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蘇教版二下21《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評課稿

蘇教版二下21《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評課稿:用生活理念構建語文教學

蘇教版二下21《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評課稿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中,從而激發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願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爲學生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這樣的教學易於將學習活動介入學生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是真正的內部動力驅動下的主動學習。今天葉周玉老師的課題研究彙報課正是採用生活化教學。她憑藉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獲得很大成功。

一、以課堂爲起點,實施生活化教學。

1、憑藉生活,感知文本。

由於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常用的主要方式也是主體自身的語言實踐活動的主要方式,單調的讀,學生根本沒有興趣。葉老師根據學生己有的心理結構,提出一定難度的問題,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單純利用己有知識和習慣去解決,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努力在學生和文本之間建立一種相似或相對應的聯繫,引起共鳴引發思考,如葉老師指導學習“我想變成雨滴,睡在一片綠葉上”。先讓學生說爲什麼要想變雨滴的原因,再讓他回憶雨滴落在葉子上的樣子,接着問“你們喜歡嗎”?在此基礎上讀出喜歡之情,讀出睡在綠葉上的感覺。再如引導理解“清凌凌”一詞,通過學生聯繫己學過的古詩《江南》,感知小魚玩得愉快,從而更好地理解“清凌凌”一詞。在一系列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自讀體會、齊讀感悟、誦讀積累,從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從感知到理解到內化,指導學生讀懂,到讀出情感,從而實現“我會讀”。

2、聯繫生活,感悟文本。

低年級學生處於感情思維階段,對語言的學習主要習慣直覺的體驗,整體的接收,綜合的感受。葉老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語言學習的心理活動過程——“悟”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達到感悟文本。

如,演一演,讓學生表演“蝴蝶在花叢中穿梭”這樣學生從“旁觀者”變成“蝴蝶”將自己個人生活經驗融入學習過程中,通過動作、神態的演繹,把平面的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畫面,不僅使“穿梭”這個抽象語言材料變得容易理解還完成課文的再創造。

此外,引入鮮活可感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想象,說一說。葉老師說:“快樂的時光過得可真快,小朋友們,天色漸漸暗下來了,月亮出來了,彎彎的、亮亮的,星星也出來了,一閃一閃的,在眨着機靈的小眼睛看着我們呢?夏天的夜空真美啊!這時我想變……”?然後讓學生說說這時你最想變成星星、新月,爲什麼?學生衆說紛紜,有的說:“我想變成星星,去探索火球上有沒有外星人”有的說“我想變成星星、新月,去看看地球有多大”……學生在教老師創設的情境中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被進一步激活,不僅感受夜晚的美,還訓練了創新思維能力,葉老師認真挖掘語言材料中的情感因素,以老師之情顯現文本中所載之情,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心靈之情,並使三者水乳相融,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文字,讓學生得到情以激發,美以薰陶。

3、摸擬生活,進行語言實踐。

利用學生學習模仿的有效方法,創設新的語言,深化文本,如葉老師在教完第二、三、四小節後,及時拓展“夏天真像個魔術師,讓我們想變成許許多多的東西,除了已經變過的外,小朋友,你還想變成什麼呢?”出示句式“我想變, 。”學生躍躍欲試,有的說:“我想變成青蛙……”,有的說:“我想變成蜻蜓……”,還有的說:“我想變成運動員,爲國爭光”。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閃耀着智慧的火花。又如指導學習最後一節時,老師說:“荷葉還會給哪些小夥伴帶來快樂呢?”他們都藏在哪裏?誰能把他們找出來?爾後出現句式:荷葉像一柄大傘,靜靜地在荷塘上舉着。來了,在荷葉上(下)。學生異常活躍,既理解省略號的意義,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老師恰時機地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語言知識,模擬生活畫面,學語言、用語言,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實現語言的再創造。

二、以課外閱讀爲橋樑實現教學生活化拓展。

葉老師引導學生理解“爲什麼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時,不先急着讓學生找答案,而是在學生練說“ 來了,在荷葉上(下)”的基礎上。老師說:“這麼多小夥伴都來了,荷塘裏可熱鬧了,想不想聽他們在說什麼?”老師播放音樂,在音樂聲中,娓娓動聽地背頌《荷葉圓圓》(人教版一年級教材)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靜靜欣賞,如癡如醉。和諧的音樂使學生變得輕鬆、愉快,問題也就迎刃而解。再如葉老師給每人一封信中除了激勵語言外,還有一道作業,讓學生閱讀王振宜爺爺的另一首詩《豆葉上,一隻蟈蟈在叫》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豐富文本內函,有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