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九年級作文 > 讀《呼蘭河傳》有感九年級作文示例

讀《呼蘭河傳》有感九年級作文示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9W 次

呼蘭河邊有一座小城。

讀《呼蘭河傳》有感九年級作文

沒有繁華,沒有多彩,灰黯的日常生活是年復一年的循環,規律而又刻板。一年春夏秋冬,太陽東昇西落,痛哭與歡笑,嘮叨與爭吵,或許便是這座小城的色調。

呼蘭河是一條河,它潺潺流淌着。它是一首詩,於無聲之間靜默地載下了城裏繁雜的瑣事;是一幅畫,於無形之中裝點了城裏枯燥的乏味;是一曲歌謠,於悄然之時埋葬了這段悽婉的舊時光。

雨水與陽光混雜的小城裏有一段深陷的時光。東二道街靜靜地躺着一個大泥坑。無論天晴與否,泥坑總是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不便。顫抖的車馬,狼哭鬼叫的小孩子,臉色發白的過路人,是泥坑常年目睹的熱鬧。有人說,拆牆來拓寬街道,有人說,植樹來攀樹過街。用土把泥坑填平?呵,沒人提到。這是愚昧?還是安分守己?順應天意的他們怕是早已喪失了違抗天命的勇氣,衍生成的,是接受天命的那份不知何由的樂觀——“泥坑子淹雞淹鴨,到是給了我們說長道短的消遣,有了這泥坑子,瘟豬肉倒也可以變成淹豬,經濟又衛生。”又是一陣雨過,漿糊般粘稠的泥坑,宛然一副深邃的臉龐,凝望着圍觀熱鬧的長袍馬褂亦或是粗布短衣,流露的卻是戲謔的目光,投射到人心底的恐慌。

呼蘭河城裏,除了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之外,再就都是些個小衚衕了。單調的小衚衕裏每天亦是單調的生活,冷清,寂寞,大家關起門來在過生活。正如汪曾祺在《衚衕文化》裏寫到的那樣,“衚衕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我想,“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便是最好的陳述。

呼蘭河城的生活是規律的,一年之中必定有跳大神,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日娘娘廟大會……這些單板的節日便是他們呆板的日常生活。七月十五孟蘭會,笙管笛蕭作響,男女老少結伴,趁着火燒雲後顯白的天色,涌向呼蘭河放河燈。忽明忽暗間,河上燦若星河,恍惚之間,卻又漸漸熄滅,沒有什麼特別的,也沒有什麼有趣的,熄滅的河燈拖走的或許只是人們的好奇和熱情,空留下河邊的孤寂和河上照着的月亮。放河燈是如此,跳大神,野臺子戲亦是如此。三五成羣,梳妝打扮,閒談家常,別有深意。‘某村某村的誰,某家某家的誰……’他們熱切的交談倒也離不開這些日常的繁瑣。我想,這些節日不過是他們百無聊賴生活的'一抹淺淡的色調,空虛的內心只能用說長道短來填補,明天過後,枯燥會再次來襲。

如果說放河燈真可以讓鬼魂脫身的話,那我希望這河燈可以幫助小團圓媳婦脫離這無盡的苦海。“黑忽忽”“長得高”“及膝的辮子”“總是笑呵呵的”,這是我從書中對她形象唯一的瞭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姑娘卻成了童養媳,她的開朗,她的活潑,在呼蘭河城居民的心裏卻是“不知羞”“不像個團圓媳婦”,接踵而至的,是對她的議論和鞭打。哭喊,淚水,換來的是更重的懲罰。

是否該譴責胡家婆婆的殘忍?“……哪家的團圓媳婦不受氣,一天打八頓,罵三場……我是爲她着想,不打得狠一點,她是不能夠中用的……”她的解釋似乎也句句有理,而後她爲團圓媳婦請神、看香火、吃偏方、抽貼的種種行爲似乎也表明了她的好心和善良,我猶豫了。我不明白,害死小團圓媳婦的,到底是胡家婆婆,呼蘭河城人們封建保守的良善,還是這個愚昧的年代?

蕭紅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裏,她的童年是荒涼而寂寞的。蕭紅在書中這樣寫道:“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朦朦朧朧的細雨中及腰的蒿草。簡陋院子裏的朽木亂柴,成對的破舊雜物。荒涼的瓦屋裏是空虛的房間,顫抖的屋門一開,瀰漫的土腥氣和暴露眼前的偷吃糧食的耗子和麻雀是熟悉的舊友……院子這邊和那邊都住着人,逆來順受的人,不知冷暖的人,徒增了院裏的灰暗。而祖父,卻又是照耀她生活的太陽。唸詩,遊玩,相依相伴,是蕭紅童年裏最快樂的回憶。

然而。光陰荏苒,歲月不再。時光是握不住的沙,人終究會老去,會離開,蕭紅的童年也終究只能埋葬在呼蘭河邊的小城裏,隨着日復一日流淌的呼蘭河逝去——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

……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還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間的太陽是不是還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黃昏時候的紅霞是不是還會一會工夫會變出來一匹馬來,一會工夫會變出來一匹狗來,那麼變着。

……

我知道,呼蘭河邊有一種寂寞的小城。

茅盾曾這樣評價,“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她以含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小城,懷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壯的鬥爭的大時代。”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