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案設計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W 次

 教材分析和教學構想: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教案設計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是蘇教版國標本語文第四冊中的一首兒童詩,她展現了孩子們在夏天的美麗遐想。全文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因詩歌的語言蘊涵豐富,教學時,必須讓孩子們透過文字與鮮明的表象(周圍世界的事物和現象)發生聯繫,讀出一幅幅活的畫面,最終才能達到詩、畫、情統一的境界。

  教學目標:

1、藉助語言和生活經驗儲備理解“穿梭”“嬉戲”等詞,並在反覆誦讀中感悟體味詩歌豐富的內涵。

2、在觀察生活和感悟詩意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以恰當的文字表達自己的美好心願。

 教學過程:

  一、課前儲備,爲文本與生活之間搭橋

●走進百草園:夏日,學校小花園使人流連忘返。瞧,石榴花憋紅了小臉使勁地吹着“小喇叭”;池塘裏的睡蓮靜靜地綻放;池邊的紅花草則綴滿星星點點的粉紅小花,一隻只白色的粉蝶盡情地舞着。傍晚時分,蛙鳴陣陣,蛐蛐也不停地附和着,彷彿在同奏一曲美妙的夏音。課前得找個合適的時間帶孩子走進百草園,讓他們張開眼看,豎起耳來聽。當然,最好課前有一場雨。那樣就可以帶孩子們看綠葉上的小雨滴,看風中的小雨滴在綠葉上打滾。

●讀關於夏天的短文:除了帶孩子走進生活,還需推薦有關夏天的韻文和小詩給孩子讀。如:幫孩子認識螢火蟲的《夏夜多美》;寫荷葉與“小精靈”們嬉戲的《荷葉圓圓》;幫孩子具體感知小魚快樂嬉戲的《採蓮曲》;容易讓孩子對夏夜浩瀚的星空產生無限遐想的《問銀河》……

[喜歡源自內心的那份相似。課前的有意觀察是讓孩子腦子裏儲存一些生活畫面。課堂中可引導孩子藉助生活積累中的這些相似畫面激活文字、走入卷中,從而品出文中味,讀出文中情。如果說生活經驗儲備是孩子與詩對話的基礎,文字閱讀儲備則能讓孩子的思維顯現張力。曾經看過蘇霍姆林斯基的“智力背景”一詞。他認爲比較好的課堂應該擁有這樣的智力背景:學生、老師課前都要有所準備,這準備並不僅僅是相應的課文預習,提出問題等等,還包括和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收集、閱讀。我這裏提的智力背景主要指的是相關資料的閱讀。孩子讀完詩後,肯定也會急於表達自己的心願。但有些孩子可能會囿於教材的束縛,這時,就需要給他們提供一定的文字閱讀背景爲思維的拓展創造可能。]

  二、往來於文本與生活之間體驗

(一)藉助一組短語詞串走入小詩的意境

●上此課時,正值夏季。課始,可以讓孩子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表達夏天的感受。估計孩子可能會說到“滿頭大汗”、“驕陽似火”、“熱極了”之類的詞,老師可以自然接過話題:送一顆透明的雨滴滋潤你乾渴的喉嚨,送一條清凌凌的小河清洗你滿頭的汗水,再送一片大大的荷葉爲你遮擋火辣辣的太陽。(邊說邊出示透明的雨滴清凌凌的小河大大的荷葉)

1、讀準確(注意滴是“di”非“die”;“凌”讀“ling”非“ling”)

2、激活已有經驗,讀詞讀出一幅幅畫面

●提醒孩子想像生活中見到的“雨滴”“小河”“荷葉”的樣子,再加入自己的情感讀詞。需儲備一幅“雨滴圖”,當學生找不到感覺時,可以讓孩子通過面對面與小雨滴打招呼這一直觀手段感覺小水滴的可愛,如:你好呀,像鑽石那麼閃亮的小水滴,像水晶那般晶瑩的小水滴;“清凌凌的小河”在現實生活中已很難見到,可以通過一些畫面爲孩子補上生活中殘缺的這一課,讓孩子讀出嚮往和喜愛之情。

(二)讀文,初步感知詩的意境

(三)藉助一組動詞體驗小詩中蘊含的情態美

睡遊穿梭嬉戲

●根據學情調查,孩子們對“穿梭和嬉戲”不太理解,因此課堂上肯定有孩子質疑。當孩子質疑“穿梭”一詞時,在引導孩子回憶生活場景的基礎上,引導一孩子做翩翩起舞的蝴蝶,其餘同學擺出各種姿勢變成自己喜歡的花朵,以現場表演再現蝴蝶穿梭於花間的場景。

●“嬉戲”一詞可引導孩子回憶學過的《採蓮曲》和生活中見過的小魚水中嬉戲的場面進行自我解疑,通過具體句子(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感受魚在蓮葉間自由穿梭的快樂。

●“睡”的領悟則與指導朗讀相結合,引導孩子張開想象感受“睡”的無限神韻(可以提醒孩子想像水滴的睡姿和睡熟的樣子。假如孩子說不出來,老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提示:呼的一陣風吹來,小雨滴在綠葉上搖啊搖啊,就像躺在媽媽的懷裏,那是怎樣一種感覺?)

(四)朗讀課文,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好以朗讀的方式表現出來

(五)再現“荷塘對話”,感受我爲什麼“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我爲什麼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一問題的答案並不唯一。我想讓孩子在充分朗讀課文最後一段詩句的基礎上,通過再現“荷塘對話”,自我感悟爲什麼要變成大大的荷葉。教師先說出自己“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一心願,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想變成什麼。這期間肯定也有孩子說自己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老師將他們請出來,舉着事先準備好的荷葉。“小魚”、“蜻蜓”、“雨點”們則與“荷葉們”即興對話,通過對話讓孩子們自我感悟想變荷葉的理由。當然,這環節中,教師一定要以荷葉的身份進行語言引領,如:“你是誰呀?”“你爲什麼要藏在‘我’下面?”“你在‘我’下面幹什麼呢?”“我很願意做你的保護傘(太陽傘),快來吧!”“小雨滴,謝謝你給我帶來美妙的歌聲。”“朋友們,因爲你們,我不再孤獨,荷塘也因爲你們充滿快樂。謝謝你們”……

[“透明的雨滴、清凌凌的小河、大大的荷葉”描繪了詩的靜態意蘊,“睡、遊、穿梭、嬉戲”則讓詩呈現活力與趣味。但教學並不是機械的灌輸,讓孩子就文字論文字式的被動賞析。必須引領孩子將視野拓展到生活,學會用自己的感官、心靈去觸摸、體驗語詞的聲音、形體、色彩……正如薛法根老師所說:語文,因生活而燦爛!如果不能觸及學生的心靈,不能觸及學生的現實生活,語文就是灰色的!]

 三、課後延伸

走進生活再度觀察和感受,併合作新的詩篇“夏天,我想變……”

[學完小詩,孩子藉助文字已於腦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夏的畫面,再度讓孩子走進生活,他們會獲得印證的喜悅。同時,因爲新的發現,會激發他們模仿創作的慾望。]]

本預案在教學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課堂中閃現了一些精彩的瞬間(見課堂花絮)。但在運用中,發現還有欠考慮之處,特補充如下:

  課後補案:

(一)沒考慮到詩意化的課文和孩子眼中生活的距離。當有孩子說“我想變成一條小魚在荷葉間嬉戲”時,有個孩子竟然叫了起來:不能變小魚,小魚會被別人釣去吃了!這一聲叫得太突然了,我無言以對,便匆匆過去。現在想來,當時是不是可以這樣:先對那想變成小魚的孩子說“小魚,別怕,我是大大的荷葉,我願意做你的保護傘,快藏到我的傘下來吧!”再對那提醒的孩子說:你真了不起,知道用避開來保護自己。但,孩子,我們僅用逃避還不行,要學會面對。

(二)課後,學生對小詩中的“我想變眨眼的星星,我想變彎彎的新月”進行了質疑。他們認爲這兩句沒有寫完,有些孩子竟然還幫助補充了兩句。我問他們課堂上爲什麼不說?他們說沒有機會說。是呀,課堂上,我都是讓孩子帶着欣賞的眼光去讀詩,哪給他們向教材挑戰的機會呢?下次需在孩子讀進文字的基礎上,給他們一點用真實的眼光看課文的時間和空間。

[補案中的一切在這次教學中可能是永遠無法更改的遺憾,但對於下次教學可是珍貴的資源。]

課中花絮:

★好一隻穿梭於“花叢”中的“小蝴蝶”!

生:老師,“穿梭”是什麼意思?

師:請你們找到“穿梭”這個詞所住的家(句子),好好讀一讀,再仔細想想課前我們在小花園中見到的畫面,說不定,你就會明白。

(生找到句子“我想變一隻蝴蝶,在花叢中穿梭”讀,邊讀邊想。一會兒,有孩子舉手)

生1:“穿梭”好像是說小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

生2:“穿梭”是說小蝴蝶從這朵花飛到那朵花。

生3:老師,我還能表演小蝴蝶在花叢中穿梭的樣子,因爲我見過。

師:好主意!我們先來個人叢變花叢。(孩子們很靈,聽我這麼一說,他們紛紛用形體擺出各種花的姿態)

生3穿梭於“花叢”中翩翩起舞,還不時地誇讚道:真香啊!有時還將鼻子湊到“花”前深深呼吸一下,作陶醉樣兒!就在這輕鬆溫馨的氛圍中,孩子們不僅理解了“穿梭”,詩的意蘊也自然融入孩子的心田。

★一首讓人怦然心動的小詩!

學完小詩,孩子們陶醉了。領他們再度走進生活,感受夏天時,他們指指點點,說個不停。事後,我整理了他們的發言,嗬!一首美麗的小詩

夏天,我想變……

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熱情地問我:想變點兒什麼?

我想變成七色的彩虹,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

我想變成彎彎的新月,在空中灑下銀色的網。

我想變成美麗的睡蓮,靜靜地站在水中央。

我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享受雨水的滋潤。

我想變成快樂的小露珠,躺在荷葉上美美地盪鞦韆。

我想變成晶亮的螢火蟲,提着“小燈籠”送迷路的小螞蟻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