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中語文《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教案

高中語文《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教學目的

高中語文《中國藝術表現裏的虛和實》教案

一、瞭解我國古代藝術虛實相生、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

二、運用課文的觀點闡明一些文學現象。

 教學設想

課文裏有兩段引文十分重要。作者通過引述並分析《談龍錄》裏一段話闡明全和粹、虛和實的辯證統一關係,確立了基本觀點。引用《畫筌》中的一段話是爲了說明虛實相生是中國藝術處理空間的一般表現方法,舞蹈精神是中國藝術的共同特點。教學中應圍繞這兩段話,講清重要的概念,把握作者的觀點。

既粹且全,虛實相生,舞蹈精神,這些觀點是全文精粹。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觀點,透視課文舉出的繪畫、戲曲、舞蹈、建築等種種藝術現象,並且進一步觀察虛實相生、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在文學中的運用,搞好遷移訓練。

在教學中可把握課文精要,提出啓發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課時安排

二課時

 閱讀準備

翻譯《談龍錄》、《畫筌》的兩段引文。

  補充註釋

①哂:dhěn,譏笑。②第:只,僅。③位置相戾:虛實不分,互相干擾。戾,lì乖張,不講情理,這裏是不守規矩的意思。④贅疣:比喻多餘而無用的東西。⑤虛實相生:虛和實互相補充,互相襯托。

 第一課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自讀討論,把握精粹。

1.口頭翻譯課文引用的《談龍錄》、《畫筌》裏的兩段話。

2.根據課文的具體討論,解釋下列名稱術語。

需解釋的術語及參考答案:

全——(藝術)極豐富地全面地表現生活和自然。

粹——(藝術)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現生活和自然。

全與粹的關係——既粹且全,辯證地結合、統一。

典型化——對生活和自然加以提煉,去粗取精,提高,集中,達到全和粹辯證地結合、統一。(指導學生對課文內容加以綜合,從典型化的過程、目標兩方面組織答案。)

自然主義——只講“全”而不顧“粹”。

形式主義——只講“粹”而不能反映“全”。

現實主義——以粹概全,全和粹辯證地結合、統一。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實”——畫面中的實景、真境。

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虛”——畫面中的空景、神境(或“藝術空白”)。

舞蹈精神——由舞蹈動作顯示虛靈的空間的藝術特徵。

3.討論《談龍錄》中的一段引文,把握作者的觀點。

(1)洪昇、王士稹、趙執信討論詩歌的藝術性以畫龍爲例分別提出了怎樣的看法?

提示:洪昇求全不求粹,認爲做詩如畫龍,要把整條龍畫出來,連一鱗一爪都不能忽略。

王土稹求粹不求全,認爲神龍見首不見尾,或只在雲中露出一鱗一爪,根本看不到全體,所以只要畫出精粹部分就可以了,不必求完整。

趙執信主張既粹且全,以粹概全,就是說,心目中先有完整的龍纔去畫龍的一鱗一爪,而畫一鱗一爪也正是要反映龍的全體。

(2)本文作者通過對洪、王、趙主人觀點的評述提出了怎樣的看法?

提示:作者認爲洪昇重視全面忽略了粹是自然主義;王士祺看重一鱗一爪而忽視全體是形式主義;趙執信指出一鱗一爪的表現方式要能顯示龍的“首尾完好,宛然存在”是中國藝術傳統中的現實主義。作者贊成趙執信的觀點,提出全和粹要辯證地結合、統一,在藝術表現裏做到真正的典型化。

4.深人討論問題,把握文章的精粹。 課文提出,“王漁洋、趙執信都以輕視的口吻說着雕塑繪畫,好像它們只是自然主義地刻畫現實,這是大大的誤解。”啓發學生,結合個人欣賞藝術的體會,談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提示:首先,王、趙的看法是片面的。課文指出,中國大畫家所畫的龍,正是“雲中露出一鱗一爪”,“卻使全體宛然可見”。

但是,那種繪製全龍、鬚眉畢現的雕塑繪畫一定就是自然主義因而不足取嗎?可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允許對課文的觀點補充、修正。例如下述說法:

繪製全龍功不可沒。世界上本沒有龍。龍是畫家、雕塑家想像的產物。藝術創作中先有了完整的龍的形象,畫家、雕塑家才能從龍的全體出發畫出龍的一鱗一爪,才能通過一鱗一爪反映龍的.全體。觀賞者心目中也要有龍的完整形象,在看了畫上的一鱗一爪之後,全龍才能在想像中再現出來。

以具有象徵作用和概括力量的一鱗一爪表現全龍是以粹概全;以全龍表現神話世界也是以粹概全。對於整個神話世界來說,全龍成了精粹的“一鱗一爪”。所以繪製全龍不能一概否定。

 二、佈置作業。

小說《祝福》較爲完整地講述了祥林嫂的一生,《荷花澱》則截取了生活中幾個最精彩的片斷,生動地表現了白洋澱婦女純美的心靈和成長的過程。就完整性問題,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作簡要評述。

參考答案:

完整性相對而言。《祝福》寫了祥林嫂一生的幾個片斷,無論是在衛家山、賀家懊,還是魯鎮,都經過“去粗取精”,凡是與“禮教吃人”無關的內容都捨棄了。所餘的都是典型性極強、足以概括祥林嫂一生悲劇命運的精彩情節。《荷花澱》雖只截取了白洋澱婦女戰鬥生活的一兩個片斷,也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兩篇小說都是全與粹、虛與實完美結合的優秀作品。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自讀討論,編列提綱。

提綱應包括:中國傳統藝術空間處理的方式和優點;中國傳統藝術共同的藝術特點;各門藝術的具體特點和實例。

參考答案:

中國傳統藝術空間處理的方式和優點——虛實結合,虛實相生。

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的好處——實景清而空景現,真境逼而神境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中國傳統藝術的共同特點——舞蹈精神:由舞蹈動作顯示虛靈的空間。

各門藝術的具體特點:

繪畫:在空虛的背景上突出、集中地表現人物(或景物)的行動姿態,刪略背景的刻畫。如八大山入畫一條生動的魚在紙上,別無一物,令人感到滿幅是水。齊白石畫一根枯枝橫出,站立一隻鳥;別無所有,令人感到環繞這鳥的是一個無垠的空間。

戲曲:舞臺不設置逼真的佈景,演員結合劇情的發展,靈活地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如《秋江》劇裏船翁一支槳和陳妙常的搖曳的舞姿,可令觀衆“神遊”江上。

舞蹈:由舞蹈動作顯示虛靈的空間。例如以“趟馬”的動作表現在某一種情境下人策馬疾行。

建築:如拿舞蹈的姿式表示建築物飛舞生動的神韻,展示虛靈的空間。

提示:

1.笪重光《畫筌》的一段話,既適用於繪畫,也適用於中國傳統藝術。課文引用這段話是爲了說明中國傳統藝術空間處理的普遍原則,即虛實結合,虛實相生。

2.分析各門藝術的特點要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一,可用板書形式突出這一特點:┌───┬─────┬───────┐

│ │ 舞蹈動作│ 虛靈的空間│

├───┼─────┼───────┤

│ │ 生動的魚│ 滿幅是水 │

│ 繪畫│ │ │

│ │ 站立的鳥│ 無垠的空間│

├───┼─────┼───────┤

│ │ 划槳動作│ │

│ 戲曲│ │ 江上 │

│ │搖曳的舞姿│ │

 三、遷移練習,觸類旁通。

課上討論:運用“中國藝術以舞蹈動作表現空間”的觀點簡析下列各例: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林沖“把被捲了,花槍挑着酒葫蘆,依舊把門拽上,鎖了,望那廟裏來。人得廟門,再把門掩上。旁邊只有一塊大石頭,掇將過來靠了門。”(《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3.“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藥》)

提示:

1.詩中實景是“孤帆遠影”的“舞蹈動作”,碧空盡處和天際長江是虛靈的空景,揚州三月的煙花則只存在於想像之中了。

2.利用人物動作暗示環境。花槍挑酒葫蘆寫手冷,暗示風雪嚴寒天氣;石頭靠門,寫風雷大。

3、借看客的姿勢暗示夏瑜示衆的場面。這是小說中實與虛、露與藏、明與暗的完美結合。

 四、佈置作業。

閱讀文章,完成後面的問題。

藝術的“味”

藝術表現的空白和不確定性召喚想像力的再創造,從而形成興味或餘味。

空白可以定義爲:藝術家再現現實對象整體時有意造成的藝術形象結構上的虛空。

藝術中的空白主要有三種形態:第一種是“不全”造成的空白,即藝術形象再現某一具象時沒有再現對象的整體面貌,而是選擇某一局部或細節代替它的整體,或者有意隱蔽某些部分或細節,前者日殘,後者日藏。比如中國的山水畫常取一角、半邊,或取斷山、截峯,或取獨木、孤舟,畫面上有意留下大片空白,這就是殘缺或空白。

第二種是省略造成的空白,即藝術形象再現生活對象並不要求面面俱到,纖毫畢現,而是有詳有略,有細有粗。那些簡略的部分,沒有再現出來的部分就構成藝術形象的空白。比如齊白石畫蝦,早期畫了十隻蝦足,後來減少爲八隻,晚年時只畫了五隻蝦足。齊白石畫蝦沒有畫水,本來活着的蝦只能生活在水中,畫活蝦就要畫水,但齊白石把水省略掉,畫面上用大片的空白代替水。當然,省略也是一種“不全”,但“不全”構成的空白與省略構成的空白是不一樣的。“不全”構成的空白是形象結構的不完整留下的虛無空間,如斷臂維納斯塑像的斷臂;而省略構成的空白則是藝術形象完整結構中無形的部分。前者可以說是形象的片面性,後者可以說是形象的抽象性。

第三種是停頓造成的空白,即聯繫中斷造成的空白。比如戲劇演出中的啞場,小說裏的敘述中斷,音樂中的休止和空拍子,繪畫中形象之間聯繫的虛空,等等。

以上所說的三種類型的空白,就是藝術“空白”的基本形態。它們分別是結構的空白(即殘),這是一種“無”;抽象的空白(即略),這是一種“虛”;連接的空白(即斷),這是一種“空”。它們共同構成藝術形象的虛無的空間。

除了藝術形象的空白構成表現性外,藝術形象的不確定性也構成表現性。所謂藝術形象的不確定性指的是藝術形象沒有明確固定的指稱、內涵、意義、邊界、屬性、外延等。藝術形象的不確定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境界的不確定,即指稱、邊界的模糊;二是意義的不確定,即內涵意義的模糊。 A ,這是一種模糊境界, B ,這是形象的不確定。另一種是意義的不確定, C ,衆說紛紜,莫衷一是,這就是意義的不確定。

形象的不確定性實質是上是意義的空白,也可歸入藝術的空白之中。所以藝術的空藝術的空白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形象的空白,一種是意義的空白,古文化所謂象虛和意虛,就相當於這兩種空白。

藝術形象的空白和不確定性具有一種召喚性,能爲欣賞者提供一個巨大的想像空間或意義空域,從而激發欣賞者永無止境的想像力和理解力的再創造活動,這在感覺效應上就是所謂“餘味無窮”。

1.解釋下列概念:

①藝術形象的空白: ②藝術形象的不確定性:

③殘: ④藏:

2.第三段“畫面上有意留下大片空白,這就是殘缺或空白”這句話中,兩個“空白”含義不同。請做出具體解釋。

①第一個“空白”: ②第二個“空白

3.“不全”造成的空白和省略造成的空白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4.把下面三個句子分別放回第七段中A、B、C這三個位置上。

①比如《紅樓夢》的主題意義,就是“影射說”、“懺悔說”、“自傳說”、“人生痛苦 說”、“政治言情說”、“四大家族興亡說”、“愛情說”、“階級鬥爭歷史說”等多種。

②李白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中提供一種幽深綿邈的沒有 邊界的意境,給人一種惆悵莫名的感受。

③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描繪東家之子之美:“增之一分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5、根據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對文章結構的分析,完成下面圖表,在橫線和括號中填人恰當的詞語。

參考答案:

1.①藝術家再現現實對象整體時有意造成的藝術形象結構上的虛空。②藝術形象沒有明確固定的指稱、內涵、意義、邊界、屬性、外延等。③藝術形象再現某一具體對象時沒有再現對象的整體面貌,而是選擇某一局部或細節代替它的整體。④藝術形象再現某一具體對象時沒有再現對象的整體面貌,有意隱蔽某些部分或細節。

2.①指畫面上什麼圖像也沒有的地方。②藝術的空白。

3.前者藝術形象的結構是不完整的,後者藝術形象的結構是完整的。

4.A②、B③、C①

5.①形象 ②意義 ③意虛 ④結構 ⑤抽象 ⑥連接 ⑦境界 ⑧意義 ⑨殘 ⑩斷 ⑩無 ⑩虛 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