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岳陽樓記》複習教案設計

《岳陽樓記》複習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6W 次

 岳陽樓記》複習教案設計

《岳陽樓記》複習教案設計

 一、重點解詞

增其舊制:擴大它舊有的規模。制,規模。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裏)陰晴變化。 暉,日光。

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備,詳盡。

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

岸芷汀蘭: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蘭花。

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一,全。何極:哪有窮盡。

檣傾楫摧:桅倒下,槳斷折。

鬱郁:形容香氣很濃。

把酒臨風:在輕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

微斯人:(如果)沒有這種人。微,無、沒有。

吾誰與歸:我同誰一道呢?歸,歸依。

 二、重點語句翻譯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譯: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廢棄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重點詞:具,同“俱”)。

2、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心理感受該不會沒有區別吧?

3、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譯:像那春雨連綿不斷,整月不晴的時候。(重點詞:開,放晴)

4、至若青和景明,波瀾不驚。

譯:待到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湖面平靜(重點詞:景,日光。驚,有“起”、“動”的意思)

5、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譯: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 批評指責。 (重點詞:去,離開)

6、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譯: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置之度外。(重點詞:寵,榮耀;偕,一起)

7、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

譯: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完全不同。(重點詞:求,探求。爲,指以物喜,以己悲兩種心情)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譯:不因爲自然環境的優越和自己命運的暢達而欣喜,也不因爲自然環境的惡劣和自身命運的坎坷而悲傷。(以,因爲)。

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譯:在朝廷爲官就爲平民百姓憂慮;在江湖爲民就爲國君擔憂。(憂國憂民)

10、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譯: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享樂之後再享樂。

11、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了,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12、刻唐賢今人詩賦與其上:把唐代名人和當代作家的詩賦雕刻在上面。

 三、理解背誦

(1)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麼?

答: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2)描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麼?

答:浮光躍金。

(3)描寫無風時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麼?

答:靜影沉璧。

(4)表現作者關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什麼?(或表現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是什麼?)

答: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5)“進”“退”分別照應什麼?

答: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6)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達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 (與現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8)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答:屬予作文以記之。

(9)請從文中找出總寫岳陽樓“大觀”的語句。其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什麼?

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銜、吞)

(10)讚美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什麼?

答: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11)第二段中說“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上文哪句話?

答: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12)從空間角度描寫岳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

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 13 )從時間角度描寫岳陽樓景象的句子是:

答: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14)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兩句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5)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的心態是。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四、思考練習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虛筆設想了一明一暗兩個場景,爲什麼會產生一悲一喜的結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氣的陰晦晴朗會影響人的情緒,天氣惡劣纔會“感極而悲”,天氣美好纔會“心曠神怡”。

(2)第三、四段與文章主旨有什麼關係?(寫這兩段的目的是什麼?)

答:推導出“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異”,表現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是什麼?

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爲”中“二者”指的是什麼?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作者對“二者之爲”持什麼態度?

答: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內涵。 否定。

(5)作者讚美古仁人的實際目的是什麼? 否定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勉勵友人。

(6)“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別在哪裏?

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7)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麼?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主旨。

• 寫出出自本文的五個成語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氣象萬千、一碧萬頃、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