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精選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精選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作爲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精選5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速讀,把握記述文六要素,訓練學生準確地複述課文的潛力。

2、學習景物描述和人物描述的方法。

3、聯繫生活實際,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生活哲理。

課時安排:

兩課時

一課

教學資料:瞭解記敘文的六要素,複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會碰到許多困難,比如,父母突然下剛,家中經濟陷入困境,你自以爲挺努力,卻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挺大,想和別人搞好關係,人家卻不理你等等,應對這些,你也許感到困惑,也許感到茫然,其實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是正常的。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最終到達勝利的彼岸,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莊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這天我們就學習這樣一篇文章,告訴我們如何去做。

二、檢查預習

字音悶熱(mēn)玩彈子游戲(dàn)不能動彈(tán)全身顫抖(chàn)着眼(zhuó)

卜卜亂跳(bobo)連攀帶扒(bā)啜泣(chuò)瘦骨嶙峋(línxún)

常用詞語訓誡迂迴凝視啜泣嶙峋心驚肉跳頭暈目眩留意翼翼

三、記敘文的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四、默讀課文,複述大意

1、這天我們學習一種新的閱讀方法默讀。默讀就是要求帶着必須目的,不出聲、十分快速地閱讀。它是我們今後學習中用到的主要讀書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書,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中嘴裏小聲叨唸;因爲“出聲”就影響閱讀速度,“手指”同樣影響眼睛的掃視速度。

回憶故事要點:

(1)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其他的還有哪些人?有名字的有哪兩個?

(2)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3)故事發生在什麼地點?

(4)故事發生的起因是什麼?

(5)故事發生的過程是怎樣的?

(6)故事的結果又是怎樣的?

2、我們此刻根據歸納的要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複述這個故事,注意複述時在事情的經過部分要詳細一些。

五、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述課文所寫的資料。

明確:本文記敘“我”懸崖脫險一事,說明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要勇於應對困難和挫折,最終是會戰勝困難和挫折。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麼?

明確:玩遊戲玩厭了,想玩點新花樣。

3、“我”與其他四個孩子的性格差異是什麼?

明確:“我’膽子小內向,其他四個活潑、勇敢。

4、父親爲什麼不背“我”下來,而是鼓勵“我”向前走?

明確:因爲“我”從小比較膽小,父親爲了鍛鍊“我”的膽量,教育“我”如何應對困難、戰勝困難。

5、課文中的兩個“啜泣”有什麼不同?

明確:前者是恐懼和悲哀,後者有複雜情感,有歷險的餘悸,有脫險的欣喜,有對父親的感激,更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六、拓展延伸:

1、前面提到的兩個“啜泣”與奧運會劉翔、王義夫等運動員獲得冠軍後的“啜泣”是否相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實現知識轉化、延伸。)

2、談談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怎樣教育我們克服困難的?

七、作業

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資料:學習景物描述和心理描述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二、講解表達方式和描述的方法。

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描述、抒情

描述景物描述

人物描述外貌(肖像)描述

語言描述

動作(細節)描述

心理描述

三、心理描述:

1、學生自由朗讀,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加以體會。

明確:課文第二部分中,當“我”被棄於懸崖,文章用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裏面鼕鼕亂跳”、“嚇得幾乎要暈倒”、“軟弱地哀求”、“頭暈目眩”、“啜泣”、“恐懼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動彈”等超多詞句刻畫主人公處於險境中的心理狀態。那裏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最後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最初是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繼而是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隨後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從而激起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2、“我”心理變化過程怎樣?

明確:最初毫無信心(“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是能辦得到的。”)

隨後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巨大成就感

三、景物描述

找出景物描述的句子,說說景物描述有什麼作用?

作用:1、渲染氣氛

2、襯托人物的情緒

四、找出提示本文的道理的句子。

1、“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什麼?

明確:“經驗”有兩層意思:①是從懸崖上學到的經驗使自己終生受益。②再次將這“經驗”歸納成:“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於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之後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爲止”。這也就是告訴讀者,在困難面前不就應畏難怯步,而要冷靜地分析困難,化解困難,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循序漸進,堅持到底。這樣就可能積小勝爲大勝,促使困難向勝利轉化。

2、“屢次”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學生討論並回答,教師評點)

明確:“屢次”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課文中用“屢次發現……”強調這“經驗”的普遍好處。

三、小結:

本文這種用親身經歷的一件小事說明道理的記敘方法是一種以小見大,以實寓虛的寫法。

[板書]

事小實

理大虛

四、體驗與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於我們學習具有那些用心的好處?應對考試失敗,應對競賽的失敗,我們的心理時怎樣想的?舉例說明。

五、作業

練筆:假設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個小夥伴,以《當同伴陷入困境後》爲題,寫一篇記敘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2

【教學理念】

1、藉助學生豐富的生活體驗,把課文主旨的理解形象化、生活化。

2、藉助課文對人生哲理的概括,引導學生把自己朦朧的生活感悟哲理化。

教學設計

教材編排的外在線索是與生活的聯繫,內在線索的是按三大板塊: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而本課是屬第一板塊:人與自我。閱讀這些課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一篇敘事性的文章。本文講述了一個富有哲理性的故事,在故事中蘊含着生活的哲理,教學此文章,本着課標中“使學生學會欣賞作品,領會作品的內涵”的原則,先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創設這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簡單入課,在主體部分我設置了感讀(默讀)——研讀―賞讀課文三個環節,其中默讀也爲了複述課文作準備,因此複述課文也做了超多的工作,用填充的形式完成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研讀課文中把課文的字詞記清爲學生學習課文掃除障礙,賞讀課文讓大家暢所欲言,進而水到渠成的得出文章的哲理性含義。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版塊則是對課文的深入與延伸,課文的小結用一句話談談體會,使學生對全文有深入的探討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啓示。選用創設情境,教師點撥,學生討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掌握眩、嶙峋、迂迴等生字詞。

2、潛力訓練:注意學習和運用描述心理活動的詞語,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潛力。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最後正確對待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着應付的心理。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複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難點】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從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泰坦尼克號沉船時的三副畫面:

1、船體傾斜時傑克告訴露絲到欄杆外不至於划向大海。

2、船體完全下沉時主人公找到懸浮物(門),並趴在門上。

3、傑克臨終時鼓勵露絲,不要放下生命。

師:畫面上的人們當他們面臨危險時,我們心中不免有些心驚膽戰,但是他們應對危險時,他們有着自己的處理方式,作爲我們能夠再爲他們提些什麼推薦呢

(讓學生思考,然後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積累,爲主人公出謀劃策。

師:大家都十分熱心用心地替他想辦法,此刻讓我們共同走進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看看書中的“我”,最後如何下山的。

(這幅畫面的資料與課文聯繫緊密,創設這樣的情境,能夠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能自如、簡單地導入新課。

二、感讀課文(默讀)

默讀文章,組織學生複述課文。

複述前的準備:

(讀課文,整體感知,默讀完全後同學們自由發言,根據投影中的顯示以及對全文的第一次感覺或總體印象,用這樣一種形式來填充)

1、在____(時間)在____身上發生了____事。

2、在____(地點)在____身上發生了____事。

3、在____(環境)下在____身上發生了____事。

師:同學們,能夠從三點中選取任意的一項表達自己的看法。

生:七月裏一個悶熱的日子,五個小男孩爬懸崖。

師:五個小孩課本中都提到了誰

生:“我”、內德、傑利。

師:真棒,對於課文的把握十分到位。

生:在懸崖邊我不敢往下爬。

師:結果呢

生:在父親的幫忙下我脫離了險境。

師:父親是怎樣幫忙我的

生:父親說“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一小步,你就能辦得到。

(讓學生開始意識到自己思考的問題中選題,經過初步的引導,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加快學生複述的步伐。

師:父親對我的鼓勵不是一句就能到達效果了,我期望同學們能用具體的語言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大屏幕投影複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環境、故事過程)

複述故事要注意什麼問題呢(多媒體顯示)首先,要理解文意,明確中心。其次,要理清課文的情節結構。看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各寫了什麼資料。重點資料要詳述,非重點的應簡略。再次,要抓住原文中的關鍵詞語和句子。最後,還要注意複述就應要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

學生複述(略)

(先讓學生明確複述的要領,複述後師生共同評議複述中的得失,根據評議,改善自己的默讀習慣,積累經驗。

三、研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圈點標註文中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讀完後,先兩人一組自行解決字詞疑難點,無法解決的再提交全班羣衆解決。

教師板書並重點提醒下列字音:

眩xuàn啜chuò迂yū回línxún嶙峋

學生在練習本上現場抄寫這幾個詞兩遍。

交流字詞中有生提問四合的.意思另一個學生回答:暮色從四面合攏,說明天越來越暗。

師:我們用掌聲謝謝這位同學的精彩發言。

四、賞讀課文

1、讀課文,標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按照我喜歡___我的原因是___這樣的格式來回答(羣衆交流)

生:我喜歡“着眼於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原因是他也就是把大的困難分解,走好每一步,解決每一個小困難,最後就能成功。

生:老師,我喜歡一段能夠嗎

師:完全能夠,請說。

生:我喜歡最後一段,人只有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才能到達目標。

生……

師:記得老師上學的時候剛開學時學校組織拔草,我看見我們的衛生區的草又多地方又大,連連唉聲嘆氣,可我的老師把我們劃分了幾個小組告訴我們先幹這一邊再幹那一邊,結果不一會兒就完成了。

2、師:剛纔聽大家說你們都喜歡最後一段,其實老師也很喜歡最後一段,個性是它的哲理性耐人尋味。那你從中獲得了什麼啓示(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

由學生的回答可得出人生哲理:

師:在人生道路上,無論我們遇到怎樣的艱難險阻,都能夠化整爲零,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

這種人生經驗,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信心。

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同學們還記得蘇軾的《題西林壁》這首詩嗎

生: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山姿,視角不同,進入視野的山的形象也就有了差異。一篇文章,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獲得多方面的教益。

學生提出後教師整理:

1、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爲。喜歡文中哪個人物不喜歡哪個人物爲什麼

2、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爲什麼不這樣做

3、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爲“我”的同學,將怎樣辦

4、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樣辦

就以上問題,學生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小組討論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習氣氛,調動羣體合作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相互間進行智力啓迪和互補,同時也爲每個學生帶給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抓住學生討論中的最佳契機,引導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培養學生選取、分析語言信息的潛力)

生:我喜歡傑利。在“我”爬上石架,進退兩難時,“傑利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齊走了”,之後他把父親找來,說明他還是挺有愛心的。

生:其他的孩子把“我”丟下不管,甚至還嘲笑“我”,說明他們沒有愛心,我不太喜歡他們。

生:因爲我一向體弱多病,父親讓我一個人下來,萬一我摔下來,他會後悔一輩子的。

生:因爲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走,父親指導孩子讓他自己走下來,是讓孩子增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我覺得父親這樣做是正確的。

生:我不會丟下他一個人在懸崖上,我會想辦法幫忙他,帶着他一步一步走下來。

生:如果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我會想辦法節省體力,等天亮再大聲呼救。

生:如果在可能的狀況下,我會一點一點自己留意的爬下來。

生:……

師:從同學們的發言中,老師能感受到大家都有一顆患難與共的愛心,而且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勇敢、堅定。文中作者的經歷,能給你怎樣的啓示呢

生:我們的學習要循序漸進,不能夠一步登天

師:文中的“我”從一件小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如果你在生活中也能不斷思考,善於感悟,那麼,你也將擁有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六、亮筆點睛

請你模仿黑板上的句子對全文或針對每個人下一個評語。

(顯示)文章感人至深。

生:文章耐人尋味。

生:爸爸愛子情深。

生:朋友要肝膽相照。

師:老師感同身受。

(學生交流,教師可隨時給一些評語,回味無窮)

七、課外採擷

比較閱讀談中美德教育方式:

學生朗讀《迷途笛音》回答問題:

文章當中的迪廷除了用笛音指引我回家以外,還有什麼方式他爲什麼會選取這種方式你對他這個人又怎樣的看法你的生活中有這種人嗎,請你舉例。

【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冒險

着眼於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

脫險

【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標準對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對學生的講授中是就應把課堂的舞臺還給學生,讓學生盡情地揮灑他們的學識,也就應走到學生中間一齊討論,算得上真正地切磋,以到達教學相長的目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執教過程基本上體現了這些新的語文教學理念。我最大的收穫是找到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突破口。如果說要讓學生在碧透的素質教育的水流中自由地遨遊,那麼教師就務必着重哲理的最層次的掌握,要拓展知識的寬度與廣度,恐怕就不是又紅又專就能解決此刻當下的問題。那麼到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呢我想到了我們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潛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這天讓學生在三讀課文的基礎上,他們獨自或合作找出要學習的知識點與潛力點,並且從課堂中學生的價值觀也得到了體現。培養並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多次閱讀、閱讀反思和閱讀想象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學生學習本課興趣較濃,且能密切聯繫生活實際。由此我想到:教師既然是學生的引導者,在課堂對學生的方向引導上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學生之間的聰明才智也能相互感染,迸發出力量的源泉。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潛力:

1、理解積累生字、生詞。

2、把握記敘文六要素,複述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

3、學習文中的環境描述、心理描述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資料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

多角度解讀課文和品味語言;

情感與價值:

1、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2、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感悟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把握記敘文六要素,複述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的環境描述、心理描述的方法。

教學方法:

默讀、複述、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空軍基地。一個飛行員理解了一項特殊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着飛機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此刻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此刻所要作的,只要飛行20分鐘,就能夠到達荷蘭,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就這樣,這個飛行員最後完成了任務。當他接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爲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爲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啓示。

這個孤膽英雄是誰呢他就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那他小時候過一段怎樣的經歷呢他的經歷會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呢下面我們就走進莫頓亨特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尋找答案。(板書作者)

二、作者簡介(由學生聯繫課文註釋講述)

三、檢查預習

訓誡(jiè)聳立(sǒng)迂迴(yū)凝視(níng)

啜泣(chuò)納罕(nà)瘦骨嶙峋(línxún)

心驚肉跳(jīng)頭暈目眩(xuàn))留意翼翼(yì)

四、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

1、找出文中的六要素。

時間:57年七月

地點:費城

人物:我和五個男孩

起因:悶熱玩厭了找些新花樣

經過: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結果: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2、複述“我”從冒險到脫險的經過。(提示覆述要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合作探究

1、課文第15、16兩段中的“暮色四合”、“一片寂靜”、“大地越來越暗”這些屬於什麼描述有什麼作用

【景物描述。作用:渲染出一種暗淡、沉寂、恐怖的氣氛;烘托出我的緊張、恐懼、和無助的心理。】

2、從從課文中找出描述“我”的心理活動的詞句,並說說這些詞句寫出了“我”當時怎樣的情緒

3、從這件事上學到了什麼經驗

六、小結:從“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們明白了一個什麼道理。

【它告訴我們,在人生道路上,無論面臨怎樣的困難和危險,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一步一步戰勝小困難,最後就能戰勝最大的困難。當然,關鍵在於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堅持不懈地走下去。】

七、達標檢測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國作家________。

2給加粗字注音:

①啜泣②嶙峋③眩目(

④納罕⑤訓誡⑥凝視(

3選取恰當的詞語填在句中橫線上。

①那座懸崖就__(A矗立B聳立)在空地的另一邊。

②我最後爬上去了,___(A蹲B扒)在石架上,心驚肉跳。

八、佈置作業

發揮想象,爲故事設計一個新的結局。如:傑利找到的是“我”的母親……

附板書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利(美國作家)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走一步,再走一步——抵達目標

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第一課時,我的第一步,就是要像文中的父親那樣,做好學生學習的引路人。讓學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漸學會欣賞文章。爲此,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先通過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一個指路人。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潛力。上完了這堂課後,我認爲有以下幾個亮點:

一、導語的設計引人入勝。

我從作者的一次飛行經歷導入: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理解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着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此刻,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此刻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持續這個航向20分鐘,就能夠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作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最後完成了任務。當他理解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爲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爲我小時候一段經歷的啓示。這個人就是美國作家莫頓亨特,那麼小時候的一段什麼樣的經歷改變了他呢讓我們一齊走進《走一步,再走一步》這個導語是以故事的形式說給大家,加之我生動的語言,一上課就吸引了學生目光,創設了很好的教學情境。

二、通過問題的設計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

1、首先,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件什麼事指導學生概括的方法,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

2、然後,之後問:文中寫了幾個人物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這個題型在閱讀中經常出現,要指導學生解題的方法。迴歸文本,從文章確定答題的大致範圍,一段一段按順序找能概括其人物的性格特點,如果有的段落沒有詞語,就從所做的事中或者這個人的語言、動作等概括起特點。

3、之後,我要求學生再仔細研讀課文,找出描述“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和環境描述的語句,引導學生探究心理描述和環境描述的作用

4、聯繫生活實際。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麼經驗教訓

這節課也有幾點不足:

1、在反思中,我發現了一點遺憾,學生沒有親身經歷過,無法體會當時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心理過程。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目標:1、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準確複述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2、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正確把握本文的思想內涵;

情感與價值目標:3、激發學生勇於克服困難,敢於戰勝困難的決心與勇氣。

教學重點:

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解決困難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生活哲理。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論理,使學生感受到正確對待困難,在面對困難時要有不餒不躁,沉着應付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講述故事導入新課

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飛機深入到德軍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

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並不難,然後,是飛臨德國,這並不困難。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於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爲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爲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啓示。

同學們,知道這位英勇的飛行員是誰嗎?(莫頓亨特)他小時候到底經歷了一件什麼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我們從中也能獲得啓發。

二.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

要求:1)默讀要注意速度,要求5分鐘看完;2)劃出不會讀,不會認的字詞

3)要注意邊讀邊劃出一些關鍵的信息

2、提問,檢查默讀效果:

1)提出不懂的字詞,其他同學幫忙解決

2)快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①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文中記述了幾個人去攀爬懸崖?其中兩個有名字的分別叫什麼?

③文中提到,孩子們所攀爬山的懸崖有多高?其中的石架又有多高?

3.複述課文

1)要求:注意四個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

2)複述指導: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

請一個同學複述“冒險”,一個同學複述“脫險”。

(要注意突出重點:事件可分爲冒險和脫險兩部分,要着重抓住“脫險”部分)

3)請同學們先小聲地複述課文

4)抽生複述

4.分組朗讀課文

三、研討主旨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明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爲一個個小困難,困難就變小了。(改編“團結力量大”的故事)

2.我們從中悟出怎樣的生活哲理?

明確: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爲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化整爲零)

3.我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上,也會碰到許許多多的困難。那麼,我們該如何把今天學習到的解決困難的方法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呢?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學會了解決困難的方法,無論怎樣的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爲一個個小困難,困難就變小了。

而我們也悟出了生活哲理,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是我們不用畏懼,因爲只要吧困難分解開來,最終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正像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讓我們面對困難,鼓起勇氣,大聲地對自己說一遍“走一步,再走一步”。

五.板書

冒險

走一步,再走一步

(化解困難,贏得勝利)

脫險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

同學們,上課時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今天,我們再深入一步研讀這篇課文。

結構複習:

1、按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啓示把故事分成四個部分

(一)、起因(1――3)遊戲玩厭,去爬懸崖

(二)、經過(4——15)中途被棄,進退兩難

(三)、結果(16——23)父親指點,擺脫困境

(四)、啓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

2、請概括解決困難的方法

二、新授

(一)研讀文本

文章刻畫人物時,運用了多種的描寫方法,比如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等。請同學們找出相關的句子,體會這些描寫方法的作用。

1.找出語言描寫的句子並加以體會

1)“嗨,慢着,”我軟弱地哀求到,“我沒法——”

2)“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

2、找出心理活動的句子並加以體會。

1)“我落在最後,全身顫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們向上爬。”

2)“我終於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儘量往裏靠。”

3)“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現原來是我自己。”

4)“我產生了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

板書:最初:我下不來毫無信心

繼而:走一步信心萌發

隨後: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最後:走下懸崖產生巨大成就感

(二)拓展閱讀

閱讀訓練:

──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爲“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假如你是文中的父親,看着自己的孩子困在懸崖,你會怎麼做?

(由學生自由暢談,無需評判)

三、小結:

我們要學習作者出色的寫作技巧,學會從一件小事中去發現深意,同時掌握如何運用各種描寫方法去刻畫人物的心理變化。古人說:“管中窺豹,時見一斑。”,通過一個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花斑,卻能想象出整隻豹子。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道理。同學們經歷的大多是小事,所以學會掌握這種手法,對於我們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

四.板書設計

“我”心理的變化過程: 最初:我下不來毫無信心

繼而:走一步信心萌發

隨後:再走一步信心大增

最後:走下懸崖產生巨大成就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

2、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3、拓展學生思維空間;

4、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

5、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1)探究文中“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義

(2)仔細閱讀,複述故事情節

2、難點:研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哲理之後,從友情、親情等多角度引導,讓學生得到新的啓示

三、教法、學法:

1、教法:研討式、啓發式、情感式教學

2、學法:多角度探究、創造性閱讀

四、教具:

電腦、電視、課件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1)讓一個同學讀“導語”。

(2)“導語”補充:“導語”中說“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脫險’的經歷”,既然是“脫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的呢?又是怎麼能脫險的呢?時隔57年,65歲的作者爲什麼要寫這次經歷呢?說“其中蘊含着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2、默讀:

默讀要注意速度,要求4~6分鐘看完。默讀後要請同學複述故事情節,複述的難點往往是時間、地點、人物、數字,默讀時要注意看清楚。

3、複述故事情節:

(1)複述前的準備——搶答: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費城)

——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五十七年前的一個夏天)

——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六個;內德、傑利)

——那座懸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大約二十米高;二十的三分之一米高)

(2)把故事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可謂“冒險”,後一部分可謂“脫險”,請一個同學複述“冒險”,一個同學複述“脫險”。

(3)根據複述,檢查默讀的效果。

4、字詞教學:

看課本列出的詞語,看註釋,查詞典,讀一讀,講一講(P10)。

5、朗讀訓練: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

6、課文主旨研討: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一步一步從山下走下來;面對困難,敢於跨出第一步。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來,循序漸進;

(3)一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麼意思?

化整爲零,把大困難化爲一個一個的小困難。

(4)爲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那樣只會增加你的恐懼喪失信心使你不敢跨出戰勝困難的第一步。

7、小結這次研討的經驗。

(本文蘊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爲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8、課外作業

“研討與練習”第一題。(P9)

第二課時

1、多角度閱讀

(1)學習方法指導:

一篇文章,除了探究中心意思之外,還可以多角度地閱讀,這樣讀就不至於老是往一個方面去想,能讀得有創意,能提高閱讀質量。多角度閱讀,首先要確立角度,關鍵也在於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着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舉個例子說,“評論傑利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太好?”就是一個角度。這樣的角度課文中很多。

(2)確定角度,探究問題。

範例引導:(先是角度舉例,然後讓學生先探討,再做引導和解說作爲舉例。)

——石架大約7米高,扛梯子把孩子抱下來要保險得多,也簡單得多,父親爲什麼不樣做?他的辦法有什麼普遍意義?

這位父親深知,如果自己上去就孩子,孩子自己的能力將毫無長進。他讓孩子自己下來,經受一次歷練,增長勇氣和經驗。事實上,“我”確實從中得到了難忘的經驗。這個父親是很懂得怎樣教訓孩子的,自己只給以指導、鼓勵,這樣可以使一個孱弱的孩子獲得信心,變得勇敢。從孩子的角度來說,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讓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過程中,要從大人那裏接受經驗。——父親怎樣教孩子脫險?

學生先說,教師啓發、整理。

——哪些地方寫到傑利,請一一加以評論?

——請評論四個孩子的行爲。

——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爲“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麼辦?

2、語言運用

學習語文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運用可以從模仿開始,不會說的學着說,堅持不懈,語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請利用下列格式,在橫線上補出詞語,表達自己想說的一個意思。

(投影)

(1)時隔年,。

(2)我一直牢記着叫我不要的訓誡。

(3)向攀爬。

(4)有人啜泣。

(5)正納罕。

(6)暮色開始四合,。

(7)暮色蒼茫,。

(8)全身麻木,不能動彈。

(9)帶着的口氣說。

(10)我小心翼翼地。

(11)我的信心大增。

(12)產生了一種成就感。

3、分角色朗讀表演。(學生分飾父親和兒子,要求入情入景色。)

4、練筆

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麼經驗教訓?寫一個片段或一篇短文。當堂沒有完成的,課外完成。

三、教學後記:

本文學生很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很高,對於複述這一環節,學生活動很成功,單學生還不善於提問,因此,多角度閱讀還存在一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