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中語文《三塊錢國幣》教案設計大綱

高中語文《三塊錢國幣》教案設計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教學目的

高中語文《三塊錢國幣》教案設計

一、瞭解大學生與吳太太之間的三次交鋒,弄清矛盾衝突的開端、發展和結局。

二、通過臺詞和舞臺說明了解兩個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三、體會作者出人意料的安排劇本結構的佳妙處。

四、品味劇本幽默的語言風格,繼續培養學生比較評價的能力。

 教學設想

根據本單元的特點,教學法中,可採用突破法,即舉一反三法,是指以選取單元中最典範,最能完整地體現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一二篇課文爲範例,教師重點進行研討,然後指導學生在突破的基礎上,模仿教師的方法自學其他課文,使學生從中學到知識;又掌握到方法,從而達到葉聖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學習本課,在前兩篇教讀課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同學們的潛能,利用這個劇本給他們一次大膽嘗試和實踐的機會。在教師有機的指導下,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鑑賞戲劇衝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並能寫出有條理的鑑賞文

 教學時數

二課時

一課

  教學要點

表演劇本,整體感知,瞭解劇情及衝突。

 教學過程

一、表演劇本、整體感知

在課下編排和表演劇本的基礎上,把精彩片斷引入課堂,讓學生具體感知戲劇人物形象,領略戲劇藝術的魅力,進入自學情境。

 二、電腦提供如下背景材料

1.丁西林(1893—1974)現代劇作家、物理學家、社會活動家。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蘇泰興人。1914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讀理科,其間閱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1920年回國,任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業餘從事劇本創作。作品以喜劇爲主,著有《一隻馬蜂》《北京的空氣》《三塊錢國幣》等。他的劇作,構思巧妙,含蓄幽默,妙趣橫生,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國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文化

郡副部長等職。

2.丁西林的喜劇風格

丁西林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喜劇作家,尤以獨幕喜劇見長。留學英國期間曾受英國近代喜劇影響,善於從人情世態中發現喜劇因素,通過揭示生活的情趣,製造懸念,組織戲劇衝突,把看來平淡無奇的事件,安排點染得波瀾起伏,妙趣橫生。他的作品多爲帶有詼諧意味的趣劇,大都結構精巧,形象生動,語言風趣幽默,能在較爲輕鬆平淡的戲劇衝突中反映社會現實,寓莊於諧,受到讀者和觀衆喜愛。其中的《一隻馬蜂》《壓迫》《三塊錢國幣》不僅技巧圓熟,而且表現了富有現實意義的主題,尤爲人所稱道。他的喜劇不以滑稽爲目的,而以智慧爲基礎,幽默與機智密切相連。其中雖然不乏諷刺嘲弄的意味,但輕鬆俏皮的幽默遠勝於辛辣尖銳的諷刺,它不是引人鬨堂大笑的諷刺喜劇,而是使人產生會心的微笑的幽默喜劇。

3.關於獨幕劇

獨幕劇是19世紀後期纔開始流行起來的.一種戲劇形式。它的主要特點是短小精悍,全劇在一幕之內完成,故要求所寫事件的矛盾衝突的全過程,必須集中於同一時間、地點並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69體現。由於獨幕劇的演出受到較爲嚴格的肘間、劇場等條件的限制,所以它的劇情不能太繁雜,要求情節結構更加精練集中,矛盾衝突的展開也要較爲迅速,人物也不宜太多。

 三、學生在背景材料的幫助下,圍繞教學目標、深入解讀,質疑解疑

1.學生自主閱讀,結合目標和課後練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嘗試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2.小組同學交流探討,結合自己解疑的過程展開討論,在吸取他人長處的基礎上不斷修正,補充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同時,把全組同學存在的共性疑難問題記錄下來,交全班同學討論。

  四、各小組推薦一名代表,分別就本課的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談本組鑑賞的結果,小組其他成員進行補充、修正

1.鑑賞戲劇衝突,評價劇本結構及劇情。

學生甲:

全劇圍繞花瓶事件展示主僕之間,大學生與女主人之間的矛盾衝突,表現了大學生的正義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闊太太的自私和狡辯,也一定程度上諷刺了警察的趨炎附勢。

開端:吳太太繼續開幕以前的口角,成衆來找楊長雄下棋。

發展:圍繞李嫂該不該賠花瓶和鋪蓋該不該押,楊與吳正面交鋒。

高潮:第三次交鋒,楊長雄忍無可忍,打碎吳太太的另一隻花瓶。

結局:楊長雄無可奈何,賠償吳太太三塊錢國幣。

學生乙:劇本結構嚴謹,矛盾集中,虛寫女僕賠不起花瓶,賠不起,以鋪蓋抵押、被辭退情節,而將大學生與女主人的衝突作爲矛盾的焦點,着力描寫他們之間的三次交鋒。第一次爭論的焦點是李嫂該不該賠花瓶;第二次,焦點是該不該典押李嫂的鋪蓋;第三次是由大學生罵女主人是“一個無恥的潑婦”引起。三次交鋒,層次清晰,將劇情逐次推向高潮。結尾以打碎另一隻花瓶解決衝突,收到了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

學生丙:

作者這樣安排劇本的結構與衝突,能更好地展開情節,突出問題。如果只寫李嫂打碎花瓶,賠不起,被辭退等,而沒有楊長雄與吳太太之間的三次交鋒,情節就會很單調,而且不足表現楊長雄的正義感和同情心,也無法顯示吳太太的尖酸刻薄和對窮人的欺凌壓迫。出人意料的結尾更是耐人尋味,留給讀者無盡的想象空間,收到了傳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藝術效果。

2.通過舞臺提示和情節鑑賞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學生丁:

劇本人物形象鮮明,語言富於個性。舞臺提示與劇本情節相乎應,惟妙惟肖地將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

吳太太:

舞臺提示:“如果外省人受本省人的欺詐是一條公例,她是一個例外”。可見,按常理,吳太太作爲一個外省人,本應受本省人的欺詐自己也有寄人籬下之感,可是吳太太恰恰相反,她破了例。從後面的情節中可以看出她尖酸刻薄,出言不遜,得理不讓人,無理攪三分。在與大學生的三次交鋒中,她總是主動進攻,大學生則是被迫抗戰。特別是當她聽到大學生說她是“潑婦”時,不依不饒,爭吵、謾罵,一逼、再逼、三逼,直到大學生忍無可忍,打碎花瓶,掏出國幣,她才一時語塞……這是一個自私、吝嗇、毫無同情心的有錢階層的典型。

學生戊:

楊長雄:

舞臺提示:“如果外省人袒護外省人是一條公例,他是一個例外”。作爲抗戰期間上千流離顛沛的大學生之一,遇到同是外省人的吳太太本應同病相憐,共度患難,可楊長雄見義勇爲,好打抱不平。面對一個自私、吝嗇,胡攪蠻纏的女人,他仗義執言,鋒芒畢露,據理力爭,在與吳太太的三次交鋒中,他先是辯論,爲李嫂鳴冤,當吳太太的矛頭直接指向他時,他是一忍再忍,到忍無可忍時,他只用兩個動作便結束了全劇,給人留下較大的回味餘地。這是一個正直、善良、富於同情心的青年的典型。

3.結合練習三,與(茶館)比較,鑑賞語言的不同特徵:

學生乙:

本文和《茶館》的語言都很幽默,富有諷刺意味,但也有不同之處。

本文的幽默是詼諧的幽默,蘊含着輕鬆和機智。例(詳見課後練習題)楊長雄先是發牢騷,通過對比發泄不滿,對比中見幽默。接着又模仿吳太太一上場時說話的語調,好像是抱怨,實際是對吳太太的嘲諷,充滿機智和詼諧,能使觀衆產生會心的微笑。《茶館》中的幽默是含淚的幽默,蘊含着嚴肅和悲哀‘對於王利發的不滿,(詳見練習三例2)唐鐵嘴說“我已經不吃大煙了”,讓人誤以爲他已經去掉了不良嗜好。正當王利發感到驚訝時,他出人意料地緊跟着說:“我改抽‘白麪兒’啦。”聽到這裏,觀衆一定會鬨然大笑。而他接下來的誇耀,雖然聽起來更加滑稽可笑,但同時也讓人感到一種悲哀:明明是帝國主義侵略,自己受了毒害,他卻偏偏拿來作爲炫耀的資本,他的無知、無恥,他的奴性就不言而喻了。

  五、總結歸納,理順思維

經過“自讀——質疑——討論——評價”,學生已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再幫助學生跳出文本的圈子,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維過程,培養自己良好的思維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理論聯繫實際——寫出有條理的鑑賞文章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二、知識的誤解與能力的運用

結合上節課的鑑賞過程,指導學生獨立自主的分析鑑賞,抓住關鍵問題寫出自己的評論文章。

提示:抓住一點去評析;最好不要面面俱到,以免空泛膚淺。

  三、互相交流,分組品評

就自己的觀點和鑑賞文章在小組內交流探討,互相吸取好的觀點和看法。不斷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觀點和文章:博採衆家之長,爲我所用。最後評出最佳者交給老師。

四、成果展示

把各組推選出來的優秀文章讀給大家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