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及反思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及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7W 次

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講的是青蛙和小鳥爭論天的大小的故事。小鳥從天上飛來,說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認爲天很小。說明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認爲正確,是不對的。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及反思

  《坐井觀天》教學設計

一、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7個生字。

2 能正確讀寫要求學會的詞語。

3 能分角色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 瞭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的意思並從中受到啓發。

二、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講的是一隻小鳥和一隻一直住在井底的青蛙爭論天究竟是大還是小的故事。告訴我們思考問題和認識事物要眼界開闊,不要受自己已有經驗的侷限,才能正確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反映問題。否則就會像青蛙那樣目光狹小,卻自以爲是。課文共七個自然段,一至三段講小鳥落在井沿上,青蛙問他從哪兒來,小鳥說他從一百多裏外的天上來。四至七段講青蛙和小鳥因天的大小發生爭論,青蛙堅持認爲自己是正確的,小鳥請他跳出井口看一看。

本課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新詞,知道故事說明的道理,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1 生字、生詞卡片,教學掛圖(投影片或課件),課文朗讀錄音帶。

2 小鳥、青蛙的頭飾。

(二)識字、寫字教學

1 識字教學。

“弄”是後鼻音,不要讀成nèng。“沿”讀第二聲,不要讀成yàn。“答”是多音字,在本課讀dá,不讀dā。

“別”,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

“沿、錯”,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記字形。

“渴、喝”兩個字右半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偏旁不同,可引導學生用會意的方法識記。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字是三點水旁;喝水要用嘴巴,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兩個字右邊的筆順是:曷。

2 寫字教學。

沿:第五筆是“橫折彎”,不是“橫折彎鉤”。

弄:第五筆“橫”要長一些。

渴、喝:這兩個字的右半邊不容易寫好,要重點指導。

(三)詞句教學

教學時可以從整體入手,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想想本課講的是什麼事,再想想青蛙小鳥各自的觀點是什麼,並找出有關的句子。“朋友,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這兩句話說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看法是不同的,可讓學生看有關課件或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意思。也可以讓學生用書或本子捲成一個圓筒,從筒的一端向窗外看去。這樣,便會有青蛙在井裏看見天很小的感覺,藉以幫助學生理解青蛙爲什麼說天只有井口大。換詞理解“大話”,並把所換的詞帶進去朗讀體會。最後兩段可抓住“青蛙笑了”和“小鳥也笑了”讀句子,從中體會他們都自信自己正確。

(四)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的朗讀重點是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要引導學生體會小鳥試圖說服青蛙,青蛙卻堅信自己是正確的心情,從而讀出相應的語氣。注意第四段中感嘆句和反問句的朗讀,其中“別說”、“井口”、“那麼”這幾個詞語可以讀得稍重一些。第七段小鳥真誠告誡青蛙,勸青蛙“跳出井口”看看,要讀得誠懇。

(五)練習提示

課後練習第三題是比較形近字並組詞。要讓學生自己觀察比較,在讀準字音分清字形的基礎上分別組成詞語。可以鼓勵學生多組一些詞語。

第四題是“一……就……”的句子練習。先讓學生讀懂兩個句子,並注意體會“一……就……”在句子中有什麼作用:即緊密地連接起前後兩個動作。然後啓發學生用“一……就……”說句子。如:“我們一進公園就聞到了花香。”“小狗一見生人就汪汪叫。”

(六)擴展活動

1 課外收集、閱讀成語故事,開個成語故事會。

2 聯繫課文想象: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他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七)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要求學生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再輕聲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 想想課題是什麼意思,想好了,同桌互說互聽。

(三)檢查自學情況。

1 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讀音,注意正音。

2 指名說說“坐井觀天”的意思。

(四)再讀課文,引導讀中領會。

1 出示問題:青蛙和小鳥爲了什麼事爭論起來?青蛙認爲天有多大?小鳥認爲天有多大?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

2 指名讀課文中的句子回答問題。

3 引導想象。

(1)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他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2)如果青蛙仍堅持自己的看法,不跳出井口,後來可能發生什麼事?

4 最後談談從這個故事中你知道了什麼。

(五)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六)完成課後練習。

(七)進行擴展活動。

分角色表演本課的故事,可以加上自己想象的內容。通過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下就《坐井觀天》的教學片段進行評析,從而反思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落實。

片斷一:

教師激疑引趣,導入新課:“要幫助青蛙和小鳥解決問題,讓我們趕緊走進課文吧!請大家先自學課文。”學生馬上有序的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並畫出生字,進行拼讀;然後同位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接着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齊讀生字詞,小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讀錯。這期間,老師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後進生進行指導。

老師說:“哪個組彙報自學情況?”小組長帶領齊讀生字詞後,小組彙報提示容易讀錯的字音。

思考:

老師只提示“自學課文”,孩子就能按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二年級的孩子能從個體自學預習課文,讀準字音,到同桌互檢生字讀音,再到小組的學習,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低年級學生是有能力自動化地自學課文,掃除閱讀的障礙的。讓孩子藉助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認讀課文,並且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去讀準課文,而不是按傳統的教學“一步步”領着學生向前走,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的自信,並通過主體的實踐努力達到掌握一定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於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

片段二:

進行角色朗讀時,老師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的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請三人爲一組,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纔讀得好?”孩子們紛紛三人爲一組進行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爲了讀好角色,練讀了好幾次。孩子們練讀後進行彙報,聽讀的同學要認真聽,然後說說哪兒讀得好,具體說說哪個詞語讀得好,進行生生之間的賞析性評價。

思考:

1、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隻青蛙,三十隻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老師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纔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2、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讚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當然,賞析性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例如,孩子這樣自我評價:“我覺得我讀‘我天天坐在井裏,不會弄錯的。’讀得好,我特別注意讀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麼自信。”這同樣可以激起孩子們的自我反思。

3、要注意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自主有機結合

老師應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但同時得注意如何體現老師的“導”。分角色朗讀的訓練,老師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學習的效果看,優秀的學生,有較強自學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讀出不同角色的特點。但對於一些後進的學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們是否可以在孩子們自學練讀前,老師先和個別學生分角色朗讀,全班評價後再讓孩子深入研讀。老師可設計這樣的導語:你們能讀得比他們更好嗎?想想怎樣讀纔讀得更好?這樣,既可以給面上孩子們模範的作用,也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4、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

老師組織孩子們四人一組進行練習,但我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爲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不利於孩子的發展。老師可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複,要輪換角色。這樣才利於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