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第17課《看雲識天氣》教案

第17課《看雲識天氣》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一、文本分析

第17課《看雲識天氣》教案

本文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本文的內容是:介紹看雲識天氣的方法,分別從看雲的姿態和光彩來介紹。本文的特點是:說明對象準確,抓住雲的姿態和光彩的不同特徵介紹天氣變化;說明順序清晰,先寫雲的姿態,後寫雲的光彩;說明方法得當,“像峯巒”等打比方、分類別、引用等用得恰到好處;說明語言嚴密,“往往”等講究邏輯性。

二、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中學到的是:圍繞看雲識天氣這個說明對象,按照恰當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來說明的寫法,提高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初一學生已經基本具備了相應的學習基礎:在認知上,對說明文的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對看雲識天氣的科學原理已經有基本的認識和體會。學生需要採用的學習方法是誦讀法、探究法等多種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目標闡述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本文說明內容和特點;

(2)能解釋本文說明方法和效果。

2.過程與方法

(1)能在學習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運用探究和概括的'方法;

(2)能在體會作者情感的過程中運用想象和體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感受雲的姿態美和光彩美;

(2)能體會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能說出本文說明內容和特點。

(三)教學難點

能說出本文說明內容和特點。(與前面相同)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提問法、點撥法等服從於學生學習需要的方法。

四、過程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雲彩”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大自然陰晴風雨的變幻真的難以預測、無跡可尋嗎?人們在生活中都靠着哪些自然現象來識別天氣變化的呢?其實,天上的雲彩就像是天氣的“招牌”,解讀着大自然的祕密。今天,我們不妨一起來學習如何“看雲識天氣”。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興趣,自然引出課題。)

(二)探析內容,初識“雲象”

首先,獨立探究。學生自主誦讀全文,誦讀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有聲朗讀,也可以無聲默讀。先讓學生進行自主概括,要求從粗略到細緻。可以先用一句話,再用二句話,最後用多句話概括,並儘可能藉助文中的原話。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教師不先入爲主地給學生預設指示性立場,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互相啓發、互相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最後形成小組最佳答案。教師在全班範圍內隨機抽取2-3名代表同學發言。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根據課堂實際回答作調整)——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看雲識天氣;用兩句話概括是:看雲的姿態識天氣,看雲的光彩識天氣;用多句話概括時,教師出示表格,讓學生把課文中“雲的名稱”和“天氣的特徵”找出,並完成填寫。

(設計意圖:通過非指示性引導,提高學生概括說明文說明對象的能力。)

(三)解析順序,理清“雲脈”

首先,獨立探究。教師先介紹說明文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讓學生自主概括,在備用紙上寫下自己的答案。之後深入學習,讓學生再讀課文,概括出各段之間的關係,最後參照示例,用直觀的方式標示出來。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教師不先入爲主地給學生預設指示性立場,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互相啓發、互相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最後形成小組最佳答案。教師在全班範圍內隨機抽取2-3名代表同學發言。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根據課堂實際回答作調整)——

本文是邏輯順序。課文一至五段寫雲的姿態,第六段寫雲的光彩,第七段有一個總結。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概括說明文說明順序的能力。)

(四)分析方法,細探“雲圖”

首先,獨立探究。讓每人概括說明方法及具體表現,並說說表達效果。在備用紙上寫下自己的問題。之後深入學習,讓學生仿照課文第一段創新運用比喻手法,題目是“河對岸的霓虹燈亮了,遠遠望去,……”。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教師不先入爲主地給學生預設指示性立場,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互相啓發、互相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最後形成小組最佳答案。教師在全班範圍內隨機抽取2-3名代表同學發言。全班同學互相評判,形成班級最佳答案。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根據課堂實際回答作調整)——

第一個問題:本文的說明方法有打比方、分類別、引用三種。“打比方”集中出現在第1段,把雲的不同姿態比喻成不同的物象;表達效果是生動形象,活潑有趣。“分類別”集中在主題部分,把雲的姿態和光彩分成多種類別;表達效果一是條理清楚,二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說明事物。“引用”集中在第6段,引用了許多民間諺語;表達效果是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且增長了讀者的知識。

第二個問題:像綵帶,像珠簾,像游龍,像飛梭;像閃耀的羣星,像柔和的焰火,像仙女的裙帶,像天宮的彩橋。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通過文章中具體語言分析說明方法的能力。)

(五)賞析語言,品味“雲景”

首先,獨立探究。讓每人找出文本中修飾性的詞語和補充性的句子,並用詞語準確概括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在備用紙上寫下自己的問題。要求:簡潔、準確、全面(三個要求逐級提升)。時間:10分鐘左右。

其次,小組交流。教師不先入爲主地給學生預設指示性立場,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交流,互相啓發、互相評判,說說達到了三級要求中的哪一級,最後形成小組最佳答案。教師在全班範圍內隨機抽取2-3名代表同學發言。全班同學互相評判,形成班級最佳答案。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看法(根據課堂實際回答作調整)——

在句中加入一些詞語的例子,比如第2段中有“往往”、“常常”,第三段中有“一般”、“常”、“都”,第4段中有“漸漸”、“慢慢地”、“往往”,第6段中有“大多”、“可能”、“常”,第7段中有“重要”、“反覆”。在段中加入一些句子的例子,如第7段最後兩句:“但是,天氣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畢竟有一定的限度。要準確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由此可見,說明文語言的特點是準確和嚴密。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品味說明文語言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總結“雲情”

下課前,每人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學習收穫。先在學習紙上寫下來。要求:總結收穫準確、全面,總結啓示深刻、獨到。時間:2分鐘左右。

每人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交流。再自主發言三四人,邊說邊自評互評。

最後教師也說說自己的總結——

說明文的基本學習方法是自主閱讀和自主概括。先學習它說明了什麼,即說明對象;再概括它怎樣說明,即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課文內容,延伸閱讀,不斷提高自己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