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河大版八年級下冊《制臺見洋人》教案

河大版八年級下冊《制臺見洋人》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教學目標:

河大版八年級下冊《制臺見洋人》教案

1. 瞭解作者採用對比的手法,通過制臺言行的刻畫鞭撻了其崇洋媚外的醜惡嘴臉,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2. 能夠把握人物的基本特徵,認識人物性格產生的時代背景。

3. 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理解,體會文章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瞭解作者採用對比的手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

點撥、引導

 課時安排:

一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清末譴責小說)

  二、簡介作者、作品及時代背景

1.李寶嘉(1867~1906),晚清小說家。又名寶凱,字伯元,別號南亭亭長,筆名遊戲主人、謳歌變俗人等。祖籍江蘇武進(今屬江蘇常州市),咸豐年間,遷居山東。李寶嘉3歲喪父,隨母親與堂伯父李翼清一家合住。李翼清在山東歷任知縣、同知、知府等職。寶嘉受堂伯父撫養教育,擅長八股詩賦,能書畫篆刻,多才多藝。光緒十八年(1892)李翼清辭官歸籍,寶嘉一家也跟從由山東返回常州。鄉居期間,曾從傳教士學習英文;並考中秀才。光緒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編撰《指南報》,次年五月創辦《遊戲報》,並設“文社”。光緒二十七年(1901),他將《遊戲報》轉讓,另辦《世界繁華報》。這些報紙是中國小報的鼻祖,它“假遊戲之說,以隱寓勸懲”(《論〈遊戲報〉之本意》),雖然談風月,說勾欄,載社會新聞,但也嘲罵腐朽的官僚買辦,暴露社會種種黑暗,爲創作譴責小說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光緒二十九年(1903),應商務印書館之聘,主編《繡像小說》半月刊。上海的10年間,因戊戌變法、庚子事變等重大事件,他不滿意清王朝的腐敗,帝國主義的侵略,以痛哭之筆,寫嬉笑怒罵之文,一面辦報,一面從事小說創作。作者在小說《活地獄》的“楔子”裏有詩說:“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書生一掬傷時淚,誓灑大千救衆生。”他創作小說的目的在於揭露時弊,洗刷污濁,改進政治,推動社會進步。這是與他的社會改良主張一致的。他希望學習西方的文明與進步,“興利的地方興利,除弊的地方除弊,上補朝廷之失,下救社會之偏”,“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不贊成激進的改革,連變法維新也感到過激,至於民主革命更被斥爲“破壞天理國法人情”(《文明小史》),這種想法,不僅是一種幻想,而且給他的創作帶來侷限。

.2.《官場現形記》是李寶嘉的代表作,爲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作品以官場爲對象,着重揭露各種官僚的“齷齪卑鄙”“昏聵糊塗”(《官場現形記》),集中暴露晚清官場的污濁,吏治的敗壞,統治集團的腐朽。

3. 時代背景。鴉片戰爭以後,舊中國開始淪陷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面對帝國主義列強妄圖瓜分中國的迷夢,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一味退讓,期望以割地賠款來求得一時苟安。對內則變本加厲,加劇對勞動人民的鎮壓和剝削,甚至以鎮壓人民的反帝鬥爭來換取帝國主義列強的歡心。課文中文制臺就是這樣一個滿清統治階級的典型代表。

  三、解決字詞障礙

1、識記生字詞

藩臺、撩、稟見、翰林、癟、恪、行棧、廊檐、截、驀、六神無主、校場、轅門、衙署、駭、打岔、擱得住、懶怠、不肖、籲、排揎、安分、滋事、挾制、撫卹、了結、蓬、耽擱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義

一言不合 捺翰林 恪遵功令 頭緒繁多 排揎金玉之言

 四、課文內容分析

1、正確劃分本文的結構

第一部分(1)總寫文制臺處理公務的原則。

第二部分(2-4)寫藩臺、淮安知府、巡捕見文制臺的情景。

第三部分(5-7)寫制臺見洋人,學生鬥洋人。

 五、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內容中,文制臺主要接見了幾個人?他接見這幾個人爲什麼態度不同?

文制臺在第二部分內容中主要接見了三個人:淮安知府、巡捕和洋人。文制臺對他們三個態度不同,是因爲這三個人社會地位和背景不同。

2、文中有兩處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摘出描寫人物的語句,並分別說明它們的表現作用?

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多疑;佯驚問,奸詐。

3、巡捕稟報前後都捱了打,這反映了制臺怎樣的心態?

制臺先打巡捕,反映了他對內專橫、自我爲大的心態;後打巡捕,表現了他恐洋懼洋、又不肯向屬下認錯的心態,既奴性十足,又惱羞成怒。

4、文制臺認爲自己是外交上的“老手”,很成功地把洋人打發起了,那麼他是如何和洋人打交道的?

制臺和洋人打交道,就是不能得罪外國人,處處爲外國人着想,同時也不要給自己惹麻煩。

5、本文表達了什麼深刻的思想?

制臺對內對外的“雙面人”嘴臉,折射出當時的社會現實。這一方面表明近代中國官場的黑暗,吏治的腐敗,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給清朝政府和中國社會造成的巨大創傷。這種創傷,既使國家積弱積貧,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潭中越陷越深,也使國民、特別是上層官僚階層的精神受到極大奴役。小說生動地描畫了“官怕洋人,洋人怕百姓”這一社會怪圈,寄寓了社會改良的強烈願望。

6、課文題目是“制臺見洋人”,但課文中寫“見洋人”的內容很少,你認爲這個題目合適嗎?爲什麼?

制臺見洋人的內容雖少,但是卻反映了制臺本質和課文中心思想的重要部分,所謂“秤砣雖小壓千斤”。所以現在這個題目是合適的。

7、本文寫作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本文的主要特色是運用了諷刺和誇張兩種手法。

作者把他所要鞭撻、譴責的對象作了放大、誇張處理,使其原形畢露,加大了諷刺的力量。此外,作者還運用了對比的手法來敘事寫人,最爲典型的是制臺對待同僚下屬和對待洋人的不同態度,表現了他對內蠻橫,對外卑躬屈膝的醜惡靈魂。用魯迅的話說就是“一時並寫兩面,使之相形”。在對比描寫中,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另外,小說的人物語言具有很強的口語性,活靈活現;人物心理活動細膩入微,真實可感。這些藝術特點,具有鮮明的創作個性,增強了小說的感染力。

 六、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