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宋詞賞析: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詞賞析: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原文】

宋詞賞析: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註釋】

輪臺:北方邊境地名,泛指邊疆。

夜闌:夜深。

  【古詩今譯】

拖着年邁孱弱的身軀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自己並不感到悲哀,原因是心中還想着替國家守衛邊疆,馳騁疆場。夜深了,聽着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着披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徵北方疆場。

  【賞析一】

這首詩以“癡情化夢”的手法,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收復國土、報效祖國的壯志和那種“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讀者展示了詩人的一片赤膽忠心。

“僵臥孤村不自哀”述訪了作者的現實處境和精神狀態,“尚思爲國戍輪臺”是對“不自哀”這種精神狀態的解釋,前後照應,形成對比。“僵、臥、孤、村”四字寫出了作者此時淒涼的境遇。“僵”字寫年邁,寫肌骨衰老,“臥”字寫多病,寫常在牀蓐(rù,草墊子):“孤”字寫生活孤苦,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思想苦悶,沒有知音;“村”寫詩人貧困村居,過着荒村野老的悽苦生活。四字寫出了作者罷官回鄉後處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現狀。籠罩着一種悲哀的氣氛,讓人十分同情。

“不自哀”三字情緒急轉,又現出一種樂觀豪放之氣。詩人對自己的處境並不感到悲哀,貧病淒涼對他來說沒有什麼值得悲哀之處;詩人自己尚且“不自哀”,當然也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需要什麼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終生不渝的統一之志,理解他爲這個壯志奮鬥的一生,理解他的滿腔熱血、一顆忠心,就是“尚思爲國戍輪臺”的精神狀態。

“夜闌臥聽風吹雨”緊承上文。因“思”而夜闌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風吹雨打聲,由自然界的風雨又想到國家的風雨飄搖,由國家的風雨飄搖自然又會聯想到戰爭的風雲、壯年的軍旅生活……這樣聽着、想着,輾轉反側,終於幻化出一幅特殊的夢境——“鐵馬冰河”。 “鐵馬冰河入夢來”正是詩人日夜所思的結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英雄氣概。

  【賞析二】

陸游(1125 -1210 ),南宋詩人,漢族,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12歲即能詩文,一生著述豐富,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種存世。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爲最。

這首詩是紹熙三年(1192)十一月陸游退居家鄉山陰時所作,時年已六十八歲高齡。

同陸游的許多愛國詩篇一樣,在我國古代所有的愛國詩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古典詩歌史上寫下了積極厚重的一筆。這首詩充滿愛國豪情,大氣磅礴,風格悲壯。也以豪邁和悲壯的風格爲浩如煙海的詩歌海洋增添了獨特的`色彩,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當時詩人年事已高,又一身病痛,孤獨地躺在荒涼的鄉村裏,自然會想起很多往事。人生百年,匆匆而過,回首往事,雖如過眼雲煙,但也不免感慨頗多。幼年時的理想,青年時的挫折,中年時的抱負,老年時的失意,等等等等,難免糾纏着詩人的思緒,一幕幕活躍在詩人的眼前。

略有一些文學閱歷的人可能都知道,陸游是我國宋代的一位傑出的愛國詩人,和許多愛國詩人一樣,雖然在心智上是“位卑未敢忘憂國”,怎奈朝廷腐敗無能,自己只能空懷一腔報國之志。

當時金人入侵,宋朝丟失了大半壁江山,詩人也由於主張抗金而被罷官回鄉。僵臥孤村,失意之思,經歷之悲,病體之痛,家國之愁,同時襲上詩人的心頭。然而,詩人並沒有沉浸在悲愁與失落頹廢之中,而是奮筆疾書“僵臥孤村不自哀”。這“不自哀”正如吉鴻昌雪地所書:“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國家尚且如此,個人那點不快還值得一提嗎!?從另一個角度看,詩人“僵臥孤村不自哀”還有一個更爲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尚思爲國戍輪臺”。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拖着疲憊多病的身軀,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裏,他想的不是個人的悲哀,而是在憂國憂民,在想着要親自爲國家守衛邊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報國之志,躍然紙上。

從詩人的大量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報國豪情是矢志不移的,應該說是伴隨了陸游的一生,眼下國家飄零,山河破碎,自己又年邁多病,只能帶着 “臥聽風吹雨” 的無奈進入夢鄉,在夢中實現一身戎裝,騎着戰馬,跨越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收復失落的山河。這是怎樣的一個夢啊!

陸游的詩從“位卑未敢忘憂國”到“但悲不見九州同”,到本詩“尚思爲國戍輪臺”無不流露了詩人堅定的報國之志和難以平復的哀愁。然而這只是在思想上,更不可忽略的是詩人藝術上的成就,本詩在結構處理上堪稱爲典範。詩的前三句“醉臥”、“尚思”、“夜闌我聽”巧妙地爲第四句進入夢境實現詩人多年的夙願做了一個從意念和情景上的很好的現實鋪墊,使作品從思想上到藝術上實現了高度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