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精品教案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精品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教學目標

七年級上冊《皇帝的新裝》精品教案

知識目標

1.積累字詞,掌握“炫耀、稱職、滑稽、頭銜、呈報、陛下、精緻、勳章、賞賜、御聘爵士、駭人聽聞、隨聲附和”等詞語的讀音及詞義。

2.瞭解有關童話的文學常識,理解文章蘊含的思想內容。

能力目標

1.作閱讀提要,用連貫的語句複述故事情節,理解寫作思路。

2.在分角色朗讀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語言感受力。

3.理解童話中誇張和想像的作用,提高閱讀淺析童話的能力。

德育目標

多元解讀童話主題,分析作品的思想意義,在感染和薰陶中培養健康人格。

  教學重點

1.從語言、心理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補課文情節,進行想像思維訓練。

  教學難點

對童話主旨和藉助誇張、想像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在感知課文內容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激發閱讀體驗,準確把握人物形象。

2.討論法。就情節發展、傳神寫法和課文主旨的解讀設疑,更鼓勵學生提出疑問,組織課堂討論、合作探究,深入品評童話故事

3.探究拓展法。如故事情節的增補訓練,改編劇本、童話主題的多元闡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教學磁帶、投影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課文情節脈絡,分析皇帝這一人物形象。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服飾是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文化的厚重積澱,尤其在當今它已衍化爲一種個性審美追求的展示。穿衣的目的除去禦寒保暖,還在於蔽體遮羞。世界上是否會有看不見的衣服?一個天才的想像。如果有這樣的衣服可以穿在身上,那麼赤裸的身體倒成了能夠看得見的,可見,回答只能是沒有。然而,有人卻用“看不見的衣服”騙倒了皇帝,騙倒了大臣,騙倒了滿京城的人……安徒生的童話《皇帝的新裝》(板書文題),將給我們講述故事的前因後果……

設計(二):用講童話故事的方法導入

同學們,詩意的童話故事裝點着我們幸福的童年記憶,像《海的女兒》《醜小鴨》《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學能流暢生動地講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童話給大家聽呢?(待1~2名同學講完後)優美的故事總是令人醉心的。今天,我們一起傾聽十九世紀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給我們講《皇帝的新裝》(板書文題)。

  二、背景材料:安徒生和童話

投影:

1.安徒生(1805~1875),19世紀丹麥文學的代表作家。生於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貧苦。早期寫有詩歌、劇本和長篇小說《即興詩人》等。1835年開始寫童話,共寫了一百六十餘篇。在《醜小鴨》《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皇帝的新裝》《夜鶯》《賣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個廢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金錢支配一切的罪惡,諷刺統治階級的專橫愚昧,反映貧富之間的懸殊,同情下層人民的苦難。作品想像豐富,情節生動,語言樸素。

安徒生童話創造的藝術形象,如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堅定的錫兵、拇指姑娘、醜小鴨、紅鞋等,已成爲歐洲語言中的典故。他的童話膾炙人口,到今天乃爲世界上衆多的成年人和兒童所傳誦。

2.童話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這種作品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又往往採用擬人的方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傢俱、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

 三、聽朗讀錄音,勾畫出下列字詞,掌握其形、音、義

多媒體顯示:

1.注音:

炫耀(xuàn) 稱職(chèn)  滑稽(jī)  賞賜(cì) 爵(jué)士

御聘(pìn) 駭人聽聞(hài) 隨聲附和(hè)  勳(xūn)章

2.釋義:

滑稽:(言語、動作)引人發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

隨聲附和:別人說什麼,自己跟着說什麼。形容沒有主見。

稱職: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勝任所擔任的職務。稱,適合、相當。

精緻:精巧細緻。

呈報:報告(上級)。

炫耀:誇耀。

 四、整體感知,理清情節脈絡

1.請同學們默讀猜想故事情節。

這篇童話,充分體現了作者天才的想像能力,極盡誇張之能事。同學們邊讀邊想,每到一個新情節的開頭,自己停下來去設想故事的發展情形,然後把自己所想像的情節同課文作比較,體會安徒生豐富、精妙的想像力。

例如:讀到“爲了穿得漂亮”,可以想像這個皇帝圖漂亮到了什麼程度。

讀到“來了兩個騙子”,可以想像這兩個騙子會怎樣行騙。

讀到“這位善良的老大臣來到那兩個騙子的屋子裏”,可以想像這個老大臣看到騙局會有怎樣的表現。

讀到“皇帝很想親自去看一次”,可以想像這個皇帝看到騙局又會有什麼表現。

讀到“第二天早上,遊行大典就要舉行了”可以想像宮內宮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將會怎麼樣,結局會怎麼樣。

2.“皇帝的新裝”在情節結構上起到了線索作用,而貫穿這個離奇而生動故事始終的主線則是“新裝”的奇怪特性,作者展開情節、安排材料、刻畫人物都是圍繞主線進行的。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依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用簡練語句勾勒故事發展的梗概。

學生概括,教師歸納:

皇帝對新裝的癡迷(引子)→騙子投餌誘皇帝上鉤(開端)→兩大臣和皇帝去看新裝(發展)→皇帝穿新裝參加遊行大典(高潮)→新衣真面目被揭穿,皇帝及其官員醜態畢露(結局)

課文是按照皇帝愛新裝、騙子做新裝、兩大臣和皇帝看新裝、遊行穿新裝、揭穿僞新裝的思路安排情節的。

3.有關童話故事的主要情節如果用一個字來勾連、概括的話,你會選用哪一個字呢?

就學生豐富多彩的選字,小組合作探究,結合課文內容,運用檢驗法、比較法進行篩選。最後達成共識,選定“騙”字最爲切合,那麼情節圍繞“騙”而展開,即騙子行騙、皇帝受騙、大臣助騙、百姓傳騙、小孩揭騙。

4.請同學們就下面設定的情境,展開大膽想像,對故事情節進行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合理增補,體會童話想像豐富、情節生動的特色。

(1)有一天,皇帝在更衣室裏,有個大臣來報重要軍情   (想像一下,皇帝的反應)

(2)老大臣走後,兩個騙子 (想像一下騙子會說什麼)

(3)城裏的人們都在怎樣討論這種神奇的布料,說什麼,想什麼?

(4)皇帝看到新裝後,回到宮裏 (想像皇帝想什麼,做什麼)

(5)遊行大典後,皇帝回到宮中 (想像他會怎麼做)

(6)假如孩子沒有把真話說出來,事情會怎樣發展?

5.按照情節發展的線索用連貫的語句複述課文,注意突出關鍵性的情節和細節。

五、研習關鍵性的情節和細節,分析皇帝這一人物形象

1.朗讀全文,圈點勾畫出描寫皇帝的愛好和心理活動的語句,揣摩、分析用筆的精妙。

就學生舉出的語句,教師設疑以誘導,幫助學生分析理解,如:

(1)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也不喜歡乘着馬車去遊公園——除非是爲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裏。”

第一句強調的重點是什麼?“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極盡誇張,它有什麼表達效果?用一句話概括這段話的內容。

(2)“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織得怎樣了。”皇帝想。不過,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稱職的人就看不見這布,心裏的確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無須害怕的,但仍然覺得先派一個人去看看工作的進展情形比較妥當。

皇帝爲什麼會“感到不大自然”?這段自相矛盾的心理活動說明了什麼?

(3)“這是怎麼一回事呢?”皇帝心裏想,“我什麼也沒有看見!這可駭人聽聞了。難道我是一個愚蠢的人嗎?難道我不夠資格當皇帝嗎?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極了!”皇帝說,“我十分滿意!”

皇帝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完全不同,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

(4)不過他心裏卻這樣想:“我必須把這遊行大典舉行完畢。”因此他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

皇帝已經感覺到老百姓說的話是真的,爲什麼反而“擺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1)這段話用概括、對比的手法寫出皇帝愛新裝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第一句強調的重點是“除非爲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用誇張突出強調皇帝愛慕虛榮、生活奢靡。

(2)聯繫課文對他愛好新衣的描寫,不難看出,皇帝自己其實心很虛,他很怕自己看不見,被人知道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而且對自己是否聰明也不自信,所以他心裏感到“不大自然”。

這段精彩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寫,把皇帝不自信而又心虛,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點準確地表達了出來。

(3)一句“駭人聽聞”,一句“最可怕的事情”,兩個“難道”的反問,都是皇帝心裏所想,這幾句心理描寫,突出了皇帝極端恐懼的心理。他雖然什麼也沒看見,嘴上卻極力讚美,而且用了“極”“十分”等程度非常深的修飾語。心裏想的和嘴上說的完全相反,表現了皇帝的虛僞和驕橫。

(4)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權威,他不能在公衆面前暴露自己其實愚蠢和不稱職,只好硬撐住,用“更驕傲的神氣”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慌,恰暴露了他的外強中乾。

2.就童話中的皇帝形象,依據個人感知,在“一個 皇帝”句式中選用切合的形容詞給皇帝以準確的標示、定位,並說出你的理由。

學生回答,如驕奢淫逸、昏庸虛榮、愚蠢無能、自欺欺人等。

小組討論辨析,選定“自欺欺人”。童話以騙開始,又以騙結束,以至演出皇帝赤身裸體舉行遊行大典的醜劇,看似荒誕無稽,而騙局卻成功施展,一方面在於兩個騙子毒辣地利用了根本不存在的“美麗的新裝”可以檢驗是否稱職或愚蠢的奇怪特性,更主要的在於從皇帝到大臣,到滿京城的人自欺欺人的心理本質。

 六、課堂小結

《皇帝的新裝》是一篇享譽世界的童話佳作。安徒生以他天才的想像,把皇帝、大臣本質的“醜”在並不存在的新裝的“美”的比照中,展示得淋漓盡致。讀過之後的笑聲,恰是對以皇帝爲首的一夥醜類的諷刺。

  七、課堂練習

投影顯示:

完成下列題目:

1.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常通過豐富的 和 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教育。《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的作者是 (國家)作家(姓名),他的童話作品還有 、 、 等。

2.下列句子不是心理描寫的一項是( )

A.“難道我是愚蠢的嗎?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

B.“我要派我誠實的老大臣到織工那兒去。”

C.“我什麼也沒有看見!”

D.“我將要呈報皇上,我對這布料非常滿意。”

3.童話通過豐富的想像和誇張來敘寫故事,表現主題。指出下列句中沒有運用誇張手法的一句是( )

A.城裏所有的人都在談論着這美麗的布料。

B.他們裝作從織布機上取下布料,用兩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陣子。

C.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人們提到他,總是說:“皇上在更衣室裏。”

D.(他們說)“這些衣服輕柔得像蜘蛛網一樣,穿的人會覺得好像身上沒有什麼東西似的,這也正是這些衣服的優點。”

4.皇帝之所以不穿衣服在街上游行,因爲他相信騙子的話(多項選擇) ……( )

A.他們能夠織出人類所能想到的最美麗的布。

B.這些衣服輕柔得像蜘蛛網一樣,穿的人會覺得好像身上沒有什麼東西似的。

C.任何不稱職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D.這衣服多麼合身啊!裁得多麼好看啊!

參考答案:

1.想像 誇張 丹麥 安徒生 《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醜小鴨》

2.D 3.B 

  八、佈置作業

作家對故事結局的描寫是有限的,也是無限的,留給讀者很大的想像和思考的空間。愚蠢的皇帝在遊行大典完畢後回到宮裏,他會怎麼辦呢?是處死那說真話的小孩,還是從此悔過自新,把精力放到料理朝政上去呢?請展開想像的翅膀,學習安徒生誇張諷刺的筆法,爲童話故事寫一個別致的續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就課文的內容,如主題解讀、特色寫法等展開深入研討,並以分角色朗讀加深體悟。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小組成員相互傳看,每組推舉1~2篇有創新的優秀習作在班上交流,學生評議。

  二、問題研討

1.教師範讀全文。

2.學生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騙子爲什麼用織新衣而不用別的手段來騙皇帝?

(2)寫大臣、官員和皇帝三次察看騙子織布的情景,場面相同,但寫法各不相同,試就其神態、動作、語言和心理描寫進行比較。

(3)這場騙局是由一個小孩說出真相,這說明了什麼?

(4)說真話需要勇氣,有時還要付出代價。如果你身處當時的情境,會怎樣做呢?

(5)對於這篇童話的主題,你怎麼認識?如果說它僅僅是揭露了皇帝及大臣們的醜惡靈魂,你如何看?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明確:

(1)童話一開頭就對皇帝嗜新衣成癖極盡渲染,兩個騙子毫無顧忌、大膽行騙,竟在皇帝身上施展拳腳,正是抓住了皇帝的致命弱點。賦予奇怪特性的新裝,不但迎合皇帝的虛榮,而且用以檢驗臣民,鞏固統治,這樣對皇帝就更具吸引力,騙局和皇權就結合起來。在騙局中揭露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的自欺欺人的惡行。

(2)三個場面類似而不同,情趣橫生,刻畫了皇帝和他的臣屬醜惡可笑的嘴臉。①老大臣和官員察看織布的神態、動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驚奇之餘,先是“把眼睛睜得特別大”,然後又一邊稱讚,“一邊從他的眼鏡裏仔細地看”,最後則“注意地聽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兒可以照樣背出來”。而那個官員只是“看了又看”,並沒進一步的動作。②心理描寫也各有不同。寫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憐和哀嘆;寫皇帝則多用疑問句,表示吃驚和懷疑;官員用疑問句,年輕得志自我懷疑。③語言描寫也各有特色。老大臣不僅反覆稱讚,而且答應要呈報皇上,表現了他的虛僞、自欺欺人,也再現他當時惶恐的心態。總之,三個人中對老大臣用了較多的筆墨描述。而對大臣的描述則是對皇帝的陪襯和烘托,揭露出整個宮廷,乃至整個社會說假話、互相欺騙、隨聲附和的惡習。

(3)作者讓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講出真相:“他什麼衣服也沒穿呀!”這句話既天真又大膽,既率直又肯定,符合孩子的身份。這一筆,增強了童話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現實意義。孩子無所顧忌、直言不諱,因無私才無畏。相形之下,皇帝、騙子、臣民們說假話無不緣於自私自利。

(4)鼓勵學生談出真實、有創新的想法。

(5)對主題從社會學的角度作出的單一化闡釋,傳統歸結爲: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醜惡,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虛僞、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顯然淡化了文章其他文化底蘊的開掘。

“最奇異的童話都是從真實的生活中產生出來的”(安徒生語)。《皇帝的新裝》是對現實真相的無情解剖,揭露出社會的病態。但童話在濃墨重彩地嘲諷皇帝、大臣的極端虛僞之後,又描寫了普通百姓,區別之處在於嘲諷程度的不一樣,對前者是尖刻的,對後者則是善意的,畢竟百姓在小孩道出真情後有個艱難的轉變過程,而促成這個轉變的又是作爲與成人對立面的無知無畏的“小孩”,而這種鮮明藝術對比恰揭示了受社會浸染的成人們虛僞的性格弱點。所以,鼓勵學生對童話主題作出多元解讀,如對人性的弱點——虛僞的批判。

 三、分角色朗讀

1.聽朗讀錄音,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角色形象及語氣特徵提示:

(1)旁白:語氣親切、自然,語調平緩。

(2)皇帝:語調傲慢、神情自負。

(3)騙子:油腔滑調,阿諛奉承。

(4)老大臣:老於世故,語調遲緩,故作鎮定。

(5)誠實的官員:故作姿態,語調低沉。

(6)騎士們:隨聲附和。

(7)典禮官:討好皇帝,語調溫柔。

(8)百姓們:不敢說真話,心裏明白。

(9)小孩子:天真單純,高聲叫了出來。

(10)小孩的父親:說話坦然,但聲音較低。

另:人物心理活動由角色朗讀,聲音可適當放低,似乎是自言自語。

2.選定、分配角色,進行朗讀表演。學生簡短評議。

3.討論:聽讀之後,你受到什麼啓發和教育,有什麼聯想呢?

學生回答,教師歸結:

(1)說假話的人大多有私心雜念。

(2)昏庸無能的人常會任用阿諛奉迎、說假話的人。

(3)騙子騙人總是投其所好,滿足被騙人的私慾和虛榮心。

 四、課堂小結

一篇《皇帝的新裝》,一場欺騙的鬧劇,在嘲諷、譏笑過後,總覺詼諧中寄寓着嚴肅的主題,催促我們去思考人性中那份脆弱的、易受社會浸染的純美,如誠信、無私,該怎樣去呵護、去堅持,讓心靈家園永遠爛漫、秀美。願這不會只是善良的翹盼。

  五、課堂練習

比較《皇帝的新裝》與西班牙民間故事《盧卡諾伯爵·赤身裸體的國王》,體味安徒生創作上的匠心獨運。

多媒體顯示:

故事梗概:

從前有三個流氓來見一位國王,說他們是織布的能工巧匠。他們特別會織一種料子,這種料子人人都能看得見,只要他有一個世人公認的父親,他又真是這個父親的兒子。但誰要不是他想像中的父親的兒子,那他就看不見。這使國王大爲喜歡,因爲他以爲藉着這種紡織品的幫助,可以知道自己的王國裏,哪些人是法定父親的兒子,哪些人不是。這樣,他便能調整王國中的許多事情。因爲在摩爾如果他們不是父親真正的兒子,便不能繼承他們父親的遺產。於是他下令召那三人進宮來工作。三人告訴國王,確保不搞欺騙,可以把他們鎖在皇宮裏,直到織完那段料子。這使國王非常高興。國王由於對新布的“圖案”和“色彩”什麼也看不出,被一種死亡般的恐怖震驚了,因爲他相信他不可能是他認作父親的那位國王的兒子。他穿上了那看不見的衣服,騎着馬在城中巡遊,虧他運氣好,那時正是夏天。

最後是一位照管御騎而自身又不擔心損失什麼的黑人走到國王跟前,說出了真話。

明確:《皇帝的新裝》同原型相比,有三處重要的更動:一是在塑造人物方面。原作中的皇帝只是在故事情節中起穿針引線的作用,缺乏典型性,而安徒生童話中的皇帝則是一個典型形象。二是原作中說凡是私生子看不見衣服,安徒生把它改爲“任何不稱職的或者愚笨得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三是原作中由一個沒有財產繼承權的黑人來點破真相,安徒生則通過一個孩子之口來戳穿騙局。後面的兩處改動,加強了童話細節描寫的典型性。總的說來,《皇帝的新裝》中的這些改動,使人物塑造和細節描寫更加典型化,這樣就增強了作品的教育性和藝術魅力。正因爲如此,所以直到現在,人們批判那些自欺欺人的行爲,往往還要引用那個沒穿衣服、還自以爲穿得很漂亮的皇帝的愚笨相來作比喻。

 六、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改編劇本。依照故事發生較爲集中的皇宮、織房和由更衣室到遊行廣場三個場景編排幕次。

  板書設計

皇帝的新裝

(丹麥)安徒生

 活動與探究

1.演課本劇。

按照劇本的改編情形,集體修改潤色,在班級中挑選適合角色形象的演員進行排練、演出。演出後請大家評議。

2.班級童話故事會。

每小組推舉一名演講水平較高的同學,精心選擇新穎、生動的童話故事,小組成員集體潤色加工,參加班級童話故事會。抽選代表進行點評,教師作總結髮言。

3.下面是一篇小小說,原作的結尾已被刪去。請仔細閱讀,領會作品主旨,然後給它另寫一個結尾。

石 枕

小映九歲那年,在河邊的亂石灘上跌傷了腿。

幸好小映的爺爺就是有名的遊方郎中,他的腿傷才及時得到了治療。無奈傷勢不輕,撥筋接骨之後,只治癒了外傷,關節、肌肉依舊疼痛難忍,即使扶了雙柺,也難以行走,不得不臥牀度日。

一天,小映看見爺爺在牀前嘆息落淚,便問:“爺爺,你怎麼哭了?”

“你的腿已經廢了。”

小映聽罷,哇的一聲哭了,當即跪在牀上說:“爺爺,你是醫生,你救救我吧,我不能沒有走路的腿呀!”

爺爺思忖良久,說:“要根治腿傷,除非你能在三年之內找到碰傷你腿的那塊條石。找到之後,把條石鑿磨成石枕,用以醒腦鎮痛、散血化瘀、舒筋活絡。如此,腿傷可不治而愈。倘若在這三年內你找不回那塊條石,你爺爺就無能爲力了。”

小映滿懷信心地說:“碰傷我腿的是一塊黑色條石,我認得它。我一定能找到它!”

自此,小映無論風雨寒暑,每天一大早就拄着雙柺,連走帶爬地去石灘,尋找那塊條石。

一年過去了,小映沒有找到那塊條石。

兩年過去了,小映還沒有找到那塊條石。

爺爺說:“河灘上的石頭不會總留在原處,水漲水落會被衝往下游的。你到下游去找吧。”

於是小映到下游的河灘上去找。然而總是找不到那塊條石。

三年的最後一天……

4.開放探究

快速閱讀童話《富翁》一文,回答問題。

富 翁

葉聖陶

有一個地方,孩子還睡在搖籃裏,長輩就要教訓他們說:“孩子,你們要克勤克儉過日子,專心一意想法弄到錢,裝滿你的倉庫,你就成爲富翁了。你就有一切權力,你什麼事都不必去做,需要什麼,花錢去買就是了。待你成了富翁,你就有福了!”凡是拿這一番話來教訓孩子的,大家一致稱讚,說是好長輩。

有一天,一個石匠爲了給富翁造房子,到山裏去開石頭,忽然發現了一個非常之大的寶庫,有幾百畝寬,幾百丈深,全是黃澄澄的金子。他快活極了,心想這樣的好運道竟讓他給碰上了,誰能料到成爲富翁就在今天!他趕緊跑回去,召喚全家老幼,力氣大的挑籮筐,力氣小的提籃子,共同到山裏去取金子。從清早直忙到天黑,全家老小都累壞了,算一算所有的金子,已經超過了最富的富翁。石匠心裏想:“現在我是第一個富翁了。尊貴的舒坦的生活,從明天就要開始。明天我就不用做工了,好不快活!”

第二天,石匠不再去採掘金子,因爲他已經成了第一富翁了。消息傳到別人的耳朵裏,誰不知道這是成爲富翁的最便當的方法。於是大家都放下自己的工作,全都扶老攜幼到山裏去採掘金子。大家顧不得疲乏,直到挖到的金子超過了第一富翁才肯停手。大家都藏足了金子,自以爲是“第一富翁”了,可是礦裏的金子還只減少了十分之二三。

才幾天工夫,那個地方的人都成了富翁。富翁照例用不着做工,這是何等幸福呀!可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怪的事兒發生了。那些新成爲富翁的人想:自己既然成了富翁,不可不買幾身華麗的衣服,把自己打扮成富翁的樣子。他們就帶着滿口袋的金子去服裝鋪買衣服。那些衣服是多麼講究呀,從前只能站在玻璃窗外邊向裏面看一兩眼,如今可要邁着大步踱進去,隨心所欲地挑選幾身中意的綢袍緞褂,好不威風。他們越想越得意,誰知道走到服裝鋪門口,服裝鋪歇業了,不要出賣衣服了。原來服裝鋪的老闆也挖到了不少金子,新近成了富翁。他一家老小都穿上了本來預備出賣的華麗衣服,正打算喚來一班轎伕,全家坐了轎子去劇場看戲呢。富翁們想,服裝鋪全歇業了,買現成衣服是沒有希望了,不如到紡織廠去,剪些稱心如意的好料子,讓裁縫連夜給做。他們就一同奔向紡織廠,誰知道紡織廠前靜悄悄的,找不到一個看門的人;往日轟隆轟隆的機器聲也不知道哪裏去了。高大的煙囪裏,向來一口一口地噴出濃煙,把天空都染黑了;現在卻可以望見明淨的天空,煙囪口上還歇着無數麻雀。他們買不着料子,只好去找裁縫商量,請他幫忙想辦法,只要弄得到華麗的衣服,不論要多少金子,他們都願意出,裁縫笑着說:“我跟你們一樣,正想弄幾身新衣服穿呢。至於金子,誰還稀罕它!我也成了富翁了,我的錢袋裏箱子裏倉庫裏,都裝得滿滿的了。”

他們完全沒有料到,更加嚴重的恐慌跟着來到,使所有的富翁不但再也笑不出來,連哭也沒有力氣哭了。他們家裏積蓄的糧食不久就吃完了,照過去的慣例,只要帶着一口袋錢到糧食店去買就是了。誰知道竟然有這樣意想不到的事兒,糧食店的老闆正帶着金子,也要到別處去購買糧食,因爲他家的糧食也吃完了。大家說:“咱們一塊兒走吧。”可是到了好幾家糧食店,情形都一樣。結伴同行的越來越多,他們帶着很重的金子,走到東又走到西,大家喘着氣,渾身冒汗,溼透了衣服,還是找不到一家開業的糧食店。

忽然有個富翁說:“只有去找農夫!”大家聽了好像大夢初醒,齊聲喊起來:“是啊,必須去找農夫!糧食是農夫種出來的,咱們去找農夫,才真正找到了根本上,一定可以買到糧食了。咱們去吧!咱們快去吧!”大家喊着,兩條腿都使勁奔跑,因爲他們都相信,找到了農夫,糧食就到手了,他們跑到鄉間,找着了農夫,農夫笑了笑,搖搖頭說:“我跟你們一樣,正要去找農夫買糧食呢。我如今不是農夫了,不種糧食了。我也是富翁,我有的是金子!”大家相信糧食是沒有希望了,再沒有東西可以充飢的了。大家這才真的着急了,淚珠像雨一般地往下掉。然而摸着口袋裏又硬又涼又光滑的金子,他們忍住眼淚,勉強笑了笑,互相安慰說:“雖然找不到糧食,雖然肚子餓得難受,但是咱們有的是金子,咱們到底都成了富翁了。”

所有的富翁都餓得不成樣子了。他們頭枕着裝滿金子的口袋,手裏拿着小塊的金子想送進嘴裏去啃,可是他們全身一點勁兒也沒有,再也不能動彈了。他們的喉嚨裏卻還能發出又輕又細的蚊子般的聲音,他們還在念誦自幼聽慣的長輩的教訓:“待你成了富翁,你就有福了!”

(1)這篇童話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請把中心內容概述出來(不超過50個字)。

(2)這篇童話要告訴人們一些什麼樣深刻的道理?

參考答案:

(1)講述了一個由於人人都想佔有大量金子來當富翁而不幹活,最後整個社會因無人勞動而無法生存的故事。

(2)道理可由學生自己體會,言之成理即可。如勞動的偉大意義,對兒童的教育不當,金子不是萬能的等。

●備課資料

一、焦點爭鳴

人性的悲哀

——《皇帝的新裝》主題新解

《皇帝的新裝》寫了一個皇帝赤身裸體參加遊行大典的滑稽故事。對其主題的解讀,歷來是從社會學的角度,強調其政治批評性,認爲其主題是無情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醜惡,諷刺了皇帝和大臣們的虛僞、愚蠢和自欺欺人的醜行,認爲童話中安排一個敢講真話的小孩子是爲了說明一個人應該保持天真爛漫的童心,無私無畏,敢於說真話。

這種單一化的闡釋,淡化甚至忽視了文章其他文化底蘊的開掘。隨着社會的發展,學術多元化的進程日益加快,文章解讀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已成爲不可逆轉的學習潮流。從這樣的理念出發,《皇帝的新裝》又能在政治批判意義的基礎之外,解讀出對人性的弱點——虛僞進行批判的新意義,這也是這篇課文培養學生探究和創新精神的一個切入點。

首先,從童話嘲諷的對象來看。童話嘲諷的對象除了“統治階級”之外,還有作爲“被統治階級”的普通百姓。童話在濃墨重彩地刻畫了皇帝和大臣的極端虛僞之後,又描寫了普通百姓的虛僞,實際上向我們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貪圖虛榮是人類普遍存在的性格弱點,不僅“統治階級”有,“被統治階級”也有。

其次,童話爲什麼安排一個無知無畏的特定的“小孩”來揭穿“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的虛僞呢?筆者以爲,童話是把無知無畏的“小孩”作爲有知有畏的“皇帝”“大臣”和普通百姓這些“成人”的對立面來描述的,從而形成鮮明的藝術對比,真正的目的是爲了揭示受社會浸染的成人們虛僞的性格弱點。

綜上所述,我認爲《皇帝的新裝》一文的主題是對人性的弱點——虛僞進行批判,它揭示了人性的悲哀。

(《語文教學通訊》2002.10有改動,原文作者:劉興倫)

二、課文補遺

有關《皇帝的新裝》的續寫:

讓一個天真的聲音活着

(一)

“報報報!”皇帝剛回宮就接到邊疆報急:英國的軍隊打到了丹麥的領土。原來那兩個騙子是英國的祕探。英國的國王得知丹麥的皇帝是個被人騙得脫光衣服的傻瓜,哈哈大笑了半天,就決定趁機要侵略丹麥。

皇帝急忙命令軍隊前去抵抗,但因爲他長期不關心軍隊,所以作戰能力極差,眼看敵軍就要攻進皇宮,眼看這個國家就要淪陷了。皇帝急得揪心大哭,他邊哭邊命令衛士將他所有的服裝擡出來親自點燃,其中有中國的絲綢睡衣,有加拿大的金絲鎧甲,有俄羅斯的孔雀毛披風……一共有一千多套。至於那套並不存在的新裝,皇帝剪下了一綹頭髮代替,丟在火裏。他發誓要改掉自己的錯誤。這時軍隊才振作起來,國民也全來助戰,同仇敵愾,趕走了侵略者,據說那兩個騙子也死在戰爭中。

後來,皇帝組織成立了一個真話實說委員會,由那個說真話的孩子主持工作。當即就革了那兩個“誠實”大臣的職。

此後,人們時常看見,皇帝穿着打補丁的衣服到處巡視呢。

(二)

大街上一時颳起了大風,風是從地中海沿岸吹過來的,沒有一致的方向,這下苦了拖後裙的內臣。他們必須先判定好方向,再決定向上或向下,向左或向右移動,以免露出破綻。因爲他們判斷不一致,以致左碰右撞,急得滿頭大汗。一個內臣說:“皇上的新裝真暖和,我跟在後面都流汗。”皇上經這一誇,就更加昂着頭往前走。一時竟下起了大雪,皇帝本來就有腎病的身體,實在不肯爲他的意志服務。走着走着,一頭栽在雪地裏,就再也沒有起來。兩個“誠實”的大臣知道情況不妙,畏罪潛逃了。

那夜全城的人都在家裏默默祈禱,那個說真話的孩子的祈禱更加真誠。他們祈禱:讓上帝賜給我們一個聰明、誠實、關心國民、知人善任的好皇帝。

(《中學語文教學》2002.12有刪節,作者:周才富)

三、閱讀知識推介

關於入情閱讀法

閱讀文藝性作品,先通過情感體驗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然後再根據中心思想理解文章的分段和主要的表現方法。入情閱讀法着意於培養閱讀時的情感,即對文章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情感因素的感受。它的一個特點是一邊閱讀一邊調動感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愛作者之所愛,憎作者之所憎,喜作者之所喜,怒作者之所怒,把作者之情化爲讀者之情。在閱讀過程中發展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想像,激發起審美感和道德感,使感情得到陶冶。它的另一特點是激發感情抓住中心,從整體到部分,首先把握全文中心,作者愛憎,然後再深入理解各部分。朗讀是入情閱讀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