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貓的故事》教案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貓的故事》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教學目標:

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貓的故事》教案

一、知識與能力

1、瞭解作者梁實秋及其作品;

2、瞭解欲揚先抑的寫法;

3、學會複述,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程與方法

連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圈點批註課文,體會“我”的複雜的心理感受。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課文對動物“母愛”的歌頌,從而培養自己關愛動物,關注它們生存狀態的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

1、學習比較式思維閱讀文章的方法;

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把握文章主題;

 教學難點:

1、學習用比較的思維方式進行閱讀;

2、學習本文充滿諧趣的語言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在第一單元中,我們學習了沉河的《生命》,生命是什麼?

“生命,生命就是活着,做自己的事”,熱愛生命,關注生命,歌頌生命,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反思自己行爲而發出的真誠呼喚,今天,我們來學習當代著名現代散文家,學者梁實秋寫的《貓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在三分鐘內默讀完全文,然後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看誰遺漏的關鍵情節最少,保留的主要詞語最多。

2、連讀課文,圈畫疑難詞語和句子,小組交流解答。

3、檢查預習,用幻燈片展示生字和解詞,要求學生搶答,激發學生積極性,掃清文字障礙。

4、概括課文內容:

明確:

通過記敘一隻母貓所慘遭不幸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充滿憐惜和歉疚之意。這種歉疚不僅僅是對動物的歉疚,而且是對生合的珍惜,表現了人類愛心和善良。

  三、深入研討

1、圈點“我”對貓的感情變化過程的語句和詞語,揣摩”我“的感情變化和對生命的思考。

學生默讀課文,圈點批註,小組交流補充。

2、總結在故事的發展過程中”我“的情感變化:

厭惡--憎恨--同情--痛恨--讚美

3、本文以時間和事情的發展爲順序,請以貓爲線索,爲文劃分結構層次。

(見板書)

 四、重點語段研讀

1、本文的情節相對較多,你認爲期中最精彩的情節有哪些?

學生討論歸納,明確

A、廚師懲罰貓的惡作劇;

B、結尾貓不顧一切回來餵奶,及我的感情變化。

2、閱讀”廚師懲罰貓的惡作劇“文段,回答問題:

A、找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並說說這個比喻的表達效果;

B、文中一些語言用在貓身上合適嗎?有什麼特殊的表達效果嗎?

C、你認同廚師的做法嗎?

D、如果是你,你地怎樣對待這隻貓?

  五、能力提升

結合”我“的感情變化,抓住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語言再次複述故事;

 六、作業設計

寫一段自己和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字數200左右;

  七、板書設計

課文結構:                        作者的感情

開端   貓干擾我的生活                 厭惡--憎恨

發展   對貓進行懲罰                  同情--痛恨

高潮    對貓刮目相看                 讚揚

結局   貓一家悄然離去                 對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