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油條的產生相傳與痛恨秦檜有關

油條的產生相傳與痛恨秦檜有關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7K 次

中國人很早就在北方種植麥子,在南方種植水稻,依靠着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肥沃土地、上天恩賜的陽光雨露,以及自己的勤勞與智慧,發展出遙遙領先於世界的農耕文明。但在很長的時間內,麥面與大米只是充當滿足口腹之需的主食。兩宋時代,隨着農作物產量的增加,人們的飲食需求開始從胃的低層次上升到舌尖的高層次,麥面與大米逐漸被開發成口味更加豐富的風味小吃。

油條的產生相傳與痛恨秦檜有關

宋朝的.麪食點心花樣繁多,麪條類有晻生軟羊面、桐皮面、鹽煎麪、雞絲麪、插肉面、三鮮面……;饅頭類有羊肉饅頭、筍肉饅頭、魚肉饅頭、蟹肉饅頭、糖肉饅頭、裹蒸饅頭……;燒餅類有千層餅、月餅、炙焦金花餅、乳餅、菜餅、胡餅、牡丹餅、芙蓉餅、熟肉餅、菊花餅、梅花餅、糖餅……

油條,一種利用油炸的高溫將麪糰迅速膨化的小吃,相傳產生於南宋。它的誕生,跟宋人對一個奸臣的痛恨情緒有關。秦檜,南宋的主和派宰相,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抗金名將岳飛,宋人以一種特殊的烹飪方式對此表達義憤:用麪條捏成秦檜的模樣,放入滾油中炸,藉此解恨。所以油條又稱“油炸檜”。從庖丁解牛,到油炸檜,飲食之於中國人,從來就富含情感,蘊藏着人們對於人生的頓悟、對於人間的愛憎。

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就如一個人每一天都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熱量,以維持人體的新陳代謝,飲食也提供了歷史推進的驅動力。人類社會的文明,正是從我們的祖先學會生火燒熟食物開始的。兩宋時期,中國人的飲食發生了一場靜悄悄的革命,美國漢學家安德森在他的《中國食物》中描述說,“中國偉大的烹調法也產生於宋朝。唐朝食物很簡樸,但到宋朝晚期,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緻烹調法已被充分確證。”1998年,美國《生活雜誌》曾評選出這一千年來影響人類生活最深遠的一百件大事,宋朝的飯館與小吃入選第五十六位。對此,我們不必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