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下冊《那樹》教案人教版大綱

九年級下冊《那樹》教案人教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導讀:這篇散文按大樹生命經歷的順序敘事,描寫了早期的大樹、近期的大樹和現時的大樹。通過描寫一棵大樹長年造福於人類又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對都市文明發展的利弊、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精彩教案,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九年級下冊《那樹》教案人教版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積累詞語,掌握重點詞語的運用;瞭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成就;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理解託物寓意的創作手法,揣摩語言,提高鑑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反覆讀課文,整體把握,小組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正確認識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發展觀。

教學重點:

1、瞭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託物寓意的表現手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用意。

閱讀鏈接

散文家王鼎鈞 美華文壇上主要散文家之一的王鼎鈞先生,1925年生於山東臨沂,自幼受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15歲就寫過《聊齋志異》的試評文章。

這篇散文按大樹生命經歷的順序敘事,描寫了早期的大樹、近期的大樹和現時的大樹。通過描寫一棵大樹長年造福於人類又最終被人類伐倒的故事,表達作者對大樹命運的痛惜,以及對都市文明發展的利弊、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深層思考和深重感慨。作者以第三人稱客觀地敘述大樹的故事,以描寫和敘述爲主,少有議論,表情達意儘量節制而含蓄,使文章意味深長,讀者可以從字裏行間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來。

含蓄雋永的語言美 本文作者對樹懷有深深的敬意、讚頌,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給大樹帶來令人痛心的命運懷有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但文章沒有采取直白的議論和直接抒情的筆法,而是代以客觀的敘述和生動的描寫,既真摯感人,又意味深長。比如,寫電鋸鋸樹時:“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本來很平常的一件事,卻描寫得令人慘不忍睹。把鋸樹說成“屠殺”,把鋸樹人說成“劊子手”,把清理廢墟說成“葬禮”,從字裏行間流露了作者的愛憎褒貶,含蓄地揭示了鋸倒一棵親近人類、善待人類的大樹,有違仁義之心地思想。而借清道婦之口講述螞蟻國大搬家,使場面更是充滿悲壯的氣氛,其實動物王國的惻隱之心正是作者的惻隱之心地體現。

教學過程:【自主學習】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D )

A.佝僂ɡōu倒坍dān鳥巢cháo B哮喘chuǎn虯鬚qú劊子手kuì

C舉鎬ɡǎo豁然huò殺戮lù D斗笠dǒu頭顱lú幼稚zhì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辭手法。

(1)在夏天的太陽下 挺着頸子急走的人,會像獵犬一樣奔到樹下,吸一口濃陰。(比喻 )

(2)於是交通專家宣判那樹要償命。(擬人)

(3)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捱過來。(排比)

(4)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 擬人 )

3、本文按_時間先後(大樹生命經歷)的順序敘事,主要運用了_描寫和記敘的表達方式。

【合作探究】

1、從作者描寫工人伐樹的句子中,你體會到怎樣的思想感情? [析]設計此題,意在訓練對關鍵語句的揣摩能力,培養語感。[參考答案]含蓄地表達作者憤恨、悲哀之情。

2、 怎樣理解文中所寫的螞蟻國的故事? [析]設計此題,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加深認識,體會作者選材、謀篇的匠心。

[參考答案]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對“那樹”飽含着崇敬之情。在寫到“那樹”慘遭砍伐的悲劇場面時,引用當地人的傳說,細緻地描寫“螞蟻國”裏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於:一是動植物有預知的能力,比人類還更有靈感;二是創造一種悲壯氣氛,表明動植物世界有友愛,而人類有時極其缺乏友愛,形成鮮明對比。作者懷着敬意來寫這件事,字裏行間帶着深情,如“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讓人看到老樹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於是弱小而堅忍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把螞蟻國民認作一個民族,就像人類一樣的民族,顯然是懷着敬意的。

3、對文中那樹有怎樣的價值和品格,作者和交通專家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你是怎麼看的?請就此展開討論。 [析]本題要求通過認真閱讀和思考,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抓住課文的主旨。並大膽地表達個人的看法。

[參考答案]那樹經久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滄海桑田,給人以邈遠的歷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災禍面前“毫髮”未損,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幟;最重要的,它綠化大地,蔭庇百鳥,護佑人類,只願給予,從不索取,無私地奉獻,表現了高尚的品格;它還有預知自己命運的功能,在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保護自己體內的螞蟻國民,讓其遷徙,表現一種愛心,一種高尚的品格,對人類有着巨大的價值。 作者對那樹懷有深情,認定大樹的價值和品格,交通專家卻認爲它有害無益。個人看法(略)

4. 閱讀知識探究 閱讀本文最後三段思考。(可當做反饋檢測)

①這三段描寫了現時的大樹,具體寫了四件事,請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出來。(1、醉漢駕車出事2、電鋸鋸倒樹身3、清道婦講述螞蟻國的故事4、挖樹根、平路面。)

②“咬”、“骨粉”、“呻吟”這幾個詞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傾向?從文中找出具有類似表達效果的詞語寫下來。(對大樹命運的同情,對人們砍樹行爲的反對和批判。屠殺、大頭顱、劊子手)

③、“夜很靜,像樹的祖先時代,星臨萬戶,天象莊嚴,可是樹沒有說什麼,上帝也沒有。一切預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請你從文中找到樹和上帝有默契的證據,從這樣的默契中你能夠感受到大樹有怎樣的精神?(上帝曾說:“你綠在這裏,綠着生,綠着死,死復綠。”表現出大樹忍辱負重,無私奉獻的精神。)

④、文中作者和交通專家的觀點有什麼不同?各自關注的焦點是什麼?(作者反對砍伐,交通專家支持砍伐;作者關注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平等關係,交通專家關注的是現代城市的發展,交通的暢通。)

⑤、研讀“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於是………………表示了依依不捨。”說說作者爲什麼要描寫這種特異現象。(創造一種悲壯的氣氛,表明動植物世界有友愛,而人類有時極其缺乏友愛,形成鮮明對比。)

⑥、作者對“那樹”的命運深感痛惜,而都市文明的發展又是不可阻擋的。那麼,你是如何看待文明的發展的呢?(社會文明的發展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人類在自我發展的同不應忘掉保護綠色。如果不從可持續生存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人類在不斷開拓的同時,將會面臨更多的困惑和不安。)

【交流展示】

各組抽籤回答前面問題

【拓展延伸】

類文閱讀 一棵樹

它的軀體極盡扭曲,如同永不甦醒的醉漢,肆無忌憚地袒露着它的雄悍和孤寂。它灰褐色的外表,像被榨乾的獸皮,象抽象派筆下的傑作。

三年前的`那個春天,一場兇邪的龍捲風沒把醉漢颳倒,卻使醉漢的肚臍眼那兒最先壞死,並日漸凹陷,最終成爲眼下這個樣子:極像豎起來的馬槽。馬槽開口這一邊的枝葉已完全枯死了。

一棵樹,一半死了,一半活着!

它所在的村子名字就叫“一棵樹”。

“一棵樹”成爲村子後,村子裏還陸續長出過一些樹,只不過,最終,一棵樹村仍舊只剩下了一棵樹:一棵柳樹,一棵比村子還要年長一些的柳樹。

這不奇怪,因爲,一棵樹村已經名存實亡了。現在我們所看見的,事實上是村子的遺址,大多數人家已遷走,只剩下殘破的院子,被揭掉房頂、挖去門窗的牆壁。一棵樹,以及滿眼的殘垣斷壁,它們那冷硬的儀表似乎在向蒼天昭示着什麼。

各處的巷道都被黃沙掩埋了。站在柔軟的沙層上,任何一道院牆都是可以輕鬆翻越的。但是,有時候,當我們君臨某家院子的時候,可能會大吃一驚:院牆的另一面忽然恢復了應有的高度,而且院內又幹淨又堅硬,有幾隻小雞在咕咕地叫!

這樣的人家還有四家。

四家人,一棵樹!

它是村裏的最年長的生命。

它是不是村裏最後的生命?

這很難說。

這要看信義老漢這個老棺材瓤子還能活多久。信義老漢如果活不過這個春天,它也肯定活不過這個春天——信義老漢的家,就在它的身後。

每天甚至每時,你都可以看見他:在恣意的陽光裏,在一棵樹的周圍,一個駝背的一隻眼睛瞎了的老人,懷裏抱着把老掃帚,或倚樹而坐,或頭枕裸露的樹根而眠。人們說他迂了、傻了,早就是一個棺材瓤子了,還不嚥氣,賊兮兮地活着!

一棵樹,一半死了,一半活着;一個老人,一隻眼睛瞎了,一隻眼睛亮着。它和他,完全像兄弟兩個,相互支持着,相互成爲不最終倒下的緣由。

信義老漢活着的唯一意義,就是保護它。他知道村裏什麼人在打它的主意。“這棵樹是我爺爺手上栽下的。”他總是反覆對人說。沒有人懷疑這一點。但是,也沒有人懷疑這棵樹終究會完全死掉的,既然整個村子即將被流沙抹去。

村裏的人尚有耐心等待。

等着看一棵樹的死去。

實際上是等着看他的死去。

“死”不就在眼前嗎?

但是,他和它似乎都成精了!

他們似乎永遠不會死!

它周圍是乾淨的。

每天早晨,信義老漢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老掃帚清理掉它四周的沙子。雖然整個村子已被埋去了將近一半,而它四周,沙子禮貌地向四周退去。

沙坡上有他光着腳的足跡。

看見他的足跡,村裏的人就不敢打他的主意。他雖然是個棺材瓤子,有些迂、有些傻,他們還是不敢輕視他。無論如何他是族長,是年紀最長的人。

“這棵樹是我爺爺手上栽下的。”

“我爺爺”就是村子的祖宗。

所以他這句話有足夠的威力。

然而總是有人故意惹逗他:“你死了就沒人怕你了!”“你死了我們就把樹放倒,給你做棺材。”

人們已經不迴避說他“死”了——照理說,村裏人通常是忌諱說死的,死常常被說成“走了”“沒了”“完了”!

人們也正是如此打算的!

【習題】

1、給加點字注音。肆無忌憚(dàn)褐色(hè)瓤子(ráng)裸露(luǒ)忌諱(huì)

2、開頭“它的軀體極盡扭曲,如同永不甦醒的醉漢,肆無忌憚地袒露着它的雄悍和孤寂”這句話運用了擬人_手法。“雄悍”和“孤寂”指什麼而言?(前者指一棵樹頑強的生命力及恣意的長勢;“孤寂”指它只是孤獨的一棵。)

3、“‘一棵樹’成爲村子後,村子裏還陸續長出過一些樹,只不過,最終,一棵樹村仍舊只剩下了一棵樹……”,這句話揭露了社會上怎樣一種現象?(一些人爲了一己之利而瘋狂砍伐樹木,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的愚昧和違法現象。)

4、一棵樹村名存實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土地沙化嚴重。)

5、作者把“四家人,一棵樹”相併列,表現了一種怎樣的心情?(慨嘆與痛心,說明樹木之少。)

6、“一棵樹,一半死了,一半活着;一個老人,一隻眼睛瞎了,一隻眼睛亮着。”寫出讀這兩句的感受。(圍繞蒼涼與頑強來談即可。)

【反饋檢測】

A、基礎知識

1、本文作者是王鼎鈞,臺灣當代著名散文家。

2、本文主要運用了託物寓意-表現手法。

3、下列詞語解釋有錯的一項是(B )

A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B蔭庇:不見日光,又涼又潮。C虯鬚:捲曲的鬍子。文中指樹根。D周道如砥:文中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4、文中第一部分,作者從三個方面描寫了早期的“那樹”,下面不屬於此內容的是(D)

A奇特的容貌 B特殊的生長環境 C對人類大有功德 D大樹的生存受到的威脅。

B、中考鏈

(2008廈門中考題)名著閱讀(1)下面是一則流傳甚廣的寓言故事,它出自初中生的課外必讀名著《伊索寓言》。這則故事告訴人們:對壞人千萬不能心慈手軟

冬日的一天,農夫發現一條凍僵了的蛇。他很可憐它,就把它放在懷裏。當他身上的熱氣把蛇溫暖以後,蛇很快甦醒了。它一清醒以後,就咬了農夫一口,給了他致命的傷害。農夫臨死之前說:“我竟然去可憐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

(2)笛福在《魯賓孫漂流記》一書中,成功刻畫了“硬漢子”魯賓孫的形象。你認爲魯賓孫的“硬”主要表現在哪裏?請結合原著的一個片段具體說明這個特點。(例:魯濱孫的“硬”主要表現在他的永不言棄。在孤島上,魯濱孫爲了獲得穩定的食物來源,嘗試播種大麥和水稻,雖然第一次失敗了,但他鍥而不捨,總結經驗,終於成功。)

(3)吳承恩《西遊記》裏的那隻石猴,除了法名“孫悟空”外,還有其他幾個稱呼。請從下列稱呼中任選一個,依據原著簡述與該稱呼的由來相應的故事情節。

美猴王 弼馬溫 齊天大聖 (例:“齊天大聖”——悟空得知“弼馬溫”只是一個看馬的小官後,知道自己上當受騙,心頭火起,打出天門,回到花果山,樹起了“齊天大聖”的大旗。)

C、練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