髒的小毛巾每人一張·小盆子和肥皂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察毛巾,說說毛巾都是什麼樣子的。組織幼兒討論:我們咋樣才能使它變乾淨?

2幼兒自己動手洗毛巾。先放在清水裏洗,看看能不能洗乾淨。又討論:我們該請誰來幫忙?

3教師出示肥皂,讓幼兒認識肥皂。

4幼兒在教師指導下又洗毛巾。浸溼毛巾—摸肥皂—搓洗毛巾—清水清洗。

5引導幼兒討論:肥皂還可以洗什麼?

6教師小結:肥皂可以幫助我們去掉手上的細菌,小朋友要經常洗手,養成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教學反思

1通過這次活動的學習,我班小朋友幾乎都會在飯前便後主動洗手了。

2多數小朋友在平時戶外活動時也開始講衛生了,不再把自己的小手小臉弄得很髒。

3只是有的小朋友爲了玩水,就不停地洗,現在天氣冷了,怕他們感冒。

幼兒園教案 篇9

今天,我們中班組的家長開放日進行的非常成功,可能會有一些爸爸是單位請假過來的,但是此行絕對值得,孩子們和自己的爸爸互動遊戲真的是既快樂又好玩。上午的天氣很給力,是陰天,沒有曬人的太陽來湊熱鬧,我們的活動照樣進行的非常激烈。爸爸們果然是一家之主,是力量的代表,看,在賽場上飛奔的身影就是我們可愛又可親的爸爸了。

首先,我們全體進行了自由操活動環節,採用的是《洗澡歌》,以往我們都是以《健康歌》爲開始,這次我們就換了換口味,和爸爸一起左搓搓,右搓搓,很多爸爸很合作的跟着寶寶們一起做,場面很熱鬧,不過我們班的爸爸多數比較害羞,放不開面子,站在那裏鼓勵自己的寶寶快點跟上音樂做操。

接着,我們就要開始進行遊戲了,一共準備了3個遊戲,基本上每位爸爸和寶寶都能輪到2~3次遊戲,讓他們足足過了把癮!

  遊戲(一)背寶寶

需要爸爸揹着自己的寶寶到對面的黑板上摘到果子返回。我們班的爸爸積極性非常高,都問:“老師我可以嗎?還缺了沒,我上吧!”在比賽牀上,都卯足了勁,大家團結一致,這個時候都不需要老師去幫助他們如何排隊,爸爸們早就揹着寶寶排成了一排,儼然一副早已準備上戰場的親子兵,呵呵,真的很有這個感覺哦!爸爸們果然有力氣,跑的都很快,寶寶們在背上被癲的一愣一愣的,不過我看到每個寶寶臉上的表情都是很開心的笑着。

  遊戲(二)擠爆氣球

需要寶寶們跑到對面讓自己的爸爸把氣球坐暴。這個遊戲就要比比寶寶們跑步的速度啦,別看小朋友小,比賽競爭的觀念很強,已經很有集體意識,都想爲自己班級加油增光。當我幫助小朋友排隊時,有個小男孩就手拿氣球問我:“顧老師,這個遊戲怎麼玩啊,告訴我一下吧。”小不點早已着急的想馬上開始遊戲了,我就說:“別急,聽主持人老師怎麼介紹遊戲玩法,到時你就知道了。”他緊接着就說:“我跑步很快的哦,我經常跟我的好朋友比賽跑步的,他比不過我,一直是我贏!”說的還真得意,“小傢伙,看你的表現了,加油!”我給他加油鼓起了一下,讓他信心滿滿出發了。隨着比賽的進行,操場上響起了一陣“嘣叭”的響聲,就像是在放爆竹。我們班有一位小朋友很害怕,跑到一半捂着耳朵不敢前進了,站在中間,最後還是看見爸爸在對岸着急的喊:“快點過來,加油,要輸了……”幾番的催促下,終於讓這位小朋友跑到了終點讓爸爸擠爆了氣球。

  遊戲(三)老爸送我上幼兒園

需要小朋友坐在小推車裏讓爸爸推着繞椅子一圈返回。進行這個遊戲時,我特地選了一些個小的小朋友,這樣坐在小推車裏就比較安全了,而且也不會讓老爸很累。爸爸們一個個都很高大,要推這輛車還需彎腰才能進行,看着爸爸們這麼又蹲又彎腰的比賽,感覺真的很有趣,寶寶們坐在小推車中倒是很悠哉自樂,他們的老爸可就辛苦啦!

最後,所有老爸進行了拔河比賽。那絕對是力量的比拼!!我們班的爸爸可是蓄勢待發,個個都說要來個痛快的,大家齊心協力一股勁把對手拉過來就行了。到了比賽場上,爸爸們很自覺的拉起繩子安排隊形,而一旁的寶寶們可沒有閒下來,很有秩序的坐在小姨子上給自己的爸爸加油,我聽到有喊:“老爸加油!老爸我愛你!老爸要拿第一名!”孩子們爭強好勝,就希望自己的爸爸能奪冠。不過戰況真的很激烈,我們的爸爸都不辜負寶寶們的期望,光榮的拿着第一名回到座位,我看到很多爸爸氣喘噓噓,頭上都冒汗了,但是聽到勝利的消息,大家都很激動。

這樣的家長開放日活動很棒,很多爸爸已近在問,下學期這個活動還有沒有,平時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孩子,但是他們很喜歡以這樣的活動方式與孩子交流接觸,這半天真的很快樂!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父親節活動,給幼兒上了人生的一堂課,還讓幼兒瞭解到母愛如海,父愛如山。能使幼兒更加珍惜家人對自己的愛,並自己去嘗試愛家人,跟家人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小百科: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在美國,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魯斯多德夫人 (Mrs. Dodd,Sonora Louise Smart Dodd) 倡導的,多德夫人的母親在生育第六個孩 子時,因難產而死,多德夫人的父親威廉斯馬特先生 (Mr. William Smart) 曾參加過南北戰爭,他在妻子過世後,獨自一人在華盛頓州東部的一個鄉下農場,承擔起撫養、教育六個孩子的重任,多德夫人在家中排行老二,亦是家裏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細心特質,讓她更能體會父親的辛勞,斯馬特先生白天辛勞地工作,晚上回家還要照料家務與每一個孩子的生活,經過幾十年的辛苦,兒女們終於長大成人,當子女們盼望能讓斯馬特先生好好安享晚年之際,斯馬特先生卻因多年的過度勞累於1909年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