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精選14篇)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精選14篇)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認識新的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四季的變化與特點,知道小蝸牛在四季中什麼也沒有得到,明白要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認識“住、孩”等12個生字,會寫“對、全”等4個字。

教學過程:

一課

一、巧用謎語,導入新課

1、教師利用謎語引入新課。

2、出示小蝸牛的圖片,誰來看圖說說它的模樣?

3、板書課文題目。

二、讀通課文,感知內容

1、教師範讀課文,講清要求。

2、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藉助拼音讀正確,自主識字。

3、指導分自然段讀文,讀後說一說每個季節有什麼特點?

4、分角色朗讀,讀後評議。

三、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對、媽、全、回”幾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出示課件)

2、利用課件演示字和筆順,學生書空。

3、教師範寫。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四、課外延伸,激發想象

鼓勵學生說一說,你看到的冬天是什麼樣的?並用相機拍下來。

第二課時

一、趣味複習,鞏固生字

學生比賽讀:蝸牛、大樹、發芽、已經、小草、爬呀爬

二、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指導學生讀課文,思考

(1)春天到了,蝸牛媽媽對孩子說了什麼?

(2)第二次媽媽對小蝸牛說了什麼?

(3)小蝸牛採回草莓沒有?爲什麼?

(4)小蝸牛採回蘑菇沒有?爲什麼?

(5)一年有幾個季節?

2、引導學生交流:在四個季節中蝸牛到底得到了什麼?爲什麼什麼也沒有得到?應該怎麼做?

3、正確朗讀帶有感嘆號的句子。

三、總結拓展

引導學生總結,你喜歡文中的小蝸牛嗎?爲什麼?

四、佈置作業

抄寫生字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2

教材解析

這是一篇童話,以一隻可愛的小蝸牛和它慈愛的媽媽之間有趣的對話呈現故事情節。小蝸牛在媽媽的提示下去樹林玩,由於爬得慢,總是錯過原來的季節,看到了下一個季節的風景。課文藉助小蝸牛先後3次去樹林裏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點以及蝸牛爬得慢的特點。

課文以小蝸牛的視角,生動鮮活展現了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本課的最大特點是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小蝸牛的動作和蝸牛媽媽的語言不斷反覆。這種不斷復現的情節,有利於學生習得語言,發展思維。

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現的一篇沒有全文注音的課文,只給部分難字注了拼音,配有4幅色彩豔麗、季節特徵明顯的插圖,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旨在培養學生看圖學文、自主識字、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住、孩”等12個生字和王字旁1個偏旁;會寫“對、媽”等4個字。

2、藉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瞭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藉助圖畫、生活經驗,讀懂課文,瞭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本課要求認識的王字旁,是以前學過的“王”字變化而來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字變成偏旁後的差別。如“王”變成王字旁後,長橫變成了提,“玩”字的左右兩部分要相讓。爲減輕學生學習的難度,本課部分生字標註了拼音。

要充分發揮拼音的作用,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住”是翹舌音;“吧、呀”是語氣詞,要讀輕聲;“久、全、變”是三拼音節,要把音節拼讀完整;“吧、發、芽、爬、呀”都有相同的韻母,可以對比着讀一讀。

學生初讀課文,會遇到一些沒有注音的生字。對於這些不認識的字,要充分發揮連環畫的作用,引導學生大膽猜讀。如,“蝸牛、草莓、蘑菇、發芽”中的生字,圖畫已做了明顯的提示,聯繫生活經驗,學生就能猜出是什麼字。受方言的影響,有的學生猜出的字與生字的讀音可能有差異,教師可安排互動交流的環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此外,還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字義。

關於王字旁:王字旁的字在古代都和玉有關。本課認讀字“玩”和讀寫字“全”都有一個王字旁,“玩”在《說文》中的解釋是“弄也”。

“全”在《說文》中的解釋是“純玉”。

(1)藉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草莓、蘑菇、芽”這一組字都有草字頭,說明這些字都與植物有關。

(2)結合語境和生活經驗。“小蝸牛爬呀,爬呀”中的“爬”,“快去摘草莓”中的“摘”,“樹葉全掉了”中的“掉”,都可以結合語境和生活經驗,猜測它們的大致意思。

(3)有的生字,如“孩子”的“孩“,“碧綠”的“碧”,適宜組成詞讓學生認識,不要孤立地去認。

本課要求認識的12個生字,可以藉助生字與熟字的聯繫,幫助學生記住字形。

(1)給已學字加偏旁:巴—吧、爬;牙—呀、芽。

(2)與已學的形近字做比較:金—全;田—回。

2、寫字。

本課4個要寫的字都是合體字。“對、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要提示學生注意偏旁相讓後帶來的字形變化;“全”是上下結構,“回”是全包圍結構。要提示學生注意不同的字形結構,每個偏旁的書寫是不一樣的:左右結構的字,偏旁顯長、顯瘦;上下結構、包圍結構的字,偏旁顯寬、顯扁。讓學生知道,寫合體字要有左右、上下、裏外相互協調的意識。

本課4個字書寫要點:

5畫,合體字。

對左邊“又”的第二筆變長點;右邊“寸”的橫畫變短,豎鉤要寫直,點要落在田字格的中心點上。

6畫,合體字。

媽注意女字旁的提從橫中線起筆,往右上略斜,豎折折鉤起筆的豎則落在豎中線上。

6畫,合體字。

全“人”字頭蓋住下面的“王”部,“王”部的第一橫落在橫中線上,最後一長橫要舒展。

6畫,合體字。

回國字框,字體顯寬扁。豎畫都要微微往裏斜,四橫、四豎的間距要均勻。

本課要寫的字,可以與熟字組成新詞,如“不對、對比、上回、下回、回來、回去”,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寫一寫。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本課的學習要避免一上來就是教師的示範朗讀或者聽錄音。要讓學生自己嘗試着借

助連環畫獨立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在學生能正確識讀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指導。

課文主要由蝸牛媽媽和小蝸牛的對話組成,可以引導學生根據人物身份的不同讀出不同的語氣。如蝸牛媽媽的話要讀出親切、溫和的語氣,小蝸牛的話要讀出天真可愛的感覺來。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是蝸牛媽媽或小蝸牛,分角色來進行對話。

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夏天了!快去摘幾顆草莓回來。”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秋天了!快去採幾個蘑菇回來。”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裏過冬吧。”

這是蝸牛媽媽說的3句話,是典型的童話語言,反覆出現,有利於學生把握故事情節;句式一致,有利於開展語言學習。蝸牛媽媽的“哦”,

說明她很驚訝,和反覆的“快去……”說明蝸牛媽媽很着急,也很慈愛,要連起來進行整體訓練。同樣的,小蝸牛的話在課文中也出現了3次,3次的表達也有類似的語言特點。

還可以抓住一些關鍵詞語,引導學生讀出感受。比如通過“已經”一詞,可以強調小蝸牛錯過了原來的季節,分別遇到了“夏天、秋天、冬天”;讀“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時,可以讀得慢一些,進一步感受小蝸牛爬得慢的特點。

本課輕聲詞語比較多,如“孩子、葉子、回來、地上、已經”。結合平時說話規律,

注意“吧、呀、呢”等語氣詞的輕聲和“着、了、的”等助詞的輕聲。輕聲詞語的朗讀,可以在句子中隨語流細心體會。

2、理解運用。本文理解中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對於蝸牛爬行速度的理解。如果學生對蝸牛完全不熟

悉,不知道蝸牛是一種爬行非常緩慢的動物,那麼就很難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前出示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了解蝸牛及其行動方式,從而掃清這個潛在的認知難點。

本文淺顯易懂,教學時不必分析講解,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能理解課文內容即可。可以藉助圖片和表格等直觀形式,讓學生梳理課文信息,弄清楚四季代表的事物,尤其是樹葉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說說四季裏大自然還有哪些變化,引導學生養成樂於觀察自然的好習慣。

可採用文字和圖片連線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四季的變化:

春天草莓(圖片)春天樹葉黃了

夏天蘑菇(圖片)夏天樹葉發芽

秋天雪(圖片)秋天樹葉碧綠碧綠

冬天小樹發芽(圖片)冬天樹葉全掉了

3、課後練習。課後第一題和第二題都提示了本課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一是要圖文對照,讀懂課文;二

是遇到不認識的字,要藉助圖畫大膽猜測。這兩道練習題,都應與課文的學習相結合。如,先讓學生對照圖畫,自己讀讀課文,遇到不注拼音的生字,就藉助圖畫來猜。在初讀課文的環節,就完成課後第一題和第二題。

三、問題提示

《小蝸牛》一課爲什麼有的段落之間有空行?

作爲連環畫課文,在版式上與其他課文有所不同。全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把課文分爲四個部分,併爲每個部分配上精美的插圖,體現了連環畫課文的特點,更加重視圖與文之間的對照,以方便學生藉助圖畫閱讀。

教學設計舉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藉助插圖、拼音,認識12個生字,學寫“對、媽”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識四季的不同特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謎語,引出故事

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裏頭。

2、課件出示“蝸牛”,學生自由談談對蝸牛的印象。

3、導語: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講述的就是它們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吧!

二、藉助圖畫初讀課文,隨文識字學生第一次接

1、學生先說說這篇課文與以往課文的區別。觸不是全文注音的課

2、自主閱讀課文,遇到有注音的地方多讀幾遍,遇到讀文,交流識字的方不出的地方看圖猜想。法,不僅能解決他們。

3、全班交流:認識了哪些字?是怎麼認識的?在交流中,面對的實際問題,而學生把猜讀中的錯誤改正過來。且也能提高他們自主。

4、自由讀課文,力求做到正確、流利,教師巡視指導。識字的能力。

三、藉助插圖,認識四季

(一)瞭解樹木的變化,藉助拼音、圖片認讀部分生字

1、引導:小蝸牛爬呀爬,小樹林裏的小樹變化可大了,你們都知道嗎?

2、出示文中4幅小樹的插圖和4個句子(“芽、全、掉、滿、碧”都帶注音):

樹葉全變黃了。用圖文結合的形

樹葉全掉了。式認讀文中難點句,小樹發芽了。

3、插圖與句子配對,請學生讀準上面4句話。透,也是生字認讀任

4、請學生按小樹的生長過程給4句話排排順序。務的分解。

(二)瞭解其他景物的變化,認識四季

1、過渡:哇,在小樹不斷的變化中,四季早已悄悄走過。小蝸牛爬呀爬,發現其實不僅是小樹,還有很多景物也會悄悄地告訴我們四季的信息呢。

2、出示“草莓”“蘑菇”“雪”的帶文字的圖片,請學生根據圖讀準詞語。

3、引導:這些景物屬於哪個季節呢?請你把它們放到相應的圖(小樹的圖)下去。

4、出示下面的句式,讓學生把圖上的內容說一說。

小樹 ,已經是了。

樹葉 ,地上,已經是了。

5、課間操——念兒歌,關注“芽、草莓、蘑菇、蓋、全、變”等詞。

(1)引導:四季的景物真多呀!你分得清嗎?

(2)出示兒歌讀讀。

葉芽葉芽點點,已經已經春天;草莓草莓甜甜,已經已經夏天;蘑菇蘑菇圓圓,已經已經秋天;白雪蓋住地面,全變全變不見。

四、字詞盤點,書寫“對、媽”

1、出示“對、媽”,提示學生注意偏旁相讓後帶來的字形變化。

2、指導學生書寫“對”。

(1)田字格板書範寫(見寫字指導)。

(2)學生集體書空、練寫。

3、指導學生書寫“媽”(步驟同“對”)。

4、反饋評價:第一步,展示優秀書寫;第二步,出示問題範例,糾正;第三步,學生再練寫一個字。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喜歡動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這首根據小蝸牛的特點寫的幽默詼諧、好聽的歌曲吸引着孩子們,讓孩子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個興趣點設計了這個活動,旨在通過讓孩子感受3/4節拍的特點,用流暢、歡快的聲音唱出小蝸牛逍遙、自在的心情。

活動目標:

1、感受活潑歡快的曲調,瞭解並拍出3/4拍的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2、能用跳躍和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創造性地表現出歌曲所表現的情景。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在自然角飼養小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特徵和習性,並與小蝸牛交朋友。

2、《我是快樂的小蝸牛》歌曲磁帶、小蝸牛圖片和頭飾。

活動過程:

1、謎語導入:今天老師帶來一首謎語,聽一聽它是那種小動物?謎語:走路從來不回頭,揹着房子去旅遊。伸出兩隻小犄角,一別看來一邊走。(爲了更形象,教師一邊模仿動作,一邊說謎語)

2、出示實蝸牛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蝸牛的外形特徵,激發幼兒對小蝸牛的興趣。

(1)小蝸牛長得什麼樣子?

(2)小蝸牛平時都在幹什麼?

(3)小蝸牛爬起來是怎樣的?它的表情怎樣?哪個小朋友來形容一下?(引導幼兒用肢體或語言表達)

3、欣賞歌曲,熟悉旋律,掌握3/4拍的節奏特點。播放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牛》音樂,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教師跟幼兒邊聽歌曲邊拍節奏。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曲調。

(1)剛纔聽了這首歌曲有什麼感覺?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或肢體動作表現出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4、再次欣賞歌曲,學唱歌曲。

(1)欣賞第二遍歌曲,幼兒隨音樂節奏學說歌詞。提問:你們聽到歌曲中唱了什麼?說說自己感覺哪句歌詞最有趣?自己喜歡哪句歌詞?並嘗試唱一下或用動作來表現。

(2)教師將幼兒根據喜歡的歌詞進行分組,教師彈唱,幼兒隨音樂嘗試大聲跟唱。(教師給予表揚,糾正唱錯的地方。)

5、採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表現歌曲。

(1)引導幼兒用男女對唱的形式練習演唱歌曲。

(2)鼓勵幼兒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加上創造性的動作演唱。

(3)教師和幼兒共同確定表演的動作並進行練習。

6、請幼兒戴上蝸牛頭飾,隨音樂集體表演歌曲。

7、教師小結:多可愛的小蝸牛呀,跳得真好,美麗的春天來到了,我們一起去旅遊吧。在《我是快樂的小蝸牛》的音樂伴奏下,帶孩子走出活動室。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自然角中觀察小蝸牛,進一步瞭解小蝸牛的特徵及習性。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尤爲重要。在歌唱活動中,首先應以感受爲主,鼓勵幼兒積極參與,讓幼兒動起來,並採用遊戲等孩子們易接受的形式,讓幼兒更好地感受和表現歌曲。《快樂的小蝸牛》這個音樂活動具有較強的典型性。這首歌曲歌詞淺顯,曲調簡單且有重複,演唱的技能要求也不高,內容也貼近孩子的生活。通過設計遊戲化的活動過程使歌曲更具情趣化及可演可玩性。改變常規的學唱順序,減輕幼兒的記憶負擔,讓孩子更輕鬆地投入到活動中。

活動目標:

1、扮演小蝸牛的遊戲中,充分感受、體驗樂曲旋律,學唱歌曲。

2、初步感知音樂中的三拍子節奏。

3、享受歌唱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蝸牛圖片、山坡草地的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 複習歌曲:柳樹姑娘

1、在旋律伴奏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師:小朋友,柳樹姑娘的辮子好長好長呀,柳樹姑娘好美啊,我好喜歡柳樹姑娘啊,小朋友,你們喜歡柳樹姑娘嗎?請你們用歌聲來告訴我,好嗎?

師提醒幼兒用親切動聽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

師:你們唱得太好聽了,聽了你們的歌,我更加喜歡柳樹姑娘了。

2、引導幼兒用動作加以表現。

(評析:一開始的複習歌曲,可以提高幼兒在演唱歌曲方面的技能,引導孩子很快地進入活動狀態。)

二、感受歌曲旋律,體驗三拍子節奏。

1、創設關於“美麗的春天”的語言情境,引出動物旅遊。

師:美麗的春天來到了,小草綠了,五顏六色的花開了,柳樹姑娘的辮子在風中搖搖擺擺,許多小魚在清清的小河裏游來游去,春天太美了。許多動物看見春天這麼迷人,都想去旅遊。

2、引導幼兒聽旋律隨不同節奏扮演小動物。

師彈奏不同節奏的旋律(跳音、柱式和絃)引導幼兒聽一聽、猜一猜是哪些動物朋友,爲什麼會覺得是這些小動物。並鼓勵幼兒隨旋律自由進行律動。

幼:音樂是跳躍的,小兔、小鹿走起路來也是跳的。

(評析:一開始的聽音樂旋律學做小動物,引起了幼兒極大的興趣,孩子們在聽聽、玩玩的自我探索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特點,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孩子們在想想、說說、做做中充分進行了表現和體驗,也解決了熟悉音樂旋律這一難點,爲下面的學唱歌曲埋下了伏筆。)

三、 理解歌詞

1、引出歌曲

(1)師彈奏表現小蝸牛走路的旋律,請幼兒猜一猜是哪個小動物去春遊。

可提示幼兒:走路慢慢的。引導幼兒聽旋律學做小蝸牛。

(2)請幼兒說說小蝸牛會到哪裏去玩,會看到哪些美麗的景色。

會遇到什麼困難呢?

(評析: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爲理解歌詞、引出歌曲打下基礎。這一環節是爲幼兒學唱歌曲作準備的,但是老師沒有讓幼兒重複地一遍又一遍地記憶歌詞,而是在幼兒感興趣的小蝸牛旅遊上做文章,孩子們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在講講、做做中理解了歌詞。

2、演示教具,學做小蝸牛。

(1)師邊說歌詞邊演示桌面教具。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蝸牛是怎樣旅遊的。

師說歌詞。

(2) 師在音樂伴奏下演示教具。

師:小蝸牛旅遊時遇到了困難,我們一起給它拍手加油。

引導幼兒在“給小蝸牛鼓勁”這個情境裏不知不覺地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

(評析:老師進行了層層入深的設計,孩子自由地選擇身體動作在最感興趣的“喲喲”上敲打節奏。)

(3)幼兒扮演小蝸牛爬山坡。

師:小蝸牛是有節奏的,你們想學小蝸牛試一試嗎?

(4)引導幼兒聽音樂學小蝸牛走路。

引導幼兒能隨旋律有節奏地學小蝸牛爬。

(評析:遊戲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四、學唱歌曲

1、師範唱。

師:老師把小蝸牛旅遊的事編成了一首歌。一起來聽一聽。

2、放慢速度,讓幼兒試着在音樂的伴奏下填詞唱歌。

師:小蝸牛太有趣了,我們一起來把他唱進歌裏去吧!

3、引導幼兒唱好襯詞“喲喲”。

師:小蝸牛旅遊時很輕鬆,很快樂,應該唱得輕快。

(評析:在學唱歌曲時,老師一開始先請幼兒完整地唱,然後分解了難點,讓幼兒先唱簡單的襯詞,再逐步過渡到完整地唱,孩子們一下子就能唱起來,體驗到了成功。而且,運用這樣的方法後,孩子也能正確地處理象聲詞。)

4、引導幼兒用清晰的歌聲表現可愛有趣不怕困難的小蝸牛。

5、引導幼兒表現小蝸牛旅遊時的高興動作。

師:小蝸牛旅遊時心裏感到怎麼樣(很高興),他會做些什麼動作?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老師創造動感,調動情感,讓幼兒人動起來,心動起來,引導他們以自我表現的方式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在前面學唱歌曲、解決難點的基礎上,幼兒一下子就能表演起來,做出了許多“親熱”的動作,許多孩子意猶未盡,還想來表演。)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5

一、設計意圖: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泥工教學作爲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泥工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塑造物體形象的方法和技能,並能增強幼兒手的協調性、靈活性,促進其智力的發展。本學期以來我們在美術活動中以泥工爲主,孩子們初步掌握了捏、團、搓、壓等技能,學會了搓麪條、團湯圓、包餃子、做胡蘿蔔、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礎上我還結合小班孩子愛動物的特點精心設計此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蝸牛。

2、初步瞭解蝸牛的外形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3、初步激發孩子喜歡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活動準備:

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課件,背景音樂、草地背景圖活動重難點:幼兒用搓、卷的技巧製作蝸牛殼的技巧。

四、活動過程:

(一)欣賞蝸牛圖片,激起興趣。

1、出示蝸牛身體圖片——師:小朋友猜猜看,這是誰呀?

2、出示完整蝸牛圖片師:那我們跟小蝸牛打個招呼吧:小蝸牛,你好呀!

師:我們來看看,小蝸牛它長什麼樣呢?

師總結:小蝸牛有細細長長的身體,一頭大,一頭小。長着長長的觸角,背上還揹着一座小房子呢。

(二)教師示範講解1、示範講解蝸牛背上“小房子”。

師: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看,這是什麼(出示橡皮泥)今天,老師用橡皮泥來變出一座小房子,小朋友看好嘍,開始變魔術啦。“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後捲一捲,從裏到外捲一捲,緊緊捲成小房子。瞧,小房子變好了,漂亮嗎?

師:老師是怎樣做出來的呀?(請個別幼兒說)師帶領幼兒一起空手練習: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後捲一捲,緊緊捲成蝸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幹,現在拿起一團橡皮泥,一起來做蝸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兒集體操作:做“小房子”,教師巡迴指導(結合兒歌製作)師: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沒呀,我們來看一看,誰的大,誰的小呀?爲什麼他的大,他的小呢?(個別幼兒回答)

師總結:我們把房子打開來看一看(比較橡皮泥的長短)。祕密就藏在這裏:原來呀,這個橡皮泥搓的細又長,房子就會變大哦。

示範講解蝸牛的身體的製作師:我們做好了蝸牛的小房子,身體還沒有呢,趕緊來做吧。我們現在要換一種橡皮泥的顏色了哦。蝸牛的身體是一頭大一頭小。“搓一搓呀搓成條,一頭粗來一頭細,蝸牛身體長又長”。

用牙籤來做小蝸牛頭部的觸角和眼睛師:看,現在,小蝸牛還缺了什麼呀?

幼兒:觸角、眼睛。

師:對了,小蝸牛的觸角可是很重要的,因爲蝸牛的觸角就好像盲人的柺杖,是用來觸摸着走路的。小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呀,如果用觸角接觸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轉變前進的方向。觸角怎麼做呢,老師就請火柴棍來幫忙。拿起兩根火柴棍,插在蝸牛的頭上,做觸角,還有眼睛。

(三)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背景音樂)師:這隻蝸牛寶寶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他做一些小夥伴好嗎?橡皮泥、牙籤是做蝸牛寶寶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好嗎?

1、教師和孩子一起製作蝸牛,注意用兒歌引導幼兒。

2、教師重點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四)展示作品

1、幼兒送蝸牛寶寶回家(放在樹葉上),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師:這麼多的蝸牛寶寶出來散步已經很久了,有些累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吧。來,跟蝸牛寶寶說再見吧。

四、活動延伸:

1、自編故事:《小蝸牛去旅行》

師:小蝸牛在新家裏住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有點悶,想到外面去走一走,請幼兒講一講自己製作的小蝸牛要到哪裏去?去幹什麼?

五、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着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材是認真觀察動物,然後從中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安排了《山雀》、《蝸牛》、《寓言兩則》和《好夥伴》四篇課文。本單元的教材描寫了不同的動物,比如說《山雀》寫了山雀的可愛。《蝸牛》則寫了它堅持不懈努力的精神。《寓言兩則》一寫了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二寫了鷸和蚌相爭互不相讓,最後讓第三者得利把它們撿走。《好夥伴》則講了猴子和空氣玩遊戲,最後都沒有抓到空氣,然後明白了空氣生存在我們周圍。通過學習《蝸牛》這一課讓學生體會並學習蝸牛堅持不懈的精神。這單元豐富的內容充分豐富了學生視野。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些閱讀的能力,孩子本身就喜歡動物,對動物充滿了興趣,也愛觀察動物。充分利用教材和孩子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抓住關鍵詞語,結合文本理解、感悟文章的方法,並把他們的感悟用朗讀體現出來,爲他們終身閱讀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認真、細緻觀察事物和運用動靜結合的描寫事物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品味詞語,瞭解蝸牛的“膽小”,體會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對蝸牛看法的轉變,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裏變化。引導學生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細緻。

教學準備:希沃白板課件教學過程:

一、檢查並回顧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同學們老師昨天帶大家認識了一位新朋友——蝸牛,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六課《蝸牛》。

1.檢測詞語認讀.犄角

螺旋

巡視

長途跋涉

爬痕

畏懼

惆悵

不懈

2.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對童年捉蝸牛的美好回憶:先講了作者,再講了作者看了蝸牛爬牆的經過。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認知,通過習題又清晰地瞭解了文章主要內容,回顧課文內容,爲這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朗讀感悟蝸牛的“膽小”,學習寫作方法。

1.那麼,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了它是一個膽小鬼?課件出示學習方法,學生明確。

學習方法提示:

自由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讀找出描寫蝸牛膽小的句子,帶着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讀一讀。

學生自學,全班交流,互相補充,教師點撥:

①課件出示學生談到的語句,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讀出蝸牛膽小的樣子?

蝸牛總是藏在圓圓的螺旋形的硬殼裏不肯出來。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的多種形式,抓住“總是”、“藏”、“圓圓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詞,使學生感到,蝸牛很少出來,儘管它的殼很安全了,它還是不肯出來。從而感悟到蝸牛的膽小。此處設計意在以讀帶講,培養學生傾聽、評價別人的能力。)

②課件出示學生找出的語句,出示朗讀方法讓學生仔細品讀表現蝸牛膽小的詞句。

有感情朗讀句子的方法:

注意句子的停頓,朗讀時候的要有不同的語氣和語速,重點詞語還要讀重音。

③體會作者感受:所以作者才怎樣想?

嘿(hēi),真是個膽小鬼(guǐ)!

指名讀、齊讀這一句,讀出作者對它的嘲笑。(板書:膽小嘲笑)

2.感悟寫作方法。

①學生找出表現蝸牛膽小的動詞,填空的形式朗讀,不一會兒,從硬殼裏()一對長着小黑眼睛的觸角,( )地“( )”一番,直到覺得四周沒有一點兒危險了,才慢慢地( )頭來。

②指名錶演蝸牛出殼時的動作,感受作者的用詞準確、生動,瞭解動態描寫。

③找出文章中靜態描寫的句子,學習作者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的方法。使學生在品味過程中,通過、表演、朗讀、填空等方式理解蝸牛的小心謹慎,感悟作者的觀察和描寫方法。

三、研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蝸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過渡:如此膽小的蝸牛,作者怎麼會敬佩它了呢?老師看誰最會發現問題,快讀讀課文,去找找原因吧!課件出示學習方法。

1.大聲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用畫出描寫蝸牛向上爬牆的句子,讀一讀,選擇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在旁邊做批註,再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或體會。

2.學生自主學習。

3.學生彙報、互相補充、教師點撥、練習朗讀。從以下幾個方面體會蝸牛的精神。(

1)不怕難——垂直向上。(慢極了)

(2)不怕重——殼重。(喘氣)幾十分鐘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

4.課文中的哪一句話概況了蝸牛爬牆的經歷,找出句子,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長途跋涉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終於,經過幾十分鐘的長途(tú)跋涉(báshè),它到達了牆壁的頂端。

5.小結:小小的蝸牛,面對垂直向上的高牆,毫不畏懼,一步一步努力地向上爬,經過了摔落的打擊,卻毫不退卻,堅持不懈直到成功,讓作者對它產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板書:堅持不懈敬佩)

6.在蝸牛爬牆的過程中作者不但敬佩之情,還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pān)”哪!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句子體會蝸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感情變化,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讀懂了文章後讓學生朗讀重點句子,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品背後所蘊涵的情感,他們在讀中品味語意,在賞析中加以品讀,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理清寫作順序,理解作者對蝸牛的喜愛。

引導思考:文中除了寫蝸牛的部分,還寫了什麼內容?作者又要表達什麼樣的感情呢?教師配樂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學生說說自己感受、體會。

小結:是啊,這些內容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的深深地懷念之情。正因爲作者平時善於觀察,才能感受到蝸牛的“膽小”和“不懈”。又運用了描寫方法才能把蝸牛描寫的生動、具體。

五、運用觀察和寫作方法進行練筆。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視頻中的小動物,抓住小狗的動作或樣子,運用動態描寫或動靜結合的方法來寫一寫它的特點。

1.學生觀看視頻後,按要求寫一段話。

這真是一隻xx的小狗!

2.學生朗讀展示自己的作品。

(設計意圖:朗讀是一種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加深對朗讀訓練的認識,注重學生朗讀訓練的指導,讓朗讀成爲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抓住小動物的特點去寫事物方法,運用到自己平時寫作中!)

師總結:兒時的細心觀察,讓作者寫出了一篇情真意切讚美蝸牛的文章,讓我們認識並瞭解了蝸牛。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要向蝸牛學習,面對困難頑強、努力、堅持不懈,達到自己的目標。

六、板書設計:

蝸牛

膽小嘲笑堅持不懈敬佩

(動靜結合)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住”、“孩”、“玩”等12個生字,會寫“對”、“媽”、“全”等4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能借助圖畫,講述故事主要情節。

4.瞭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掌握本課所學生字,能夠按筆順準確、規範地書寫生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

1.課件播放歌曲《蝸牛與黃鸝鳥》,讓學生欣賞歌曲。

2.師:同學們,爲什麼蝸牛什麼東西也沒有得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動動小手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語。

2.課件出示配樂朗讀,學生一邊聽,一邊畫出課文生字並標上拼音,多讀幾遍。

3.老師範讀課文,解決學生不會讀的字詞。

4.讀一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文章寫了什麼。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橫線畫下來。

三、動動腦筋,學習生字

1.讓學生對照圖畫,讀一讀課文。

2.老師隨機出示課件書上不注音的生字,開火車讀一讀。

3.認讀這些生字,並給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識字形,妙趣橫生。

(1)師: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能很快記住這些生字的字形嗎?

(2)四人小組討論識記方法。(鼓勵學生結合字形和字義巧識巧記。)

(3)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你是如何記住的,彙報交流識記方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師:同學們,現在咱們來玩一個遊戲:摘星星。

2.遊戲(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後寫上生字、生詞,摘到星星的同學把字詞讀準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學習課文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老師讀旁白。

2.讀第1自然段,回答:蝸牛一家住在哪裏?(小樹林的旁邊。)

3.讀第2~8自然段,結合課文插圖,思考:

(1)蝸牛媽媽分別讓小蝸牛去看什麼?小蝸牛看到了什麼?

(2)爲什麼會這樣呢?

4.讓學生自己讀第2~8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

(1)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師點撥,歸納總結。

三、拓展練習

讓學生嘗試看着圖畫講一講這個故事。先自己講,然後同桌之間互講。

【作業佈置】

回家之後讓學生給父母講這個故事。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善意誇張的手法和含蓄幽默的風格。

2、 學習故事中描述四季特徵的語言,並能模仿遷移。

3、 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 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 幼兒作畫用的紙和筆。

2、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 教師與幼兒一同討論蝸牛的特點,增進幼兒對蝸牛動作慢這一特徵的瞭解,然後引出故事。

2、 教師講述故事,注意語調平緩,不宜太快。然後提問: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爲什麼?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和感受故事的風格。

3、 教師再次講述故事,幼兒邊看書邊聽。

講述之前提出問題:故事裏的小蝸牛去樹林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出發的?又是什麼時候回來的?這時候樹林裏的景色發生了一些什麼樣的變化?

4、 教師引導幼兒複述故事中描述各個不同季節景色的語言。

5、 進一步遷移語言經驗。

我們這兒四季的景色和故事中小樹林的景色一樣嗎?我們這兒的四季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討論發言,肯定那些語言運用富有新意而又描述準確的句子。

6、 幼兒作畫。

鼓勵幼兒將自己認爲最美的景色畫下來,用美好的語言描述它。

事情發生在春天。

蝸牛媽媽對孩子說:"到小樹林裏去玩玩,樹葉兒發芽了。"

小蝸牛爬得很慢很慢,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小樹林裏的小樹長滿了葉,碧綠碧綠的,地上還長着許多草莓呢。"

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夏天了!快去採幾隻草莓回來。"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草莓沒有了,地上長着蘑菇,樹葉兒全變黃了。"

媽媽說:"哦!已經是秋天了,快去採幾隻蘑菇回來。"

小蝸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來。它說:"媽媽,蘑菇沒有了,地上蓋着雪,樹葉兒全掉了。"蝸牛媽媽說:"哦,已經是冬天了!唉,你就躲在家裏過冬吧。

(原作:[前蘇聯]拉希麗.烏姆美莉)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篇輕鬆幽默的小故事。讀這篇故事,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放慢了速度,因爲故事中瀰漫着一股平靜、悠閒的氣氛。而故事中對四季不同景色的描述,更爲故事增添了美麗的色彩。這樣精緻的小故事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們欣賞。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9

一、活動背景  

中班幼兒的好奇心強,喜歡對新鮮的、感興趣的事物詢問、探索,特別喜歡尋找草叢裏的小蟲子、小動物。在一次散步的時候,幼兒無意中在圍牆的草坪裏發現了一隻小小的蝸牛,就大聲喊:“快來看,小蝸牛。”大家都圍過去:“真的是蝸牛呀!”“小蝸牛身上有殼!”“小蝸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於是這個有關蝸牛的話題引起了大家的興趣。我們發動幼兒、家長一起尋找蝸牛,並蒐集關於蝸牛的一些資料,爲了讓幼兒對蝸牛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方案

二、活動目標   

1.認識蝸牛,初步瞭解蝸牛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2.萌發對事物的探究興趣。

三、活動準備

1.有關蝸牛的圖片、VCD、錄像、放大鏡等;

2.課前捕捉蝸牛。

四、活動過程  

1.瞭解蝸牛的外形特徵。師:蝸牛的身體是怎樣的?

幼A:蝸牛的背上有殼,像小房子。

幼B:它的殼是一圈一圈的。

幼C:蝸牛還有兩根細細的腳呢?師:蝸牛頭上的角叫觸角,那蝸牛的眼睛長在哪裏呢?

幼A:不知道。師:就長在觸角上。師:蝸牛是怎樣走路的呢?它有腳嗎?

幼A:蝸牛沒有腳,它身體一動一動的就是在走路。

幼B:蝸牛沒有腳也能走路,它本領真大。

幼C:不是,蝸牛有腳的。師:你怎麼看見蝸牛有腳的?

幼C:反正我看見的。師:蝸牛到底有沒有腳,讓我們一起去找找,仔細地看一下。

(評析:通過觀察,幼兒發現蝸牛真的有腳,而且是一隻腳,就像鞋底一樣,大家爲這驚人的發現而歡呼。幼兒通過共同探索活動,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

2.觀察蝸牛,觀看VCD,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幼:(觀察)蝸牛爬行。師:剛纔你們發現了什麼?蝸牛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什麼?

幼A:蝸牛走過的地方有一根白線。幼B:這白白的東西是什麼?

幼C:是小蝸牛的唾沫。

師:這可不是唾液沫,你們看,小蝸牛在爬的時候身體在蠕動,它的腹部就會分泌出這種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線一樣。

幼A:那爲什麼要分泌這種白色的東西呢?師:讓小蝸牛自己來告訴你們吧。(觀看VCD“趣味動物小百科)

師:原來蝸牛是靠身體蠕動來爬行的,它分泌這種白色的沾液,是爲了讓身體更潤滑,這樣在爬行的時候就不會擦傷皮膚了,而且前進的更快。

3.交流信息,繼續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在前一次“蝸牛大搜索”活動中,孩子們都產生了一個問題。師:最近我們怎麼找也找不到蝸牛?

幼B:蝸牛是不是都躲起來了。幼C:蝸牛怎麼老喜歡睡覺,它冬眠了嗎?

師:老師也覺的奇怪,蝸牛好像很少,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祕密。

幼A:我爸爸幫我去圖書館查了,蝸牛要冬眠的。

幼B:我媽媽對我說,她在網絡上看到的,蝸牛不但要冬眠,還要夏眠。師:蝸牛真有趣,我們觀察很仔細,瞭解的也很多。讓我們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螄,跟蝸牛相比,有什麼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五、活動延伸用橡皮泥做蝸牛。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閱讀活動,培養堅持不懈不怕辛苦的精神。

2.願意聯繫自己的旅行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3.仔細欣賞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教研筆記:

幼兒園教育目標應體現三維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在這個教案中,目標設定的順序應該調整一下,目標3和目標1順序交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有旅遊的經歷,瞭解蝸牛的生活習性。

教學筆記:

因爲教師對幼兒的.旅遊經驗瞭解不足,導致後面提出來的問題幼兒不知如何回答。

2.幼兒讀物

活動過程

1.出示畫面標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1)老師在黑板上畫出簡筆畫蝸牛,師:小朋友你們猜猜老師畫的是什麼?小蝸牛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爬的很慢)

(2)師:小朋友們,你們去旅行過嗎?小蝸牛也想去旅行,而且還是一百隻蝸牛,在旅行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你們想知道嗎?

教師筆記: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課堂上用簡筆畫形式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小蝸牛,很新穎,吸引着小朋友們的注意力,體現了教師基本功素養。

在提問問題的時候,是以“老師問,幼兒答”這種形式開展,幼兒比較被動,參與的熱情沒有調動起來,建議老師這一環節圍繞“旅遊”的話題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幼兒與身邊或者小組其他人說說自己的旅行經驗,給所有幼兒提供開口說話和與人交談的機會。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幼兒想說敢說,積極表達個人想法,發展幼兒語言交流和表達的能力。在討論過程中,老師更多是以參與者的身份出現,並積極引導幼兒的討論思路,把握討論主題。

2.逐頁閱讀故事畫面,在觀察交流中瞭解故事情節。

(1)看動漫聽故事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故事內容,幼兒回答

蝸牛爲什麼要去旅行?要去哪旅行?旅行的路上天氣怎麼樣?

蝸牛感覺怎麼樣?他們是怎麼做的?多少隻蝸牛上了巴士,剩下的那隻蝸牛爲什麼沒有上巴士?

他們到山頂時看到美景了嗎?這時他們的心情怎麼樣?

第二天早晨九十九隻蝸牛碰到了誰?他們見面時分別是什麼心情?

幼兒描述第一百隻蝸牛看到的美景,其他幼兒相互補充。

聽完了好朋友的介紹,九十九隻蝸牛有什麼新的決定呢?

教研筆記:幼兒對故事的情節很感興趣,對故事內容基本理解,能夠回答出老師的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於少數從不舉手發言的幼兒,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把簡單的問題留給這樣的孩子,鼓勵他們大膽的發言。

(2)看圖片師幼完整閱讀。

教師操作多媒體圖片,再次欣賞故事內容。

與幼兒共同欣賞故事,讓幼兒說說自己有什麼新的發現。

教師筆記:再次欣賞故事的時候,建議老師讓幼兒邊看幼兒讀物邊聽故事。多媒體影音課件,雖然形象直觀、操作方便,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但畫面的色彩、細節、質感都沒有紙質圖書的畫面生動,親切。所以再次聽故事時,幼兒在對故事瞭解的基礎上,通過近距離與圖書親密接觸,會對畫面的背景、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發生的故事等內容都會有進一步的感知。

3.教學遊戲

(1)手指律動:剪刀、石頭、布。

師:小朋友們聽完故事,我們放鬆一下,一起做個手指律動吧!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

一把剪刀,兩把剪刀變成小白兔。

剪刀,石頭、布,剪刀、石頭、布,

一把剪刀,一塊石頭,蝸牛會上樹。

教研筆記:幼兒持續注意力時間短,換一種形式,可以調動幼兒的情緒。

(2)豐富詞彙

教師出示“圓溜溜的房子”“紅彤彤的太陽”“光禿禿的石頭”豐富幼兒的詞語,鼓勵幼兒仿造短句的類型,說一下圓溜溜的XX?紅彤彤的XX?光禿禿的XX?

教研筆記:本班幼兒能仿照文中的詞組類型說出來“圓溜溜的皮球”、“紅彤彤的蘋果”、“光禿禿的殼”等,但這只是少數幼兒創編出的詞語,多數幼兒觀望,

幼兒表達能力的培養需要詞彙的積累,當幼兒有表達內心意願想法時,能夠有序、連貫、清楚地組織語言講述一件事情,講述時能使用常見的形容詞、同義詞等,語言比較生動。語言課上教師對目標詞的提煉,對於詞型的分析,有助於幼兒積累詞彙。

(3)手工製作,幼兒用彩泥捏出小蝸牛

教研筆記:每個幼兒都非常喜歡摺紙、泥工這類活動,可以做爲幼兒語言課創意表達的一種方式,在製作過程中讓幼兒對故事中主要人物加深印象,喜歡上語言課,有助於幼兒早期閱讀習慣的培養。

4.情感教育

引導幼兒要向小蝸牛學習,要有堅持不懈,不怕辛苦的精神。

教研筆記:故事中的小蝸牛對老師是否也有啓示呢?在教學中不要急於求成教會孩子的結果,而是要陪伴孩子享受學習的過程,感受着生活中每時每刻點點滴滴進步。像那隻爬着旅行的小蝸牛,慢慢地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收穫很多。

教研小結: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幼兒園語言領域的目標一”傾聽與表達“中有三個子目標分別是:1.認真聽並能聽懂常用語言;2.願意講話並能清楚地表達;3.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此活動的重點是仔細欣賞畫面,理解故事內容,難點是運用自己的旅行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活動中幼兒能夠注意聽故事內容及積極迴應老師提出的問題,對故事內容基本理解,部分幼兒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嘗試連貫、清楚地講述故事中的有關內容。敢於表達的幼兒經常舉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膽小內向的幼兒常常被忽視,老師要多關注。

大班活動課時一般在25到3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讓幼兒既理解故事的內容,又要充分的去表達,環節設定的太多,幼兒接受的效果沒有預設的好,如果分兩課時開展活動,每個內容更深入詳細,教師也會有精力關注更多的幼兒,效果會更好。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規範書寫5個生字,認識部首“子”“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好久”等詞語的意思

能說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覆”表達。

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識記11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難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模仿運用故事中的“反覆”表達。教法學法

1、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與同學交流,

2、2、“激趣”教法設計:創設問題討論情境

3、“樂學”學法設計: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導入語: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大家瞧:(PPT出示謎語) “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裏頭。(打一動物)”(師舉手示意,讓生舉手回答)對啦,就是這可愛的小蝸牛(PPT出示小蝸牛圖片)。

2.板書課題《小蝸牛》

師板書“小 牛”(出示蝸牛圖片)看圖識字“蝸”(口述:一隻……的小蟲子(寫“蟲”旁);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寫“口”);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裏頭(寫“內”)讀準

3.蝸牛的介紹

1.蝸牛的生活環境:蝸牛喜歡溫暖陰暗潮溼的環境中生活

2.蝸牛的食物:主要以一些植物的葉和嫩的葉芽爲食物

3.蝸牛的形態:形態多樣,但身體結構結構基本相似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閱讀《小蝸牛》

(一)自學

2.過渡:同學們,想和蝸牛一起玩嗎?那就跟隨蝸牛一起走進課文吧!請同學們看自學要求(幻燈片出示自學要求)

1.大聲朗讀課文

2.標註自然段

3.圈畫生字詞

(三)羣學

過渡:同學們,初讀了課文,你知道蝸牛帶我們走了那幾個季節嗎?(春夏秋冬)

小蝸牛還要給同學們介紹新的生字朋友,同學們想交朋友嗎?那現在就和蝸牛一起去認識吧!同學們看羣學要求:(PPT出示要求)

1.組長抽生領讀生字

2.男女生分別領讀文中生字詞

3.對學互考生字,給自己認錯的生字做上標記,再請人教讀幾遍。

(四)羣學檢測

1.自讀帶音生字,數出自己能認讀的個數。

2.小組展示讀帶音生字

3.齊讀帶音生字

4.去音齊讀

5.個別生挑戰讀

6.開火車(摘蘋果)遊戲鞏固

(五)拓展鞏固遷移

1.認讀生字詞語

①齊讀詞語

③走迷宮遊戲鞏固

2.選詞填空“孩子 玩具 回來”

(六)精讀課文,隨文認寫生字。

(一)學習第一 二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運用“旁邊”一詞造句。

2.學第二自然段,

引讀:①春天來了,太陽出來了,冰雪( ),小樹( )(板書:春天來了,小樹發芽了)。

②春天來了,多好玩啊,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 )。

(二)重點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春天多美好,小蝸牛決定出去痛痛快快地玩。

1.引讀:小蝸牛(爬呀,爬呀),它看見了小樹( )。一天過去了,蝸牛媽媽想,怎麼還沒回來,一個月過去了,蝸牛媽媽想,怎麼還沒回來,小蝸牛( ),它看見了碧綠碧綠的草地上長着( )(板書:夏天來了,草莓結果了)。小蝸牛要回家了,它( ),終於爬回了家,告訴媽媽( )。

3.齊讀第三自然段

4.碧綠碧綠 複習ABAB型 雪白雪白 火紅火紅 金黃金黃 烏黑烏黑

(三)學習第四 五自然段

1.引讀:媽媽知道已經是( ),讓小蝸牛去( )。(積累“幾顆草莓”)小蝸牛( ),爬了好久才爬回來,對媽媽說( )。

2.板書( 秋天到了,樹葉全變黃了)

(四)學習第六 七 八自然段

1.齊讀六 七 八自然段

2.發現不同季節樹的變化。

板書(冬天到了,樹葉全掉了。)

3.分角色朗讀

(五)看圖讀文

連線練習:將圖畫與對應的段落連起來

(五)提問 故事中經歷了幾個季節?你怎麼知道的?蝸牛媽媽是怎麼判斷出來是哪個季節呢?每個季節小樹林呈現出來的景色是什麼樣子的?

(六)小組討論

蝸牛媽媽一共說了幾次話? 小蝸牛到森林去了幾趟?

蝸牛媽媽讓小蝸牛做了幾件事?小蝸牛都做到了嗎?爲什麼?

(七)再讀課文 思考:已經是什麼意思?在文章中出現了幾次?試着用“已經”造個句子。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12

活動過程:

1、的技能來塑造蝸牛。

2、養幼兒對泥工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橡皮泥、蝸牛圖片

活動過程:

1、示蝸牛圖片導入師:今天有一個可愛的小動物,慢慢的爬到我們班級,像和我們班寶寶做朋友。;本文(出示蝸牛圖片)你們看是誰?

2、示範講解:

請幼兒說說小蝸牛長得什麼樣子的?

小蝸牛應該怎樣做呢?(幼兒發言)注意點:把彩泥搓長,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在頭上可以自己用小泥做小蝸牛的眼睛和犄角。

3、幼兒操作提醒小朋友不和別人爭搶彩泥。

鼓勵做好的小朋友給小蝸牛編一個好聽的故事,並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4、欣賞評價重點引導幼兒欣賞蝸牛重點評價幼兒技能與創作表現。

教學反思:

幼兒美術活動,是一種需要他們手、眼、腦並用,並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從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轉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術媒介把它表現出來的操作活動。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13

活動設計理念及思路:

《我是快樂的小蝸牛》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爲幫助幼兒學唱歌曲,首先通過欣賞歌曲,讓幼兒感受歡快活潑的曲調,以愉快的心情去表達歌曲的情景;然後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學唱歌曲的積極性,讓幼兒自發的模仿或加上他們感興趣的動作,去表現歌曲,最終達到教學目標。教學活動的設計,從發聲練習到熟悉歌曲,從學唱歌曲到表現歌曲,每個環節層層深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重點和難點:

對於學習歌曲,最難的就是學唱歌詞,所以第一段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運用直觀的課件分句理解歌詞。第二段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通過找歌詞的不同來學唱歌曲,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活潑歡快的曲調,瞭解並拍出3/4拍“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2、能用好聽的聲音,跳躍和連貫的初步學唱歌曲,創造性的表達出歌曲所表現的情景。

教學準備:

1、《我是快樂的小蝸牛》課件。

2、《我是快樂的小蝸牛》音樂圖譜及cd。

3、廢舊材料自制打擊樂器。

活動進程:

(一)隨音樂進活動室。

教師帶領幼兒在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牛》的旋律中,做動作進活動室。

(二)發聲練習,引出主題。

1、教師以小鳥在唱歌的情景,引導幼兒進行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發聲練習。

2、通過發聲練習,讓幼兒初步熟悉歌曲中“咿呀兒呦,呀咿兒呦”。

(三)觀看課件,進行師幼談話,理解歌曲的第一段歌詞。

1、小鳥的歌聲吸引來了一位小動物,看它是誰?

2、逐一出示課件,通過談話,讓幼兒理解歌曲第一段的歌詞。

(四)欣賞並學唱歌曲第一段。

1、欣賞歌曲第一段。

提問:聽完歌曲,你心裏有什麼樣的感覺?引導幼兒感知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歌曲。

2、歌曲是幾拍子的?老師通過小聲哼唱歌曲,讓幼兒自己感受並拍出3/4拍子“強弱弱”的節奏特點。

3、幼兒找歌詞圖譜,記住歌詞的順序,進一步熟悉歌詞。

(1)幼兒看圖譜,回憶歌詞,教師無伴奏清唱,讓幼兒進一步熟悉歌曲。

(2)重點引導幼兒連貫的唱“咿呀兒呦,呀咿兒呦”部分。

4、教師引導幼兒看圖譜,鋼琴伴奏,學唱歌曲的第一段。

5、請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加上節奏動作演唱歌曲第一段。

(五)欣賞並學唱第二段。

1、放錄音歌曲,請幼兒傾聽歌曲第二段的歌詞和第一段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天南地北”等。

2、讓幼兒比較第二段和第一段的相同點。

3、幼兒看圖譜學唱歌曲的第二段。

4、引導幼兒尋找歌曲中的“呦呦”,並用跳躍的聲音唱“呦呦”。

5、幼兒加上動作演唱第二段。

(六)幼兒完整演唱歌曲。

1、幼兒用好聽的聲音,加上動作,完整的演唱歌曲《我是快樂的小蝸牛》。

2、分組、分句加動作演唱歌曲。

3、用廢舊材料自制的打擊樂器爲歌曲伴奏,請觀摩教師和幼兒一起合作,完整演唱歌曲。

(七)活動結束。

師生拿樂器隨音樂《我是快樂的小蝸牛》邊打節奏邊出活動室。

一年級上冊《小蝸牛》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能按內在聯繫創造性的排列圖片。

2、能個運用合理的想象來表現小蝸牛和小烏龜的心理變化,編出情節合理的故事,並用較連貫的語言完整在集體面前自然大方地講述。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烏龜蝸牛在路上走的圖片,引導幼兒想象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2、教師逐幅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講述,進行提問:

圖1、小蝸牛和小烏龜要去哪裏?

圖2、小蝸牛爲什麼要睡覺?小蝸牛在幹什麼?他在想什麼?

圖3、小蝸牛在哪裏?在幹什麼?爲什麼小蝸牛會在小烏龜的背上?

圖4、烏龜爲什麼會上河裏去呢?小蝸牛怎麼樣了?他會怎麼做呢?

圖5、小烏龜和小蝸牛在說些什麼?

3、教師將5幅圖片排列順序,示範排圖講述的方法,引導幼兒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排序後創編的故事也會不同。

4、指導幼兒練習排圖講故事。

(1)引導幼兒分組排圖講述,幼兒利用自己手中的小圖片變換圖片次序,練習講故事,可以講給同伴聽。

(2)請個別幼兒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排序方法並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的排序可以牀邊不同的故事。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既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眼。”因此我設計了本次中班美術活動,使得幼兒能夠結合繪本的特點,發揮幼兒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