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作文中心 > 五年級作文 > 實用的五年級冬至作文三篇

實用的五年級冬至作文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1W 次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冬至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五年級冬至作文三篇

五年級冬至作文 篇1

12月21日是冬至夜,媽媽說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於是,爸爸媽媽和我邀請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去海運堤吃飯。我最喜歡一大家子人出去吃飯了,因爲特別熱鬧。

到了吃飯的地方,我看到今天來吃飯的人好多呀,基本都坐滿了。幸虧爸爸早早地定好了位置,不然,我們還得坐板凳等着呢。餐廳的.生意真是好,菜也就出得特別慢,趁着這個時間,爸爸就說來個頭腦風暴。

爸爸可真厲害,看着人來人往的餐廳,問題就來了:這個餐廳有一桌人,數量比10人多,比15人少,2個2個地數多1人,3個3個地數少1人,這桌一共有多少人?

我可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一桌一桌地數,一桌一桌地猜,得分析分析。於是,我開始思考起來:數量比10人多,比15人少,那就是11、12、13、14中的一個答案。四選一,這個概率有點低,我還得再想想;2個2個地數多1人,那就一定是單數,所以不是11就是13,離正確答案只有一步之遙了!還有一個條件,3個3個地數少1人,在11和13裏面,只有11是符合條件的,13,3個3個地數可是多了1個。

哈哈,答案出來了,這可真有勁,就像撥竹筍一樣,一層一層,終於揭曉了答案。我還給這個方法取了一個名字,瀧瀧三十六計之層層遞進。

媽媽說:我也來湊個熱鬧,還有一桌,6個6個數多1個,9個9個數也多了1個,這一桌有多少人啊?

6個6個數多1個,不就是6×(*)+1,9個9個數也多了1個,9×(*)+1,我馬上想到了6×9+1=55,一共55人,可是我一說人數,爸爸媽媽就笑了起來……我撓撓頭,“哪裏不對啊?”“哪有這麼大的桌子?”爸爸說。也是,55人,得多大的桌子,不符合實際情況。

那可怎麼辦?有了,還是得層層遞進。我先考慮9個9個數多1個的情況,10、19、28、37、55……然後這些數還得符合6個6個數多1個,那就是19、37、55……原來有很多答案,而且每個答案之間都相差了18,而服務員說了,最大的桌子可容納20人,那就只能是19……

今天的冬至夜大餐收穫真是“豐富”啊!不僅滿足了胃口,還讓我“腦洞”大開!

五年級冬至作文 篇2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唱的二十四節氣歌,短短的四句話,卻包含了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個節氣裏我最喜歡的就是冬至了。

今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冬至,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冬至這一天,我們這裏家家都會用糯米粉做“冬至圓”,也叫“湯圓”。

放學回家,我只看見媽媽拿起糯米粉準備揉麪團。見到我回家,媽媽就讓我幫助她把溫開水倒進粉裏,很快開始和糯米糰了。媽媽揉了一會兒對我說,粉太乾了,要再加點溫水。十分鐘後,媽媽把糯米粉揉成了一團,捏起來柔柔的,乾乾淨淨的,一點也不沾手呢。我抓了一把粉團,拿在手裏,反覆拿捏,就是捏不圓。媽媽說:“孩子,你搓不圓就去旁邊玩會兒吧!”我說:“我會認真搓的。”於是,媽媽又拿一小塊糯米糰給我搓,我搓得湯圓有大有小,都像長了頭角似的,以爲媽媽會因此訓斥。可媽媽看了卻說:“沒關係,這是祖孫父子圓,這樣纔像一家子嘛!圓圓滿滿的。”聽媽媽說話幽默,我心裏比吃蜜糖還要甜。

湯圓搓好了,媽媽拿到廚房去煮。一會兒媽媽就捧着一碗湯圓邊說邊叫: “香噴噴的湯圓來了!”熱騰騰,香噴噴的湯圓早已灑滿了整個屋子。一家人樂呵呵地吃着湯圓,個個臉上露着笑臉。

每一個節氣,每一個節日,我們都不能遺忘。冬至話下,總有縷縷溫情包圍着我們。下一個冬至什麼時候來臨,又是那份企盼,又是那個場景,永遠都是那麼美好、幸福。

五年級冬至作文 篇3

“冬至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知道爲什麼,每年的清明節都會如詩人所說的那樣——細雨盛開,天地彷彿都瀰漫在寧靜中。

今年也不值得注意,冒着濛濛細雨,學校的組織同學們回到了“烈士陵園。”走出陵園大門,一種謎樣感慨的感覺黃泥上心頭。放眼望去,到處綠樹成蔭,嫩葉、空氣都像被雨水清除一番。四周一片寧靜,偶爾一聲鳥叫遮住天空,讓人驚悸,稍失眠冥想,彷彿有種從天地奔涌而來的心靈呼喚,正惡魔着我。

“我來了,我來了,”心中一遍遍對此着。

那矮小的長方型墓碑就矗立在我面前,“革命烈士紀念碑”幾個剛勁有力的大字就展現出在我眼前。墓碑是四周是一排排整整齊齊的松樹。松樹的旁邊,是一個個矮小的石凳,上面刻着烈士的事蹟講解。

細雨中,細心打量每一棵松樹,它們在這已經很久遠了,高大矮小,乾裂的樹幹,新葉老葉相互交錯生長着,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它們僅僅是樹根嗎不!它們滋生的是烈士的靈魂,它們高大的是烈士的精神。靜立、哀悼、冥想————細雨中走過,細雨中離開了,心中溶解着一種精神。