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核舟記教學案

核舟記教學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核舟記教學案
M
核舟記教學案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相關知識。
2、學習生字,熟讀全文。
3、在掌握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字音,熟讀全文。
2、藉助書下注釋獨立疏通文義。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1)罔不 ( ) (2)貽( ) (3)箬篷( )
(4)八方有奇 ( ) (5)石青糝之 ( ) (6)髯( )
(7)天啓壬戌 ( ) (8)篆章(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1)罔不: (2)嘗貽餘核舟一:
(3)絕類彌勒: (4)詘右臂支船:
(5)篆章: (6)視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狹者:
3、填空。
《核舟記》選自朝人編輯的,《核舟記》的作者是朝人。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情境導入
稀世珍寶明代桃核舟“蘇東坡夜遊赤壁”在寧波被發現的消息傳出後,成爲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聞。據專家鑑定,這是迄今發現的世上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們有幸一睹尊容,一同走進魏學洢(yī)的《核舟記》開開眼界。(板書文題)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簡介作者,教師適當補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3、整體感知
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斷句。
(三)研讀探究
1、學生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完成正確讀、準確譯的學習任務,學生互動共同研究解決閱讀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巡視各組,隨時答疑釋疑。
多媒體展示重點詞語:
奇巧: 以: 木: 木材; 爲:
罔 : 因: 具: 軒: 敞: 爲: 興: 徐: 糝 比: 類: 矯: 詘: 倚: 楫:
椎髻: 夷: 了了: 盈: 題:
簡: 爲: 靈: 怪:
多媒體展示重點句子: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   ④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⑥技亦靈怪矣哉:
  讓學生根據這些內容,自主學習,自己疏通文意,可以小組內互相討論。
2、學生小組內通譯全文。
3、找學生翻譯課文,不當之處老師及時糾正。
4、教師總結並強調重點詞語。
5、齊讀,整體把握文意。
三 鞏固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罔不( ) 貽( ) 有奇( ) 黍( )
箬篷( ) 糝( ) 峨冠( ) 髯( )
髻( ) 衣褶( ) 詘( ) 楫( )
椎髻( ) 虞山( ) 篆章( ) 矯( )
(二)、寫出下列加線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勢象形( ) 3.嘗貽餘核舟一( ) 4.蓋大蘇泛赤壁雲( )5.高可二黍許( ) 6.啓窗而觀( )
7.箬篷覆之( ) 8.雕欄相望焉( ) 9.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10.石青糝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12.如有所語( )
13.其兩膝相比者( )14.佛印絕類彌勒( ) 15.矯首昂視( ) 16.神情與蘇、黃不屬( ) 17.珠可歷歷數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視端容寂( )20.若聽茶聲然( ) 21.其船背稍夷( ) 22.鉤畫了了,其色墨( ) 23.長曾不盈寸( ) 24.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
(三)、比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義
①木:能以徑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
以至鳥獸、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長約八分有奇( ) 長約八分有奇( )
⑤爲:爲宮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 ) 啓窗而觀( )
爲人五;爲窗八( )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許( ) ⑧雲:蓋大蘇泛赤壁雲( )
珠可歷歷數也( ) 此中人語云( )
八年級語文教案
23核舟記
教學目標
  1、 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明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樹立起關於核舟的空間概念,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點。
教學難點
 探究課文主體部分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檢查上節課的“拓展延伸”題。
二、學習?研討
(一)、理解文意,弄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1、根據上節課疏通的文意,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發現,“核舟是什麼?”“核舟上有什麼?”“你在覈舟上發現了什麼?”以此爲話題進行全班交流。
2、要求學生仔細研讀課文,繪製核舟示意圖,樹立起關於核舟的空間概念。
按照課文內容,一步步繪製核舟的簡單示意圖,看誰畫得既準確又逼真。然後選畫得最好的同學出示自己繪製的示意圖,介紹示意圖,複述課文內容。
3、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弄清作者的說明順序。
 ⑴ 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整體思路。
⑵ 辨明說明順序。
提問:在課文的主體部分,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核舟的?
4、學生齊讀2~5段。
探究思考:
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船艙→船尾”的順序寫,而將船頭和船艙的順序顛倒,請探究這樣寫的原因。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在此基礎上稍作點撥。
5、學生齊讀課文,根據寫作思路提示,背誦2~4段,在頭腦中完善“大蘇泛赤壁”的故事。
6、品析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點
1)、問題討論,引導學生注意作者的細緻觀察:
提問:課文第一段介紹雕刻品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雲”,課文哪些地方說明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呢?
2)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赤壁”呢?
學生根據問題提示,讀課文,思考。
三 教師小結
我們學習《核舟記》,能如此具體而細緻地感受一件主題鮮明的藝術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遠巧妙的藝術構思和精堪的雕刻技藝,另一方面是藉助作者細緻的觀察。看來,寫好說明文的前提和關鍵是細緻觀察、精心構思。
四 鞏固練習
(一)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交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1.下列加點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屬shǔ   D.矯jiāo首昂視  
2.字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絕類彌勒(絕):很    B. 歷歷數也(歷歷):清清楚楚  
C.如有所語(如):比如   D.勾畫了了(了了):線條簡單
3.下列字詞的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一項是(  )
A.詘右臂支船(詘)B.左臂掛念珠倚之(倚)C.東坡右手執卷端(執)D.絕類彌勒(類)
4.與“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啓窗而現,雕欄相望焉。 B.中軒敞者爲艙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D.其人視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蘇、黃共閱一手卷
  譯文:(蘇、黃在一起共讀一橫幅的書畫。)
B.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譯文:(這是挑選了桃核中修長的刻成的。)
C.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譯文:(他們的膝蓋互相靠近着,都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裏。)
D.同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譯文:(都能就着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
6.這段文字介紹了核舟的主體部分,以爲說明順序。語言上生動,人物情態栩栩如生。
(二)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爲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啓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1.這段文字具體介紹“核舟”的形狀、構造等情況。請用簡練的詞語概括出這段文字介紹的內容。(不超過12個字)
2.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說明方法是(  )
 A.列數字  B.打比方   C.作比較  D.分類別
3.第2至3句的說明順序是。
4.這段文字中描寫核舟上交代舟上人遊覽的地點以及周圍景物、環境的句子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八年級語文學案
23核舟記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及相關知識。
2、學習生字,熟讀全文。
3、在掌握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學習重難點:
1、掌握字音,熟讀全文。
2、藉助書下注釋獨立疏通文義。
學習過程:
一、預習?自學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1)罔不 ( ) (2)貽( ) (3)箬篷( )
(4)八方有奇 ( ) (5)石青糝之 ( ) (6)髯( )
(7)天啓壬戌 ( ) (8)篆章( )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1)罔不: (2)嘗貽餘核舟一:
(3)絕類彌勒: (4)詘右臂支船:
(5)篆章: (6)視端容寂:
(7)曾不盈寸: (8)桃核修狹者:
3、填空。
《核舟記》選自朝人編輯的,《核舟記》的作者是
二、研討 學習:
(一)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簡介作者,教師適當補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二)、整體感知
注意生字的讀音、斷句。
(三)研讀探究
1、讀課文,結合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把握文意。
重點詞語:
奇巧: 以: 木: 木材; 爲:
罔 : 因: 具: 軒: 敞: 爲: 興: 徐: 糝 比: 類: 矯: 詘: 倚: 楫:
椎髻: 夷: 了了: 盈: 題:
簡: 爲: 靈: 怪:
重點句子:
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  
③其人視端容寂:   ④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
  ⑤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⑥技亦靈怪矣哉:
  根據這些內容,自主學習,自己疏通文意,可以小組內互相討論。
2、小組內通譯全文。
3、齊讀,整體把握文意。
三 鞏固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罔不( ) 貽( ) 有奇( ) 黍( )
箬篷( ) 糝( ) 峨冠( ) 髯( )
髻( ) 衣褶( ) 詘( ) 楫( )
椎髻( ) 虞山( ) 篆章( ) 矯( )
(二)、寫出下列加線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 2.罔不因勢象形( ) 3.嘗貽餘核舟一( ) 4.蓋大蘇泛赤壁雲( )5.高可二黍許( ) 6.啓窗而觀( )
7.箬篷覆之( ) 8.雕欄相望焉( ) 9.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 10.石青糝之(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12.如有所語( )
13.其兩膝相比者( )14.佛印絕類彌勒( ) 15.矯首昂視( ) 16.神情與蘇、黃不屬( ) 17.珠可歷歷數也( )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視端容寂( )20.若聽茶聲然( ) 21.其船背稍夷( ) 22.鉤畫了了,其色墨( ) 23.長曾不盈寸( ) 24.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
(三)、比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義
①木:能以徑寸之木( ) ②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
以至鳥獸、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明有奇巧人( ) ④有:明有奇巧人( )
長約八分有奇( ) 長約八分有奇( )
⑤爲:爲宮室、器皿、人物( ) ⑥而: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 ) 啓窗而觀( )
爲人五;爲窗八( )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
⑦可:高可二黍許( ) ⑧雲:蓋大蘇泛赤壁雲( )
珠可歷歷數也( ) 此中人語云( )
八年級語文學案
23核舟記
學習目標:
 1、學習掌握本文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探明主體部分的說明順序。
 3、培養熱愛祖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感情。
學習重點
1、樹立起關於核舟的空間概念,把握文章的說明順序。
  2、品味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點。
學習難點
 探究課文主體部分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溫故知新
檢查上節課的“拓展延伸”題。
二、學習 研討
一)、理解文意,弄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1、根據上節課疏通的文意,談談自己的發現,“核舟是什麼?”“核舟上有什麼?”“你在覈舟上發現了什麼?”以此爲話題進行全班交流。
2、要求仔細研讀課文,繪製核舟示意圖,樹立起關於核舟的空間概念。
按照課文內容,一步步繪製核舟的簡單示意圖,複述課文內容。
3、理清文章的整體思路,弄清作者的說明順序。
 ⑴ 理清文章整體思路。
⑵ 辨明說明順序。
提問:在課文的主體部分,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介紹核舟的?
4、齊讀2~5段。
探究思考: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頭→船艙→船尾”的順序寫,而將船頭和船艙的順序顛倒,請探究這樣寫的原因。
5、齊讀課文,根據寫作思路提示,背誦2~4段,在頭腦中完善“大蘇泛赤壁”的故事。
6、品析語言,真切感受本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的特點
1)、問題討論,注意作者的細緻觀察:
提問:課文第一段介紹雕刻品核舟的主題是“蓋大蘇泛赤壁雲”,課文哪些地方說明這次水上游覽者是蘇軾和他的兩位朋友,而不是別人呢?
2)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說明是“泛赤壁”呢?
三 教師小結
我們學習《核舟記》,能如此具體而細緻地感受一件主題鮮明的藝術珍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遠巧妙的藝術構思和精堪的雕刻技藝,另一方面是藉助作者細緻的觀察。看來,寫好說明文的前提和關鍵是細緻觀察、精心構思。
四 鞏固練習
(一)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交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1.下列加點字注音錯誤的一項是(  )
 A.峨冠guān   B.手卷juàn  C.不屬shǔ   D.矯jiāo首昂視  
2.字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絕類彌勒(絕):很    B. 歷歷數也(歷歷):清清楚楚  
C.如有所語(如):比如   D.勾畫了了(了了):線條簡單
3.下列字詞的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一項是(  )
A.詘右臂支船(詘)B.左臂掛念珠倚之(倚)C.東坡右手執卷端(執)D.絕類彌勒(類)
4.與“中峨冠而多髯者爲東坡”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A.啓窗而現,雕欄相望焉。 B.中軒敞者爲艙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D.其人視端容寂
5.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蘇、黃共閱一手卷
  譯文:(蘇、黃在一起共讀一橫幅的書畫。)
B.蓋簡桃核修狹者爲之
  譯文:(這是挑選了桃核中修長的刻成的。)
C.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譯文:(他們的膝蓋互相靠近着,都隱藏在手卷下邊的衣褶裏。)
D.同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譯文:(都能就着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
6.這段文字介紹了核舟的主體部分,以爲說明順序。語言上生動,人物情態栩栩如生。
(二)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爲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啓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1.這段文字具體介紹“核舟”的形狀、構造等情況。請用簡練的詞語概括出這段文字介紹的內容。(不超過12個字)
2.這段文字的第一句所用的說明方法是(  )
 A.列數字  B.打比方   C.作比較  D.分類別
3.第2至3句的說明順序是。
4.這段文字中描寫核舟上交代舟上人遊覽的地點以及周圍景物、環境的句子是什麼?(用原文回答)
23《核舟記》答案二3 .1)明確(多媒體展示):文章採用總—分—總的結構模式。開頭第1段總說,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中間(2~5)詳細介紹“核舟”的結構、舟上的人物和題名。最後(6段)總結全文,通計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數量和刻字的總數,又以“計其長曾不盈寸”呼應開頭,然後用“嘻,技亦靈怪矣哉”作結。2)明確(多媒體展示):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先整體後局部。先寫核舟的正面,次寫它的背面。寫正面則整體介紹核舟的體積,接着寫舟的中間部分船艙,然後介紹船頭和船尾。
4明確(多媒體展示):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核舟的中間部分是船艙,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艙邊的窗又可以關閉,這樣說可以引發讀者的興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蘇軾《赤壁賦》《後赤壁賦》中寫景的名句,可以使讀者通過想像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美環境。如果我們把核舟比作一幅圖畫的話,船艙無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說背景,不僅可以引人入勝,而且可以使讀者初步感受這個環境中的特殊氛圍。
6.2).教師可就第2個問題稍作點撥:至少有三個地方說明是“泛舟”。第一,從“蘇、黃共閱一手卷”可知船行並不快;第二,從“舟尾橫臥一楫”船漿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從“舟子”“居右者……若嘯呼狀。居左者……若聽茶聲然”可知“泛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