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貓的故事》(七年級上冊)

《貓的故事》(七年級上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2W 次

 教學目標:

《貓的故事》(七年級上冊)

1.讀準讀通課文,理解詞句含義,體會文章風趣的表達效果。

2.初步理解對“動物”母愛的歌頌。教學重點:對字、詞、句的音、形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大量文言色彩的詞彙運用及比喻的使用。 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自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熱愛生命,關注生命,歌頌生命,珍視生命,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反思自己行爲而發出的真誠呼喚。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著名現代散文家、學者梁實秋寫的《貓的故事》。

 二、認識作者:

梁實秋(1903---1987)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曾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主編《新月》月刊。後遷到臺灣。本文選自《梁實秋雅舍全集》。

  三、課文導讀:

1、快速閱讀課文,併爲課文標註段號。

2、在文中圈劃、標註字音或字義。 餑餑 值更 梆子 萬籟俱寂 如詬如詈 跳踉 窗櫺 左道旁門 殫智竭立 姑妄從之 寬假 膺懲 絕塵 跨院 無以復加 緩頰 重典

3、閱讀完課文,請同學們在課文中劃出“我”對貓的感情變化過程的語句和詞語

本文以時間和事情的發展爲順序,用欲揚先抑的手法,逐步展示了貓偉大的母愛,緊緊圍繞“我”對貓的態度變化過程。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的人文情懷,讀來令人感動。 “我”對貓的態度和情感變化過程:起初,感到“攪得一家不安”;(厭惡)——接着“有些不耐煩”;——終於“按捺不住”;(憎恨)——再接着“看到被吊的奄奄一息的貓”並“爲她緩頰” 、“稍予膺懲”;(同情)——過後“準備高枕而眠”,但是“當天夜裏,聽見鐵罐聲響,打了一個冷戰”並“決心用重典”;(痛恨)——最後發現了四隻小貓瞬時“一腔怒火消去”以至發出讚美之情“天地之大德曰生”。(讚揚)

文章通過作者對貓的態度變化,以及對貓的偉大母愛的讚揚。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生命屬於你只有一次,它是珍貴的,我們應該珍惜它們,並讓它們發揮出價值。

4、本文以貓爲線索,請爲文章劃分結構層次

本文按照故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可分爲四個部分。

(1)開端,貓對我生活的干擾。

(2--5)發展,我不堪其擾,對貓進行了適度的懲罰。

(6)高潮,看到了感人的一幕,對貓刮目相看。

(7)結局,貓一家悄然離去。

5、再讀課文,然後互相交流本文在詞語運用上有什麼特點? 以課文第三自然段爲例進行說明

(1)詞語 執法如山 不稍寬假 爲她緩頰 從輕發落 予以開釋 稍予膺懲

這些詞語都是很莊重的書面、文言詞語,並具有法律的味道。把這些詞語用在一隻貓的身上顯得不倫不類。但是,通過這些詞語一方面,可以顯示出廚師在懲罰貓的過程中的姿態和神情。另一方面,這些詞語在適用對象上,語義上出現了錯位。使其用語上構成詼諧有趣(大詞小用),以此充分顯示了作者對於廚師所表現出來的姿態和神情的 調侃。

(2)、“像是新婚夫婦的汽車之離教堂去度蜜月”?這個比喻句形象地寫出了貓逃跑時的狼狽像,同時也寫出了貓逃跑的速度之快。新婚夫婦度蜜月與貓爲了逃命而倉皇奔跑,本是完全矛盾的兩者,意境完全不同。但作者卻把兩者聯繫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反差,以此更顯示了文章語言的幽默與詼諧。

6、再讀、體會課文的結尾部分在課文結尾部分作者對貓進行了由衷的、高度的讚頌——偉大的母愛實在是無以復加,以此電明題旨。母愛是這樣的感人肺腑,動人情懷。本文雖然寫的是動物之情,但它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動物的界線,並引發人類對生命的思考。

  四、板書:

1、 作者的感情變化:厭惡——憎恨——同情——痛恨——讚揚 對生命的思考

2、 結構層次:開端發展 母愛的偉大高潮 生命的珍貴結局

  五、作業:

同學們利用課下時間查找有關讚美母親或者生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