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愛蓮說》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人教版《愛蓮說》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愛蓮說》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愛蓮說》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1

【課題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⑴瞭解“說”的特點;

⑵繼續掌握文言詞彙,背誦並默寫全文;

⑶學習以蓮喻人的寫法。

2、情感態度方面:

聯繫個人情趣、愛好和風格,展開想象,發散思維,從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學習蓮花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

3、能力方面: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目標:

誦讀全文,掌握重要實詞。難點目標:以花喻人的含義。

2、教學過程分爲:

“誦讀環節──悟讀環節──拓展環節”三大板塊。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爲重點,襯托的寫法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爲大自然爲我們創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爲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還不忘用萬紫千紅的花來點綴它。正因爲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並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寫梅花的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描寫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豔,人間第一香”,描寫杏花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可以說,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鍾,併爲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說》(板書課題:愛蓮說)

二、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教師範讀,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並標出難句。

2、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讓其餘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奏等。

4、全班齊讀課文,並結合註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語言,領悟語感

師: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麼,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裏呢?

明確:

1、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

2、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

3、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師:作者如此深情地爲蓮花高唱讚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明確:

作者借蓮花來寫人。

1、在社會大環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樸;

2、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爲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3、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衆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質。

師: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麼?(明確:託物喻人)那麼,下面我們結合“時代與環境資料”(打開多媒體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後,想一想,周敦頤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提示:學生活動,教師小結。

小結:大家說得棒極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啓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歷,還要體現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

師:剛纔,同學們已經把周敦頤爲什麼要借蓮花來抒發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闡述清楚了。下面同學們回顧一下,看看還有什麼不懂的,提出來,請同學幫助解決。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篇文章的主體寫的蓮,爲什麼要寫菊和牡丹?

提示:對比、襯托(正襯、反襯)

2、爲什麼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提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爲什麼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提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爲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後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後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後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

四、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讀了《愛蓮說》,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在聯繫;第二,要有新意。

(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

2、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比如說“央視”2003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內江城管透視》),我們作爲中學生該怎麼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五、背誦積累,積澱語感

1、延伸積累,師生補充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反饋檢測

1、填空:

⑴本文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⑵本文中作者拿________和________與蓮對比,前者是__________,後者是______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_______。

2、說話練習:

根據課文,把蓮、菊、牡丹三種花“品格”的高下排個序,並說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⑴蓮,⑵菊,⑶牡丹。理由,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準備的理由是:牡丹雖豔麗,但象徵榮華富貴,同於流俗,品格最下;菊花雖然清逸脫俗,但逃避現實,消極處世,不值得仿效;蓮花的生活態度比菊花積極,它處於污濁環境,卻潔身自好,保持高潔的操守,難能可貴。注意:教師要鼓勵發言積極,有思想、有文采的學生。

七、結束語

課上,同學們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爲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文章,爲了使這篇課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運用,今天回家的作業就是寫一篇託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學們在欣賞蓮花的“亭亭淨植”同時,別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啓示。

八、佈置作業

1、請用託物言志的方法寫一種你喜歡的花草樹木或其它物件。

2、背誦並默寫課文。

3、蒐集有關"蓮花"的詩句。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濯清漣而不妖純真自然,不顯妖媚

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高潔獨立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自尊自愛,令人敬佩

託物──────────喻人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熟讀課文,疏通文意;

2、瞭解“說”這種文體。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正襯和反襯的手法,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現的情操;

2、學習蓮花的高潔品格,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正襯和反襯的手法

教學內容

一、導課

幻燈放映蓮花的圖片引入

導語:同學們,剛纔圖片中的是什麼花——(蓮花),它美不美,喜歡不喜歡——(喜歡)。宋代有一位哲學家叫周敦頤,他不僅喜愛蓮花,還寫了一篇千古傳誦的短文——《愛蓮說》,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下他。

二、作者及文體知識介紹:(出示圖片)

作者簡介:

周敦頤: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教師補充兩點:

(1)周敦頤爲官清正廉潔,以爲百姓洗脫冤屈爲己任,甚得百姓愛戴。

(2)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

瞭解文體“說”:

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但都是用來闡述作者對各種問題的見解。《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教學內容

(一)學生自讀課文,解決字詞,疏通文意。

出示圖片,學習生字,檢查預習。

(二)教師範讀,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生再讀,找出文中描寫蓮的語句,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寫的?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生長環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體態

香遠益清——香氣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風度氣質

這些描寫不僅寫出了蓮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蓮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現了作者對蓮的讚美之情。(讓我們帶着讚美之情來朗讀這段文字)

(四)作者喜愛蓮花僅僅是喜愛她的外形嗎?書中把蓮比作什麼?(君子)他們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提示:

出淤泥而不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質樸自然,不顯媚態

中通外直——內心通達,行爲方正

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高潔獨立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自尊自愛,令人尊敬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描寫蓮花是爲了讚美像蓮花一樣的君子;也就是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作者的人生態度:要做一個像蓮一樣品德高潔的君子。

作者借蓮來表達自己的志願,想一下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提示:託物言志託蓮花形象,言君子之志

現在我們真正瞭解了作者寫這段文字的深意,讓我們將這一段再大聲的朗讀一遍,注意讀出對蓮的崇敬之情。

(五)作者寫愛蓮爲什麼要寫菊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提示:寫蓮是爲了讚美像蓮一樣的君子,質樸正直、志潔行廉;將菊比隱逸者,雖具高潔品質卻超凡脫俗,不願沒有滯留在世俗之中;將牡丹比富貴者,貪慕富貴,追逐名利。

(六)對於花的喜愛是由人的思想感情來決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愛,那麼作者對喜愛菊、喜愛蓮、喜愛牡丹的人分別持什麼態度?

提示:菊----惋惜牡丹----鄙視

四、課堂小結

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也不悄於像世俗之人那樣貪慕富貴、追逐名利。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以蓮自喻,堅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是難能可貴,讓我們在大聲朗讀中再次體會作者的情感。

五、佈置作業

1、完成練習冊“閱讀.感悟.實踐”(二)

2、以《愛……說》爲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點明所託之物所言之志。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3

一、教材分析

《愛蓮說》位於河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12課《短文兩篇》的第二篇。本文和《陋室銘》一樣,都是託物言志的名文,文字優美,意味深遠,學習時要反覆誦讀,用心品味,以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同時也要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對古文的學習以有了初步的認識、瞭解,多數同學在字音、詞義、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師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書,教材的註解在較短時間內理解大意。但深入分析文章內容和寫作手法,學生還有難度,需要小組討論和教師的點撥。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文言詞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反覆朗讀以至成誦,合作探究課文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寫蓮的句子,並體會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能理解作者的思想,領會文章的寓意。

教學難點是瞭解託物言志的寫法和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

五、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1、教學方法

根據本文的特點,我採用了朗讀法、討論法、遷移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使用這些教法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總之,本堂課我所注重的是通過教師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指導來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養,從而推動學生進步。

2、學習方法

我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要多讀課文,採用多種閱讀方式,能自主疏通文意,對疑難問題可與同學探討,或與教師交流請教。教師再採用指導,點撥的方式,對文章內容教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只把獲得答案的途徑點撥引導出來,促進學生思考,從中悟出課文思想內容。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展示有關蓮花、菊花、牡丹的照片,提問:你最喜歡哪一種花?爲什麼?

師說導語:美麗的花兒惹人喜愛,陶淵明最愛菊,用菊花來表明自己喜歡歸隱的志向。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畢生酷愛蓮花。他愛的是蓮的什麼呢?我們一起從《愛蓮說》中尋找答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照片,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做到了簡單、明確,及時。)

二、走近作者

多媒體出示作者簡介:周敦頤,(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峯下建濂溪書屋講學,世稱“濂溪先生”宋代理學創始人,著《周元公集》。

(設計意圖:對作者作簡單的介紹,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知識的積累。)

三、預習檢測

多媒體出示:

1、《愛蓮說》選自______作者是_____,字_____,______朝,______家。

2、《愛蓮說》是一篇______,通常借______說明_____。

3、生字注音:

甚蕃()不蔓()不枝

褻()玩鮮()有聞

(設計思路:多媒體出示作者簡介、文體知識、生字注音題,讓學生自己完成,考察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從而完成生字,有關作者及文體知識的自主學習。)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多媒體出示《愛蓮說》課文內容,學生齊讀,然後思考:

1、請找出課文中直接描寫蓮花的句子。(在課文中用“——”劃出來)

2、文中除了寫蓮花,還寫到了什麼花?是如何寫的?

學生自主學習。從書上劃出來。代表回答,師點評。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齊讀課文,可以更好保持學生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問題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

五>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學生自讀課文,根據課下注釋及工具書,自主學習疏通文章的大意。班內交流翻譯的成果,疑難句子師可以給予指導。最後多媒體出示課文翻譯,加深學生的印象。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通過讓學生自讀,嘗試疏通文意,鍛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幫助學生積累一些翻譯文言文的技巧。)

六>合作探究,理解課文

學生分組朗讀課文,然後思考:

1、用波浪線劃出描寫蓮花生長環境的句子。

2、哪些句子是從體態、香氣方面來寫的?

3、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蓮花的風度?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答案,師多媒體出示。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的引導,使學生掌握了文章的脈絡,體會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

七、聽讀課文,感悟主旨,瞭解寫法

多媒體播放課文的朗讀錄音,學生一邊欣賞美麗的圖片一邊小聲跟讀,最後完成有關主旨的填空題。

(設計意圖:在完成主旨填空題的過程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理解蓮花的品質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懷,並簡單介紹託物言志的寫法。)

八、課堂隨筆,能力提升

多媒體先出示有關竹子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然後佈置寫作任務:請抓住“竹”這一植物的特點,賦予它某種精神品質,寫一段(50到80字左右)話。

可讓學生當堂展示自己寫的作品,並大聲朗讀出來,師點評。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可以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並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七、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託物言志

菊————隱逸者

蓮————君子者

牡丹————富貴者

(設計意圖:此板書根據直觀性原則,簡潔明白,能體現了文章的.主要脈絡,學生能從中抓住要點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八、課後反思

《愛蓮說》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也是託物言志寫法的代表作。作爲一篇意蘊豐富的詠蓮名篇,我還是想通過這片文章的教學,讓學生能理解作者“物之形”——“物之品”——“人之品”的一個思維過程,並且能學以致用。

這堂課,學生學得輕鬆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吸取或捨棄。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麼主動性?哪裏還有什麼發現?有了這樣的嘗試,其他的課文,我也適當採用了這種方法,不僅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所以我們要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啓發,共同探究,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體會本文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2、學習本文襯托的手法。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能借助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認識及模仿能力強。因此教學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淺入深,以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重點、難點】

1、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是本文重點。

2、襯托的手法是本課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將梅蘭竹菊視爲筆下的寵兒,但在宋代卻有一位大哲學家偏偏愛蓮,並以一篇《愛蓮說》在文壇名流千古,周敦頤爲什麼如此愛蓮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在課文中尋找答案。

二、討論點撥

1、周敦頤爲什麼如此愛蓮,你從他的文本中找到答案了嗎?請用文中語句回答(課件演示)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分別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課件演示)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境來寫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是從體態香氣方面來寫的;“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是從風度氣質方面來寫的。

三、引導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

1、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愛蓮花是因爲蓮花自身的高潔美麗,但僅此而已嗎?更重要的是因爲它是一種人的化身,聯繫第二段來看,它是哪種人的化身?說依據。

“蓮,花之君子者也”

2、讀第一段中描寫蓮花的`語句,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完成兩幅蓮花拼圖,第一幅寫上了蓮花的一種特點。另外一幅,填上與蓮花相對應的君子的品德。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中通外直”──通達事理,行爲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權貴;“香遠益清”──美名遠揚;“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正,令人敬重。

3、作者借蓮花形象來言君子之志,是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明確:蓮花,出於污泥不染其污,沐於清漣而不媚於世。處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剛正不阿,不攀附權貴,這是蓮的氣質風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寫照,作者借花喻人,託物抒懷,表明自己不慕權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君子之風)(再齊讀那些句子)

四、學習襯托和借物喻人的手法。

1、本文是寫蓮花的,可是作者卻在文中不惜筆墨的寫了菊花和牡丹,以及喜愛這兩種花的人,這樣寫有何用意?

明確:寫另外的兩種花是爲了襯托蓮花

2、同樣是襯托,角度有什麼不同?

明確:寫三種花的目的是要寫三種人,是要再現他們的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追求,最終表明作者周敦頤對於自己人生的一種態度和志向,不消極避世,能潔身自好。

3、最後引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五、探討第二段後半部分中有個“噫”字,它的含義是“表示嘆息”,結合後面語句,你認爲其中包含了哪幾種不同的情感?

明確:分別爲惋惜,諷刺,慨嘆。

六、小結。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的:

1、培養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文學修養;

3、培養高尚情操。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1、打開自制電腦軟件,欣賞蓮花圖片十餘幅,師生共同給它們命名或配以詩文名句。教師準備的是:生花妙筆、含露乍開、姐妹仙子、含苞欲放、青春將逝、一枝獨秀、小荷才露尖尖角、世人皆睡君獨醒、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生花妙筆

落雁沉魚

2、由許多人都喜歡蓮花,引出課本180頁《古人筆下的“蓮”》。指名讀:

“在古人筆下,蓮花,或與天真純潔的少女結下不解之緣,或被用作清高脫俗的象徵,或被贊爲百美並陳、無私奉獻的化身。對蓮的喜愛,可以說已成爲我國人民一種文化心態。”

最喜歡蓮花的當數宋代的周敦頤,他寫了一篇短文——《愛蓮說》,雖然只有119個字,卻是千古傳誦的名篇(板書課題、作者)。但周敦頤喜歡蓮花主要並不是因爲它美,他寫《愛蓮說》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讚美它的美。那是爲了什麼呢?請看課文。

32、介紹作者

關於作者,請看“閱讀提示”。老師補充兩點:(1)周敦頤爲官清正廉潔,以爲百姓洗脫冤屈爲己任,甚得百姓愛戴。(2)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

4、學習本課,運用“師生倒置法”——學生當“老師”,老師當“學生”。這可是很能培養能力的呀!下面請“老師”們“備課”。

二,“老師”們“備課”(即預習),印發下列“備課提綱”(即預習任務)。

1、讀課文,標出生字詞。

2、注音:頤蕃淤濯漣褻鮮噫

3、解釋加底紋的詞語。

愛蓮說可愛者甚蕃

自李唐來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濯清漣而不妖

濯清漣而不妖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亭亭淨植可遠觀二不可褻玩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君子噫

陶後鮮有聞同予者何人

宜乎衆矣

4、口述課文大意,翻譯下列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5)予謂菊,花之隱逸也。

(6)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4,本文主題是什麼?

5,提出你的問題,特別是“無疑之疑”。

三,請“老師”們“講課”——採用“師生倒置法”疏通語言文字,口譯課文。

先重申翻譯要求:

(1)儘量譯出每一個字;

(2)補出省略成分;

(3)通暢,準確。

然後每個“老師”(即學生)一句,先朗讀,再口譯,再解答“學生”(即老師)一兩個問題。問題以字詞解釋爲主。同時師生評判、討論、辯誤。

注意:把難句交給優秀生,容易的交給後進生,以調動各類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

教師重點講學生難懂兩個文言句式:

(1)“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判斷句,翻譯時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兩句與此相同。

(2)“菊之愛”,賓語前置,譯爲“愛菊”。“蓮之愛”、“牡丹之愛”與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圖”也與此相同。

最後投影以下兩項內容,給學生以明確答案:

1、“解釋加底紋的詞語”答案:

愛蓮說:一種文體可愛者甚蕃:多

自李唐來:唐朝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濯清漣而不妖:洗滌濯清漣而不妖:清水

濯清漣而不妖:美麗而不端重不蔓不枝:長蔓;長枝

香遠益清:更亭亭淨植:聳立的樣子

亭亭淨植:樹立不可褻玩:親近而不莊重

予謂菊:認爲花之隱逸者也:隱士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噫:唉

陶後鮮有聞:少同予者何人:我

宜乎衆矣:應當

2、《愛蓮說》譯文:

水裏、陸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兒,可愛的很多。晉代的陶淵明只愛菊花。自唐代以來,世人十分喜愛牡丹。我卻只愛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出來而不沾染(污穢),在清水裏洗過而並不顯得妖媚,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或:不長藤蔓,不長丫枝),香氣在遠處更加清幽,筆直的潔淨的立在那裏,可在遠處觀賞而不可(拿在手裏)玩弄。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愛菊花,陶淵明之後很少聽到。愛蓮花,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愛牡丹的人,該是很多了。

四,齊讀課文,正音。同時指導語氣、語調、停頓、快慢。

五,深入閱讀,進一步理解課文的思想和藝術。

1、寫“愛蓮”,爲什麼寫“愛菊”和“愛牡丹”?答案:是襯托手法,其中,愛菊是正襯,愛牡丹是反襯。

2、根據課文回答,陶淵明愛不愛除菊花以外的花?爲什麼?答案:不愛,他“獨愛菊”。

教師講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說明他寧可隱居,不與統治者合作的生活態度。然後用他的詩《飲酒》第五首印證(投影):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句爲名句)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周敦頤愛不愛菊花?爲什麼?答案:不愛。理由是:(1)他自己說“獨愛蓮……”。(2)他認爲菊花象徵隱士,而他不願做隱士,因爲隱士的生活態度太消極。他的生活態度是積極的,他要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堅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師歸納:兩個“獨”字都表現出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度和獨特的個性。

4、“甚愛牡丹”的“甚”字可否刪去?答案:不可。“甚”表示愛牡丹的人很多,愛得也很深;若刪去會削弱反襯的效果。下面以劉禹錫的《賞牡丹》印證(投影):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靜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5、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形象有什麼象徵意義?答案:主要象徵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的節操。

6、作者將菊花、牡丹、蓮花一一擬人,表達什麼思想?(1)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2)用具有高潔品格的“蓮”自況,表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操的生活態度。

7、本文運用什麼寫作方法?答案:託物言志——託“蓮花”這個“物”,言“潔身自好”之志。作者賦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說花,其實是在說人;寫愛蓮,其實是寫愛君子潔身自好,正直堅貞的節操

8、本文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答案:對偶,排比,比喻,擬人。

六,說話練習,同時進一步理解課文。

1、根據課文,把蓮、菊、牡丹三種花“品格”的高下排個序,並說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蓮,(2)菊,(3)牡丹。理由,可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教師準備的理由是:牡丹雖豔麗,但象徵榮華富貴,同於流俗,品格最下;菊花雖然清逸脫俗,但逃避現實,消極處世,不值得仿效;蓮花的生活態度比菊花積極,它處於污濁環境,卻潔身自好,保持高潔的操守,難能可貴。注意:教師要鼓勵發言積極,有思想、有文采的學生。

2、你喜歡什麼花草樹木?爲什麼喜歡?請口述一篇“愛說”,要求有思想,有知識,有文采。

教師準備以下材料相機使用(或投影,或寫在教室黑板報上,作爲“語文環境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可筆記、背誦,以擴大積累):

1、黃巢的兩首菊花詩: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爲青帝,報予桃花一處開。

正是來年九月八,我花開後白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

2、南宋志士鄭思肖的詩《畫菊》:

花開不併百花從,獨立疏籬趣無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3、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此外,還有鄭燮《竹石》、陳毅《青松》、《紅梅》、《幽蘭》、《秋菊》、《含羞草》等。

還可以當場打開班級電腦中同學們的文件夾,欣賞其中關於花木的內容(本班有幾個同學有這種積累)。

七,朗讀,背誦。

八,作業:

(1)背誦,默寫。

(2)完成課後練習。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6

【課文品讀】

《愛蓮說》是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周敦頤的傳世之作。這篇詠物抒情、託蓮寄意的散文雖只119個字,但文字幹練,語言優美,結構嚴謹,言簡意賅,清雅脫俗,立意高遠,琅琅上口。文章借蓮花的美好品格,以菊花爲正襯,以牡丹爲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羣的品性,表現了作者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

本文在藝術表現上有以下特色:

語言美

其一,表現在語音美。或疊音,或疊韻;或排比,或反覆;或敘說,或感嘆,語氣多變,音調和諧,節奏明快。課文中用嘆詞“噫”字,表示感慨,引出全文的要旨。然後分三層進行論述:一嘆愛菊者“鮮”。“菊之愛,陶後鮮有聞。”照應上文的“獨愛菊”。二嘆愛蓮者少。“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照應上文的“予獨愛蓮”。用反詰的語氣寫出就比直陳的句式顯得深沉有力、發人深省。三嘆愛牡丹者衆。“牡丹之愛,宜乎衆矣!”,“乎”語氣詞,用在句中表停頓,表感嘆的語氣。“宜”和“乎”連用,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當然”。“矣”語氣助詞,用在句尾表示已然或必然的口氣。這句話照應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語含譏諷,表示對時俗的鄙夷之情。

其二表現在句式美。句式多變,駢散結合,長短(或長句、或短句、或獨詞句)相間,既錯落有致,又凝練流暢。當略者,寥寥數語,句子簡練,明快;當詳者,則用長句細心勾畫,精工雕琢,繪形繪色。結尾三個短句的語氣也迥然不同:一句直陳,一句反詰,一句感嘆。語序在變化,語氣在變化,歸根到底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變化。敘陶句式平實、穩妥,有“俱往矣”的意味;嘆自身,用反問句,有知音難覓的感傷;嘆世人,則用感嘆旬,把嬉笑怒罵、鄙夷不肖之情通過一個“宜”字盡力宣泄出來。

其三表現在表達方式美。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於一爐。作者把“愛”這個主觀感情作爲線索,用它貫穿全篇,將全文連綴成整體。全文共有八句,“愛”字出現七次,幾乎一句一個“愛”字。起句開宗明義,指出“草木之花”可愛,一個“愛”字緊扣題目,把自然界中的花與人們主觀感情結合起來,表達了作者自己之愛。第二段,作者在前面描述“愛”的對象的基礎上,進一步論述“愛”的實質――即蓮花的精神。結尾處又就“愛”抒發感慨:愛菊已少,愛蓮何人,而愛牡丹何衆!感情深沉,引人深思。

其四表現在修辭之美。作者巧妙嫺熟地運用對偶、比喻、擬人、排比、雙關、反覆等多種修辭方法。寫蓮又非單純寫蓮,將蓮的品性與人的品性進行了不動聲色的融會貫通。

形象美作者筆下描繪的蓮形象是美好高潔的。“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花雖身處污泥之中,但卻保持着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天真自然和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從體態香氣寫出了蓮花裏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裏如一、不牽扯攀附、香氣遠播的高尚品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花如傲然不羣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的清高形象。“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褻玩”則道出了蓮高潔傲岸的君子形象。

意境美《愛蓮說》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開篇,出筆不凡,遠境大氣,意境深遠,吸人眼球,既點明瞭《愛蓮說》之蓮也屬水陸草木之花,也點明瞭蓮的可愛,只是“甚蕃”者裏的之一罷了。這就爲他下文的“予獨愛蓮”埋下了順理成章的伏筆。接下去周敦頤並沒在“甚蕃”裏糾纏,而是直接縮景,一句“晉陶淵明獨愛菊”,開宗明義地點明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接下句“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像是重複,但實爲加深語意,而且以此句切入,讓那種對比感更爲強烈,爲其闡述蓮之高潔做了鋪墊。意即我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陶爲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吾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樣,就爲《愛蓮說》所要表達的主題----“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引述。之後,周敦頤便直接進入正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蓮之語,愛蓮之心,喻蓮之志,可謂一氣呵成,看似是對蓮的直觀描寫,其實,字字句句皆是借蓮之表象來傾訴心聲。可以說自開篇至入篇至本節完,竟給讀者無一絲喘息之機,讀起來不僅語言超凡脫俗,而且回味雋永綿長,越品越有味。全文渾然一體,沒有絲毫雕鑿的.痕跡。更爲重要的是,周敦頤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得淋漓盡致,但卻無一言直接指責。全文營造了優美的意境。

教學創意

《愛蓮說》是一篇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散文。文章借蓮花的美好品格,以菊花爲正襯,以牡丹爲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羣的品性,表現了作者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教學本文,以朗讀爲線,以朗讀促進學生理解文言字詞,以讀體會本文的語言之美,以讀品味本文的藝術形象和寫作手法,又以理解帶動學生背誦積累文言詞句和詩文的目的。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字詞並培養文言文朗誦能力。

2、理解借物喻人、託物言志、襯托手法在課文中的運用。

3、品味語言,體會作品表達的作者的情趣,提高個人生活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品味語言表達之美,理解蓮的“君子”形象。

教學難點

1、朗誦課文,積累文言字詞。

2、品味語言表達之美,理解蓮的“君子”形象。

教學方法

誦讀法、批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思路

大致上分爲四個教學板塊:朗讀課文,講清字義;誦讀課文,說語言美;品讀課文,理解形象;背讀課文,鞏固積累。

預習要求

時間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鋪墊(3分鐘)

導入

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人。晚年在廬山蓮花峯下建濂溪書屋講學,世稱“濂溪先生”宋代理學創始人,著《周元公集》。

生字檢查

蕃(fán)不蔓(màn)不枝褻(xiè)玩鮮(xiǎn)有聞

活動一:朗讀課文,講清字義(10分鐘)

1、要求學生出聲朗讀課文,結合課下注釋自讀自講文意,把講不清的畫下來。

2、同桌前後桌之間討論解決疑難字句。

3、教師檢查詞義理解:“甚”、“染”、“鮮”“、蕃”、“濯”、“褻”等實詞和“之”、“焉”、“者也”、“噫”、“唉”等虛詞。

活動二:誦讀課文,說語言美(10分鐘)

1、學生聽課文錄音,要求重點聽語音語氣語調。

2、學生對照課文錄音,自由誦讀課文兩遍並思考本文的語言美(提示:可從句式、用詞、表達方式等來談)。

3、學生說句式語言特點。

學生說的內容可能有以下幾點:①句式多樣,或駢句。或散句;或長句,或短句;或排比句,或獨詞句。②語氣多變。或陳述,或疑問,或感嘆。③節奏和諧。“蕃、丹、染、焉”,“直、枝、植”等韻腳交錯分佈,錯落有致。④表達方式多樣。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抒情、議論於一爐。一個“愛”字連綴全文,文筆簡練,情感豐富。

活動三:品讀課文,理解形象(15分鐘)

1、請學生從課文中找出直接描寫蓮花的語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不可褻玩焉”)爲這些句子做批註: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寫出了蓮的什麼品質?

作者從生長環境方面,描繪了蓮的高潔和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了蓮的正直和芳香;從風度方面,寫了蓮的清高。

2、聯繫下段中的“蓮,花之君子者也”、“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兩句,思考:本文作者僅僅只是在描寫蓮,讚美蓮嗎?

當然不是,寫花實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這七個分句句句寫花,又句句寫人,這種手法叫借物喻人。

3、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作者以蓮花爲歌頌對象,卻幾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麼?

明確:①開頭以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引出“予獨愛蓮”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隱逸,牡丹的富貴襯托蓮的高潔。③結尾由三種花寫到三種人:愛菊者少,愛蓮者更少,而愛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嘆社會上真隱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愛富貴的人很多。文章通篇以菊花爲正襯,以牡丹爲反襯,突出蓮花傲然不俗,超脫卓羣的品性,表現了作者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以及對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

活動四:背讀課文,鞏固積累(3分鐘)

請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背誦課文。有時間可以抽查背誦情況。

作業:

1、整理本文字詞,並默寫課文。

2、請抓住“竹”這一植物的特點,賦予它某種精神品質,寫一段(50到80字左右)話。

3、學完這課後,你又怎樣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呢?寫百十字的文字說明自己的想法。(2、3題可選做其一)

板書設計

愛蓮說

菊(正襯)君不慕名利

牡丹(反襯)子潔身自好

以花喻人託物言志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設想:

本文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的一篇託物言志的古文。本文以花喻人,以花來抒發自己的人生態度。在講析課文時要抓住“人一一花一一人”的線索結構來講。由人引出各自所愛之花,通過對花的描寫:菊的因怕污染而隱逸爲正襯;以牡丹的富貴爲反襯。來寫蓮花的高潔品質,然後以花喻人,花即其人,來點明題旨。表達作者對追名逐利世風的鄙棄,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教學目的:

領悟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理解正反襯的運用。

重點難點:

把握一些詞、語、句,疏通文意;

領悟本文託物言志表達文章的主旨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課題

提問:所示之圖爲何物?

明確:荷花。

提問:看到荷花可以聯想到哪些詩句?

明確:“映日荷花別樣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板書課題:那麼今天我們要學習周敦頤的愛蓮說

二、進入課題

提問:標題的“說”字爲何意?

明確:與《馬說》中的“說”一樣是指一種文體相當於現在的雜文。

三、檢察預習,翻譯課文

1、打出重點字詞的翻譯及注音:

蕃:fan多

濯:zhuo洗

蔓:(名詞作動詞)牽牽連連

枝:(名詞作動詞)枝枝節節

褻:xie玩弄

鮮:xian少

2、請學生口頭試譯

四、講析課文

提問:本文共寫了多少種花?

明確:三種。

提問:哪些人分別愛何種花?

明確:愛菊之人有陶淵明;愛牡丹之人世人都愛之;我只愛蓮花。

提問:爲何我只愛蓮花?

明確:“出污泥而不染”本身出身於不乾淨的環境卻能保持住

自身的清白,體現了蓮花的高潔的品格近墨面己黑“濯清漣而不妖”雖然在水中洗過南昌不顯過於妖媚,表現了它樸質的品格與上句對映,於不好環境中“不染”,於好的條件下不“驕”。

“中通外直”內心虛心,外面挺直,表現了它的正直。

“不蔓不枝”不枝枝節節,不去攀附比它高之物。

“香遠益清”它的'芳香並不因爲離得遠而無,而是將美好的東西遠遠傳播。

“亭亭淨植”站得直直的,表現了它剛直不阿。

“可遠觀不可褻玩”不容許別人的侵犯,表現了它令人恭敬的形象。

提問:本文寫蓮花,爲何要寫其它兩種花?

明確:菊開放於秋於不與其它的花同放,表現了它不與世同污的隱逸品格,用來正襯蓮花的高潔品質;牡丹是世人皆愛之物,與蓮正好相反,用它來反襯蓮。這樣就更突出了蓮的高尚品格。

提問:本文只是寫花之文嗎?

明確:請看預習提示,本文是一篇託物言志的名篇,它以花喻人:菊花比喻隱士;牡丹比喻追求富貴之人;蓮比喻品行高潔之人。本文對各種愛花之人有不同態度:愛菊者“鮮有聞”感嘆世上真的隱士不多了;愛蓮者“同予者何人?”嘆惜世上象我一樣的君子就更少了;愛牡丹者“宜乎衆”批判現世追求名利之人太多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之情。

五、小結

作者用“菊”“牡丹”正反兩面突出“蓮”的形象:不染的高潔,不妖的質樸,不蔓不枝的正直,不可褻玩的清高品格,託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求名利潔身自好的思想感情。

六、堂上作業

七、課外作業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說”的特點。

2、能順暢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初步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3、瞭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的映襯作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

①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及寫作背景,瞭解“說”這一文體特點。

②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答案

1、可愛者甚蕃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鮮:少。

6、宜乎衆矣。宜:應當。

二、譯句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裏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麼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麼?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的

1、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

2、掌握“蕃”“染”“植”“鮮”的意義,辨識“之”的不同用法。

3、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託物言志和襯托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蓮的形象經常出現在建築物上、雕刻和繪畫作品中;許多詩人、學者都寫過詠蓮的篇章,賦予蓮以各種美好的品質。我們今天來學習一篇名文——《愛蓮說》。《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所著。據說他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這篇讚美蓮花的傳世名篇。

二、解題

從題目可明確三個方面的內容:

1、文章主要內容是關於“蓮”;

2、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愛”;

3、題目最後一個“說”是古代一種文體——“說”是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爲論說文。《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三、整體感知

1、先聽後讀,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背誦全文。②邊聽朗讀,邊給自己不懂的字詞注音。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點寫什麼?

2、解讀生澀字詞。

蕃(fán)淤(yū)濯(zhuó)褻(xiè)鮮(xiǎn)

四、深入研讀

品——品賞蓮高潔的氣質。

第一段分析(提問引導爲主):

提問1:作者重點寫蓮花,在他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明確:原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提問2:這一長句,分別突出了蓮花哪些特點呢?

引導: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時,往往不採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爲喻,寫得比較含蓄,這叫做“託物言志”。作者筆下的蓮美是美,但究竟是什麼特點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導。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不與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高潔、質樸。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爲方正。

“香遠益清”:不攀附權貴,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

賞析完後帶着讚美與欽佩的感情重新朗讀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討論爲主):

探究1:蓮的象徵意義(託物言志,立意高遠)。

引導:,作者的情感態度決定對物的愛憎。

明確:原文“蓮,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愛蓮贊蓮,卻不通篇寫蓮,反而加入了對菊和牡丹的描寫,用意何在?(正襯與反襯)

引導:所謂“紅花還要綠葉配”。“紅花”這裏指蓮花,“綠葉”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們分別代表了什麼人,以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態度呢?各抒己見。

明確: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作者借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潔,既是作者的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所以文中分別賦予了蓮、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徵意義,對當時社會上人們不同的處世態度做了精闢概括(逃避現實、庸俗逐利),以襯托手法突出表現作者“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爲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從“蓮,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將“蓮”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見“蓮”與君子在神采氣度上有很多相似之處。那麼,在同學們心目中,什麼樣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

引導:從《論語》入手,讓同學們自由討論:“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後引到課文“蓮,花之君子者也”上。要求同學們學習蓮高潔的品質。

五、文言詞學習

1、做課後練習第三大題。

2、“之”字在課文中出現頻率多達八次,但每一次的`意義卻不一定一樣。找出來,好好區分和把握。

六、回顧小結

根據板書總結本課的主要內容。

七、佈置作業

課後小作文“愛——————說”。

八、板書

愛蓮說

生長環境

予獨愛蓮、體態香氣、君子、託物言志

神采氣度、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菊、隱逸者、逃避現實、正襯

牡丹、富貴者、庸俗逐利、反襯

教學反思

過去在教《愛蓮說》一課時,我從講解課題和作者入手,然後領讀,一字一句翻譯,直到文章中心和寫作方法,所有該講的都講了,但學習效果一點不好。這次上這課時,我換了一個思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發現。用這種方法上完課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教與學的真諦。這堂課,學生學得輕鬆自如,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最充分的發揮:不僅把老師該教的知識自己學習和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去發現問題,去決定取捨。這堂課也使我認識到,只有老師爲學生服務,纔是教學思想根本的轉變。以前的課堂教學,老師教,學生學,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跟着老師的指揮棒走,光記筆記都來不及,哪裏還有什麼主動性哪裏還有什麼發現,有了這樣的嘗試,我今後在上其他的課文,我也會適當採用了這種方法,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成績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也好。

譯:

《愛蓮說》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設想及教學方法]

1.教學設想

安塞腰鼓是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對於生活在南方或現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採用多媒體教學,效果會好些。教這樣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一旦學生進入角色,教起來就輕鬆多了。

2.教學方法

教師範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說:文章的自讀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句子上的,或是關於安塞腰鼓背景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爲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後讓同學說說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製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是以哪種花來構成的?生答:蓮花。澳門同胞爲什麼要以蓮的形象作爲自己的區徽呢?不僅因爲澳門蓮多、蓮美,更是因爲蓮花象徵了澳門人渴望迴歸祖國大家庭的純潔、高尚的心。蓮花是一種姿態優美品性高潔的花,因此深得人們喜愛。古往今來,人們在它身上傾注了多少深情,寄託了多少厚意。它很早就出現在我國文人的筆下。如楊萬里有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李商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蘇軾還以“荷盡已無遮雨蓋”;屈原自表心性芳潔“制芰荷以爲衣兮,集芙蓉以爲裳”等。在寫荷花的諸多作品之中,最膾炙人口的,莫如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了。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一描寫荷花的名篇《愛蓮說》,看他是怎樣讚美蓮花並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的。(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解題

用課件打出周敦頤的介紹。周敦頤(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他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爲“愛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說”這種文體我們還沒有接觸過,預習的時候我們是否注意到課本哪裏介紹了“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呢?

明確: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

2.既然“說”這種文體可以靈活地運用說明、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偏重於議論。那麼《愛蓮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呢?(“談談愛蓮花的道理”)對,說說愛蓮花的道理。周敦頤要告訴我們,他愛蓮花有什麼道理呢?我們來共同研讀課文。先由我來朗讀課文,請大家在難讀難寫的字下面畫一下,注意聽準字音,注意句子的語氣語調。

(老師朗讀課文)

3.聽了一遍,大家已畫出了難字生詞了吧?現在請大家對照一下屏幕上映出的生字詞,把沒畫出的再畫出來。(顯示字幕)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給屏幕上映出的加點字注音,其他同學在書上注音。(屏幕顯示)

教師點撥:“鮮”字“鮮”應該讀xiǎn,不讀xiān。問:爲什麼這裏讀xiǎn,你能用這個讀音的“鮮”組個詞嗎?

明確:“鮮”意思爲“少”的時候,讀xiǎn。讓學生組一個成語

4.進行字詞教學。我們看着屏幕把加點的字讀兩遍。預備——讀!(學生齊讀生字詞)

明確:“頤”的左半邊不能寫成“臣”;“蕃”是形聲字,與草有關,意爲茂盛,引申爲“多”;“濯”“淤”“漣”也都是形聲字,與水有關,書上都有註釋;“逸”意爲逃,你看一隻兔子在逃跑,注意“兔”字的一點,“逸”,文中有“避開”的意思。我們再把屏幕上映出的每個句子讀一遍。(學生齊讀句子)

5.要求學生齊讀課文,這一遍讀的要求是:讀正確字音,讀通課文。注意擡頭挺胸,聲音響亮、精神飽滿。(學生齊讀課文)

明確:教師進行朗讀指導。這一遍讀書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但還有同學將“鮮”讀作第一聲,注意是第三聲:鮮xiǎn。把“陶後鮮有聞”這句子再齊讀兩遍。(學生齊讀)

6.讀完課文後,請同學們自由發言,說說這篇課文美在哪裏。

明確:語言美、形象美、品格美等。

7.品析文章的語言之美

①討論:課文的語言美表現在哪裏?

②同學們發言的內容可能有:簡潔、生動、形象,充滿情感之類。

③教師點撥:文章的語言之美:一表現在句子的節奏美。二表現在句子的形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句,或長句,或短句,或獨詞句,既凝練流暢,又錯落有致。三表現在句子的表達方式美。百字短文,融敘述、描寫、議論、抒情於一爐,一個“美”字連綴全文,文筆簡潔,情感豐富。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裏看到的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①古人讀書拉長了聲調,像唱歌一樣的。(請你給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②搖頭晃腦的。(也請你給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

7.是的,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如舒緩一些讀。

④同學們讀、背課文。

2.欣賞文中的形象之美。

①不進行提示,請同學們讀出作者對最喜愛的“形象”進行描畫的句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請同學們談談,能從上面的內容中看出、讀出、悟出多少個“美”來?

③討論、點撥:可以看出畫面美,形態美,神態美;可以讀出描寫美,語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氣質美,高潔美,正直美,風度美,清高美,質樸美……

④老師順勢點示: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作者在這裏通過對蓮的外在姿態的描繪與讚美,賦予蓮一種高潔的品格,不僅寫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廣闊更深遠的天地伸展。請同學們再讀課文,還要想一想:作者僅僅寫蓮不就行了嗎?爲什麼還要寫菊和牡丹呢?

3.品味文章的意蘊之美。

①討論:作者爲什麼不單純地寫蓮?爲什麼還要寫菊和牡丹呢?

②同學們思考、發言,可能說出的內容是“烘托”“對比”之類。

③老師點撥:作者寫菊和牡丹,一是對“蓮”的襯托,在反覆的襯托之中既突出蓮的品格,又表達自己的情懷;二是由三種花引出三種評價和比較,名爲寫花,實際寫人,寫出人們對生活理想的三種選擇,突現自己對胸懷磊落、行爲正直、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等高潔品德的崇尚。作者好像是在寫花,而實際上是託物寄意,弦外有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意蘊”。

④同學們帶着對“蓮”的讚美之情讀課文。

師:讀得不錯。大家讀到這兒讀出點味道來了。但要更好地讀,還有待於我們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業讀。這一長句,突出了蓮的哪些特點呢?你體會體會。

明確:蓮:不染、不妖,香,清,不可褻玩

我們體會得很好。我們知道了作者所以愛蓮,不僅因爲蓮花姿態美麗,而且品格高尚。作者愛蓮,也在讚頌蓮花,我們要注意帶着讚美之情來讀。一起看黑板上,看板書的關鍵的詞,飽含讚美之情來背誦這一長句,“予獨愛……”

我們已經說了,“說”這種文體偏重於議論,那麼文章第二節他議論些什麼呢?請一位同學朗讀這一節,其他同學注意找出議論蓮的句子,看看是哪一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這一句)君子是什麼樣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

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原來他是要讚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我們畫下來。借贊花來贊人,這種寫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託物言志。(邊板書:託物言志)我們初一時學過託物言志的文章嗎?

(學生紛紛舉手)

師:一齊回答。

生:(齊)《荔枝蜜》。

師:對了。我們再看課文。作者在第二段開頭還寫有兩個比喻,把菊比作隱逸者,把牡丹比作富貴者,第一段也先寫菊和牡丹,想想寫菊和牡丹爲了什麼?

生:(齊)陪襯。

師:編者的提示已經告訴了我們。

(板書:菊:隱逸者牡丹:富貴者)

師:隱逸者是隱居的人,菊花開在百花之後,又是隱士陶淵明所喜愛的,所以比得很恰當。而作者爲何把牡丹比作富貴者呢?因爲它色彩濃豔,花朵碩大,唐朝時,成爲富貴人的寵物。我們上學期課本附錄裏的一首詩中就有“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的`句子,哪位同學記得是誰寫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學生思索,有一位同學舉手。)

生(19):好像是白居易的《買花》。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叢深色的花,相當於十戶中等人家的賦稅。

師:很好,你的記憶力真好!怎麼知道這花是牡丹花呢?前面還有兩句:“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牡丹那樣高的價錢,富貴者爭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是在特定場合、特定環境下的比喻。作者用菊和牡丹來陪襯突出蓮,突出蓮的君子品格,是寄託了深義的,作者生活在封建社會,對當時社會上品格高尚的人非常敬慕,自己也願意成爲一個君子。那麼,我們聯繫第一節作者筆下的蓮花形象,是否能看出君子有哪些高尚的品行呢?

(學生踊躍舉手)

生(20):不跟壞人同流合污。

師:很好,出淤泥而染,潔身自好。還有呢?

生(21):還有他很正直、正派的。

師:對辦事公正,爲人正直,又很虛心。香氣遠播,說明名聲很好。還有嗎?

生(22):很莊重,不許人去玩弄他。(衆笑)

師:不許人侮辱他,剛正不阿,不容人侵犯,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令人敬佩!我們讀到此,明白了作者的寫作目的,贊蓮爲贊人,用託物言志的方法可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我們齊背這三個排比句。

(學生齊背)

師:我們再看下文,“噫!”是個嘆詞,作者贊蓮又感慨什麼呢?看一下讀中提示,加以體會,我們一起說——

生:(齊)感慨、譏諷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

師:當時社會上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君子少,追求富貴的人多啊!作者有感於社會上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烈的鄙視!結尾的這兩句話一問一嘆,發人深省,文章的主題多深刻啊!我們齊背這一節。

(學生背誦第二段)

師:這篇課文對我們有一定的啓示。封建時代的君子形象對我們今天如何做人,完善自我品德修養有一定的啓示。我們課後深入思考一下,把體會寫到練筆本上。好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掌握了朗讀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了課文內容,瞭解了託物言志這種寫法的特點。最後我們一起把課文背誦一遍。

(學生背出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