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七篇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2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幼兒園教案範文集錦七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捉老鼠

活動目標:

1、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遊戲秩序。

活動準備:

老鼠(背後有式題)、小貓頭飾、拱形門、海洋球(球上貼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數字爲1-10)、算式題(幼兒、老師都有)、彩旗(旗上有數字)、佈置場景、鈴鼓一隻、雪花片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貓寶寶

師:寶寶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出去玩,好嗎?來,坐上火車,出發啦!(火車音樂)進場後轉一圈

2.無意發現鼠跡

師:呀,這裏真漂亮,你們找個朋友玩一會兒吧!寶寶,你們快來看哪,這裏怎麼亂七八糟,是誰幹的呀?瞧,這裏還有老鼠腳印呢!

幼:老鼠

師:喔。原來是老鼠乾的壞事情呀,我們來收拾一下(帶領幼兒將垃圾撿乾淨)

師:寶寶,來,我們坐下來想用什麼辦法對付他們,好嗎?

幼兒坐好後

師:寶寶們,你們想用什麼方法對付他們呢?

幼兒討論回答。

老師小結:剛纔小朋友想得辦法真多,現在媽媽就來教你們一些捉老鼠的本領,好嗎?

3.老師教本領

A.看誰腦筋動得快(看算式說答案)

師:媽媽現在就來看看哪個寶寶的腦筋動得最快,好嗎?

出算式,幼兒說答案

B.對暗號(複習對數遊戲)

師:剛纔,寶寶們的腦筋動得真快,現在媽媽還要來考考你們,待會兒抓老鼠時,媽媽和你們會有聯絡暗號,我們的暗號是看媽媽小旗上的數字,聽媽媽跺腳,你們接下去跺,讓媽媽跺腳的次數和你們跺腳的次數合起來是小旗上的數,好嗎?

C.看誰耳朵靈(聽得數出算式)

師:現在媽媽要來考考你們的聽力,看誰的聽力最棒,好嗎?請你們從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媽媽拍鈴鼓,你們聽是幾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媽媽鈴鼓聲一樣,那就站起來,好嗎?

D.打靶(綜合練習)

師:現在媽媽來請你們玩個遊戲,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來,好嗎?

幼兒擺好椅子後

師:寶寶,瞧,這裏有什麼,知道怎樣玩嗎?誰來說一說老師交代要求,幼兒練習投擲,玩後,老師檢查對與錯。

4.執行任務

師:寶寶,你們的本領練得真棒,現在我們就出發去抓老鼠啦!來跟在媽媽後面放音樂,走一圈,停下

師:寶寶們,現在媽媽先去試探一下,待會兒我們用暗號聯絡,好嗎?

老師悄悄走過去,用小旗揮揮,跺暗號,幼兒回答。

A.先派一名幼兒抓

師:瞧,老鼠真狡猾,還有問題讓幼兒回答對了才能真正抓住。寶寶把題目算出來,抓住一隻就到媽媽這裏來領獎。

幼兒計算後到老師那裏那雪花片(老師看幼兒題目是否正確,如正確纔給予雪花片)

老師小結:今天開心嗎?誰抓的老鼠最多?

5、結束部分

帶幼兒開火車回家。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知道3.12是植樹節,瞭解植樹對人類的重要意義。

2. 在與家長共同種植的過程中,體驗植樹帶來的快樂。

3. 有良好的環保意識,能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

4. 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5. 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 發放通知,請家長和孩子選擇一個合適種植地點。

2. 準備一棵樹苗及植樹所需的工具。

3. 準備攝影材料,拍攝下植樹的過程。

活動過程:

1. 印發通知,請家長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

2. 在節假日中與幼兒一起去種下“親子樹”。

3. 拍下植樹的過程(照片和VCD均可)。

4. 寫下“植樹感言”。

把“植樹感言”和沖印好的照片帶到幼兒園,佈置“親子植樹展”。

拓展:

植樹指種植樹木。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植樹的傳統,涌現出了許多崇尚植樹造林的趣聞佳話。植樹以清明時節爲最佳,此時氣候溫暖,春雨飛灑,利於樹苗成活。植樹造林對於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減輕大氣污染具有重要意義。3月12日爲中國的法定植樹節。

幼兒園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美麗的秋季正是水果豐收的季節,多種水果激起了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及貪吃的慾望,孩子們經常在教室的陶吧中製作出各種各樣的水果。而且我們陶藝班的幼兒思維活躍,想象大膽豐富,對同一問題常常能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見,並且對充滿神祕色彩的故事表現出較大的興趣和好奇心,喜歡用自己靈巧的小手去做一做、玩一玩,進行一些藝術表現活動。故事《小蛇多多》是一篇富有童趣、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它以小蛇多多看見各種水果爲線索,引出了故事的主題,將秋天的多種水果的特徵描寫得淋漓盡致,適合中班幼兒。

在活動中,我們嘗試將語言與陶藝活動的有機結合,讓幼兒設計美觀、形象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教具,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說話,設置生動有趣的情節,使幼兒直接感知形象、描述形象、製作形象的擴散。促使幼兒思維活動呈現多樣性、獨特性、變通性。我們鼓勵幼兒愉快地表演故事,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表演慾望,體驗陶藝創造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說出幾種水果的味道,知道再好吃的東西也不能貪吃。

2、在理解故事基礎上,用已掌握的搓、團圓、捏、壓印等技能,製作出故事中出現的形象。

3、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創作,充分想象。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表演慾望、及動手能力等。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小蛇多多》,幼兒對秋天的水果有一定的感性經驗。

2、小蛇、蝴蝶、香蕉、葡萄、蘋果、西瓜的圖卡若干。

3、人手一份泥巴,各種廢舊材料:梳子、鈕釦、瓶蓋、牙籤等。

  活動過程:

一、語言

  活動――理解故事內容。

師:1、美麗的秋天到了,小蛇多多想到外面去玩,於是它和媽媽打了個招呼。(導入故事情節,播放多媒體課件)

2、幼兒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評:在語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感官,腦、眼、耳、手、口並用,使幼兒通過視覺、聽覺、言語等器官的相互聯合,掌握運用語言交際的基本能力。這一環節應用了電教媒體。讓幼兒在想想、看看、聽聽、說說中學會運用語言。)

3、完整欣賞故事,表演故事情節。(播放多媒體課件)

師:{1}小蛇多多和小蝴蝶真有趣,讓我們再來聽聽故事,學學它們的樣子。

討論:如果你看見這麼多好吃的東西,你怎麼做呢?爲什麼?

(評:在這個環節中貫穿《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孩子們如沐春風,勇於表現了自己的見解,從而對故事的情節加深了影響,爲下面的陶藝製作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2}引導幼兒討論角色分配以及道具的運用。

{3}幼兒分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二、陶藝創作――故事中的形象。

師:1、今天我們就用泥巴來製作故事中可愛的小蛇、蘋果、香蕉、葡萄、西瓜、蝴蝶,做好以後,就用你的作品表演《小蛇多多》的故事,好嗎?

2、討論製作方法:

師;我們可以怎樣製作這些東西呢?

幼兒討論。

幼A:我用搓圓的方法制作圓圓的蘋果,再用泥條做它的柄;

幼B:用泥條盤成蝴蝶的翅膀,然後在它身體上裝飾花紋;

幼C:我要用做油繩的方法制作小蛇多多的身體(幼兒進行演示做法)。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棒,一下就想出了它們的製作方法。今天我還把你們收集的各種材料帶來了,你們可以用它來製作水果上的花紋,小動物的眼鏡,讓我們來製作吧!

3、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評:對幼兒的做法都給予了肯定。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4、利用自己的作品,邊擺弄邊講述故事。

(評:幼兒拿着自己的陶藝作品心情無比的快樂,個個滔滔不絕的講起了故事的內容。我們則鼓勵孩子們保持和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不追求作品最後達到的精美性,而是其思想的獨特性、想象的廣闊性、創新的大膽性,處處體現着各方面教育內容的互動。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等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本活動選材適合幼兒年齡特點,教師設計新穎別具匠心,整個活動氣氛濃厚,每個幼兒都被教師創設的情景所吸引,孩子們可以自由表現內心感受,同時不斷從同伴處獲取更多的信息,產生靈感,並大膽、有創意地表達。教師則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與創造,接納孩子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形式。

這一活動充分體現了《綱要》提到的幼兒園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啓蒙性”和各方面教育內容的“相互滲透”反映了新的幼兒教育課程整體觀念導向,活動中摻透了語言、藝術、科學等多方面內容,幼兒參與興趣積極踊躍,收效很好,處處體現幼兒的主體性與教師導的作用。

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準備:《一條魚水裏遊》歌譜。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懂得歌詞大意。

2、學會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1、教師先給幼兒邊彈邊唱。

師:我們來學一首關於魚的兒歌,老師先唱一遍,請你們來欣賞!

師:這首歌的意思是不是朋友多在一起玩開心啊。

2、先教幼兒熟讀記住歌詞。

師:這首兒歌是不是很好聽啊!咱們先來學歌詞,歌詞記住了才能流利的唱。

3、學演唱兒歌。

師:老師邊彈邊唱一句,小朋友也學老師唱一句。

師:小朋友們學會後,我們在整體演唱。

4、小結

在幼兒學習中,要提醒歌詞的先後順序,教學中多次重複演唱。在歌唱時要及時糾正錯誤,多表揚幼兒,讓孩子更有積極性。

 活動延伸:

1、學習這首兒歌的舞蹈。

2、讓幼兒邊唱邊跳。

幼兒園教案 篇5

主題說明:

大千世界中的生靈萬物,都有顏色。顏色既是物質固有的特徵,又富有濃郁的情感含義。以色彩及其相關的事物爲對象,引發幼兒與它們之間發生互動,這對幼兒在認知建構與情感建構方面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兒童的世界更是五彩斑斕,就像紅、黃、藍、綠這些顏色一樣。鮮豔、美麗的色彩讓孩子們喜愛,更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紅彤彤的太陽、黃澄澄的梨子、蔚藍色的天空……

在秋景迷人的季節裏,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官發現秋天是多姿多彩的,他們感知美麗、豐富的色彩藏在哪裏,玩玩色彩遊戲,做做彩色球、彩色花……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兒童建構着自己的語言、空間、數理、交際等各項智能。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多彩的秋天,一起去發現、一起去想象吧!

主題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感官發現秋天的變化,並感受秋天是多姿多彩的。

2.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秋天大自然的感受。

3.在有趣的`活動中讓幼兒建構自己的語言、空間、數理、交際等各種智能。

幼兒園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培養孩子豐富的感情、想象力、觀察力;

活動流程

一、基本功訓練

1、勾繃腳練習,放音樂《每當走過老師窗前》作爲背景音樂;

2、小碎步練習,放音樂《踏浪》作爲背景音樂;

二、舞蹈動作學習

1、五指張開左手向左上方伸出,手心向前,右腿彎曲,右手向右下方伸出,手背向前,反方向重複一次爲一個八拍。做四個八拍。

2、分排糾正,輔導動作,每排都找一個跳得好的小朋友做示範,

3、五指張開從左右手相互向上伸出作蹲起練習。面帶微笑,目視前方。分別給男女孩輔導。

4、單腿跳練習,左手同右腿同時迅速擡起,左手握拳在腰間,右手握拳在下爲第一拍,反方向重複一次爲第二拍。反覆做兩個八拍。

5、反覆練習三個新動作,把動作連起來做。加快速度。

6、加伴奏練習,要求速度在130每分鐘

活動延伸

回家觀看《聰明寶貝》的視頻。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內容進行推理,想象故事中圖片所表示的意思,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2.感受傘在不同角度觀察所得到不同結果的現象。

3.認識傘的特點與功能。

4.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嘗試續編故事。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公主表情圖微笑2張、生氣3張;四個僕人分別各自1張;傘面圖4張;文字“愛畫畫的公主”。

2.傘一把。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位小客人(出示公主微笑圖),你們認識她嗎?她是位公主,不過這位公主脾氣有點古怪,她不愛說話,只愛畫畫,所以大家都叫她“愛畫畫的公主”。今天,老師就來給大家講這個“愛畫畫的公主”的故事。

二、課件,講述故事。

畫面1:有一個脾氣很古怪的公主,她不愛說話,只愛畫畫,有一天,她帶着四個僕人去爬山,太陽很毒,曬得大家滿頭大汗,公主拿出紙和筆,畫了一幅畫,請她們去找畫上的東西。

提問:你知道公主要的是什麼?

僕人給她找來的是什麼?

畫面2:(出示僕人1)這個梳着辮子的僕人找對了嗎?公主高興還是生氣?

畫面3:公主生氣了,拿出紙和筆,又畫了一幅畫。你知道公主要的是什麼?僕人給她找來的是什麼?

畫面4:(出示僕人2)紅裙子僕人看了公主的畫,跑回皇宮拿了公主平時最喜歡吃的棒棒糖,跑回來,這回公主該笑了吧,小朋友你說呢?

畫面5:公主又生氣了,拿出紙和筆,又畫了第三幅畫。小朋友,大家趕緊幫幫僕人,別再讓公主生氣了,這公主到底要的是什麼啊?

畫面6:(出示僕人3)一個胖嘟嘟的僕人看了公主的畫,跑到山上拔了一棵松樹,跑回來,這回公主該不生氣了吧。

誰知公主更生氣了,拿出紙和筆,又認認真真的畫了第四幅畫。小朋友,你告訴僕人,公主要的究竟是什麼啊?

畫面7、8:(出示僕人4)一個瘦僕人仔細看了公主的畫,跑回皇宮,拿了一把傘回來,並撐了起來,小朋友,她對了嗎?你猜公主這回是什麼表情?

出示公主微笑圖:公主笑了,僕人們也笑了。

三、幫助幼兒理解故事,感受同樣的物體在不同的角度會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提問:

1.故事的題目是什麼?故事中的公主是個什麼樣的公主?

2.一天,公主帶了四個僕人去爬山,天氣怎麼樣?(太陽很毒……)公主其實想要的是什麼呀?她一共畫了幾幅畫?

3.那爲什麼梳着兩根辮子的僕人會找來蘑菇,蘑菇什麼地方象傘啊?

4.那爲什麼穿紅裙子的僕人會找來棒棒糖,棒棒糖又什麼地方象傘?

5.那又爲什麼胖僕人會找來松樹,松樹又什麼地方像傘呢?

6.到最後公主仔細畫了第四幅畫,是哪個僕人找到了她要的東西?

引導認識傘的功能

1.公主爲什麼要傘啊?

2.傘除了可以遮太陽還能幹什麼?

四、小結延伸。

原來傘不僅可以遮擋太陽,還能遮風擋雨,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真是我們的好朋友。

請小朋友回家後再想一想:除了生活中可以跟我們做好朋友之外,在我們的學習中傘還可以做什麼呢?

小百科:畫畫是一種在二維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臨摹自然的藝術,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常把繪畫稱作“猴子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