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史部 > 三國志 > 《三國志》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大綱

《三國志》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漢末,和率宗族西遷,益州牧劉璋以爲牛鞞、江原長、成都令。蜀土富實,時俗奢移,貨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傾家竭產。和躬率以儉,惡衣蔬食,防遏逾僭,爲之軌制,所在皆移風變善,畏而不犯。然縣界豪強憚和嚴法,說璋轉和爲巴東屬國都尉。吏民老弱相攜乞留和者數千人,璋聽留二年,還遷益州太守,其清約如前。與蠻夷從事,務推誠心,南土愛而信之。

《三國志》卷三十九 蜀書九 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

先主定蜀,徵和爲掌軍中郎將,與軍師將軍諸葛亮並署左將軍大司馬府事,獻可替否,共爲歡交。自和居官食祿,外牧殊域,內幹機衡,二十餘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亮後爲丞相,教與羣下曰:“夫參署者,集衆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蹺而獲珠玉。然人心苦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至於十反,來相啓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於國,則亮可少過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後交元直,勤見啓誨,前參事於幼宰,每言則盡,後從事於偉度,數有諫止;雖姿性鄙暗,不能悉納,然與此四子終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於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劉巴字子初,零陵烝陽人也。少知名,荊州牧劉表連闢,及舉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徵荊州。先主奔江南,荊、楚羣士從之如雲,而巴北詣曹公。曹公闢爲掾,使招納長沙、零陵、桂陽。會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遠適交阯,先主深以爲恨。

巴復從交阯至蜀。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辭謝罪負,先主不責。而諸葛孔明數稱薦之,先主辭爲左將軍西曹掾。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爲漢中王,巴爲尚書,後代法正爲尚書令。躬履清儉,不治產業,又自以歸附非素,懼見猜嫌,恭默守靜,退無私交,非公事不言。先主稱尊號,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諸文誥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卒後,魏尚書僕射陳羣與丞相諸葛亮書,問巴消息,稱曰劉君子初,甚敬重焉。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鄉里爲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稱之。先主領荊州,闢爲從事。及先主入蜀,諸葛亮亦從後往,良留荊州,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應期贊世,配業光國,魄兆遠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於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閉於聽,世服於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之聲,並利於事,無相奪倫,此乃管絃之至,牙、曠之調也。雖非鍾期,敢不擊節!”先主闢良爲左將軍掾。

後遣使吳,良謂亮曰:“今銜國命,協穆二家,幸爲良介於孫將軍。”亮曰:“君試自爲文。”良即爲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助。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于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願降心存納,以慰將命。”權敬待之。

先主稱尊號,以良爲侍中。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鹹如意指。會先主敗績於夷陵,良亦遇害。先主拜良子秉爲騎都尉。

良弟謖,字幼常,以荊州從事隨先主入蜀,除綿竹成都令,越希太守。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以謖爲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