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通用46篇)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通用4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通用46篇)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的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出奇的好。一大早,我和父母興高采烈地來到令狐。聽說這裏有龍舟比賽,很期待!

一到菱湖碼頭,就遠遠地看到了王一倩和她媽媽。他們遺憾地告訴我,龍舟賽剛剛結束!不過,過了一段時間,聽說又會有一場比賽。我和王一謙就邊等邊玩。

過了一會兒,龍舟賽終於又開始了!當時,艾米和他的母親,楊淑玉和她的父母也如約而至。只見平靜的湖面上,兩條細長的龍舟排列整齊,龍舟上的人穿着紅黃相間的衣服,準備出發。裁判吹哨,兩條龍舟立即衝向出發。龍舟上的.隊員喊着口號,跟隨着鼓點,使勁划着槳,相互追逐。兩條漂亮的水痕畫在龍舟後面,越來越遠,場面壯觀!碼頭上的觀衆爲他們歡呼!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這是中國著名人士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五節、五月節、午節、端陽節。

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吃糉子、賽龍舟、女兒回孃家、比賽、擊球、盪鞦韆、吃鹹蛋。

端午節的起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包糉子的時候可以包不同的`形狀,比如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糉子是鹹的,甜的,花生的。

賽龍舟一是因爲宇宙飛船可以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二是因爲人們害怕龍傷害屈原的身體,所以人們可以用鑼鼓把龍趕走。每年五月初五,都會有龍舟比賽。

這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我媽媽給我們打電話。我揉揉眼睛,坐在那裏發呆。我媽媽拿出很多香包,給每個人都包了。我帶了一個大的粉紅色餃子。

我來說說端午節的由來。農曆五月初五,屈原跳進河裏,因爲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但楚懷王沒有聽他對楚懷王說的`話。結果屈原覺得自己沒用,最後跳進了那條叫汨羅江的河裏。這樣,人們就有了賽龍舟的習俗,因爲村民認爲屈原愛國,就划着龍舟去追屈原,但是追不上。還吃綠豆糕,吃糉子,喝雄黃酒,在門上插艾葉,帶七彩線和香包。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去買艾葉,但是我們沒有買。太晚了,所以我們買了油餅。我們去了爺爺奶奶家。我們真的吃了糉子,綠豆糕,油餅,雄黃酒,就沒喝。我們穿着彩色的線,非常開心。哈哈!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5

看完龍舟比賽,我們沒能完成自己想要的。爸爸建議我們一起去划船,我們欣然同意。在父親的帶領下,四個同學買了票,租了一條船,劃到湖中央。

我們幾個人掌舵,其他人不閒着,坐在船尾,站在船頭。岸上的爸爸媽媽看到了,很擔心,一直說,小心,小心!

我們在湖裏的小島上看到許多灰色的蒼鷺。它們有時展開翅膀在空中盤旋,有時停留在樹枝上,它們是自由的`。

湖岸開滿了各種不知名的野花,蘆葦青青,睡蓮盛開。岸上游客絡繹不絕,穿梭在花叢中,流連忘返。我們靜靜地走在湖面上,看着天上的白雲,呼吸着新鮮的空氣,消磨着早晨的時光,感覺很舒服!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6

又到端午節了,吃着好吃的糉子。我饒有興趣地問媽媽:“這個節日有什麼特殊的起源嗎?”我媽拉着我的手說:“這其實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快樂端午兩千年前,楚國的大夫很愛國,但是君主不聽他的勸告,反而把他流放到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公元278年,楚國都城被秦軍佔領,屈原聽了,心如刀割,卻不忍放棄祖國。五月初五,他帶着石頭過河,用自己的生命寫了一首《愛國就是幸福》。幾千年來,人們把五月五日稱爲“端午節”,以紀念他,向他學習。

媽媽又開始做糉子了。糉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竹葉。我看到我媽先把兩片竹葉捲成錐子狀,然後加糯米密封。糯米的身體像金塔一樣綠,讓人流口水。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節日,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端午節也稱端陽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的由來,農曆五月別稱爲午,另一方面每月的初五、十五、廿五,而初五是五月開端的五,又因爲五與午諧音,故稱農曆五月五日爲端午節。

潮人在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糉球,制糉,賽龍舟活動。

因爲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又因爲艾能辟邪,這一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這一天龍擡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說比往日更好;另者上山採青草於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糉,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盛夏,氣溫自然高了,也熱了。《本草綱目》曰:梔子有清熱瀉火、除煩解鬱、涼血解毒的功效。《潮汕百草良方》則說:“味苦、性寒、無毒、根味淡。內服清熱利溼、利尿、除煩、涼血止血、散瘀”。潮汕人應時應景,在端午節,採摘梔子製作梔粿,既可做祭拜祖宗的供品,又可做一家老少的時令保健食品。一舉兩得,所以流傳至今;做法比較複雜,把成熟的梔子敲碎後,加水浸泡,與糯米粉拌成糊狀,盛於墊有炊巾的蒸籠中,猛火蒸製成形。製成的梔粿微帶棕黃色,吃起來有點奇怪的苦,又帶點奇怪的香。潮汕人吃的時候,通常都是用紗線拉割成薄片,粘上白糖。嚼起來,能聽到白糖咯吱咯吱的響。潮汕民間把吃“梔粿”又稱爲“吃壯”,寓意吃了身體強壯。

食糉球是這天的主要食物。潮汕的'糉球主料採用的糯米,必須顆粒飽滿、大小均的勻,製作時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6小時,撈起後放在竹篩晾乾,次日下鍋用豬油炒後,加適量上等魚露,再炒至米粒晶瑩透亮,油香潤滑,再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製成,用盆盛裝待包上竹葉就是上好的糉子。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是第一次國家將這天定爲法定節日的一天,我們潮汕地區每年過端午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忌拜祖先:可能很多人過端午節時都會想起屈原,但是在我們南方,特點是在潮汕地區,我們這天不單是用來記念屈原,同時它也是做爲我們記念自己逝去親人的日子,在這天,我們會像清明節了一樣,對自己的親人進行記念,以勉懷他們生前的事痕,讓生者更明白今天平定的日子來之平易。

賽龍舟:這是做爲中國傳統的端午節的活動之一,潮汕地區也不會少了這項活動,在端午節這天忌拜完祖先後,人們就會來到江邊溪邊,進行一年一度的龍舟賽,而且這項活動我們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龍舟賽可以一直賽到農曆的五月十五之後結束。相傳如果過了十五還賽人就會精力渙散,無心工作,因爲此老一輩的人都會把十五那天做爲龍舟賽的.最後一天,而在那天也是最激烈精彩的一天。另外,在潮汕地區還有這樣的賽舟習俗,那就是賽龍舟只能由男生參加而女生不能參於

糉子:這也是端午節的傳統食物,但是在潮汕地區,在這天我們還會吃更外一種傳統食物。在我們這邊稱之爲積糉,它是一種用糯米與植物汁做成的糉子,而在這天吃積糉有暗喻來年行好運之意。

龍鬚水:在端午節這天前後下的水我們潮汕地區會稱爲龍鬚水,而且以端午節這天的水由爲靈,聽老輩人說這天的水是龍王送福給人間的靈水,所以在這天,我們這裏的人都會沐浴,以求來年的健康長壽。

可能有人會覺得很迷信,但是他們確在潮汕地區流傳很久的習俗,其實,這也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這不當會在我們這輩中流傳,我也相信它們會在今後及以後的子孫們繼續流傳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9

端午節快到了,媽媽在家包糉子。她準備了葉子,竹條,肉,棗子,米……真豐富。

媽媽先示範,她拿了一片葉子,做成圓錐形,包上餡料,再綁上竹條就好了。糉子真漂亮,真可愛,就像一個糉子寶寶。我目不轉睛地盯着糉子看,口水直流。我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拿起一片葉子學着媽媽的架勢,把葉子做成圓錐形,無論我把葉子往哪邊折都做不好。我氣得火冒三丈,把葉子往旁邊扔,氣呼呼地走到客廳去喝水。

媽媽看見了,趕緊走了出來,說:“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媽媽來教你。”媽媽勸了好久,我才走進廚房。媽媽說:“跟着我做。”我拿了一片葉子,認認真真地看媽媽做,在學着做,可是第一步還是做得不好,我開始有點生氣。媽媽說:“你做的手勢不對,大拇指按着葉子,再圍着繞一圈,再握緊。記住,不能握得太緊,也不能握得太鬆。”

我照着媽媽說的做,果然不出所料,第一步做好了。我欣喜若狂,高興的'笑了。接着放餡料。媽媽說:“餡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必須剛剛好。”我舀了一勺的餡料放進去,媽媽說:“夠了。把葉子摺進來,弄好,再拿一條竹條把糉子綁上就做好了。”我邊聽邊做,做好了,我高興地跳了起來。雖然糉子包得不好看,但它包含了我的心血。看着它,我還是十分自豪。

糉子做好了。雖然做的過程很辛苦,但卻很開心。媽媽說得對,遇到困難不能退縮,要堅持。堅持就是勝利!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0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兒歌生動地寫出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這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快到端午節了,每家每戶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糉子形狀各異,我們這裏喜歡把它包成三角形。糉子的口味也繁多,如果你喜歡吃甜的,那裏面的餡可以放蜜棗,吃的時候再蘸一點白糖,別提有多好吃了。如果你喜歡吃鹹的,那裏面可以放事先醃過的豬肉,你是不是口水已經在不停地流了呢?如果你喜歡吃比較清淡的,那就什麼餡兒都不要放,這就是“白米糉”。當白米糉出鍋時,一股清香撲鼻而來。

人們不僅自己吃糉子,還把糉子投進河裏,你們知道爲什麼嗎?這是爲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1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如吃糉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接着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接着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將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着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將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2

一年一度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要到了,這一天,每家每戶門前都要掛艾葉,還可以吃香噴噴的糉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是在五月五日,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在我家每年端午節媽媽都會提前包很多糉子,有白糉子,香腸糉子,臘肉糉子,還有紅棗糉子,媽媽包完煮好後,就會分別給爺爺家,外公家,姨媽家送去。吃着媽媽包的糉子,那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裏,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要向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學好本領長後大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3

竹筍頑強地從土地裏鑽出來,搖搖身子,來湊熱鬧,順便帶給我們一些竹筍葉,好像在喊叫:“快來咯!多麼嫩的葉子呀!過了這個村,沒了這個店!”

農曆五月是一個燦爛的春天,我們這些小孩子都忙得不易樂乎,拿起小籃和大夥蹦蹦跳跳來到河邊,就動起手,別看我們小,但打蘆葦葉的速度可不慢。大家像比賽似的,搶着打。不一會兒,我們的籃子裏就裝得匯成商學院的,一眼望去蘆葦像被拔去新衣裳。蘆葦打好了,我們又來到竹林,竹筍已經長成青竹,身上的葉子也落了下來,我們撿在青竹旁邊的落下來的葉子。但我們不會去掰那些新的沒有落下來的竹筍葉。因爲下面的竹子還沒長好,拔去之後,下面的竹子就會壞掉的。

收穫匯成商學院的我們就高興得回家了。媽媽把蘆葦葉和竹葉煮了一下再撈出來,把糯米泡好,準備好臘肉和紅棗。要開始包了,把三四張蘆葦葉放在一張竹葉中重疊在一起。小孩子也七手八腳動起來,把好好的`糉子包的歪歪扭扭的,糉子煮好以後,香味四溢,看着自己包的糉子就想笑,但吃起來還是津津有味。我們把自己的糉子拿着四處跑和別人交換着吃。

我們的家鄉的端午節就是這麼與衆不同,就是這麼熱鬧。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源自一個傳說。

在古時候,有位名叫屈原的人,他在國家衰敗之時,想爲國家出力,卻懷才不遇,憤而跳江。他當官時,爲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念及他,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用糉葉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希 望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因此,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吃糉子悼念屈原。

如今,吃糉子已經是成爲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糉子下鍋不久,就有一股若有若無的香氣在空中飄蕩,讓人神清氣爽。糉子煮好了,將其剝開了,不用刻意的擺盤,只需將糉子隨意放在盤子上,綠油油的 糉葉拖着晶瑩剔透的.嫩白色糉身,米粒色澤飽滿,透着光芒,每一粒都是橢圓,一個個挨挨擠擠,卻又各不相粘,讓人垂涎欲滴。幾顆紅棗像寶石一樣點綴其間,令人食慾大增,又像是一件精細的藝術品 。這難道不是大師之傑作嗎?

片刻,糉子特有的香氣便吸引着你的味蕾,那是糉葉的清香、糯米淡淡的香甜和紅棗的甜香。撒上一勺白糖,放入口中,滑滑嫩嫩的糉子嚼勁十足,那味道在舌尖上回蕩,忍不住細細品味。

這一個個民俗文化,是五千年華夏文明中一顆顆明珠,我們要讓它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5

在我們的中國有着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爲大家說說端午吧!端午又稱爲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糉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着糉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糉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糉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裏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着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衆們興奮喊道着加油加油,在爲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裏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衆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着你去找呢!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6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糉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故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7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2000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爲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非常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非常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

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8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婦孺皆知的節日——端午節。

在這一天,清香四溢的糉子從熱氣騰騰的鍋裏一串串提出來,趁熱解開糉葉,美滋滋地大口吃着,真香啊。

糉子的口味多種多樣,我們官莊最常見的是原味糉子和肉糉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糉子,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吃的糉子是原味糉子。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相傳大約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跳入了汨羅江,自盡了。

他爲什麼要跳江自殺呢?因爲秦軍攻破了楚國,屈原以死明志,抱着大石頭跳江了。

當晚,有位村民做了一個夢,夢見屈原說:“你能投點食物到江裏嗎,魚兒一直在啃食我的身體,謝謝你!”人們聽此,馬上拿網撈魚,有村民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傳說是爲了驅趕蛟龍水怪的。又有人把糧食包成糉子煮熟扔入江中,讓魚吃糉子,不啃屈原的身體。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在現在。

因此,喝雄黃酒、吃糉子的`風俗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了下來。在我們懷化的沅水上,這端午節前,每年都會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呢。記得那時候萬人空巷,沅陵縣城的龍舟大看臺上,觀看龍舟賽的,那場景簡直太壯觀了。

這就是家鄉的風俗,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1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聽到小朋友們說起這首兒歌,我們就知道端午節來了。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成了“糉子王國”。

每家每戶都忙着包各種陷的糉子:有鮮肉陷的,有白糖陷的`,還有蜜棗陷的……真是種類繁多呀!除了吃糉子,還要舉行“賽龍舟”的比賽。也就是一些人組成一個組,在一條很像龍的船上,等裁判一聲令下,“龍”就在水中自由穿梭了。告訴你們,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而死,往江裏扔糉子是讓魚蛟蝦蟹吃糉子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賽龍舟是爲了撈救屈原。大家一定很疑惑,爲什麼端午節要把“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龍船花插在門上呢?原來可以保平安呀!還有,爲什麼要拿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我們小孩子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呢?因爲這五色編成的絲線稱爲“長命縷”,戴在身上可以長命。

你應該沒想到,這個普普通通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竟隱藏着這麼多有趣的風俗吧!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0

端午節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三大傳統節日之一,“五”通“午”,端午節又名“端五”,另外又稱“端節”,“午日”、重五。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相傳在五月初五這天,屈原投汩羅江自盡,人們怕屈原的屍體被咬龍水獸吃了,因而紛紛划船下江撈救。可是河水很急,早已不見屈原的身影了,於是人們往江中投飯糰,外系五彩繩,雞蛋等食物,讓蛟龍水獸有東西吃,就不會傷害屈原了,。漸漸地就流傳着在端午節這天要划龍舟、包糉子的風俗了。

以前的端午節我沒什麼印象,可是今年的端午節,一大早媽媽就端來一盆香噴噴的.糉子,一個個清翠清翠的。糉子的形狀有棱形的、四角形的、有肉糉子、也有八寶糉、還有鹼糉等各式各樣的。看上去真不錯。聞着糉子的香味,我饞得直流口水,迫不及待拿了一個糉子,剝開糉葉,哇!裏面包了肉,香菇、小蝦米等佐料,味道肯定好極了,我三五口就吃完了一個糉子,接着又拿來一個,媽媽告訴我說,糉子雖然好吃,但不能吃太多,吃多了消化不好,叫我吃二三個就可以了,可是味道太好,我覺得吃不夠,呵呵……

我們一家人圍着吃糉子,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感覺好溫馨!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1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楚王卻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2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五月裏,端陽到。汨羅橋上好熱鬧,好熱鬧。鼓兒咚咚,旗兒搖,龍船比賽開始了,開始了!鏗冬鏗,鏗冬鏗……”四面八方的龍舟伴着有節奏的鑼鼓聲爭相而來。紅面黑鬚的洪聖神龍,嬌豔無須的天后神龍,童面稚氣的哪吒飛龍更有100多年前初一皇姑命名“奉聘金龍”的'“黃蒲特”飛龍……東江龍舟,除了龍頭按其村莊古時供奉的神不同而有所不同以外,大致都船長七丈四尺,首尾尖而翹高,中間粗而低橢,前有威武龍頭,後有旌旗長鞘。船分二十七欄,大鼓置於正中,兩鑼鼓聲統一着五十四位划船健兒的橈拍,在指揮的率領下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使龍舟在浩瀚的江中疾速前進。賽龍,是龍船節裏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號令一發,傾刻喧天鑼鼓如春雷滾動,漫天水花似春雨飄灑。這種龍舟競渡,是意志的角逐,是毅力的較量,是團結合力的大比拼。

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賽龍舟成爲一個娛樂的節目也成爲了端午節傳統的慶祝項目。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3

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據說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的."端"和"初"的意思相同,"午"是"五"的意思,"端午"就是"初五"。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羅江自殺。當時人們划船去尋救屈原,演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因爲沒找到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到江裏,讓魚蝦吃,它們就不會咬屈原了。現在成了吃糉子的風俗。

端午節的風俗南北不同。我們北方雖然沒有賽龍舟的風俗,但也有我們的習慣。就拿我們家來說吧,今天一大早老爺就從河裏提回來一桶水,讓我們洗頭洗臉,說是可以消災祛病。姥姥煮了雞蛋和蒜,媽媽買了糉子和糖糕。爸爸在門上插了一束艾葉,他說這樣可以辟邪。姥姥還給我戴上了她做的香囊和五彩手鍊。

我們一家人邊吃飯邊看電視。電視上介紹各地過端午節風俗的節目,使我大開眼界。看來,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4

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和艾葉、喝雄黃酒等……我聽爸爸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大詩人屈原,他是楚國人,在國家危亡之時,他悲憤憂鬱,最後投江而死,善良的人們爲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掉他的屍體,就包了許多美味的糉子,丟進江裏。

這習俗一直沿續到現在。端午節這天我的家鄉德昌街上可熱鬧啦,街上人來人往,許多老鄉從山上挖來了許多的草藥,草藥擺滿了整個新華街。我和媽媽買了一些草藥,有苦蔘、苦蒿、三角楓……媽媽說,這些草藥是用來洗澡的,洗了澡之後身上就不長痱子,不長瘡,蚊蟲也不叮咬。買完草藥,我和媽媽一起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許多人都在家門口掛了菖蒲、艾葉,菖蒲和艾葉可以驅蚊蟲,還可以驅邪。有的人還要喝雄黃酒呢,媽媽說,喝雄黃酒可以治病,把雄黃酒灑在門口,蟲、蛇就進不去了。

下午,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邊一塊包糉子,我跑前跑後的爲他們拿糉葉、繩子,別提有多開心。我覺得端午節可真有趣。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5

每年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爲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爲了在觀衆面前展示他們嫺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糉子吧。糉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着糯米與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彷彿鑲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糉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糉子,甜而不膩。

糉子還有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糉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與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6

南昌的端午風俗中,主要有吃“五子”、喝雄黃酒、纏七色線、懸艾葉菖蒲,以及掛香囊和蛋袋等特色風俗。

端午節當日早餐,是一年中最特殊最豐盛的,大人小孩都要吃“五子”,即糉子、蒜子、雞子(蛋)、口子(藠頭)、包子。中餐一般喜歡吃鵝湯下麪,晚餐纔是節飯。此外,早起還要喝一杯雄黃酒,以避毒祛瘟。成年人喝雄黃酒時,還要蘸着雄黃在小孩的額頭上寫個“王”字,叫做“畫王老虎”,耳朵、鼻子等處也要抹上雄黃酒,達到鎮百怪、避蟲毒的目的。

端午節當日,除了家家戶戶懸艾葉和菖蒲外,南昌民俗中還要給兒童纏七色線,七歲以下的男孩戴符,女孩戴石榴花,祈願避毒蟲得安康。此外,南昌傳統的端午民俗中,還要給孩子掛蛋袋,小孩則以碰雞蛋爲樂事。

一些民俗正在逐步遠離我們的`生活,但他希望能得以傳承,如端午節戴香囊,不僅傳承了手工藝美術的精美,而且具有辟邪驅蚊之功效。一般香囊裏面塞了中藥,掛在孩童胸前或是懸在牀帳上,可起到辟邪驅蚊蟲、新空氣的作用。老人一般喜歡戴梅花、荷花、雙蓮並蒂等紋飾的,象徵着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等,喻示平安健康成長。但香囊並不適宜所有人佩戴,如孕婦、具有過敏體質的人一定要慎用。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7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爲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爲了在觀衆面前展示他們嫺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糉子吧。糉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着糯米和棗子。煮熟之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彷彿鑲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糉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糉子,甜而不膩。

糉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了很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很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將糉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糉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將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作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產生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8

隨着夏季的熱風,我們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古代大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相傳在遠古時期屈原對楚懷王忠心耿耿,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鑲王因聽信讒言將屈原流放,最後,自沉汨羅江。百姓們爲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所以,將飯糰用葉子包起來扔進江裏,演變成今日的吃糉子;百姓們還帶着自家的小船在江中尋找,打撈他的屍體,變成裏現在的划龍舟比賽。

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比如:綁五彩繩,插艾草,喝雄黃酒……而我,最喜歡吃糉子這個習俗了。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總會用糯米包我最喜歡的糉子。媽媽先用兩片糉葉捲成一個漏勺形狀,再放一些糯米進去,因爲我喜歡吃蜜棗糉子,所以,叫媽媽放進去一顆蜜棗在中間,然後,再用糯米蓋上,最後,在用糉葉的另一端封口,然後,用繩子綁好。好啦,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現在,只需要放進鍋裏煮一會兒就好了。可是,看着容易做着難,在媽媽手中那麼聽話的'糉葉和糯米在我手中忽然就變的不聽話了。我無論怎麼卷都卷不成漏勺那種形狀,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捲了一個漏勺,開始放米了,本以爲會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卻那麼難。要不就是米從下面漏了,要不就是米放多了罩不住,過了好一會兒我才包了一個似糉非糉的糉子。當最後吃着自己的勝利品時,心裏那才叫一個開心。

端午節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要發揚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29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能夠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就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就是過節平常就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僅好吃,最主要的就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就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就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就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就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然而今後一向帶着,據說能夠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就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就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就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就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此刻濃。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0

在南昌,端午節觀龍舟賽曾經是百姓的盛事。每當此時,往往萬人空巷,沿河兩岸人山人海,喧鬧歡呼至暮始散。劃龍船一般從四月開始籌備,南昌民諺說,“初一劃、初二歇、初三初四劃到節”。龍船有兩種:一種是用來比賽的,船上不插旗幟,數船並進,擂鼓助威,先到目的地者爲勝;另一種是用來奪標的,船上彩旗招展,指揮者腰繫紅帶,手持彩旗,站在船頭指揮。岸上有人用柳枝作標,繫上神帛與銅錢,當奪標龍船靠近時,舉標人又跑往別處,龍船也隨之時上時下,忽左忽右,頗爲壯觀。

南昌的龍舟賽各縣各具特色,以安義縣的最爲壯觀。該縣石鼻鎮、萬埠鎮和龍潘鎮的龍舟賽,自明朝以來就相當出名。每年五月初五,成千上萬的人圍觀在安義的潦河兩岸,等待龍舟賽開始。大約在上午9時,潦河裏的龍舟爭先恐後地朝前猛劃。五顏六色的龍舟使200米寬的潦河上構成一幅五彩繽紛、絢麗壯觀的圖畫。

雖然如今的滕王閣、施家窯也曾是南昌觀龍舟競賽最熱鬧的場所,但南昌傳統的端午賽龍舟活動,原本主要是在鄉郊進行。到如今,這種主次關係有了點變化,鄉郊的.龍舟賽越來越少,而在南昌市區,卻成了一個重要的羣衆性體育活動。隨着象湖公園的成型,那裏成了南昌連年舉辦龍舟賽的場所,成了市民們熱熱鬧鬧過端午的一個好去處。

以上就是南昌端午節風俗的詳情,大家是不是感到非常的有趣呢。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1

一年中有很多個節日,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

每年的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和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渡是爲了撈投羅漢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河裏面是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遺體。

今年端午節又快到了,我提議張萌包糉子吃,媽媽一聽馬上同意了,利用星期天的時候,我跟妹妹還有媽媽一塊包糉子,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不會包,後來經過媽媽的耐心教導,讓我跟着慢慢學,第一步先取出三片大葉子,把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在空心的圓錐形裏面插一個筷子,拿小勺子舀一些糯米和葡萄乾放在裏面,然後搖動筷子,一直把糉子包的緊緊的。不一會兒,我妹妹媽媽就包了一盤又一盤的糉子,媽媽悄悄在糉子裏面包了十個蛋黃餡的.,包完才告訴我和妹妹說,我和妹妹驚訝的不得了,好期待馬上把糉子煮熟了吃。

包完糉子打開電視,正在直播龍舟比賽,看的我熱血沸騰的,這時媽媽也把糉子煮熟了,吃着糉子看着賽龍舟,甭提多開心了,雖然沒有到達賽龍舟現場,但是對這個節日傳統節目充滿了熱情和喜愛,希望這個風俗傳統文化一直傳承下去。

忍不住要讚歎一聲“啊,我熱愛祖國,喜歡家鄉的風俗。”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2

每當我看見糉子,就會想起那個難忘的端午節。

每每想起在去年那個晚上,我激動地睡不着覺。我對姥姥說:“姥姥我想吃糉子了。”可姥姥說:“現在是晚上12:00啊,我現在沒有食材做不了啊!”我說:“姥姥我想了個好辦法咱們拿粘土做吧,”姥姥說:“好呀!”於是我們倆拿出來五彩繽紛的粘土,說完我們就開始了,姥姥先把白色的粘土揉成一個小三角形,再把綠色的粘土揉成葉子型,把它裹在上面,我和姥姥爲了小糉子可愛,然後又在他的身上安了兩隻小眼睛和一隻小嘴巴,那櫻桃般可愛的`小嘴巴,好像正衝着我和姥姥微笑呢。有的像鈴鐺、有的像小湯圓、有的還像小餃子、有的像小兔子、每一個都是那麼的精緻可愛。我們倆個做的特別特別的開心,夜晚的窗外一直迴盪着我們歡聲笑語。”那天晚上我們玩到星星都睡着了,纔想起了睏意。

第二天,天剛濛濛頭,天邊露出魚肚白了,我從牀上跳起來,拿着昨晚和姥姥一起做的糉子給大家看,大家都說好看、漂亮,只聽姥姥大聲說糉子好啦,馬上吃糉子啦!我開心的像兔子一樣歡快地跑到姥姥的跟前,姥姥打開鍋蓋,我一看見糉子,哇塞!太香了,就在這時滿屋飄香着糉子香甜的味道,誰聞見誰流口水。

糉子因爲開花而開心,樹因爲長出了小葉子而開心,而我因爲有個愛我的姥姥,愛我的家人而開心。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3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相傳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的。這一天有許多風俗習慣。

懸菖蒲艾葉。這天一清早,奶奶將鄉下帶來的菖蒲艾葉掛到了門上。我很好奇,就問奶奶,奶奶告訴我,這是爲了驅瘴,艾葉有藥用功能,驅蚊子、蒼蠅,淨化空氣。原來,端午節還有這些風俗呀!這下我知道了。

吃糉子和黃魚。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幾樣在平時很少看見的東西——糉子、黃魚。我很奇怪地問奶奶:“今天又不是過年怎麼吃糉子了呀?”奶奶笑着說,“因爲今天是端午節呀,所以要吃糉子和黃魚。據說這天人們把糉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嚇跑魚蝦,裏面的米能餵飽魚蝦,它們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這是人們對屈原的.敬愛。”現在我才知道吃糉子還有這講究。

賽龍舟、掛香囊。晚上看電視我還知道端午也有賽龍舟、掛香囊的風俗,坐在一邊的媽媽告訴我:“相傳當年屈原跳江以後,人們捨不得屈原,紛紛駕船竟相趕去救屈原,一會兒工夫就看不見了,後來,人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另外,人們還用五色的線纏繞香囊,有驅邪、保平安的美好願望。”

啊!端午節的風俗可真豐富呀,聽說,端午節的風俗已由湖北省爲代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我真爲我的祖國感到驕傲。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4

一看到母親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糉葉,我就知曉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曉端午節的起源,只知曉每年家就像春節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不過知曉一點點關於紀念屈原的故事,至於還有哪些我就一無所知了。

每到端午節,佩帶香囊和系五彩線是必不可少的。大大家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的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栓好了的五色線只能在夏天第一場大雨或首次洗澡時,纔可丟掉。母親告訴我說,據老大家講,如此可以防止災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糉子是大家家鄉的主要風俗。剛到5月,家就開始浸泡糯米了。母親通常都會籌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糉葉放在水裏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母親就是一直如此做的。

端午前一天,母親就開始動手包糉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着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糉子也並不容易。

包糉子的時候還可以放一些大棗、葡萄乾、雞肉等摻在糯米里做餡,製作不同口味的糉子。而我最喜歡吃米里加肉的,吃起來特別的香。

端午節的早晨,母親一直在我睡眼朦朧時叫醒我,去遠處的樹林、小河邊洗臉,涼涼的河水沖走了我的`睏意,熱鬧的大家人來人往,真的像春節一樣。

回到家,吃着雞蛋和蘸糖的甜糉,心裏美滋滋的。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5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

端午傳統習俗是吃糉子。快到端午了,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着包糉子活動,大人們先把兩片竹葉疊在一起,然後放入糯米等各種調料,包成立體的三角形,再用細繩纏緊。

糉子的口味有非常多,如:加糖的,肉餡的,還有加蛋黃的等等

就連糉子的形狀也是各種各樣的,如:圓形,三角形……讓我看的.眼花繚亂。

過了一會兒,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拿來蒸,過上半個鐘頭,媽媽把糉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糉子像一個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糉子,撥開它的竹葉,我又看到裏面的糯米從肉色變到黃色,我情不自禁的嚐了一口,啊!好吃的無法形容……

忽然,我聽到外面傳來了一陣陣“嘿喲”,“嘿喲”的吶喊聲,我連忙從窗口望出去,只見湖裏的龍舟上一個人在擂鼓,還有八個人在劃漿,而且比賽隊員都整齊有規律地吶喊着,划動着,個個都生龍活虎,並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龍舟就像一支支發射出去的利箭一樣向前衝去。在岸上的啦啦隊員們也都大聲的喊着;“加油”,“加油”!龍舟聽到大家爲它喊“加油”似乎變得更快了。

啊!端午既能吃上美味的糉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賽龍舟比賽,真是趣味無窮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那就好了!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6

糉子,是在端午節一定要吃的食物。據傳,在端午節那一天,我國古代著名詩人屈原投江自殺。人民爲了不讓江底的鮫魚啃噬屈原的屍體,紛紛往江中投放糉子。

在家鄉,包糉子這個風俗在端午節時尤爲盛行,可以說是家家都在吃的食品。它用糯米制成,三角形、長方形都有,中間加入蜜棗,也有加肉餡的,最後用糉葉包起來。

兒時的端午節,在家鄉溫馨的祖宅裏,最難忘的是一家人包糉子,煮糉子,吃糉子。奶奶會教全家人包糉子。她先用水把糉葉洗乾淨,然後把糯米一勺一勺放進糉葉裏鋪平,再放入一顆蜜棗,接着放入糯米直到把蜜棗給蓋住,最後把糉子裹起來用草或者繩子紮緊。

我們也跟着一起包,小手上、衣服上,還有地上到處都是撒掉的糯米。因爲力氣不夠跟經驗不足,包出來的糉子有的像三角形,有的尖尖的,有的扁扁的,還有的都露餡了!我們看着那些包得不好看的糉子笑,奶奶看着我們笑。這包進去的,是我們的笑聲,是我們美好的回憶;這包進去的是甜餡,是甜甜的`心,也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懷和對我們的耐心。

糉子一個個被放進了水裏,過了一會,這一個個翠綠色的糉子就漂浮在沸騰的水花裏了,老遠就聞到了糉子的香味,真叫人饞!我們這些小孩子迫不及待的去嚐了一口,哇好燙好燙,把舌頭都燙壞了,果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我的家鄉的風俗啊!我們自己包的糉子,凝聚了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7

每個地方在不同的節日有自己每個地方的習俗,各位,你們知道佛山端午節的習俗嗎?我們可以看看下面的佛山端午節的風俗哦!

佛山主要是在門口放上一些艾葉,汁等到艾葉發乾後,纔可以把艾葉取下來,取下來後不是扔掉,而是把艾葉燒了,使用艾葉的味道可以驅蟲。在這一天小孩子是要掛箱包的,用一塊布,裏面包裹着一些中等香料,然後掛在脖子上,就可以驅蟲,排除身體內的毒氣。並且還要洗龍水,就是把衣服脫了,然後在龍舟走過的地方洗澡,或者是洗手,洗臉等,可以讓身體健康。

佛山端午節有什麼活動

佛山的端午節一直傳承着非常古老的傳統方式,可謂是古風味十足,也是頗爲有趣的。他們有着屬於自己的風俗特,除了賽龍舟和包糉子之外。漢服愛好者會在博物館舉行表演體驗活動,參與者會穿着漢服,手裏拿着糉子和艾草舉行的爲愛國詩人屈原的祭祀儀式。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的漢服愛好者通過端午節的活動。來弘揚的傳統文化。

佛山端午節吃什麼東西

佛山的習俗是最多的,特別是將五中顏的豆子熬製在一些,黑豆,白豆,綠豆,紅豆,赤小豆可以熬成五粥,不僅顏多,而且和起來會有綠豆的清香,紅豆的甜,在加上黑豆的'脆,可以說是一碗香味俱全的粥。當然吃糉子也是比較流行的,在福山的人,都會使用竹筒或者竹葉來做糉子,一般家家戶戶都會做,但是想買糉子吃的話,在佛山各個小吃店,特店都會有賣的,並且更能突出佛山的特。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到了。

今天我一大早就起牀了,我打開房門發現媽媽和奶奶都在包糉子呢!

我開心地走過去,問道:“奶奶我能包糉子嗎?”奶奶一如往常慈祥地說:“可以,來試一試吧!”我擼起袖子,先拿一片糉葉,再挖兩勺米放在糉葉上,接着用筷子夾一塊又細又長並且肥瘦相間的臘肉放在米上面。哈哈,這樣一看,這臘肉就像是剛出生的小嬰兒,那糯米啊彷彿是張軟乎乎的公主牀呢!“小寶寶彆着急,姐姐給你蓋上白花花的棉被。”於是我用勺子挖一勺米把臘肉給蓋住。最後用三根又細又細的長的繩子把糉子捆起來,哈哈!一個糉子就包好了。

這一會兒的工夫,我和奶奶就包了這麼多的糉子,一大盆誘人的糉子擺在眼前,真讓人垂涎欲滴。“一、二、三......”我數了數,我一共包了十三個糉子呢!太有成就感了!

奶奶馬不停蹄去煮糉子了,我等了好久,圍在廚房團團轉,終於聽到奶奶叫道:“吃糉子了!”我趕緊跑過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呀!這是我自己包的糉子,我聞了聞,好香呀!令我直流口水。我咬了一口,香甜軟糯的'糯米,肥瘦相間的臘肉,這簡直是人間美味!好好吃!我也不顧形象了,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心想:我下次還要包糉子!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屈原詩人,不僅意義重大,而且還能吃上如此美味的糉子。我愛端午!希望這樣的傳統節日可以永遠流傳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39

又是一年5月初五端午節,一個漂亮的中國傳統節日。

這“端午節”有個來歷,傳聞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由於反對妥協,倡導聯齊抗秦,遭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後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將來,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着長髮,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曉爲何世界會是如此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醜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沒辦法同現實調和,最後自投於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很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糉子餵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將來,每年都以此辦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糉子清香,於是快點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糉子。我想:爲何象屈原如此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爲何不會考慮國家是否會讓人家吞併掉,總有一天,國家一定要栽在他們的`手裏,還有那個笨大王,如何也不知曉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糉子的好胃口。

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還有美味的糉子。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40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能夠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因爲能夠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一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能夠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41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我從書上知道,這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楚國人,他在流放期間,楚國被秦國攻破,他很難過,投了汨羅江。老百姓很感動,就把飯糰、雞蛋丟進江裏,吸引魚兒,不讓他們吃屈原的身體。所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我們就有了吃糉子和茶蛋的.習慣。端午節早上,我的早餐就是糉子加雞蛋,還吃了大蒜子呢!

說到吃大蒜子,那是因爲端午節也被稱爲“五毒日”,是古代的一個衛生節,我聽廣播瞭解到,五毒是指五種有毒的動物:蛇、蜘蛛、蟾蜍、蜈蚣、蠍子,如果接觸到它們,我們很容易就會中毒。所以端午節前後,人們灑掃庭院,插艾條、播灑雄黃酒,殺菌防病,強身健體。記得爺爺在的時候,爺爺就做過雄黃酒。不過,媽媽也帶我去中藥店做了一個香包,裏面有五種中藥:冰片、白芷、丁香、藿香、菖蒲,有驅蟲的功效呢,而且很香。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把香包放在枕頭邊,蚊子也不來找我了。

每一個節日都可以互相祝福,而這個節日是紀念故人的,所以只能說“端午安康”,這個節日,我漲了不少知識呢!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42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糉子、茶雞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週,由於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糉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麼也吃不到的。說起糉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糉子的過程中,體現着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炮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糉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糉子,包好後放在大鍋裏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後母親把糉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後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麼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前夕,家家把在山上採的艾蒿插在門上,說是爲了避邪,我們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義。

端午節早晨,起牀後,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裏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裏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43

農曆五月初五日爲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紀念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汩羅江自殺祀日之民間時節,端午之準確內涵應這樣解釋;夏至前,太陽在天空之妖道位置其移動方向逐漸向北。向南移動已是夏至後的日子,太陽直射在北迴歸線的時候只有在夏至這一天才會出現,故有端午之稱,所以商周時期有夏至節,中天節,後易名端午節,端有初之意,五月初五可以說五月端午。

端午吃糉子是南昌沿襲千年的習俗,雖然吃糉子各地時興,但南昌的糉子有其特點風味。糉子又稱“角黍”,“簡糉”,周圍有棱有角,內裹糯米煮熟食之。南昌的糉子以鹼水糉爲主,其次是紅豆棕,鹹肉和油鹽糉,個頭大者每隻二兩,小則每隻一兩,用菰蘆葉(即南昌俗語糉葉)裹之,花樣不一,風味各一。糉子是中國飲食藝技高超之一斑,但俗傳爲紀念屈原將糉子投入江河以祭之。

南昌的賽龍舟歷代盛行,舉辦時也非常隆重。端午這天,不論晴雨天氣,南昌撫河和贛江上彩旗林立、人海如潮,兩岸鑼鼓喧天,車馬聲嘶,密密層層,參加賽龍舟的船隻排列有序地停在河區指定點,隨着一聲鑼響,列隊整齊的.龍舟象脫繮之馬,穿梭碧波,飛駛速行,只見參賽後生一個個執漿搖櫓,破浪前進,圍觀的人齊聲吶喊,爲之助威。景觀場面何其熱烈,這種習俗一直沿襲至今,實際上這是一種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競賽活動。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4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伴着愉快的歌聲,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了。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

先說說它的由來:端午節由來最多的說法還是指屈原。當時屈原是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擠秦,遭官宦強烈反對。楚懷王得知此事,把屈原流放在楚國邊境。沒過幾年楚國就被滅了。屈原得知後,心如刀絞,便抱石投汨羅江身死。楚國百姓得知後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悼念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想撈起屈原的真身。有位法師把飯糰、雞蛋“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有一位藥師把雄黃酒倒進汨羅江裏,說是要把水龍藥暈。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子包飯,外纏絲帶,現在發展成了糉子。此後的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以此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糉子。具體的步驟如下:先將竹葉清洗,泡一會兒,在這泡的過程中,準備餡料:將糯米準備好,然後按個人喜好放食物。可以放肉、紅棗、紅豆……然後拿泡好的葉子拿兩片,一頭朝外一頭朝內,然後裹成一個圓錐,在裏面放上準備好的餡料,接着用線纏好,最後把它放進蒸鍋裏,不一會兒就好了,蒸出來的糉子香噴噴的,看着都就好吃。

現在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包糉子,門上掛艾葉、菖蒲。以後我長大了,也會把這美好的習俗給延續下去。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45

陰曆的5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十分熱鬧。

端午節是由於秦國和楚國發生了戰爭。秦王需要楚王去談判,屈原勸楚王不要去,可是楚王不聽。還將屈原逐出國,後來,楚國被滅之後,屈原憂憤地跳進了汨羅江,百姓爲了懷念屈原,將糯米包成糉子,投入了江中,期望魚羣吃米而不傷屈原身體,後來演化爲端午節,所以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裏不少有趣的`活動:譬如賽龍舟、吃糉子、包糉子等等。其中我最喜歡包糉子了。端午節那天,我早早地起牀幫母親包糉子,我一手拿着糉葉,一手把糉葉捲成筒狀。用手握着糉葉,然後舀些糯米放在糉葉裏面,把多的糉葉包起來,再用繩子捆住糉子,一個糉子就在我手裏誕生了。可是,好景不長,當我籌備去蒸的時候,糉子下面忽然有了一個洞,糯米像調皮的娃娃全漏出來了。

我非常失望。我去問母親:“母親,我明明已經包好了,爲何還會漏出來呢?”母親笑着說:“你把糉葉卷緊點。”我照着母親說的做,果然成功了。包出來的糉子又大又好看。不一會兒,糉子就蒸好了。我揭開鍋蓋,一股清香從鍋裏飄出來。我從裏面拿出一個來,“好燙!”我發出一聲怪叫,丟回了鍋裏,等糉子冷了,我拿出一個糉子。解開繩子,剝開糉葉,我一口咬下去,軟軟的,糯糯的,真美味!

端午節真有趣呀!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作文 篇46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熱鬧的春節,追悼親人的清明節,紀念愛國詩人的端午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在這些節日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爲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

在農曆五月初一,大人們都會先在門楣上掛艾葉、昌蒲,這些可以驅趕蚊蟲,而且還要喝雄黃酒,防病防災,大人們還會去採摘糉葉洗、浸,還要浸糯米,糯米里面可以加紅豆、肉、花生等食物。

接着是包糉子,在我們家裏,奶奶包糉子包得最好。奶奶包糉子的時候,我問奶奶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奶奶說:“在公元前278年,楚秦爭奪霸權,楚國的楚懷王昏庸無能。屈原建議他富國強軍,舉賢授能,而楚懷王卻聽信小人讒言,把屈原削職流放,屈原在京都聽有人說秦國把楚國攻破了,屈原聽自己的國家被別的國家佔領,悲痛萬分,他就抱着一塊石頭投江自盡了。人們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自盡後,就把葉子包着糯米投到江裏去,讓那些魚蝦吃飽,不要咬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爲什麼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人們要吃糉子的`原因了。”奶奶說完,我恍然大悟。

糉子包好了,煮糉子也是門絕活,鍋裏放入蒜瓣等作料,吃糉子的時候還要醮白糖,這樣纔不容易壞肚子。

吃飽喝足,我們一起去看賽龍舟。賽龍舟同樣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傳統習俗,賽龍舟主要是爲了驅趕水中邪靈,讓屈原的靈魂歸到故里。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是個盛大的節日,在端午節裏,我們大家都開開心心,天空瀰漫着歡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