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文言文《井陘之戰》教學設計

高中文言文《井陘之戰》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井陘之戰》教學設計

高中文言文《井陘之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2.瞭解古代謀略思想的豐富內容,學習古人的智慧。

3.進一步學習積累文言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目標2和3

 教學輔助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複習舊課,檢查預習

略。

 二、導入新課

由“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和井陘之戰“以少勝多”的矛盾導入課文

  三、整體感知

1.《淮陰侯列傳》

《淮陰侯列傳》是漢初傑出軍事家韓信的傳記。策士蒯通、武涉作爲相關人物附傳。本傳記載了韓信一生的事蹟。突出了他的軍事才能和累累戰功。他功高於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對此,司馬遷注入了無限同情和感慨。

2.韓信

韓信(?~前196),西漢開國功臣,屢封齊王、楚王、上大將軍,後貶爲淮陰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爲兵仙、戰神。

韓信是在秦末農民戰爭中涌現出來的傑出歷史人物,但他的才能發揮卻是在楚漢戰爭中顯現出來的。他本是淮陰一個流蕩青年,貧無以食。秦末動亂,先投靠項羽,未得重用;又投奔劉邦,仍未被重用而逃離;後經蕭何推薦,得以舉拔爲大將,由是感激漢王劉邦。在楚漢戰爭中,劉邦從彭城敗逃,靠韓信在京、索間挫敗項羽,才穩住了楚漢相爭的陣腳。然後,韓信率領一支隊伍,開闢北方第二戰場,以少勝衆,取得了吞滅魏、趙、燕、齊的勝利,完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最後與劉邦會師,在垓下殲滅了項羽。

韓信功高震主,遭劉邦猜忌。他的精銳部隊,經常被劉邦抽走。但韓信卻不知時務,竟然在楚漢相爭難分難解之時,逞兵脅迫劉邦封自己爲齊王,這就種下了滅族的禍胎。項羽死後,韓信的兵權立即被解除,遷爲楚王,隨後又以謀反罪削王貶爵爲淮陰侯,牢籠於京都。韓信失勢,日益怏怏,於是暗中與陳豨通謀,企圖謀反,被蕭何用計捕殺,夷滅三族。

3.師生共同說出有關韓信的成語

4.播放課文相關視頻。

5.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範讀重點章節。

6.學生默讀課文,疏通字詞,粗知文義。

7.課文內容概括。

漢軍在彭城敗退之後,塞王、翟王、魏王相繼叛漢。漢王任命韓信爲左丞相,攻打魏王,韓信運用計謀,俘虜了魏王,平定了魏地。然後向東北進攻趙國和代國,摧毀代國之後,漢王又抽掉韓信精銳部隊,去抵禦楚軍。韓信和張耳率領幾十萬人馬,想要東下突破井陘口。廣武君向成安君獻計,能打敗韓信的軍隊,成安君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韓信得知後非常高興,纔敢領兵進入井陘狹道。半夜傳令出發,挑選兩千名輕裝騎兵,在山上隱蔽着觀察趙國軍隊,等候時機,衝進趙軍營壘,拔掉趙軍旗幟。情況果然像韓信預料的一樣,漢軍前後夾擊,打敗了趙軍,活捉了廣武君。衆將獻上首級向韓信祝賀時,韓信才說出取勝的祕密,使漢將們由衷地佩服。

  四、研討探究

1.井陘之戰韓信取勝的關鍵是什麼?

提示: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計劃地製造和利用趙軍的錯誤,巧妙地掌握士兵的心理狀態,奇正並用,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

2.趙軍爲何失敗?

提示:

主帥迂腐而傲慢,拒絕採納謀士的正確作戰方案,不能瞭解漢軍的作戰意圖,最終喪失了優勢和主動地位。

3.井陘之戰給我們怎樣的啓示?在今天有無現實意義?

提示:

井陘之戰最寶貴的啓示:兵法的運用貴在靈活創新,切忌死板教條。做其他的事情也一樣。

4.結合韓信的其他事蹟和遭遇,你如何看待韓信其人?

提示:

深謀遠慮,運籌帷幄,靈活作戰。有時又不識時務,埋下禍根,慘遭滅門。

5.韓信的事蹟和遭遇給你怎樣的啓發?

言之成理即可。注重對“識時務者爲俊傑”一語的正面引導。

 五、梳理積累

1.通假字

禽夏說閼與 通“擒”,捉拿

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 通“麾”,軍隊中的帥旗

必爲二子所禽矣 通“擒”,擒拿

亦已罷極 通“疲”,疲憊

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 通“蔽”,隱蔽

詳應曰 通“佯”,假裝

背水陳 通“陣”,佈陣

於是信、張耳詳棄鼓旗 通“佯”,假裝

東鄉坐 通“向”,方向

兵法右倍山陵 通“背”,背後

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通“撫”,撫愛

詣滎陽以距楚 通“拒”抵禦

2.古今異義詞

其實不過數千 古義:它的實際情況 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3.一詞多義

以信爲左丞相 把(介詞)

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 用(介詞)

詣滎陽以距楚 來(表示目的關係的連詞)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 帶領(動詞)

齊、趙亦反漢與楚和 跟(介詞)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 和(連詞)

信之下魏破代 攻克(動詞)

欲東下井陘擊趙 去(動詞)

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缻渡軍 表示並列關係(連詞)

此乘勝而去國遠鬥 表示修飾關係(連詞)

今如此避而不擊 表示轉折關係(連詞)

趙軍望見而大笑 表示承接關係(連詞)

壁皆漢赤幟,而大驚 因而(表示因果關係的連詞)

其八月 這(代詞)

其鋒不可當 他的(代詞)

其勢糧食必在其後 那(代詞)

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 將要(副詞)

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 並且(表示遞進關係的連詞)

歸視親疾 病(名詞)

若疾入趙壁 快速(形容詞)

即絕河關反漢 切斷(動詞)

從間道絕其輜重 斷絕(動詞)

信乃益爲疑兵 於是(副詞)

乃敢引兵遂下 才(副詞)

4.詞類活用

引兵東 向東進軍(名詞活用作動詞)

北擊趙、代 向北(名詞作狀語)

欲東下井陘擊趙 向東(名詞作狀語)

鼓行出井陘口 擊鼓(名詞作狀語)

師事之 像對待老師那樣(名詞作狀語)

5.特殊句式

漢之敗卻彭城 省略句

魏王盛兵蒲阪 省略句

禽夏說閼與 省略句

聚兵井陘口 省略句

新喋血閼與 省略句

堅營勿與戰 省略句

必爲二子所禽矣 被動句

廣武君策不用 被動句

成安君,儒者也 判斷句

何以加之 介詞賓語前置

 六、課後作業

1.筆譯全文。

2.寫一篇短文,說說你心中的韓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