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級語文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級語文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一)

我不是最弱小的四年級語文教案

  教學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講述這個故事。

二、學會生字,理解新詞意思,並能欣賞有關詞句。

三、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從中接受教育,養成良好道德行爲。

  教學過程:

課前交談:關於“最弱小的”,瞭解學生對這方面的理解、認識。

一、讀通課文,感知故事

檢查預習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檢查通讀情況。

2、小組交流各自預習的收穫,讀懂了些什麼。

3、小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讀收穫的交流。

此爲閱讀的第一層面:學生藉助現有知識、能力基礎自讀課文,通過交流有所促進,其認知基本停留在字詞的理解,故事內容的瞭解,人品的初知層面。

二、細讀品析,積累詞句

說說在這個故事的描述中,對哪些詞句比較欣賞。

1、“林中曠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的,芳香撲鼻。”

引導體會花的美:多,嬌嫩,顏色鮮豔,香氣濃。並指導朗讀。

老師讀句子,學生閉眼想象,然後看插圖,再帶着感情朗讀。

2、“大雨如注”引導從課文中找個近義詞,幫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着頭,因爲它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

引導體會野薔薇花在大雨中柔弱無援的樣子,並指導朗讀。

此爲閱讀的第二層面:學生根據個體喜好稍作努力品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欣賞,誦讀課文,說說自己的解讀,積累好詞佳句,體會林中曠地景色的美好,雨中薔薇花

評價:你編織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你從鳥兒那裏懂得了紀律的重要,你學到了勇敢、頑強的技能……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

三、精讀感悟,體會思想感情

1、板書課題,體會薩沙的美好品質。

(1)教師參與欣賞句子。(板書:薩沙說)

出示課文最後一句:“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說說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板書: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師爲什麼欣賞這個句子?

A從這句話的意思看,薩沙人小志氣高,不想當最弱小的,他能保護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現在”引導學習第7自然段薩沙用自己的行動保護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薔薇。抓“朝着……掀起……蓋在……”引導體會、朗讀。

薩沙的態度很堅決,毫不猶豫地掀起雨衣蓋在正受風雨摧殘的嬌嫩纖弱的薔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證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書:做)

C我們能不能從薩沙所說的、做的來推想他是怎麼想的呢?引導學生朗讀第3、5自然段中薩沙的語言,從中體會薩沙根本沒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薩沙所想的、做的、說的都證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說——“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抓“該……不是……吧”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3)假如你是媽媽的話你會怎麼說?

師小結:細細讀來,我們從這個句子中讀出了一個要強、心地善良、懂得保護弱小者的好孩子。你們說,這是不是個值得欣賞的句子?當然欣賞也得有方法,抓住關鍵的詞語聯繫前文細細欣賞,你的收穫會更大。

2、體會薩沙家人的美好品質,表達內心感受。

(1)看圖,聽風雨聲,說說圖上情景。

(2)(插圖上疊映人物)請認真觀察,滂沱大雨中,爸爸、媽媽、託利亞他們的表情動作各是怎樣,再讀讀想想書上有關語句,你是否感受到了些什麼?

讓學生分別說說爸爸媽媽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理解“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懂得這是每個公民應有的人道主義精神。

猜想假如媽媽把雨衣披在了託利亞身上,她會怎麼做?

(3)此時此刻,你是否想對薩沙,對媽媽說些什麼,或是想對自己說些什麼?

(4)看來“我不是最弱小的”不僅僅是薩沙所說的做的,也是我們的心聲,一起自信地說:“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們“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作業

1、把自己最想說的話或感受最深的事情寫下來。

2、摘抄自己欣賞的詞和句,並試着運用其中的一兩個詞語。

3、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小朋友聽。

  板書:

我不是最弱小的

薩沙(說做想)每個人都要保護

比自己弱小的人。

媽媽

爸爸

託利亞

  (二)

  教材簡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講讀課文。課文講了薩沙與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風雨,父母親很自然地把雨衣讓給了年齡最小的薩沙。在他們的影響下,薩沙也不甘於做弱小者,並學會了保護弱小者。儘管文章說的是一件簡單的生活小事,卻闡明瞭深刻的做人道理,滲透了培養自信自強人格的思想。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薩沙和媽媽之間的對話。

依據學生實際及教材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會用“芳香撲鼻”“悶熱”造句;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並引導學生不甘於做弱小的人。

  設計策略:

1以讀爲主,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配樂範讀及學生自由讀、默讀、對比着讀、邊讀邊做記號等形式,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在由讀至寫的傾吐中發展語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並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創造性。

3、想象體驗,發展個性

想象是創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今後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展。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對對子游戲),激活思維

例如:明對暗夜晚對白晝東昇對西沉強大對弱小

[對對子游戲,既是對學生三年級所學知識的鞏固檢查,又能喚起學生的成功體驗,從而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併爲導入新課作好情感的鋪墊。]

二、揭題導讀,體現個性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與弱小有關的故事。題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師相機板書課題。

2、指名學生讀課題,教師通過評價鼓勵學生讀出個性。

3、教師小結:即使是同一個題目,我們用不同的讀法就能表達出不同的意思,這就是我們中國語言的的魅力。那你們想聽聽這個故事嗎?

[閱讀應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爲,引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感受,對學生以後的朗讀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

4、教師配樂講故事,學生聽後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師、同學交流交流。

[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給學生強烈的情感薰陶,而讀後交流又能瞭解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況。]

三、讀中感悟,真情體驗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因爲這一篇課文中有許多生字和新詞,小朋友要多讀幾遍,把它們讀正確。

2、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寫薔薇花的?找到後,用自己喜歡的記號標一標。

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交流自己所畫的句子,老師相機出示:

(1)林中曠地附近長着一叢叢野薔薇,一朵花剛剛開放,粉紅粉紅,芳香撲鼻。

(2)滂沱大雨已經沖掉了幾片花瓣,花兒低垂着頭,因爲他嬌嫩纖弱,毫無抵抗能力。(這兩個句子儘管都是描寫薔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過朗讀感受花兒嬌嫩美麗,惹人喜愛;而第二句則重在體會花兒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無生氣,完全沒有抵抗能力了。在這種對比中,激起學生對薔薇花的關愛之情。)

4、你看到了這一株野薔薇,會怎麼想?

[親身的朗讀實踐,奠定了學生關愛野薔薇的情感基調,適時想象,啓發學生和薔薇花對話,則引導他們走進教材,走近薩沙。]

5、薩沙是怎麼做的呢?(依據學生回答,揭示描寫薩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蓋在粉紅的薔薇花上。”並出示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讀好句子。)

[這是教學的一個切入口,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

5、靜靜地讀讀課文,想想薩沙爲什麼這樣做,邊讀邊把你的體會在書上空白的地方寫一寫。

[語文課需要學生靜心體會,這也是一個自主探究、知識自我建構的過程,同時也是與人合作、開展交流的基礎。]

6、小組交流各自的體會,要求結合課文內容來談。

7、大堂交流,相機出示重點句,指導感情朗讀。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體驗這樣兩點:

(1)父母親言傳身教,用自己保護弱小者的的實際行動教育了薩沙。這裏要聯繫上文他們的做法來談。

(2)薩沙內心不甘於做弱小者,不願意只享受別人給予的保護。這裏要抓住媽媽的答話,引導學生通過讀,通過想象,感受到薩沙在媽媽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薩沙反問的話語,體會薩沙內心不願意做一個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護比自己更弱小的薔薇花。

[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合作交流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教師則要做個好舵手,圍繞目標,指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讓學生真正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四、想象傾訴,“鏈接”生活

1、聯繫自己的生活談體會。

其實薩沙和你們一樣,只是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可他卻不甘心做弱小者,不願只享受別人給予的關愛,那你們是否也曾伸出過援助之手,保護過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東西呢?

(同桌交流後,再指名說說自己生活中保護弱小的事。教師適時點評,並引導學生聯繫課文中薩沙的做法,將媽媽的話拓展爲“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動物或其他的東西。”)

[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爲了獲得知識、發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憑藉教材中的薩沙這個同齡人的形象,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來感受、體驗媽媽的話,就能讓學生和薩沙產生心靈的共鳴,滿懷和薩沙同樣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後的景象。

人們常說“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假如時光已經過了三十年、四十年,還是這麼一家子,還是在這樣的日子裏,還是在這樣的森林裏,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3、評點小結:時光往往會令許多事物發生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若干年後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但不管怎樣,唯一不變的是要有這樣的意識——“我不是最弱小的”,並願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護比自己弱小的”……

4、齊讀課題,並把創編的故事寫下來。

[學生通過想象練說、練寫,將所有的積澱在此傾吐,將所有的體會予以表達,將課本知識與自身發展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