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我有一個夢想》說課稿+評課稿

《我有一個夢想》說課稿+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我有一個夢想》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我有一個夢想》。下面,我按高中“說課考覈”六個項目的順序,把我備課的思路和設計,一一展開解說。

《我有一個夢想》說課稿+評課稿

 一、說教材

《我有一個夢想》被安排在高一語文新課標實驗教科書必修II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應出於以下考慮:

1、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並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激情通過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深深地感染着聽衆,引起人們的共鳴。學習本文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爲實現理想不斷奮鬥的精神。

2、它是位於《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與悼詞《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之間的一篇政治演講詞,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承上篇《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啓下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多種修詞手法的運用

 二、說目標與重點、難點

(一)教學目標

1.學生情況分析

我所教班級的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較薄弱, 個別學生存在着語言表達不夠清晰、流暢。

2.教學目標制定的理論依據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指導學生欣賞演講名篇,體會演講風格,學習演講技巧。注重說寫結合,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和口語訓練。

3.制定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分析,我確定的教學目標爲:

①.知識與能力

瞭解作者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②.過程與方法

在反覆誦讀中揣摩重要詞句,結合文體特點與語境辨析,探究語言的深層含義。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會作者傾注在所述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

(二).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三個目標的要求我設計了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排比句式的表達效果,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表達能力。

本文是一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演講詞,使其具有如此語言特點的主要是排比句式的運用。我所帶的班級學生語文基礎較差,普遍存在着表達方面的困難,因此把感受排比句式的表達效果,學習並應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表達能力作爲本課教學的重點。

2.難點:結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嚴酷事實。

由於學生不熟悉西方的宗教生活,不瞭解美國的社會制度,對美國的種族歧視、隔離政策沒有深入的感受,所以就難以理解作者反映的嚴酷事實,難以體會作者傾注在夢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實現夢想的堅定信念。而理解這點,才能理解他講話的深遠意義。所以我把結合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嚴酷事實作爲本課教學難點。

 三、說教法與手段

根據上述設計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及依據: “重視語文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發展;努力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的理論指導原則。我具情選擇了四種教法和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

(1).說教法

本文是應用文,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和學以致用的指導思想,並根據我班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潛移默化地積累語言知識,領會演講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講中的獨特效果。

2.情境教學法。 在多媒體及教師充滿感情的講解中, 使學生融進作者演講的氛圍中去,正真領悟到黑人所處的境況及作者那飽滿感情的演講。

3.課外延伸練習法。 通過引導學生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練習寫排比句,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探究品味法。 結合背景材料對文中反映的黑人生活的嚴酷事實進行探究,和重要語句的探究。

(2).教學手段

爲了使我根據教材而設計的三個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得以的突出和突破,達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同時也爲了配合以上我選擇的四種教法得以完滿實現,我決定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全程教學。利用電腦的信息容量大,操作簡便等優點,形象生動的直觀展示教學內容,不但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而且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四、說學法

我爲學生設計了三個學習方法:

1.讓學生學會在探究中學。通過“對黑人嚴酷處境的探究”和對文中重點語句的探究,培養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的能力。

2.讓學生學會在讀中學。通過“誦讀法”指導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感受演講詞內在的魅力,學會在讀中學。

3.讓學生學會在練習中學。 通過“課外延伸練習法”,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運用,培養學生的創新和自學能力。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設想

打破課文自然順序,從課文中間切入,按以下順序學習:馬丁•路德•金有怎樣的夢想——馬丁•路德•金爲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夢想——馬丁•路德•金認爲怎樣才能實現這一夢想。由“是什麼”到“爲什麼”再到“怎麼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在縝密的邏輯思路。

朗讀貫穿教學始終,通過對文中大量排比、比喻語段的朗讀、品味,感受到作者激昂澎湃的感情對聽衆的感染力,排山倒海的`氣勢對聽衆的震撼力;揣摩到作爲演講詞理論性與藝術性、鼓動性與形象性有機結合的特點。

  七、教學步驟

(一)、預習

查閱有關資料。

通讀課文。

(二)、導入

人們都有自己的夢想:臺灣作家李樂薇的夢想是在喧鬧的塵世中有一座屬於自己的“空中樓閣”;詩人海子在理想與現實的激烈衝突中痛苦煎熬,他的夢想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備受沙皇專制迫害,一生多次遭受流放的俄國浪漫詩人普希金,他的夢想是能像大海一樣自由奔放……美國有一位著名的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他的夢想是什麼呢?

(三)、教學的七個環節

環節一: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讀一遍。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體會排比句式的運用在演講中的作用。

(目標並非是可有可無的一環,而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中心任務,所以讓學生默記一遍,或者複述一遍,強化“定向”意識似乎更好。)

環節二:檢查預習,字音詞語,闆闆正正,不出花哨。(這個是必要的。)

環節三:設疑

看題目產生什麼疑問?

我是誰?

我有怎樣的夢想?

我的夢想怎樣實現?

(讓學生說出來,省事。“師逸生勞”,興趣倍增)

環節四: 整體感知抓中心。

出示思考研讀問題:

1.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麼?提示:作者有什麼樣的夢想呢?摘錄原文語句回答。跳讀課文2分鐘。

學生找出自由、民主、平等等內容。

2.哪些段落體現作者對民主、平等、自由的渴望?

(要探討的內容是學生找出的,而不是教師規定的。相信學生,他們是不會找錯的。如果學生找的都和你準備的不一樣,那就說明你找的並不對,或你對自己的學生並不瞭解。)

環節五:誦讀品味第2段,體會排比句的表達效果。

1.略讀思考:作者爲什麼會有這個夢想?

2.你從那一段知道這一點的?黑人處在怎樣的處境?請提取文中的詞語進行概括。

明確:第2段。一生讀,(讀2)抓出短語“駭人聽聞”。一生再讀(讀3),理解黑人悲慘處境;討論略。

3.教師出示字幕,比較閱讀,刪掉“一百年後的今天”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一部分生讀(讀4):“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衆。”

另一部分生讀(讀5):“然而一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於衆。”

去掉後面三個“一百年後的今天”,主要內容不變,但語氣顯然不如原文更有氣勢。作者爲什麼強調一百年後的今天說明黑人遭受壓榨的時間之長,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

明確:讓學生體會排比句式的作用:1、語言有氣勢。2、感情充沛。3、(結合演講詞這種文體)會使聽衆受到鼓舞。教師明確。

生齊(五)讀。(讀6)(這一段讀了5遍,正是於漪老師說過的,精彩片段,不惜重錘敲打,直到打出火花。)

4.教師補充:直到今天,這種種族歧視的情況依然存在。教師出示圖片材料:美國辛辛那提的警察開槍打死違章駕車的黑人,不僅未受處罰,反而得到休假一週的獎勵。1995年來,該地共有五名黑人被警察開槍打死。直觀具體的小材料,使學生對美國種族歧視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顯示了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材料出示時機掌握得好,材料實在,沒有華而不實、譁衆取寵之嫌。)

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就會體會出排比句式的作用。

環節六:共同體會9-14段中作者的鬥爭到底的決心。

一男生朗讀,(讀7)一女生再讀。(讀8)

(加深對排比句式表達效果的理解。)

環節七:緊承上文內容提問,作者怎樣實現夢想

明確:非暴力運動 和平鬥爭

環節八:拓展訓練:出示四畫面。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成山、沙塵暴。讓學生也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當堂訓練寫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對治理環境惡化的渴望。

幾分鐘後指定兩生讀自己的作業,師讀自己寫的。

我有一個夢想,讓所有的沙漠都變成綠洲,再也沒有鋪天蓋地的沙塵暴,遮擋我們的雙眼;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條河流都清澈見底,不再泛起骯髒的白沫,讓每一條魚兒快樂的嬉戲;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藍如洗,不再塗抹滾滾的濃煙,讓每一隻鳥兒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個夢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積成山,讓每一個孩子在綠樹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長。

八、作業

1.課外閱讀美國作家斯托夫人的長篇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

2.寫一篇對於“非暴力抵抗”認識的文章。

附錄:板書設計

我 有 一 個 夢 想

----馬丁.路.德金

馬丁.路.德金的夢想-----民主、平等、自由

黑人的處境------駭人聽聞

排比句式的作用:1、語言有氣勢。

2、感情充沛。

3、(結合演講詞這種文體)會使聽衆受到鼓舞。

作者鬥爭的決心------永不滿足,除非夢想成真

  《我有一個夢想》評課稿

4月8日,“溫州市特級教師名師大講臺”在瑞安中學通過網絡多媒體平臺向全市高中語文老師展示了兩節高質量、高水準的語文課。一節是溫州中學羅近進老師的《肖邦故園》,還有一節是瑞安中學黃華偉老師的《我有一個夢想》。我聽了這兩節課,受益匪淺,很受啓發,也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本功。今天想就黃華偉老師的《我有一個夢想》談談自己粗陋的想法。

《我有一個夢想》是一篇演講辭,就本課在教材中的位置而言,是要求學生了解演講辭的特點,這一點黃老師很清楚,所以在教學設計中非常注重誦讀教學:一開始教師就激情誦讀文本的第二、三兩段,用激昂的語調感染學生,使學生迅速進入文本。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尋找“具有‘激動人心力量’的語段”時,又通過齊讀、個讀讓學生誦讀出情感和氣勢。教師還讓學生通過尋找本文語言特點排比、對比等來進一步瞭解演講辭的特點,並通過自由朗讀來揣摩體會馬丁路德金演講的激情。當然,教師自身的語言和誦讀也是從始至終都激情四溢,深深的感染着學生,足見黃老師誦讀的功力非同一般以及老師自身文學素養積澱深厚。整堂課,老師被文本所感動,學生被老師所感動。就如肖特所說,這是一堂“持久、深沉”的課。

不過,再好的課都有其不完美的地方,我想在對這堂課借鑑學習的同時,也想魚刺裏挑些骨頭,希望自己上課時能有所注意。正如前文所述,黃老師在教學課文時很注重誦讀教學,但這方面黃老師做的有些欠缺。比如,老師自己的誦讀很到位、很激情,但在讓學生誦讀時引導的稍顯不夠,只是說“放開聲音,自由朗讀”,這樣的引導會誤導學生,認爲有激情的誦讀只需要聲音響亮,所以指導欠具體化,操作起來就不夠明確和準確;而且在學生誦讀之後也並沒有做出及時的點評和指導,這樣就導致學生水平高的沒能得到提升,水平弱的沒得到糾正和修改,那麼課堂的有效性就得不到體現。而且,黃老師的課堂語言富有激情,但我個人認爲激情有餘,豐富不夠,在激昂慷慨的同時語言所展現的內涵稍顯貧乏,比如在課堂結束時連問了三個問題: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實現了嗎?能實現嗎?什麼時候實現?又比如:馬丁路德金有一個夢想,我們有一個夢想,所以全人類有一個夢想。諸如此類的語言我認爲稍欠斟酌。

以上是我聽課後的一些感想,有很多不足之處,望大家多多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