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學之蒙學 > 國學常識 > 沈宋與唐代格律詩的定型

沈宋與唐代格律詩的定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導語:沈佺期、宋之問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初唐文學是唐代文學發展的伊始,對於後代文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初唐時期的沈宋吧!

沈宋與唐代格律詩的定型

初唐時期,詩歌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唐初詩人雖然因襲了齊、樑風氣,但拓展了詩歌的表現題材,並在聲韻和對偶等詩歌藝術技巧上進行了更深入細緻的探索。先是杜審言、李嶠、蘇味道、崔融“文章四友”熱衷於詩藝的研練,文辭華美,五言律詩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準;隨後的沈佺期、宋之問日臻完善,最終推動了五言、七言律詩體式的定型,詩歌藝術逐漸成熟,格律詩體正式形成。

沈佺期,字雲卿,相州內黃人,是安陽曆史上著名的詩人之一。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及第。由協律郎累遷考功員外郎。後遷給事中。中宗即位,因諂附張易之,被流放驩州。後召授起居郎,加修文館直學士,常侍宴宮中。宋之問,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上元二年進士及第。歷洛州參軍、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因諂事張易之兄弟,曾貶瀧州參軍。召爲鴻臚主簿,再轉考功員外郎,又諂事太平公主。以知貢舉時貪賄,貶越州長史。睿宗即位,流欽州,賜死。

沈宋在人生經歷上有很多極其相似的地方。二人同年進士及第,又先後入職館閣,因爲才華出衆成爲武則天的貼身顧問,出入侍從,禮遇尤寵。後又都因諂媚張易之,中宗時被貶放嶺南。侍奉武則天時期是二人人生最輝煌的時期,由於武則天雅好文詞樂章,沈宋巧思文華,深受寵幸。有一次,武后遊洛陽龍門,命羣臣賦詩。左史東方虯才思敏捷,援筆立成,武后看後大爲稱賞,賞賜錦袍。隨後宋之問寫了《龍門應制》詩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稱善”,武后於是又奪東方虯錦袍轉賜給他。沈、宋二人的創作大致以貶謫爲界,內容與風格都有很大的不同。在貶謫之前,作爲宮廷詩人,舉凡宮廷宴飲、帝王出巡及宮廷沙龍的酬唱活動,都有他們參與,這一時期的創作內容也大多以奉和應制爲主。由於宮廷生活的侷限、館閣身份的約束,加上個性浮華,熱衷利祿,他們早期的詩文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隨着人生起伏,宦海浮沉,使他們接觸社會,歷練生活,對人生有了更深切的感悟,開始創作了一些好的作品,詩歌中有了更爲真摯的感情。

沈宋在詩歌上的主要貢獻是促成了格律詩的定型。沈宋在以沈約、謝朓爲代表的永明體基礎上,從原來的講求四聲發展到只辨平仄,總結出詩歌高低抑揚的平仄變化規律,由原來只講求一句一聯的音節協調發展到全篇平仄的粘對以及中間二聯必須上下句屬對,從而形成完整的律詩。沈宋使五律更趨精密,完全定型,如沈佺期的《仙萼亭初成侍宴應制》、《夜宿七盤嶺》,宋之問的《麟趾殿侍宴應制》、《陸渾山莊》等。這些律詩雖然大多內容貧弱,但詞采精麗,嚴謹合律,逐漸形成了律詩固定的粘對規律,影響甚大,爲近體詩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沈佺期的成名作是《古意呈喬補闕知之》:“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詩人以委婉纏綿的筆調,描述了長安少婦懷念十年不歸的戍客,心馳萬里之外,輾轉反側,久不能寐的'孤獨愁苦情狀,寫得委婉纏綿,幽思無限。

宋之問早年對功名的熱衷,使其陷入了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政治漩渦之中,最終也導致了他的悲劇。但宋之問被貶謫之後,政治的動盪及個人寵辱無常的經歷,使他感觸良深,而由朽爛陳腐的宮廷來到清新秀麗的水鄉,也使他開始滌淨心靈,境界昇華。宋之問貶謫途中的詩歌寫得聲情並茂,富有藝術感染力。

“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但令有歸日,不敢恨長沙。”此詩抒發的是作者去國遠謫的憂傷與懷土思歸的嚮往。當他登上大庾嶺停車駐足,向着家鄉的方向遠望,不覺失魂落魄。全詩寫景抒情,含思悽婉,真切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