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5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3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5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走進祖國西部”爲專題組織教學,教材選擇了體裁多樣、內容豐富的文章,使學生從多個側面瞭解西部的建設與發展,瞭解西部的文化與風情。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走進祖國西部、開發西部、建設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楊》、《絲綢之路》、《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敘事與寫景相結合,優美的語言文字與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師在教學本單元內容時,要注意激發學生了解西部,走進西部的興趣,讀懂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積累優美句段,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景物,並用自己的話講述文中故事,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給予學生充分的語言訓練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回顧·拓展1”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要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積累的學習方法,並理性的分析總結,不斷進行改進。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西部建設、發展的看法或者建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西部的豪情。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汲取寫作方法,在交流探討中提高習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點體會暢所欲言,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二、單元教學目標

1.本單元的20個生字,會認、會寫、會用;能正確認讀本單元的27個二類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用自己的話講述文中故事。

4.體會重點句、段的含義。

5.積累本組課文中的優美句、段,並試着背下來。

6.通過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夥伴的手拉手活動,並激發口語交際和寫作慾望,進行寫作。

7.引導學生交流在課內外學習中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西部建設、發展的看法或者建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西部的豪情。

三、單元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文中重點詞句的朗讀、領悟,體會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課程資源,加強學科間的整合。

3、通過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夥伴的手拉手活動,並激發口語交際和寫作慾望,進行寫作。

4、引導學生交流在課內外學習中的真實感受,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對西部建設、發展的看法或者建議,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西部的豪情。

四、教學措施及手段:

1、重視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通過讀、悟理解課文。

2、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收集有關信息擴展的知識面,增加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體設備製作課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4、繼續引導深入生活,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吸收科學知識,努力提高科學素養。

5、在教學中,教者應充分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一些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

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薰陶。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2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描述的是純真、難忘的童年歲月。教材安排了有關童年的古今詩詞,也有名人名家對兒時情懷的追憶,講述的都是親身所爲,親眼所見,而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安排都是針對童年話題的說說寫寫。《古詩詞三首》是本組教材的開篇,天真爛漫的童年情懷,容易引起孩子們的共鳴,也特別能激發對童年的嚮往,用古詩詞的語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潑跳躍,意境深遠。《牧童》、《舟過安仁》兩首詩以輕鬆、詼諧的筆調描繪出悠然自得、無憂無慮的牧童和兩個張傘使風的頑皮兒童,凝練的詩句中充滿了童真、童趣。《清平樂村居》以輕快、流暢的語言,徐徐鋪開一幅恬淡、愜意的農家生活圖,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新字,通過看圖比較等方式,記住“篙”、“棹”的音形義。會寫7個生字。

2.讀準詩詞,注意停頓,讀出節奏,有感情誦讀三首古詩詞

3.通過畫面想象,圖文結合,查看註解、關鍵詞比較等方法,品詞潛句,體會牧童的悠閒無慮,使風兒童的頑皮可愛,以及溪畔農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愜意。

4.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句的意思,並能夠將自己喜歡的一首改編成一段話。

教學重點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加強誦讀,從中體悟詩詞表達的情感。

教學難點

抓重點詞,感受詩詞獨特情韻。

教學時間:2課時

基本程序教學調整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牧童》、《舟過安仁》。

一、話題導入:

1.板書童年。齊讀。有人說童年是一首首動聽的歌,有人說童年是一幅幅美麗的畫,你說童年是什麼?七彩斑斕令人難忘的童年,讓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懷念着,留戀着,讓你們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還是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2.出示兩首詩,自讀。

二、學習《牧童》

1.只顯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讀。問會讀了嗎?這首《牧童》讓我想起了清朝詩人袁枚的《所見》,齊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讀起來多麼有聲有色,動靜相宜啊。

2.我們也把這首詩讀活吧,老師建議看着書再讀,問爲什麼要看着書讀?因爲書中有許多輔助的知識。談一談。生看書自讀,邊想象邊自讀。教師表揚讀書姿勢,表揚讀詩時的神情動作。

3.指讀。正音。討論“鋪”與“橫”的讀音。教師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讓孩子們選擇正確讀音。再指讀。“蓑”讀準平舌音,看圖瞭解,集體書寫這個字。

4.詩歌,朗朗上口,古人讀文作詩難免搖頭晃腦,正是因爲古詩具有強烈的節奏感。你能讓節奏感強烈點嗎?

5.指讀,停頓時間的長短由自己決定,看誰讀得最象詩。

6.讀了很多遍了,你讀懂了哪一句?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呂岩。呂岩,字洞賓,就是傳說中八仙之一,早年中過秀才做過官,晚年隱居山中,人們不知其去向,於是大家都說呂岩得道成仙了。你說,神仙一般的呂洞賓爲什麼偏偏爲牧童賦詩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東西,吸引了他?再讀詩歌,說說,讓神仙羨煞的究竟是什麼?

8.指說。體會情感,隨機點撥,比較“六七裏”寫出了草野的遼闊,“三四聲”寫出了吹笛的隨意,笛聲的稀少,但足以表現牧童隨意隨性的情景,數字前後不得調換。“弄”字感受隨意自在。“不脫蓑衣臥月明”由“不脫”體會悠閒自在,無拘無束。讀好句子。

9.齊讀詩歌。這是一位怎樣的牧童?(悠閒自在,無拘無束,無憂無慮……)帶着這樣的感情一次次齊讀。我們喜歡這樣的童年,齊背。

三、學習《舟過安仁》

1.出示詩。讀讀作者的名字,楊萬里。還記得他寫的其他古詩嗎?(《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是楊萬里寫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另一首描寫孩子的詩。

2.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兩小兒深深吸引了楊萬里。自學古詩,自說意思,思考是什麼吸引了詩人。

3.指讀一二句。讀準“篙”與“棹”,說說圖上哪個是篙,哪個是棹,可以用幾種方法來判斷?做做“收”和“停”的動作。指讀。

4.一船兩小兒,普通漁民家,一撐篙,一劃棹,本來也沒有什麼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說說什麼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麼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輕泛波,兩岸葦草茂。清風拂面來,小兒童心俏。小夥伴撐着篙,划着棹,撐着撐着,划着划着,你彷彿聽到其中一個說?另一個說?

6.爲什麼這樣?讀三四句,讀懂了嗎?說說。

7.怪生的意思?怎麼讀,最能讀出楊萬里恍然大悟,被孩子們的天真頑皮逗樂了的樣子呢?指讀。(老師彷彿看到楊萬里,捋着鬍子哈哈大笑。老師似乎看到楊萬里眯着眼睛,頷首微笑。老師覺得,你也很想成爲這樣的小孩子……)

8.你就是楊萬里,你坐船過安仁,你看到了一船兩小兒,你來讀整首詩,你也來讀。指讀。如果說《宿新市徐公店》中,楊萬里抓住疾走追蝶,寫出童年的爛漫,那你說,《舟過安仁》抓住了什麼情景?(無雨張傘,張傘使風)我說,楊萬里,這麼愛寫兒童的事,肯定是羨慕兒童。你說羨慕的是什麼?(天真爛漫,調皮可愛……)帶着這樣的感情,一起讀。

9.背誦。

四、背誦積累

背給同桌聽,背完跟同桌說說你更喜歡成爲哪個孩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清平樂村居》,選擇喜歡的古詩詞寫一段話。

一、複習引入,比較詩詞

1.上節課學習了兩首古詩,齊背。剛纔背誦的兩首古詩每一句都是幾個字?所以也稱七言詩。出示《清平樂村居》,觀察一下,這首跟我們平時看到的古詩有什麼不同?

2.題目有兩個,像這樣的古詩形式叫“詞”,讀準“樂”,前者是詞牌名,最早的詞是用來像歌一樣吟唱的,不同的詞牌代表不同的樂曲呢,所以念ue,齊讀,後者是該詞的內容,有的詞只有詞牌名,沒有後面的小題目。因爲詞的句子長短不一,詞又被稱爲“長短句”。

3.聯繫舊知。還記得我們學過的兩首詞嗎?其中一首詞牌名就叫《憶江南》或者叫《江南憶》,作者白居易。齊背。另一首是張志和的《漁歌子》,齊背。我們今天的這首詞,跟我們學過的這兩首還有一個不同之處,觀察?(兩段。)許多詞都像這樣分成上下兩段,中間空開,上下段分別被稱爲上闕和下闕。

二、品詞體會,感情朗讀

1.自讀準音,指讀上下闕。

2.再自讀,彙報讀懂了什麼,不懂什麼?

3.集體交流:翁媼、吳音、亡賴。翁媼,文中指的是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妻,那能不能換成夫妻?亡賴,通假無賴。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樂。

4.指說末句意思。說說“醉”在這裏是什麼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這一對翁媼爲什麼而醉?爲誰而醉?(爲夫妻情深,相敬如賓,其樂融融而醉)。讀好“白髮誰家翁媼”中的羨慕之情。

5.還爲什麼而“醉?(爲兒孫滿堂,家庭和美)隨機教學下闕,扣詞“臥剝”,體會小兒的淘氣。淘氣而讓人歡喜。指讀。

6.是的,多麼令人羨慕的農家生活,作者辛棄疾是宋朝著名的愛國詞人,與蘇軾被世人和成爲“蘇辛”,而他的詩以熱情洋溢,慷慨悲壯,豪放愛國著稱,沒想到被這貧寒的農家生活深深打動,豪放熱情的詩人辛棄疾也醉了,你說最是打動他的是什麼?隨機指導提升朗讀。齊讀。

三、指導釋義,仿說句式

1.多幸福的農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嗎?指說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2.“大兒鋤豆溪東”,這句話寫了“誰在,幹什麼,在哪兒”跟我們平時表達的順序有所不同,你能這樣來說說“中兒”“小兒”和“翁媼”嗎?

3.小結: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優美的田園美景,翁媼醉酒舍中,大兒鋤豆溪東,中兒編籠溪中.小兒剝蓬溪頭,寥寥幾筆描畫一派田園生活景象,給人和平安寧、自然樸素之感,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正是詞人“醉”的原因吧!

4.積累自背,感情齊背本詞。

四、想象練筆,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無憂的笛聲,童年是無雨張傘使風,童年是溪頭臥剝蓮蓬,讓我們再深情讀這三首古詩詞。

2.你最喜歡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歡的哪一首裏肯定有什麼東西讓你很動情,你最喜歡的那一首裏或許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歡的那一首裏肯定有你難忘的場景,拿起筆,把你喜歡的那一首變成一片風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變成一段小吧。

3.交流點評。

4.上網搜索辛棄疾的其他詩詞,並搜一搜詞牌名清平樂,看看還有哪些同類作品。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3

一、生詞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餓狼懼怕充足屋檐皺眉一碗痠痛支撐書櫃

二、讀讀寫寫

招牌擔憂急切懼怕環境知趣光顧恐怕充足理由屋檐其實支撐鼓勵

三、詞語積累

急匆匆花花綠綠傾盆大雨飢腸轆轆舒舒服服依依不捨

四、詞語理解: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爲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裏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裏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飢腸轆轆:飢餓得肚子發出腸鳴音。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着肚子站着苦讀中,也幻想着能夠有錢;而有錢也不過能吃上一碗麪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不可能實現。

依依不捨:留戀,不忍分離。

五、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寫小作者因爲買不起書,放學後偷偷地躲在書店裏讀書的事。

六、句子理解:

句子1: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鑽過去。喲,把短髮弄亂了,沒關係,我總算擠到裏邊來了。

通過小作者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書店顧客之多,更表現了我讀書的如飢似渴。

句子2: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

“貪婪”是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這句話以一個極其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滿懷讀書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飢餓的.狼,一頁頁貪婪地閱讀猶如餓狼進食。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對讀書的渴望。

句子3:我有時還要裝着皺起眉頭,不時望着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裏卻高興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寫出“我”爲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句子4: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作者用一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儘管是腿痠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收穫了知識與智慧。

句子5:“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吃飯長大”是指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事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一個健康成長的人。

句子6: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竊讀的百般感受。快樂與懼怕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複雜的、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七、課後問答:

作者是在舊中國私人開的書店裏讀書。在這裏讀書要經歷擔憂、恐慌和懼怕的痛苦,還要經受飢餓和腿痠腳麻的煎熬。

八、讀書格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______劉彝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_____孔子

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雨果

會不會讀書決定着一個人的智力發展。——蘇霍姆林斯基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4

學習目標:

★認識本課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朗讀課文,瞭解鯨的形體、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課前準備:

★蒐集一些有關鯨的文字、圖片或錄象。

★有生字、新詞和重點語句內容的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出示鯨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這種動物嗎?你們對它有什麼瞭解嗎?請和同桌談一談,自由發言。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麼更深的瞭解。

二、學習生字,讀順課文。

◆自由讀課文,認準本課生字,不認識的字查字典解決。有些字的音容易讀錯,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寫的字1◆個,注意重點指導容易寫錯的字。如:“肺”字右邊不是“市”,而是“市”,右半邊的筆順是一、廣、斤、市。

◆認識生字後再讀一遍課文。看看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畫出來,一會兒提出來大家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來理解。

◆自讀課文,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每段主要講了什麼?指名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整體感知,瞭解內容。

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對鯨有了哪些瞭解?

四、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自由讀第l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後讀一讀。指名彙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

◆從這兩個數字我們體會到了鯨確實很大,這段話中還有描寫鯨很大的數字嗎?

出示句子: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自己試着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體會用列舉數字方法來說明的好處。

◆你還從哪兒看出鯨很大,把有關語句讀一讀。自由讀第1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

◆小結寫作方法:作者運用了作比較和舉數字的方法把鯨的大描寫得非常具體。

◆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舉數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試着用舉數字的方法說明一事物。

  【第二課時】

一、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一說鯨是怎樣進化的?把你自己當作鯨,給同組同學說一說“你”的進化過程。

學生彙報: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並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快速讀第3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指名彙報,你是從哪裏瞭解到的,把這些讀給大家聽一聽。

◆鯨生活在海洋裏,可它又不是魚,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習性方面又有什麼特點呢?默讀4~7自然段,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課文從吃食、呼吸、睡覺、生長這四個方面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

◆鯨分爲兩類,它們在生活習性上有什麼不同嗎?自由讀第4、5自然段用“——”畫出鬚鯨的生活習性;用“~~”畫出齒鯨的生活習性。填好表後在小組內交流。

◆輕聲讀一讀第7自然段,說一說你還知道了什麼?

◆鯨在睡覺時是什麼樣呢?學習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鯨睡覺的樣子,並把它畫下來。

二、回顧內容,朗讀記憶。

我們對鯨的生活習性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哪個方面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這部分讀給小組的人聽,看看哪個同學能把自己喜歡的內容背下來。

三、出示資料,延伸擴展。

◆出示“資料袋”的內容,自由朗讀,談談感受。

◆通過學習課文,我們對鯨已經有了一些瞭解。其實,我們人類對鯨還有許多地方都不夠了解,這些都等待着同學們去探索。佈置同學蒐集課外資料,以“鯨的自述”爲題,圍繞某一方面的內容寫一篇短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起承轉合”法分析詩歌

2、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過程:

導語:應該說每個人都經歷過離別,人們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離別時,心情總是難過的,免不了要講些祝福的話語,有的甚至做兒女態流下眼淚來。這當然時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詩作爲藝術,如果把這些都寫進去的話,就會讓人覺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別詩到底給人以怎樣的意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文學常識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時應舉及第,年僅14歲,尚是一少年,但因才華外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27歲那年到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律詩8句分4聯,分別爲“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根據每一聯的作用,分別稱爲“啓、承、轉、合。

二、讀

語速,語調,節奏

三、釋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縣的縣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四、賞析

1、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起:首聯,破題,交待送別的地點和時間。 ——起:就是開頭,首聯。首聯的作用在於破題,即交待題目當中的主要因素。輔:輔衛三秦:長安附近關中一帶的地方(點出了送別地點。)風煙:風塵煙霧(點出送別時間:早晨)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個渡口(點出了行人將要去的地方)“遠遠望去但見四川省一帶風塵霧靄中蒼茫無際。”

2、首聯描寫了那些景物?第一句與第二句描寫景物特點上有什麼不同?——城闕三秦風煙五津。一近一遠,一明一暗,對比強烈,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真實的送別畫面。

3、詩的開頭明說離別了嗎?說了些什麼?——沒有,描寫了這兩個地方的形式和風貌。現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人與好友杜少府站在長安城下,擡頭看看長安城,再張望一下蜀州的方向,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那送別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4、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的問題,詩人站在長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嗎?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不能。類似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裏詩人超常人視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開篇就爲我們展示了一個壯闊的境界,這同一般送別詩只着眼於楊枝、淚痕、酒盞是不同的。

5、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承:緊承上聯所描寫的內容和方向加以具體化的描述。離別意:離別的情意;與君離別意:我和你離別的情意宦遊人:爲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時離開家鄉到異地求學成爲遊士或遊學,離開家鄉到異地做官稱遊宦或宦遊)作者意在告訴杜少府此時我和你一樣難過,但因爲我們同是宦遊人,命運相同,這次分別是別中之別,這兩句詩很自然的把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寫出來了。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名句)——五六句筆鋒一轉,轉而去安慰即將遠行的友人。轉:頸聯,強調在內容上要改變描寫方向。(這一句往往就是名句)海內:四海之內,指全國比:靠近,挨着。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這既是對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對他的一種讚揚(點撥:知己)表現出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摯的友情得到了昇華。

7、“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合:尾聯,迴應題目,迴應標題。無爲:不要,不需要歧路:分別得路口沾巾:揮淚告別(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淚,於是沾巾就可以用來代替哭泣。這種字眼叫做代詞或代語)

8、回顧全詩: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爲了勸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來就勸他不要過於傷感。而是先用環境描寫勾畫出一個真實的送別畫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樣都是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因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爲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這樣委婉寫來,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小結:

這首詩樂觀開朗,沒有一般送別詩所有的纏綿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齊樑到初唐,浮華豔麗的詩風一直佔據着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樑的詩風,爲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課後作業:

1、課後蒐集有關初唐的詩歌加以分析比較

2、背誦全詩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

★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佈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註。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4.交流彙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2.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纔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瞭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

2、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學習收集資料。(課前查找有關西藏、雅魯藏布大峽谷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

瞭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師: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寧靜的山林,繁華的都市,還有令人嚮往的西藏,提起西藏你想到了什麼?誰來說一說。

(學生交流課前查找的資料。)

1、同學們,在課前先請大家聽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請大家閉上眼睛仔細聽,感受一下,看看你的眼前會出現什麼?

(教師放歌曲《喜馬拉雅山》)

2、學生彙報。

(會出現藍天白雲、青山碧水等)

3、師:這就是美麗的雅魯藏布大峽谷,今天老師就帶着同學們跟隨作者的,一同去遊覽雅魯藏布大峽谷。

(出示圖片)

(板書:雅魯藏布大峽谷)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檢查生字、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雅魯藏布大峽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奇)

4、讀書百遍,其意自見:

(再次讀課文,出示閱讀提綱)

⑴讀一讀,想一想,雅魯藏布大峽谷“奇”在什麼地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的?

⑵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並做標註。

5、學生根據閱讀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三、交流彙報

1、交流自讀疑難:

師:讀了課文,你們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來一起研究的嗎?

2、生彙報,師引導學生評價所提出的問題。

四、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雅魯藏布大峽谷真是世界上的奇觀,找一找課文哪個自然段的內容是寫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奇觀?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爲什麼?

(生自由發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歌的一些常識。

2、瞭解詩歌的一些技巧,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覆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

2、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3、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照片)準確來說,這是一張畢業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這樣一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經常被引用到各種畢業照、留念冊上。那麼,同學們知不知道這句詩出自何處呢?其實,它就出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簡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一生短暫坎坷。

有《王子安集》傳世。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三、講析詩歌:

(一)教師範讀,學生解決以下問題: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麼?

學生回答。明確:五言律詩。繼續問律詩的四聯分別稱什麼?(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2、詩歌中寫的是什麼事情?從哪裏看出?

學生回答。明確:送別友人,從題目中看出。

(二)題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動詞,到的意思。回憶《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字詞學習:以學生開火車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闕(què):皇宮前面的望樓。輔:護衛。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個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無爲:不要,不須。

(四)分析詩句:

1、經過同學們的預習和剛纔老師的朗讀,詩中的哪句詩給同學們的感覺最直接?

學生回答。明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同學們是如何理解這句詩的?

學生回答。明確:

1、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這個知己,縱然我們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樣。

2、四海之內都有知己,縱然……

對“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們對這句詩有不同理解,“詩無達沽”。兩種理解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也是詩人寫作這首詩的原因,那是什麼?(離別)

3、詩歌中的頷聯直接提到了“離別”,“同是宦遊人”是離別的什麼?

學生回答。明確:離別的原因。

聯繫我們生活中的實際,與朋友離別時我們通常會說什麼?(無非都是囑咐朋友要保重身體,詢問歸期等等)但是,詩人在這裏並沒有對朋友的離開有隻言片語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離別的原因,這表明詩人是以怎樣的態度面對與朋友的離別的?(坦然)

詩人的這種坦然地心態影響了他筆下的景物,首聯。

4、首聯點明瞭哪兩個地方?

學生回答。明確:長安、四川

5、請同學們再認真讀一下首聯,看看哪位有心人能發現問題?

學生提問。明確:詩人在長安送別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這裏詩人卻用“望”字連接這兩個地方?爲什麼?

6、組織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學生回答。明確:

1、詩人把兩個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連接,使詩歌營造出開闊的意境。

2、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今後生活的關心。

7、在學習了詩歌的首聯和頷聯的基礎上,我們再回到詩歌的頸聯,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學們,現在大家對這句詩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回答。明確:與友互勉、超越時空、樂觀豁達。

8、尾聯中詩人寬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樣呢?那就是說這裏除了對友人的寬慰還要?(微笑)表明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積極進取)

(五)小結:掌握詩歌中字詞的解釋;理解和感悟詩人樂觀豁達、積極進取的情感觀和價值觀。

(六)下面請同學們帶着對詩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學生朗讀。評價,同學們,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面對離別,年少剛強的王勃表現出他的樂觀和豁達,那麼,我們如何理解與之不同的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以及“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等等的離別詩句?我們自己又應如何面對生活中的離別呢?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學習完這首詩後應該思考的。

(七)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並認真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送別的詩句?比較一下它們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麼同和不同,談談你的看法。

四、教學效果評價:

(一)講解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學生是否跟上講課進度;

(二)根據學生的討論和回答考察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

(三)根據學生朗讀種子音和停頓的正確與否考察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和對詩歌情感的領會。

【板書設計】

首聯點明地點意境開闊

頷聯離別原因坦然面對

頸聯與友互勉樂觀豁達

尾聯寬慰勉勵積極進取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畢昇的執著和活字印刷術的深遠影響。

(3) 聯繫上下文,體會句子在文章中的表達效果,感受作者的表達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讀中體會活字印刷術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

(2)在讀中感悟畢昇在發明活字印刷術過程中的投入。

(3)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尊重學生的獨特的個性體驗。

三、情感態度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畢昇爲實現夢想的努力和投入,以及他對世界印刷術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的牢記:夢想的實現在於實踐,在於執著的追求。

重難點與關鍵

1、從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中體會他的執著精神。

2、從直接描寫畢昇的語言、行爲的語句中,感受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爲實現夢想的努力和投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讀題質疑。

1、同學們,你知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什麼?(抽生回答)

其中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的一次偉大革命。你知道它的發明者是誰嗎?

(生答:畢昇)

2、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3課。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畢昇的夢想》。

3、 看了課題,你有什麼想問的?(教師相機梳理問題:畢昇的夢想是什麼?他是怎樣實現夢想的?結果怎樣?)

二、通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帶着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師出示幾種讀書的方法:(a)、一邊讀一邊勾畫,在文中找出所選問題的答案並在句子下面做上記號;(b)、一邊讀一邊在句子旁邊寫上批註,你讀懂了什麼;(c)、也可以在筆記本上摘抄自己喜歡的好詞和佳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3、抽生回答問題,老師告訴學生把幾個問題的答案聯繫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品讀課文,感受艱辛和美好。

1、師導:讓我們一起走進畢昇,看看他是怎樣爲自己夢想的實現而付出努力的?

出示句子“一個叫畢昇的人在雨中慢慢地若有所思地走着,好像絲毫沒有感覺到早春的小雨已打溼了他的衣衫。”

(1) 學生品讀這句話,說說讀懂了什麼。着重體會“若有所思”和“絲毫沒有”這兩個詞語。師板書:若有所思——雕版印刷不方便

(2)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2、畢昇在街上若有所思,回到溫暖的家裏,他還是這樣的嗎?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抓住“機械”“提醒”和“默默地”來理解。)

3、師導:爲了能找到代替笨重的雕版印刷術的方法,畢昇嘗試了很多次。看看畢昇嘗試的方法好嗎?爲什麼會失敗呢?在文中找出失敗的原因。

出示句子“爲此,畢昇冥思苦想了很久也沒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來。”哪個詞能反映出畢昇在嘗試失敗後的表現?

理解“冥思苦想”這個詞的意思,說明了什麼?(“冥思苦想”說明畢昇面對失敗仍不放棄,仍在苦苦尋找辦法,表明畢昇的執著。)師板書:冥思苦想——木製單字效果差

4、 導讀:執著的畢昇遇到了思維上的瓶頸,他能解決這個難題嗎?看看,困擾他多日的難題是如何得到解決的?生朗讀第五自然段。

從妻子說的話中你有何啓示?(要留心生活,靈感就來自生活中)

5、 無意中得到妻子的提示,畢昇是怎樣表現的?學生品讀有關句子,這句話表明了畢升什麼樣的心情,你是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師板書:茅塞頓開

6、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7、 得到啓發的畢昇迫不及待地又衝入濛濛煙雨中,他要幹什麼呢?默讀第六自然段,看看活字印刷術是如何誕生的。

抽生回答,師板書:黏土刻字窯中燒

8、師導:畢昇的夢想實現了,新的印刷術帶來了哪些好處?有什麼重大意義呢?

(1)、抽生說出有關句子。

(2)、感情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讀出讚揚的語氣。

四、總結全文,昇華主題

畢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比以往的印刷省時省工,推動了印刷術的發展。一本本用活字印刷術印刷的書籍開啓了無數人的智慧,世界文化得到傳播……一個普通的印刷工人成爲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畢昇夢想的實現靠的是什麼呢?

(在於他不斷地實踐,在於他執著的追求。)

五、積累拓展

1、根據提示,複述課文。請根據這些詞語的提示用自己的話說說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過程。(若有所思 、冥思苦想、念念不忘、自言自語、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2、生活中,你有過“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種峯迴路轉、豁然開朗的感受嗎?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0

【教學目標】

1.能根據“閱讀提示”,自主學習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

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2.用精讀、略讀、跳讀、瀏覽等多種學習方法,品位語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領略

經典名著的魅力。

3.激發學生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初步感受猴王形象。

1.板書課題。

2.回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3.根據“閱讀提示”,交流學習課文主要內容。

課件出示:石猴是從哪兒來的?又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1)用課文中的話回答第一個問題。

(2)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石猴是怎樣成爲猴王的?

二、細讀語言,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一)細讀描寫“石猴出世”的語句

1.提問:你覺得哪句話寫石猴寫得特別生動?

出示: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

伴,虎豹爲羣,獐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

(1)讀,你彷彿看到了石猴在幹什麼?

(2)讀這段話,讀出猴的快樂和自由

2.提問:你發現這句話有哪些特點?

3.細細品讀這句話中的語言規律。

4.合作朗讀,讀出句子的節奏和韻律。

5.你讀到了一隻怎樣的石猴?寫在句子旁邊,做閱讀批註。

6.小結。

(二)細讀描寫“石猴成王”的語句

1.學生自主研讀第二個問題,你讀到了一隻怎樣的猴王,結合句子談一談,體會語言

的節奏和韻律,並做上批註。

2.同桌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對比品讀。

4.小結。

三、總結提升,整體把握猴王形象,體會經典的魅力。

1、結合板書小結:學了這篇課文,我們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他不只是一隻活

潑可愛的猴子,更像敢作敢爲的一個人。走進《西遊記》,你會感覺到他是一個神,喜歡這

樣的猴王不需要理由,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語言的珍珠隨處可見,請同學們再讀一讀。

2、《西遊記》中的故事還有很多,誰能說說還知道哪些?

3、結合學生的回答激發學生讀經典的樂趣。

師:是呀,這麼多的故事,我們都可以去讀讀,看看名著是怎樣表達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

魅力所在,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樂在其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1

一、背景導入,積澱情感

雨果致巴特萊德的信(圖片)

孩子們,你們讀懂了什麼?

同學們,剛纔我們看到的廢墟只是幾處啊,只是圓明園的冰山一角呀!你們知道圓明園有多大嗎?347公頃。

師:一公頃相當於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師:你算一下有多少萬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師:估算一下我們的學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師:你說這麼大一個圓明園相當於多大一個教室?

生:大約10000多個

師述:法國大作家雨果在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蹟”是指——圓明園。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圓明園。(板書:圓明園)這座園林現在還有嗎?沒有了,它被毀滅了。今天老師就帶領着大家一起來學習課文《圓明園的毀滅》。(圖片出現廢墟)

請大家伸出手,跟老師一起來把課題書寫完整。毀的筆順要特別注意。

齊讀課題。再讀。

二、檢查生字詞,整體感知

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軍毀於一旦,令人痛心。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古老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大聲自由的朗讀課文,注意老師的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大家讀得非常認真。老師先來檢查生字詞

出示:

金碧輝煌玲瓏剔透蓬萊瑤臺武陵春色

舉世聞名皇家園林衆星拱月瑰寶精華

掠走銷燬灰燼損失不可估量

自由讀

個人領讀

(仔細觀察,第一組都是描寫什麼的?圓明園內景色的詞語)

(第三組呢?描寫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造成的損失的詞語)

請再仔細觀察,作者用了哪一個詞語來形容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造成的損失的程度?——不可估量。是的,誰能告訴我這個詞語的意思呢?——不可計算的損失,無法統計的損失。你的預習很充分。圓明園的損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去統計。

請大家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細讀文本

既然圓明園有不可估量的價值,我們必須先要走進去看看。現在我請三位同學分別來讀課文的2、3、4自然段,其他的同學邊聽邊思考,試着說說圓明園裏有些什麼?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2

1、談話導入:上節課,我們交流了父母的愛以及對父母的愛的看法,知道世上最愛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沒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時候呢?讓我們借這次習作的機會,和他們交流、溝通一下吧。

2、創設情景,出示話題:

a、你曾經有過不理解父母的時候,但通過一些事情,體會到了父母的愛;

b、你對父母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請他們改進教育方法,或勸說他們改掉不好的習慣;

c、你想和父母說的其他心裏話。

3、針對這些話題,你準備選擇什麼話題來與自己的父母溝通呢?自主選擇話題,選出自己最想說的一個。誘發寫作動機同學們,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給予你生命的人是誰?那麼父母都爲我們做了些什麼呢?父母爲我們奉獻了一切,而他們自己卻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艱辛,這怎能不叫人讚歎呢?下面就讓我們在閆維文的一首《母親》中體會母愛,昇華親情吧!我想每一個做兒女的人,聽了這首歌都會有所憶,有所思,有所想,心中都會激起對父母的無限感激之情。今天就讓我們以“父母的愛”爲話題,進行一次習作。

1、自主選擇,各自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話題,準備寫什麼內容。

2、彙報話題:請一小組同學,說說自己選擇什麼話題,瞭解話題選擇情況,鼓勵每個話題都有人選擇。

3、小組合作:請前後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說說自己習作內容,互相評議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並推選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每個話題選擇一個小組代表交流,要求把內容儘量說具體。

5、師生評議:要點

(1)是否有自己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

(2)是否表達出自己真情實感;

(3)是否有具體事例,或事例是否具體。

1、自主選擇,各自思考選擇適合自己的話題,準備寫什麼內容。

2、彙報話題:請一小組同學,說說自己選擇什麼話題,瞭解話題選擇情況,鼓勵每個話題都有人選擇。

3、小組合作:請前後四個同學組成一個小組,說說自己習作內容,互相評議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並推選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每個話題選擇一個小組代表交流,要求把內容儘量說具體。

5、師生評議:要點

(1)是否有自己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

(2)是否表達出自己真情在交流中達到共贏從本組四篇課文提煉寫作方法。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3

【教材簡析】

松鼠,對孩子們來說並不陌生。在電視裏、畫報上、文章中都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並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他們對松鼠的瞭解往往都是你知道一點,我知道一面。所以,還是充滿了好奇。一打開課文,一隻漂亮、乖巧、馴良、可愛的小松鼠就向我們走來。它那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行爲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不由得使我們對它有了更多的瞭解和更深的喜愛,我們在欣賞它、親近它、喜愛它的同時,又不能不歎服作者精心細緻的觀察、準確精練的說明及生動傳神的描寫。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着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活動時間兩個方面着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儲備食物過冬、及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的乖巧,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後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二是通過與《鯨》進行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設計理念】

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它以準確性說明爲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爲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於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於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採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因此,教學中,重在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一邊充分感受松鼠的漂亮、乖巧、馴良,一邊自覺和《鯨》進行寫法比較,尋找異同點,並領悟這種寫法。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比較《鯨》的說明方法,明白異同點,並充分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教學重點】

認真讀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按照閱讀要求進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松鼠的,體會作者對松樹的喜愛之情,並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方法上的異同。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本文與《鯨》在表達方法上的異同。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究。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1、事先佈置學生蒐集相關資料,瞭解松鼠的有關知識。

2、教師製作關於松鼠形態、生活習性及文中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海中之王”──鯨,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見面,它是誰呢?彆着急,它來了(用多媒體播放“松鼠”),看完之後,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認識的這位朋友,說說你最喜歡它什麼?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位朋友的祕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松鼠》。請誰來給大家簡介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閱讀提示,想想:

這篇文章要我們瞭解什麼?

反饋:(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麼相同與不同?說說從哪裏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細讀課文,自主感悟

1、你能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徵嗎?

明確:(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2、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

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着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徵。

出示句子,重點品讀:

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

這段話簡直類似於文學作品中的肖像描寫。一般“清秀”極少用來形容動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現在拿來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閃閃有光”的眼睛,寫得非常惹人喜愛。特別是在寫尾巴時,更加細緻生動:先寫其形狀,把它比作“帽纓”,給人以聯想和美感,表現出松鼠尾巴的美麗;再寫具體功能,能“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表現出了松鼠形體的奇特之處。

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範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着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徵──馴良。

第三、四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徵──乖巧。

⑴ 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點品讀:

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

“橫渡”是指從江河等的這一邊過到那一邊。這句話介紹了松鼠橫渡溪流的方法,兩個“當作”寫出松鼠不僅知道以樹皮爲船,而且還會用尾巴“揚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⑵ “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

出示句子,重點品讀:

它們是十分警覺的,只要有人觸動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樹,它們就從窩裏跑出來,躲到樹枝底下,或者逃到別的樹上去。

這句話用“只要……就……”這一句式來表現松鼠靈敏的反應與動作。作者用了三個動詞“跑”“躲”“逃”來表示松鼠對於微小危險的快速應變能力,從而更顯出它“十分警覺”的靈性,由此表現出它的“乖巧”。

⑶ 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

⑷ 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

⑸ 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

⑹ 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細讀文字,從“又幹淨又暖和”,“足夠寬敞、足夠堅實”,“既舒適又安全”等詞語感受窩的舒適,從而進一步感受松鼠的乖巧。)

第五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淨的特點。

3、感情朗讀課文:

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段落,美美地讀一讀,用充滿感情的讀書聲來抒發自己對松鼠的喜愛。

學生一起來讀一讀,誰喜歡哪一部分就站起來大聲讀哪一部分。

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用朗讀爲說明文注入人文美。

四、合作學習,探究寫法

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比較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麼異同,完成表格。

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說明語言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瞭解梅花的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外祖父有狀對梅花品格的闡述,瞭解梅花的高尚品格。

2、理解外祖父愛梅花,並藉助梅花寄託眷戀祖國的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大平臺。

【教學方法】 讀解析評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在各種媒體中查找有關梅花的資料,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板題:梅花魂;齊讀課題)

二、老師配樂範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要求:老師先來朗讀一遍課文,希望同學們邊聽邊思考:文中寫了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教師範讀(配樂《紅梅贊》)。

3、引導解決以上問題。

4、學生質疑。

三、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梅花的高尚品格,明白題目的深刻含義

1、課文描寫了五件事,同學們認爲哪些事表達了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回答

⑴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⑵ 朗誦詠梅的詩。

⑶ 教師引導學生解疑。

師小結:是啊,從外公的言語之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外公不僅愛梅花,更愛具有梅花品格的英雄人物,……這一個個不肯低頭折節的形象,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也正是因爲有這些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激勵着外祖父,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都不曾忘記梅花的秉性,不曾忘記民族的根,讓我們帶着對梅花以及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的敬意,大聲齊讀外公的話。

四、擴充“思鄉”內容

1、從來“故鄉”這個字眼就是讓人心中感到溫暖,讓人不禁落淚,外公那份無盡的相思,不僅感動了他的家人,也深深地感動了我們。千百年來,“思鄉”也是人們吟誦的最多的主題,誰能給我們背一首?

2、老師推薦一首詩。

3、播放歌曲《我的中國心》。

五、作業教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知識要求:自學課文中的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句子的含義。

能力要求: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

教具準備:常規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回憶過去經歷過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種享受,充滿樂趣。你會回憶過去經歷過的有趣的事嗎?爸爸媽媽也會回憶他們的童年,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飽含着作者對童年往事的無比懷念。課文的題目是《桂花雨》

二、初讀課文

思考:

1、課題“桂花雨”是什麼意思?用的是什麼修辭方法?

2、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問題。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標出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事,哪幾段是寫這件事?(小組討論再全班發言)

2、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讀了這一段你對“我”桂花都有了什麼瞭解?

3、學習三至六自然段

這部分主要寫了什麼?找出相關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結合自己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結合學生的想像點題爲什麼用“桂花雨”做題目

4、學習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親說的話?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鄉院子的桂花嗎?(自由發言)

老師總結:這篇課文通過寫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也看出我和母親對家鄉、對家鄉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5、帶感情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解內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