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周國平《人生寓言》優質教案

周國平《人生寓言》優質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2W 次

 一、教學目標:

周國平《人生寓言》優質教案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正確把握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點:

1.學會找文本中的關鍵詞來理解寓意;

2.讓學生懂得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設計

我依據教材特點,精心設計問題,由淺到深,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文本聯繫到自身,層層深入的理解教材內容。問題的設計,也非常具有啓發性與可操作性,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發現問題的探究精神,培養了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潛能。教學形式採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也爲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供了新的啓示,促使教師的教學行爲與學生的學習行爲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教學流程的設計,強調學生的互動性,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加大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力度。在思維訓練方面,涉及到辯證思維、逆向思維和擴展延伸思維,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的獨特體驗與獨特感受。另外,還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文體知識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提高文學素養。設計這樣的教案,是爲了突出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具體表現爲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和審美教育。這是當前貫徹語文課程標準,落實最新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

 四、教學課時:

一節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出示圖片

師問:從此幅圖,可知哪個成語?(調動積累,讓學生了解寓言的特點)

學答: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師問:誰能講一講這個故事?

生答:靠近長城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爲此來寬慰他。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着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安慰他。他的父親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爲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得以互相保全。

師問:你們知道這個寓言的主旨嗎?

塞翁失馬的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的寓意: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也所爲禍福相依。

  (二)運用留白,激發學生課外樂於探究

出示一張空白的幻燈片,告訴學生:老師要送一樣禮物給你們,閉上雙眼,我數1,2,3之後再睜開。然後再播放下一張幻燈片——一堆人民幣。揭示課題:人生寓言

1.分析題目:課題揭示了此文是關於人生哲學的寓言故事。

2.介紹關於寓言的文體知識

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動物,也可以是無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所寄寓的道理稱爲寓意。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素材起源於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三)出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

①理解寓言的含義。

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正確把握人生態度。

 (四)簡介作者其人

周國平,1945年7月生於上海。196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年入學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後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於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主要著作有《人與永恆》《今天我活着》《愛與孤獨》等。其散文常用文學形式談哲學,善於探索現代人精神的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寓哲理於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五)整體感知:帶着問題讀課文

1.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找出文中關鍵詞來回答。

2.這則寓言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找出這兩處轉折。

白兔賞月:(無憂無慮 心曠神怡)月的陰晴圓缺各具風韻。

白兔得月:(緊張不安 心痛如割)鮮明對比月的陰晴圓缺 險象迭生。

白兔還月:( 慧心未泯 )留下啓迪。

1.白兔從她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怎樣的道理 ?

擁有巨大的財富並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

月亮在歸屬於白兔後,她從前的閒適心情“一掃而光”。請讓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白兔那份糟糕的心情。

(六)合作探究:

(1)“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寓言中這樣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2)有人認爲,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說出理由。

(3)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裏?

(1)“和人類不同的是,我們的主人公畢竟慧心未泯,她終於去拜見諸神之王,請示他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寓言中這樣提到人類,含有什麼意味?

句子的意思說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爲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句子的意思說人類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擁有月亮並非好事,所以放棄了所有權。人類慧心已泯,總以爲擁有就是幸福,是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可見,這話對人類有諷刺意味。

(2)有人認爲,這則寓言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說出理由。

寓言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固然是諸神之王慷慨賜予,但是她實在不配擁有,因此不能泰然擁有,這就是說,不配擁有而擁有,就會生出得失之患,這種“得”,並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訴我們,如果某種擁有,帶來的是無窮的得失之患,使人緊張不安,那還不如沒有,寓言並非鼓吹一無所有的意思。

(3)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這則寓言的主題詞是“得失之患”,講的是白兔擁有月亮,兩者處於兩種不同的關係,決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態,而白兔之於青草、天空之於月亮,則可以泰然擁有,不會如此緊張不安,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種構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後必然會產生得失之患嗎?有無得失之患的關鍵在哪裏?

說“必然”顯絕對化,當然是不對的,但是,從歷史上看,從實際情況看,應該說是很容易,乃至極容易產生得失之患。說的是白兔,而不是別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類的,得失之患更容易產生。有無得失之患,關鍵是有沒有能力保衛財富,不怕別人搶去偷去,就沒有得失之患。

  (七)聯繫實際,自我反思

師:學了本文,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深受啓發,現在請同學們來談談自己的學習感受。(屏幕顯示自我反思題目。)

①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麼?

②你曾爲得到什麼而患得患失?

③如果你突然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你會怎麼對待?對於美好的事物我們應如何審視?

這個環節可讓學生暢所欲言,自由發揮。)

課堂小結:這則寓言在平易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它啓示我們要用超脫和閒適來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學了文章,希望同學們今後對待人生的重大問題,都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活得快樂有尊嚴。

白兔擁有月亮之後,月的陰晴圓缺總會讓它患得患失,好事變壞事了,有時壞事又會變好事。面對榮譽財富,我們要像古代品德高尚的君子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無常啊!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拿一句話來概括,就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對此我們要做好思想準備,學習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會給你帶來有益的啓示。”

出示幻燈片: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對此我們要做好思想準備,學習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會給你帶來有益的啓示。

 (八)介紹寫作背景:

這篇寓言是周國平先生有感而寫的。在寫作時,他自己正遭受着一個災難。當時,他有了一個女兒,出生不久便被診斷患有絕症,註定夭折。他確實聽到了旁人的嘆息,說如果這樣的災難落在他們頭上,他們可受不了。他回想起以前看到別人遭受災難時,自己也會有類似的心理感受。於是,產生了這篇寓言的構思。

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每天都在發生着災難。可是,通常的情況是,當災難沒有落到我們自己頭上時,作爲旁觀者,我們往往不敢設想這災難落在自己頭上怎麼辦。自己的傷痛只有自己痛。然而,事實上,一旦這種情形發生──它完全可能發生──你就必須承受,往往也就能夠承受。王子說的話是一個真理:“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爲什麼呢?因爲最低限度,生命本能會迫使你正視和迎戰災難,不讓自己被災難打倒。

所以,這篇寓言講的是應該如何對待苦難的道理。這道理有二條:第一,苦難是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切不可懷僥倖的心理,認爲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而應該對自己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準備;第二,一旦遭遇苦難,我們就要勇敢地面對,以有尊嚴的態度來承受。

 (九)體味感知,探討研究:

師問:《落難的王子》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文中哪句話說明了這個道理?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着,而且都受的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厄運能使性格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師問:那麼是不是爲了堅強起來就必須尋找厄運?

不是的,而是說既然厄運已經落在了自己頭上就應該頑強的挑戰厄運。也許壞事能變成好事。

師問:“天哪!……”這句話在課文中反覆出現了三次,都是在什麼情況下?有什麼意義?

1.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

2.“我”對王子落難而言。

3.“我”對自己遭厄運而言。是一個假設。

意義在於它在現實中的普遍性。最後一個“省略號”的作用是省略不需再講了。又一次突出了它的普遍性。

 (十)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禍,可能不期而至,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堅強的意志?從這一故事中我們可以悟出的道理:

師問: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切不可懷僥倖心理認爲苦難只會落在別人身上;

一旦遭遇苦難,就要勇敢面對。“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有一句歌詞也是鼓勵處於逆境中的人們要充滿希望的,你知道嗎?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真心英雄》

師問:你能結合生活中的事例來談一談嗎?

貝多芬耳聾後仍“扼住命運的喉嚨”從而創作出了不朽的音樂。

司馬遷倍受宮刑仍堅持不懈地寫出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美國作家海倫 凱勒曾是一個盲人,但她以頑強的意志進行創作,給千千萬萬讀者的心靈帶來了光明。

  (十一)拓展延伸:比較閱讀《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比較兩則寓言有什麼異同?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後的心境;後則寫人受難後的狀態;

2.在情節上,都採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後則更像是事實;都是大起大落,但一篇是好事變成壞事,另一篇是壞事變成好事;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爲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後則重在敘事。

出示幻燈片:幸運並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

——弗朗西斯 • 培根

有關厄運的名言警句

1.厄運在同一條路上漫遊,時而降臨於這個人,時而降臨於另一個人。 ——埃斯庫羅斯《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2、苦難有如烏雲,遠望去但見墨黑一片,然而身臨其下時不過是灰色而已。 ——裏希特《長庚星》 3、幸運並非沒有恐懼和煩惱;厄運也決非沒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論厄運》 不幸可能成爲通向幸福的橋樑。——日本諺語 4、災禍是一個人的真正試金石。——鮑蒙特與弗萊徹《榮譽之勝利》 5、苦難磨練一些人,也毀滅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6、烈火試真金,逆境試強者。——塞內加《論天意》 7、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鬥過來的。

——松下幸之助

播放災難圖片,給予視覺感觀。

教師邊播邊解釋:(飽含深沉的感情)

大地震突如其來,給災區的人們帶來了重大的損失和心靈的創傷,然而,在這次大災難面前,中國的少年兒童所表現出的無私、堅強、感恩和團結又讓我們看到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希望!

堅強----

面對着突如其來的大災難,大人們都會感到驚慌、無措,但是這些孩子卻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他們用堅強面對痛哭,用微笑面對災難!感謝孩子們的微笑,給予我們勇氣和信心面對這一切!

這個女學生從廢墟中被挖出來時雙腿都斷了,她的雙手也被砸傷,她從被挖出來到救助站都沒哭,在大家挪動她的時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脣!這個女學生還一邊微笑,一邊對大家說:“要勇敢!”

5月18日,9歲小學生劉嚴冰在帳篷前朗讀課文。汶川地震後,四川省青川縣的中小學全部停課。喬莊小學學生劉嚴冰請求父親在廢墟中找出課本,帳篷前又響起了讀書聲。

 (十二)課後小結:(全班齊讀)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普希金

不要憂鬱,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剋制自己,

相信吧,快樂之日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憧憬着未來,

現今總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將變爲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