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關於地圖的起源與演變

關於地圖的起源與演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7W 次

 帶上一份地圖去旅行已經成爲現代人的一種生活習慣,那麼,地圖從何時開始興起的呢?

地圖起源很早,傳說在人類發明象形文字以前就有了地圖。人類要在一個地方定居,開展生存活動,就要記錄下這地方的山川、水澤、土地狀況。出走遠地就要辨別方向、熟識路途的山丘、溝壑、河流、湖澤、樹木、道路,要出得去,回得來。沒有文字就用符號、線段、極簡易的圖形描繪成示意地圖。

關於地圖的起源與演變

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決定在洛河流域建洛邑。《尚書》中《洛誥》就記述了有人就圖興建的事。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戰爭和管理需要,出現了不同用途的地圖。《周禮》中列舉執掌不同用途的地圖的部門二十餘個。有的掌“版圖”(戶籍圖)、有的掌“土地之圖”、有的掌“金玉錫石之地圖”、有的掌“天下圖”(全國性區劃圖)、還有的掌“兆域之圖”(墓葬地圖)等。1977年河北平山縣發現戰國時中山王陵墓形式範圍示意圖。

戰國時期,軍事地圖更爲普遍。《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分別附圖9卷和4卷。《管子·地圖篇》曾記載,凡統帥軍隊者,必事先詳盡熟悉和掌握軍事活動地區的地圖。

197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出土三幅西漢初年地圖。一幅爲地形圖,一幅爲駐軍圖,另一幅爲城邑圖。距今已有2100多年。

公元3世紀,中國已提出繪製平面地圖的.科學理論。西晉時山西聞喜人裴秀(223~271)主持繪製《禹貢地域圖》,明確提出繪製地圖的6項原則。

唐以後,賈耽(730~805)師承裴秀,繪製了《海內華夷圖》。這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地圖。保存在西安碑林宋代(1136)刻的《華夷圖》、《禹跡圖》和保存在蘇州又修正了《華夷圖》中失誤的宋代石刻《地理圖》,是人們能看到最早的石刻地圖。元代朱思本總結唐宋前人經驗,根據已有圖籍,輔之實地調查,編成《輿地圖》2卷。明代羅洪先將其改成分幅圖,名爲《廣輿圖》,是最早的地圖集。清康熙間,政府主持,聘用西洋教士,對全國實地測量,繪製出《皇輿全圖》。同治6年(1869),晚清楊守敬整理和編制了歷代輿地圖,用墨色標誌古地名,硃色標誌今地名,爲後人研究地理沿革做出不朽貢獻。同治2年(1863),胡林翼主纂、鄒世治、顧圭齋運用計裏畫方古法和經緯度製圖新法,編製成《大清一統輿圖》,因涉外,又稱《皇朝中外一統輿圖》,爲應用最廣泛的古代地圖。

由今人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從1955年開始編纂,1975年內部試行,1982年公開發行。包括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兩漢、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等,共8冊20個圖組304幅圖,收地名7萬個,是最完整的歷史地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