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細數中國古代行政區類型

細數中國古代行政區類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導語:不同朝代對行政區的劃分有不一樣的規範,不一樣的稱謂。小編收集整理了有關中國古代行政區的內容,歡迎大家參考!

細數中國古代行政區類型

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劃大致可以劃分爲以下五個時期:萌芽時期(約從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即從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家政權——夏朝開始,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確立郡縣制爲止)、郡縣制時期(秦、漢)、州制時期(魏晉南北朝、隋)、道(路)制時期(唐、宋)、行省制時期(元、明、清)。

州:地方一級行政區劃名。如在上古時期劃分的九個行政區域:冀、兗、青、徐、揚、荊、預、樑、雍等九州,也是中國別稱“九州”的來歷。東漢共分13州;晉初又分19州;到了唐代,全國共有300多個州,都是行政區。

郡:早在戰國時期,各國就開始實行郡縣制,秦朝時,天下劃分爲36郡,征服南粵後,增加到40郡。直到隋唐以前,歷朝都設有郡。隋朝取消了郡,唐代則州郡迭改,宋代以後郡被徹底取消。

行省:原是官署的名稱。後來,行省正式稱爲一級行政區劃名,簡稱爲省。

國:諸侯王的封域,泛指古代侯王的封地,也是一級行政區劃名稱,地位相當於郡。這和今天國家的'國有很大區別。

邑:泛指城市。但大城市通常稱都,小城市稱邑。邑有時也指縣。

縣:兩千多年來縣一直是中國的基層行政區劃名。春秋以前,縣大於郡,戰國以後,郡大於縣,秦統一六國後,乃確立郡縣制,縣隸屬於郡。漢代的縣屬於郡和國,以後各朝的縣屬於州或府。

道:始行於唐,不過當時屬於監察區,相當於漢代的州,後來逐漸實化爲一級行政區域。

鎮:古代在邊要形勝之地設置鎮,駐兵戍守,北魏時設鎮之地有二:一類設於全不立州郡的地方,鎮將兼理軍民政務;一類設於州、郡治所,即與州郡同設於一地,鎮將綰軍,由刺史、太守管理民政,但多數由鎮將兼刺史、太守之任。唐代,鎮戍之權較前減弱。唐末五代時期,節度使在其境內設鎮,置鎮使、鎮將,除鎮捍衛防守之外,還向人民徵收器甲糧餉,掌握地方實權。宋初,爲了加強中央集權,罷鎮使、鎮將,收其權歸於知縣,除人口衆多、商業繁榮的鎮以外,多數罷廢。宋代以後,鎮多指縣以下的小商業都市。

路:宋元時期的行政區。宋代的路最初是爲徵收稅賦轉運漕糧而劃分的區域,後來逐漸演變成帶有行政區劃和軍區的性質,成爲一級行政區。元代也有路,爲二級行政區,相當於宋代的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