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語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案彙編

語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案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阿炳在1950》教案【1】

語文版八下《阿炳在1950》教案彙編

教學目標:

1、瞭解阿炳坎坷的一生;

2、瞭解其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樂界的影響;

3、掌握電視專題片(電視解說詞)的特點。

 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2、3。

 教學難點:

掌握電視專題片(電視解說詞)的特點。

  教學準備:

錄音機、錄音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先簡單介紹《二泉映月》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後播放《二泉映月》的錄音帶,讓學生欣賞。由此而引出阿炳,並板書課題。

  二、簡單介紹阿炳及《二泉映月》。

1、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東亭人。當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號雪梅)之子。阿炳幼時便表現了罕見的音樂天賦,在他10歲那年,父親便教他迎寒擊石模擬擊鼓,練習各種節奏。12歲那年,阿炳開始學吹笛子。17歲時,阿炳正式參加道教音樂吹奏,他長得一表人才,還有一副好嗓子,被人們譽稱爲“小天師”。

1914年,華雪梅去世,阿炳成爲雷尊殿的當家道士,與堂兄華伯陽輪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後由於經營不善,阿炳又染上惡習,生活逐漸潦倒,在他34那年,雙目相繼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頭,賣藝爲生。

1950年夏,中央音樂學院楊蔭瀏、曹安和教授專程來無錫爲阿炳演奏錄音。此時阿炳已完全荒棄音樂達三年之久,經過三天的練習,分兩次錄音,共留下《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後《二泉映月》、《大浪淘沙》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

2、《二泉映月》:是一首用變奏、衍展手法寫作的作品。開始有一個像是感懷、嘆息般的引子,幾小節後出現的主題具有感慨萬千的情緒。這個主題在全曲出現多次,隨着旋律的發展,時而深沉,時而激揚,時而悲惻,時而傲然。激昂悲憤的語調,似乎傾吐了作者的屈辱和痛苦,詛咒了現實的殘酷和社會的不平,同時又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但又交織着疑問和傷感。

3、《二泉映月》的影響:世界上許多著名的交響樂團演奏過(如美國的波士頓、

費城;德國斯圖加特室內樂團;法國里昂等);有人說:如果貝多芬創造了西方音樂的《命運交響曲》,那麼阿炳就創造了東方音樂的二胡《命運交響曲》;《二泉映月》是中國二胡比賽的必奏曲。

 三、檢查詞語解釋:

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絕唱、如癡如醉、昭君出塞。

  四、文章分析:

1、《二泉映月》:此曲錄完後,還沒有名字。阿炳經常在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拉琴,所以命名《二泉映月》,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可說和內容無關。

2、全文可分爲三部分:

(一)“1950年秋天——我們已無緣聽到了”。爲瞎子阿炳的演奏錄音的緣由,

並介紹了他的藝術生涯和坎坷人生。(倒敘、插敘;敢叛逆、有骨氣)

(二)“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隨之而去”。詳寫爲阿炳錄

音的經過,略寫錄音三個月後飽經滄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

(三)“這六首被搶錄下的樂曲成了阿炳的絕唱——末尾”。寫搶救《二泉映月》的經過和意義,並說明的影響。(代表中國民族音樂的世界性曲目)

3、文體特點:本文可視爲報告文學。

4、寫作特點:(結合內容分析)

①解說詞的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和說明。

②多個人、多角度和多層面地敘事。

從內容上看,作品既介紹了阿炳的人生經歷,也敘述了《二泉映月》成爲世界名曲的經過;既“點”上寫1950年爲阿炳錄音的經過,又“面”上寫阿炳飽經滄桑的一生。在“點”上寫爲阿炳錄音經過時,既詳寫了爲名曲《二泉映月》的錄製,也略寫了其它五首曲子的錄製,並補充說明了《二泉映月》成爲絕唱的原因。從結構和寫作手法上看,電視片既有大量解說詞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鏡與同期聲播出;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描寫;既有順序,也有倒敘、插敘;既有敘述、說明,也有議論、抒情。

作用:增強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實性;衆多人物的同期聲既增添了歷史感,也增添了現場效果,還增加了電視畫面的可看性。

③聲畫合一:將解說詞與人物同期聲結合起來敘事寫人。

④有別於一般的新聞報道,通過介紹和評述,揭示和昇華事件的本質。

  五、小結:

1、阿炳坎坷的一生創作了《二泉映月》;

2、電視專題片(電視解說詞)的特點。

 六、練習:

課末練習:(三)

 七、作業:

1、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爲什麼能夠聞名於世並保存下來?說出其原因。

(應根據寫作特點④來回答)

2、小作文:爲阿炳寫100個字左右的小傳

  《阿炳在1950》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阿炳,就沒有阿炳的藝術。

2、瞭解電視系列專題片的文字稿屬於報告文學,因此,它具有真實性。

3、輸理文章結構,瞭解阿炳的經歷和他的《二泉映月》

4、細讀文章,將解說詞與人物同期聲融合起來讀,理解同期聲有多人,多角度、多方面地介紹阿炳。

 教學重難點:

重點:1、瞭解電視媒體聲畫結合的特點,將解說詞與同期聲結合起來敘事寫人。

2、閱讀課文,理清思路,瞭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表現的中心。

難點:理解阿炳的生活經歷和藝術生涯,爲阿炳寫一篇100字左右的小傳。

教學課時:一課

一課時

 一、教具準備

投影儀 、投影片、錄音機和磁帶

二、教學過程

  (一)課前起跑線

1、導入課文,板書課題。

2、放《二泉映月》磁帶,欣賞這首名曲。

  (二)學海拾貝

1、簡介電視專題片文字稿

2、簡介《二泉映月》

3、分角色朗讀課文

4、閱讀,理清思路,梳理結構

全文可分三部分,概括段意

5、講析第一部分

(1)默讀這部分,思考這部分的內容。

(2)提問:這部分寫了哪部分內容?

明確:A、《二泉映月》被發現的過程。

B、阿炳因自編自演《金圓券害煞老百姓》被勒令不準再公開場合賣藝。

C、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藝術生涯。

D、阿炳的性格特點。

提問:在寫法上,本段有什麼特點?(同桌討論回答)

明確:A、用倒敘的方法引出〈二泉映月〉被發現的過程。

B、用插敘的方法介紹阿炳的藝術生涯和坎坷人生。

(3)老師小結

6、講析第二部分

(1)默讀課文,思考這部分寫的是什麼?

(2)提問:這部分寫的是什麼內容?

明確:寫錄音的經過和錄音三個月後阿炳去世。

提問:錄音的經過重點寫了什麼?

明確:寫錄製〈二泉映月》的經過,簡略寫錄製其他五首曲子。在寫《二泉映月》時又重點寫了“倒帶”時,阿炳聽自己的演奏錄音,阿炳欣喜、高興的神情和動作。

(3)教師小結

7、講析第三部分

(1)中心思想

(2)寫作特點

A、作爲電視專題片的文字稿,本文在敘事方式撒謊能夠顯著的特點是:由多人、多角度地敘事。增強人物的真實性;衆多人物的同期聲採訪既增添了歷史感,也增添了現場效果;同時,增添了電視畫面的可看性。

B、解說詞中綜合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的多種表達方式,更加突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