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巴東三峽》教案及教學反思

《巴東三峽》教案及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巴東三峽》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教學目標:

《巴東三峽》教案及教學反思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學習遊記的寫作方法,掌握遊記的一般特點

(2)學習作者根據各個景物的特點而採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掌握排比、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3)理清文章脈絡,掌握作者行文的時間和空間順序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景物的特色描寫,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及表達手法的多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

學習作者根據各個景物的特點而採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

難點:

掌握寓學識,才力和情感於記敘之中的遊記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曾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感受了江南春天的清新,也曾踏着老舍先生的足跡,領略過濟南冬天的溫情,正是一篇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讓我們足不出戶,卻神遊千里;身在此地,卻遍覽山河。今天,我們又將登上“劉大傑”號,去遊歷蜚聲海外的巴東三峽------

(二)、提出教學目標

學生在課本的單元說明中尋找

1、覓遊蹤

2、賞遊景

3、悟遊情

(三)、默讀課文 覓遊蹤

• 1、劃出自然段。

• 2、哪些段落具體描寫了“遊三峽”的經過?

• 3、“三峽”指的是哪三峽?

• 4、圈出作者沿途所經過的地方

• 5、在板書上補充完整“三峽略圖“

(四)、細讀課文 賞遊景

聽聽我來說西陵

1、請學生以小導遊的身份,向遊客介紹西陵峽的特點。可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峽,抓住特點來介紹。

2、議一議這部分中引用諺語、詩歌的作用

七嘴八舌議巫峽

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法,藉助自學提綱自學,然後以小老師的身份進行講解。

1、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

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3、作者運用哪些手法突出景物特徵的?

屏氣凝神看瞿塘

請同學們自讀後,談一談瞿塘峽的人文景觀,也可說說你所瞭解的相關故事

(五)、瀏覽課文 悟遊情

1、“讚歎”“恐怖”出現在哪個段落?

2、游完三峽後的心情怎樣?

爲什麼會有這種感受?

(六)、小結:

一路羣山高低起伏,我們的心情也高低起伏;一路的江水洶涌澎湃,我們的心情也洶涌澎湃。跟隨劉大傑先生的遊蹤,賞一路的美景,感一路的恐怖,也留下一路的讚歎,在心中不斷升騰的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七)、通過視頻欣賞三峽美景

 《巴東三峽》教學反思:

  一、本課在單元的地位

本課是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遊記,所以學習本文要了解 一些遊記文體的知識,要弄清作者的遊蹤,把握各峽特點和兩岸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特點,是很關鍵的。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劉大傑先生的《巴東三峽》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三峽的雄壯與秀麗,感受到它的雄險,它是一座中國千年文化的山水畫廊,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即把握作者的遊蹤,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這是教學的`重點。但歷代文人遊歷三峽都是順流而觀,而劉大傑的《巴 東三峽》卻是逆流觀寫,而且主要是寫三峽山險水急 的特點,極狀了形勢的險惡,這就激發作者的一些想法,當社會環境惡劣,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我們如何去做?在描寫三峽山水特點時還寫了兩處人文景觀,三峽裏的人文景觀很多 ,可筆者卻只寫了昭君幼居,劉備託孤的典故,這是什麼用意呢?胡人侵邊,王昭君決然站起,逆身走進大漠,漢朝的歷史因此而延續了百年。劉備託孤,敢逆吳魏,使天下 終成三足之勢 ,這些人物都 敢於逆當時的歷史潮流而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因此他們成爲了歷史上的兩座豐碑。作者將敢逆潮而動的歷史人物與三峽中的山險水急之景交織在一起寫,旨在啓迪人們,當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時,俊傑當敢逆潮而動,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應是《巴東三峽》的人文內涵所在,也是將景和情融爲一體、寓情於景的寫作寓意,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主要運用朗讀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同時教師加以點撥,並結合多媒體教學,既形象直觀地演示各峽特點,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他們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四、教學過程設計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地把握三峽各景點的位置。同時也瞭解作者的遊蹤,在學生讀課文時,出示三峽的景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把握三峽兩岸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時,主要利用表格,以合作探究方式找出,同時具體品味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感受三峽山險水急的特點,解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的突破,作者極狀三峽山險水急的景物特點,但作者的情感寄託卻是隱匿在昭君出塞和劉備託孤的典故中,這些人物對推動當時的社會歷史起了重要作用,從而揭示出在歷史處於危難時期俊傑當敢逆流而動,推動歷史進步的文本內涵。

這節課的設計,讓學生不僅是和作者一起遊歷三峽,欣賞三峽的優美風景,更重要的是體會在遊歷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體會作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