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那樹》優秀教案

八年級語文《那樹》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那樹》優秀教案1

  教學目的:

八年級語文《那樹》優秀教案

1、學習作家如何把平凡事物寫得不平凡。

2、體會課文深刻的批判意識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改改課文題目

教學設計:有人試着改了課文題目,你認爲哪一個好一點?根據課文內容說說理由。

1、人們砍了一棵大樹

2、一棵大樹被人砍了

3、那棵大樹被人砍了

教學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辨別,體會課文內容的根本所在,同時領悟如何擬寫作文標題。

  二、怎樣把平凡的故事寫得不平凡

這一節圍繞“那棵大樹被人砍了”,帶領學生走進課文。

教師啓發:同學們,課文寫的是“那棵大樹被人砍了”的故事,這個故事簡單不簡單?是的,簡單。但是我們回想一下我們的預習,這篇課文內容簡單嗎?是的,不簡單。這是爲什麼呢?我們平常也寫過顯得簡單的作文題,我們爲什麼覺得沒什麼好寫得呢?我們爲什麼不能把簡單的事物寫得不簡單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那樹》,看看作家是如何把一個平凡的故事寫得不平凡的,揭開其中的奧祕,好不好?

教學設計一:請同學們找出課文寫那棵大樹的文字,並細讀課文,想想那棵大樹有什麼不平凡的地方。【歷史悠久、飽經滄桑、繁榮昌盛、庇護人類】

教學設計二:我們一起看看砍樹的“人”是怎樣的?【焦躁、野蠻、自私、愚蠢】

教學設計三:討論問題。文中第7段寫到人的時候,提到人們心中的一個疑問:“爲什麼這兒有一棵樹呢?”你是怎麼看待人們心中這個疑問的?【1、人們覺得這棵大樹佔了很大的一個空間,浪費了土地。2、人類現代化進程表現之一就是城市化進程,也就是人類無限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從而壓縮了甚至消滅了動植物的生存空間。3、人類忘記了早在人類未涉足之前,那棵大樹就已經存在了,大樹是土著,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但人類忘記了。】

教學設計四:課文中寫人類砍樹的直接原因是什麼?從中可以看出人類的什麼面目?【野蠻、自大】

教學設計五:人類砍掉大樹是在什麼時候?作者爲什麼安排人在夜裏把樹砍掉?【在人類詞典裏,夜幕下適合搞陰謀活動,適合犯罪,夜晚暗示人類砍樹的不是正大光明的行爲。】

教學設計六:課文第十段有一句話:“屍體的肢解和搬運連夜完成。”爲什麼說是“屍體”?這一段寫到的人類認爲是屍體嗎?這一段誰認爲這是屍體?【提醒人類,樹也是生命,而且是偉大的生命。砍樹是謀殺生命,是犯罪行爲。可是人類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顯示人類文明的盲點與不足。】

教師小結:現在我們明白了,“那棵大樹被人砍了”是個簡單故事,但是作者寫出了“樹”的價值和意義,深刻揭露“人”的醜陋的一面,這個故事就變得不簡單了。而且作者把“人”的行爲上升到文明層面審視,就使得這個故事更不簡單了。仿照課文的寫法,如果叫大家寫“中國,我的鑰匙丟了”,同學們想想應該在哪些字眼上做文章?【是個什麼樣的“中國”?是個什麼樣的“我”?“鑰匙”是什麼?“丟了”的寓意。】

 三、體會衆生平等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計:首先學生誦讀課文第8段文字:“啊,啊,樹是沒有腳的。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樹離根,根離土,樹即毀滅。它們的傳統是引頸受戮,即使是神話作家也不曾說森林逃亡。連一片葉也不逃走,無論風力多大。任憑頭上已飄過十萬朵雲,地上疊過二十萬個腳印。任憑那在枝丫間跳遠的鳥族已換了五十代子孫,任憑鳥的子孫已棲息每一座青山。當幼苗長出來,當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說:“你綠在這裏,綠着生,綠着死,死復綠。”啊!所以那樹,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功的貢獻,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教師啓發:同學們,爲什麼作者說樹是“春泥的效死者”?爲什麼說樹的傳統是“引頸受戮”?爲什麼強調“森林不會逃亡”,“ 連一片葉也不逃走”?爲什麼說樹“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勞無功的貢獻,在星空下仰望上帝”?讀到這樣的文字你覺得樹已經不僅僅是樹了,它有點像什麼?【大無畏的勇士,是個守望者】爲什麼上帝對樹施受洗禮的時候說的話“你綠在這裏,綠着生,綠着死,死復綠”,有什麼深意?【樹負有上帝的旨意,擔荷着神聖的使命。在上帝面前,樹和人類一樣,都是上帝兒女,生命是平等的。生命都有着神聖性,都有着尊嚴與價值】

結束語:同學們,樹在“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我們也要時時仰望星空,聽命於最高的道德律令。記住:人在做,天在看!

  《那樹》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培養學生的散文鑑賞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識人類破壞自然的錯誤行爲,瞭解珍愛自然的必要性,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重點:

  瞭解那樹價值及其不幸命運。體會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簡潔生動的語言

教學難點:

1、從語句中體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教學方法:

朗讀品味法 討論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圖片)(兩組對比)

蔥鬱的森林——被砍伐的樹木

綠色掩映的村莊——一座座水泥高樓

社會的發展,爲什麼最終是這樣的結果?《那樹》是再一次引發我們的深思的好文章。

 二、整體感知

快速聽讀課文

1、掃清生字障礙

佝僂(gōu lóu):脊背向前彎曲,文中指老樹枝幹彎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 bì):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於人們休息。

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

踝骨(huái):指樹幹靠近根的部位。

虯鬚(q     iú):捲曲的鬍子。這裏指樹根。

2、思考:本文給大家講了一個人與自然的什麼故事?

曾爲人們提供很多價值的一棵老樹最終無法躲避滅亡命運的故事

  三、品味情感

1、你能體會本文作者的感情嗎?你是從文中哪些語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

答: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進行品味分析,各抒己見。

作者的心情是難過、痛惜,傷感、悲憤的。

A如:“於是那樹,那沉默的樹,暗中伸展它的根,加長它所能蔭庇的土地,一釐米一釐米地向外” “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捱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剷除,被連根拔起”兩者反差很大,對比鮮明,讓我們體會到綠色環境得來不易,人類卻輕而易舉破壞了,實在令人痛心。

B、如工人砍伐那樹的語句文中寫了三處,表達作者對樹的同情、對人的做法憎惡。“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大頭顱、踝骨、動脈、靜脈”等,把樹當作生命來看待,而人類就沒在意這些生命的存在!

C、再比如“於是人死。於是交通專家宣判要那樹償命。於是這一天來了,”三個“於是”,作者好像是一個局外人,在講一件與己無關,而且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實際上作者把深沉的感情隱藏在平淡得文字裏,一種痛惜憤激的情感更表達得深沉含蓄了!

2、讀完這個故事,你的感受如何? 作者借寫老樹的命運,想要表達什麼主題?

明確主旨:作者認爲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爲代價。希望人們的覺醒,不能因爲自己的的利益而傷害自然。

  四、寫法賞析

你喜歡本文嗎?它寫法上有什麼特別之處?讓學生討論,然後小結:

1、託物寓意,言近旨遠。作者借寫老樹有益於人類卻被人類伐倒的遭遇,講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理,含蓄雋永、意味深長。這種手法的運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豐富的哲理內涵。

2、擬人修辭的運用。從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從生動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擬。最後賦予“那樹”以真實的性靈,讓真實的性靈敲擊讀者的良知。在作者筆下,活着的樹賦予人生存,更賦予人美好;被殺戮的樹顯出幾許哀嘆、無奈而又悲壯。如果造化有知。那樹將會怎樣向人們訴說呢?

3、情節富有奇幻色彩。作者細緻地描寫“螞蟻國”裏的事情,它們來參加樹的葬禮。物猶如此。人作何感?動植物世界有友愛,而人類有時竟如此無情,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