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春江花月夜》優秀導學案

《春江花月夜》優秀導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一、學習目標:

《春江花月夜》優秀導學案

1.知人論世,瞭解作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風格特點

2.走進詩歌塑造的意境,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3.賞析本詩的情、景、理,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

4.培養在誦讀中感受詩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諦

  二、方法指導:

1、知人論世(瞭解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時代背景)

2、誦讀涵詠(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和作者抒發的情感)

3、置身詩境,緣景明情(通過聯想和想象再造詩境,找出景語推測作者抒發的感情,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4、鑑賞評價(賞析詩歌的語言和藝術手法,評價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淨化心靈,啓迪智慧)

 三、預習導引:

1、瞭解作者及相關的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揚州人,唐代詩人曾任兗州兵曹,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等以吳越文士揚名京都開元初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僅《全唐詩》錄存《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兩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情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覺,後人評價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一詩用《西洲》格調“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爲大家”聞一多先生譽之爲“詩中的詩,頂峯上的頂峯”

背景再現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最早收載,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吳聲歌”其曲調,相傳爲陳後主所創,內容是寫豔情的“宮體”詩,隋及唐初才逐漸改變爲寫景詩,但仍爲五言短篇,張若虛首次將這一舊題改造成七言歌行在內容上,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單純模山範水的景物詩,注入新的含義在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中融入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對宇宙奧祕的探索,加入了遊子思婦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詩融詩情、畫意、哲理爲一體,匯成一種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2、字音辨識

灩灩()芳甸()似霰()汀上()纖塵()縴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擔()徘徊()()砧上()碣石()瀟湘()()

3、詞語釋義

灩灩芳甸霰窮已但見扁舟離人青楓浦上不勝愁可憐徘徊無限路

4、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5、根據詩意,劃分本詩的層次(提示:本詩可以分爲三層)

四、預習疑難:

 五、課堂學習:

導入語: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關於寫月的詩,不勝枚舉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或寄託了他們的悲歡離合,或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或抒寫他們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輩出、羣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爲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爲之迷戀、爲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1、誦讀指導

①初讀課文,疏通字詞句,整體感知詩歌

②再讀課文,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和作者的情感

③美讀課文,置身詩境,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和作者的內心情感

2、你認爲本詩的層次結構該如何劃分?請寫出層意

明確:本詩可分爲三層

第一部分爲開頭八句,依題目摹寫春、江、花、月、夜的優美景色,

第二部分爲接下八句,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間的相互關係

第三部分爲餘下二十句,由觀照人生進而抒寫人間的離愁別緒

3、詩篇題目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5、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哪些詩是寫有關月的,你能寫出一首來嗎?

明確:《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表明天

不知天上宮闕,仿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李白:《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6、欣賞詩的景物美:讀詩歌前八句,詩歌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想象與聯想,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歌的畫面

明確: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髮,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盪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7、領悟詩的哲理美:讀“江天一色無纖塵……但見長江送流水”詩人在看到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引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思考?

明確: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一個純淨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繫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祕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8、鑑賞本詩的情感美:讀“白雲一片去悠悠……落月搖情滿江樹”隨着時間的流逝,夜色漸濃,心裏的感傷之情也越來越濃,這種美景和人生思考觸動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託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爲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爲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盪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着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爲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着她這裏“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着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着遠方的愛人嗎?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裏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爲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

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悽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麼遙遠“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他那無着無落的離情,伴着殘月之光,灑滿在江邊的樹林之上……

“落月搖情滿江樹”,這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遊子之情,詩人之情交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情韻嫋嫋,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9、春江花月夜中中心景物是什麼?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月亮,結構上起線索作用,此詩既以月亮從升起到墜落的過程作爲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同時又以月亮爲景物描寫的主體和引發感喟、抒寫情思的依託,表裏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

10、月亮是詩歌的主要意象,結合本文及所學課文思考一下月亮意象的深刻內涵?

明確:第一、表現美好的、純潔無暇的感情“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瀲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裏的“月”代表的是愛心的傳遞再如李白的《玉階怨》把月亮引申爲晶瑩剔透的境界,以自然的純潔對應人心靈的純潔“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把月亮作爲最美好、最純潔的象徵

第二、抒發思鄉懷遠之情人們以月圓比喻人的團圓,以月缺比喻人的離別“月亮”象徵思念,包括思念家人、思念故鄉如“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江潭落月復西斜”等句;有代表性的還有李白的“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第三、對人生短暫的悲傷,抒發愁苦之情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陰,月圓月缺與圓滿、欠缺等事物異質同構在古詩中,月是有情緒的,詩人筆下的月便常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繫了曹丕“明月皎皎照我牀,星漢西流夜未央”,謝靈運的“明月照積雪,北風勁且哀”的詩句表現了哀愁的心緒唐詩中有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悽清孤苦,還有孟浩然“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的悽惻孤寂,王建“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蘊藉深沉,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的潸潸淚下,錢起“二十五絃彈月夜,不勝清怨卻飛來”的鬱懷難耐……月作爲愁緒的意象,構思巧妙,筆法空靈,意趣含蘊,獲得了不朽的藝術生命和惝恍迷離的藝術氛圍

第四、展示廣闊情懷古人借月狀景,抒寫遼闊,比如杜甫的“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孟浩然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以及王維的“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些詠月的佳句,充滿了詩情畫意,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婦孺能誦

第五、唐人的邊塞詩,創造了一種博大闊遠、渾融、豐腴、完滿的意境,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雄渾蒼茫,高適“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的開朗壯闊,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的浩渺閒雅,王昌齡“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的雄心憂患,都給人一種激動和嚮往的藝術魅力月作爲一種語言形象,把環境點綴成了蒼茫悲壯的邊塞風情,也把邊塞這個特徵性的地理上的物理空間轉化成了藝術上的心理空間明月可以跨越時空的隔絕表現空間之美

11、作者是如何將景、理、情融爲一體的,結合具體詩句鑑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明確:第一部分描寫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漸漸升起爲中心,緊扣題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開,最終構成一幅天地一體、色彩絢麗的完整圖畫,爲下面的對景抒情打下基礎第二部分,寫江月永照,引發生命短暫;用明月常圓,引發人間常別通過景與情的對比,抒發了作者月圓人難圓的感嘆最後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歸、花落、霧漫、月殘來引發思婦遊子的相思之情這裏,景與情相互烘染,離別之苦顯得更加濃重

12、你對本詩的內容有何評價?學完本詩你有哪些人生感悟?請寫下你的心得體會

 六、課外閱讀:

代答閨夢還張若虛

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

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燕入窺羅幕,蜂來上畫衣

情催桃李豔,心寄管絃飛

妝洗朝相待,風花暝不歸

夢魂何處入,寂寂掩重扉

找出詩歌所寫的意象,談談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

“暖氣”、“春暉”、“燕入”、“蜂來”、“桃李豔”等詞語點明這是個春意盎然、熱鬧歡樂的季節“試衫”、“開鏡”描繪出女子纖柔的情態舉止;“羅幕”、“畫衣”描繪女子的生活環境與裝束打扮“關塞”、“別望”、“相待”等詞語表明,這是在寫兩地相思之情

在詩中,春天的熱鬧映襯了女子的青春美麗、欣喜歡樂,反襯了女子的孤獨期盼、相思離愁,從而進一步增強了抒情強度美麗的相思帶上了苦澀的滋味,但正是因爲這份苦澀表現了純粹愛情之美

鑑賞

首句點題,爲戍守關塞,年輕的丈夫與妻子離別了場景是悽清動人的,但作者僅僅是一筆帶過,給讀者以無窮的想象空間他僅僅描繪了送別的尾聲:妻子佇立於樓臺之上,遙望着三步一回頭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遙遠的地平線這是送別的結束,卻是全詩的開始

離別之後,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長的苦思中,但也要強打精神來梳妝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覺到了春天的溫暖簡單的梳妝後,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窗外生機盎然、花紅柳綠偶有燕子飛過,透過羅幕看看她不知何時,有幾隻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畫衣”的主意詩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筆,畫衣上繡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來,可見其逼真生動,又可見思婦對這畫衣是如何的用心這句將她百無聊賴卻又想借此給心上人帶來驚喜的心情彰顯無疑

春季正是山花爛漫的季節,桃紅李白,而女主人公的心緒卻紛亂如麻忽然從遙遠的方向,傳來了悠揚的樂聲,大約是《折柳》吧!於是她讓自己沉醉在其中,讓自己的心飛向遙遠的邊塞,飛到丈夫的身邊

上面四句借對外物描寫,來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而下面筆鋒一轉,又轉到了女主人公本人她幻想着丈夫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回來,於是盛裝打扮,等待着遙遠的離人而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該回來的人卻還沒有回來夜漸漸深了,她進入了夢鄉但她卻陷入了“惟夢閒人不夢君”的新的苦惱中最後她醒了,重重的長嘆一聲,“唉——”在寂靜的夜裏,這一聲長嘆竟是回聲重重在重重的回聲中,她無奈的再次把大門關上了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①南方落雨,北方落雪②雨總是落在秧青色的南方,落在姑蘇寒山寺、徽州西遞村,落在秦淮河的燈影裏、富春江的柔波上打溼了魚鱗瓦風火牆草頂屋吊腳樓,打溼了衡山廬山峨眉山雁蕩山,打溼了太湖洪湖洞庭湖鄱陽湖,打溼了白娘子的斷橋、李煜的雕欄、唐伯虎的桃花、白居易的青衫梅子黃時雨,黃梅時節家家雨,寒雨連江夜入吳,巴山夜雨漲秋池——這是南方的雨啊在江南三月杏花村一蓑紛飛的細雨中,我們看見嚴鳳英赤腳在青草池塘畔“打豬草”,那清甜婉轉的黃梅調讓人想起南方故鄉的炊煙牧歌與青梅竹馬③雪總是落在赭黃色的北方,落在長安馬嵬坡、黃河風陵渡,落在乾陵黃土塬下、邊關燧火臺上覆蓋着平遙老宅草原敖包黃土窯洞四合大院,覆蓋着天山陰山崑崙山祁連山,覆蓋着渭河黃河塔里木河綏芬河,覆蓋着蔡文姬的斗篷、穆桂英的戰袍、蘇武的額發、成吉思汗的墓草大雪滿弓刀,燕山雪花大如席,雪落黃河靜無聲,飛雪連天射白鹿——這是北方的雪啊在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天空下,秦腔總是如狼煙般沖天而起,那是苦難生命的吶喊,如暴風雪般抽打得我的臉與心像刀割一般痛④溫暖溼潤風調雨順的氣候讓南方人民種稻植桑,釀酒水紡絲綢,富足的生活又讓南方的才子佳人多如鴛鴦蝴蝶寒冷乾旱讓北方多風沙,常常是荒沙千里寸草不生風不調雨不順的氣候給人類的生存雪上加霜,惡劣的生存條件造就了強硬的民魂只有狂風才吹得起獵獵大纛,只有苦難才塑得出堅毅筋骨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北方遊牧民族與南方農耕民族紛爭與融合的歷史⑤南方落雨北方落雪是地理不同的結果,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南北溫差當西伯利亞冷空氣橫掃中國大陸便使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南方落紅殆盡黃葉蕭蕭,這便是冬天立春以後南方沿海的溼潤季風以持久的恆心一點一滴地向北方反攻,進入盛夏但緊接着北方寒流開始頻繁活動,一陣陣清涼秋風是它們打入南方的“先遣部隊”,緊跟着的是一股又一股無情冷漠的“百萬大兵”,不久又將佔領南方⑥北方的風雪中,大豆高梁小麥棉花早已收穫;南方的煙雨裏,水稻茶葉甘蔗桑葉正在成熟北方的雪融進黃河裏,黃河岸邊走着駱駝與犛牛;南方的雨流進長江裏,長江岸邊騰飛起孔雀與鳳凰北方的黃河像男人,是龍的子孫;南方的長江像女兒,是鳳的傳人黃河長江最終在茫茫的大海上熱烈擁抱,那一片無垠的蔚藍色是北方和南方所共同嚮往的——因爲,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國土之上

1、第②、③段分別描述了落雨的南方和落雪的北方,請簡要歸納這兩段從哪幾個方面對南北方進行比較,並請據此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南方和北方的特點

明確:分別從南北方的名勝、民居、山河、人物典故傳說、詩詞名句、戲劇等方面進行比較;突出了南方的的秀麗(柔美)、北方雄健(粗獷)的特點

2、②、③段羅列了不少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景和物,如“斷橋”“桃花”“斗篷”“墓草”等等,卻不直接寫人物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明確:這樣寫,一是與首段的“雨”、“雪”相銜接,只有景和物才能承接“落雨”“落雪”,行文絲絲入扣(2分);二是具體點明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景和物,引發我們聯想起與這些人物相關的典故傳說,使文章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更含蓄,更具文學色彩(3分)

3.第⑤段寫南北氣候,寒風暖氣來來回回“反攻”“打入”“佔領”聯繫全文,你認爲作者這樣寫的真實意圖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明確:作者這樣寫,強調南北關係密切、互補和諧;呼應了上文“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北方遊牧民族與南方農耕民族紛爭與融合的歷史”,爲第⑥段昇華主題,畫龍點睛,點明“南方北方都在同一片國土之上”作了鋪墊

4.文章末尾,作者以“黃河長江最終在茫茫的大海上熱烈擁抱”作譬,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

明確:文章末尾運用比喻,以黃河長江比喻祖國大地南北兒女,以同歸大海比喻中華民族的融合,形象生動,含意雋永,表達了華夏兒女對團結和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